《中古中國的蔭護與社群》是一部由(美) 戚安道所著書籍,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古中國的蔭護與社群
- 作者:(美) 戚安道
- 譯者:畢雲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月
- 頁數:220 頁
- 定價:60.00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5237515
- 叢書:南京大學六朝研究所書系
內容簡介,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學者戚安道先生關於中國中古社會的專著。他研究了中古時期(400—600年)湖北地區的門蔭制。在作者看來,蔭護機制更側重於蔭客而不是護主,是“以地方州郡寒門視角縱觀南朝歷史”。實際上,行文中賴以為脈絡的還是那些護主們的人生軌跡。譯者為中國史學者畢雲。本書對於理解南朝歷史和南朝時的建康、三吳地區有重要意義,彌補了系統研究的缺乏。本書以一個外人的視角研究六朝史,無疑是給中國六朝史的學術研究注入了新的方法,是六朝是學術研究的有益補充。
目錄
總序/胡阿祥
致謝詞
翻譯說明
第一章 導論
貴族政治與寡頭政治
社群與認同
作為政治社會體制的蔭護關係
政權更迭及其他術語命名
襄陽地區簡介
第二章 發展(400–465)
劉裕新政:僑寓與土斷
劉裕新政:行政重組
宗王與蔭護:柳元景的早期政治生涯
征伐中的襄陽人(442–454)
襄陽在地文化:榮譽、復仇與暴力
襄陽在地文化:音樂和舞蹈
地方社會的力量展示:劉駿政權下的襄陽
小結:權力的風險
第三章 碎裂(465–500)
公元465–466年內戰時期的襄陽人
朝廷與襄陽城之間關係結構的演化(466–483)
士紳化與僑寓
僑民聚落
具備更廣闊關係紐帶的僑民集團
南齊王朝的危機
小結
第四章 巔峰(500–530)
蕭衍集結“襄陽派系”
“江陵派系”與建康政變
在京師的襄陽人
襄陽本土的學問:以鮑至為例
襄陽的圖像學:來自當地墓葬的證據
對朝堂佛教中的贊助
針對在地文化的皇室偏見
競爭性的表演:本地的軍事節慶文化
小結
第五章 升華(530–600)
好鬥的群體和自由浮動的忠誠
宇文氏統治下的襄陽
復仇與家庭紐帶
佛教的進一步發展
小結
第六章 結論
在地社群與在地文化
蔭護關係與朝廷—地方關係的演化
附錄:家族譜系
圖表1 柳卓的部分後代
圖表2 韋華的部分後代
圖表3 部分南陽聚落成員之間的關係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
戚安道(Andrew Chittick),1997年在密西根大學獲歷史學博士學位,隨後在佛羅里達埃克德學院(EckerdCollege)任教,現為正教授。他撰有一系列論文探討早期中古中國的地方歷史書寫,以及競渡和龍舟比賽的歷史,同時也是著名的《劍橋中國史·六朝卷》南朝部分的主筆。戚安道教授分別獲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和美國國家人文科學捐贈基金會的研究資助。另著有《中國和世界史中的建康帝國:種族認同和政治文化》,牛津大學出版社,2020年。
譯者畢雲,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東南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早期中古隱逸,漢魏學術思想,六朝墓誌碑刻,古代生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