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狀態評價與最佳化組織》是2017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丁志偉,本書基於城市—區域系統整合理論,分析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必然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狀態評價與最佳化組織
- 作者:丁志偉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ISBN:9787513646703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在辨析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信息化、綠色化“五化”協調發展內涵的基礎上,運用多種定量評價方法對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狀態進行評價,提出了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最佳化組織路徑。首先,基於城市—區域系統整合理論對“五化”協調發展關係進行客觀分析,結合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具體情況,構建城市—區域系統整合下的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社會系統工程模式。其次,基於城市—區域系統整合理論,分析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必然性。再次,從狀態評價的內涵出發,從基本狀態與耦合狀態兩個層面定量分析中原經濟區“五化”的狀態水平。最後,基於城市—區域系統整合理論與狀態評價結果,結合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趨勢,提出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最佳化組織路徑。
圖書目錄
序
第一章緒論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義
二、研究區域與數據來源
(一)中原經濟區範圍的相關界定
(二)本書關於中原經濟區範圍的界定
(三)研究區概況
(四)數據來源與說明
三、研究目標與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研究目標
(二)擬解決的關鍵問題
四、研究思路與主要內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內容
五、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
(一)研究方法
(二)關鍵技術
(三)技術路線
第二章國內外研究述評
一、相關概念
(一)“五化”的概念辨析
(二)協調與耦合、融合、整合
(三)“三化”協調、“四化”協調與“五化”協調
(四)“五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二、國外研究述評
(一)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發展的模式
(二)城鎮化、工業化和農業發展的有關理論模型研究
(三)城鎮化、工業化的不同影響因素分析
(四)國外研究的評析與啟示
三、國內研究述評
(一)“五化”協調發展的內涵
(二)“五化”互動的機理與實現途徑
(三)“五化”協調發展戰略的過程分析
(四)“五化”協調與城鄉一體化
(五)“五化”協調與農村勞動力轉移
(六)“五化”協調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七) “五化”協調的定量評價
(八)國內研究的評析與啟示
第三章理論支撐與框架設計
一、基礎理論
(一)系統理論
(二)城鄉一體化理論
(三)區域整體理論
(四)城市相互作用理論
(五)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理論
二、核心理論——城市—區域系統理論
(一)城市—區域系統的結構與功能
(二)城市—區域系統整合
(三)城市—區域系統整合與“五化”協調發展
三、框架設計
第四章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基本狀態
一、中原經濟區“單化”的發展水平
(一)新型城鎮化的發展水平
(二)新型工業化的發展水平
(三)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
(四)信息化的發展水平
二、中原經濟區“雙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一)評價理念與評價方法
(二)新型城鎮化與新型農業現代化“雙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三)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雙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四)新型城鎮化與信息化“雙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五)新型工業化與新型農業現代化“雙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六)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雙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七)信息化與新型農業現代化“雙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三、中原經濟區“三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一)評價方法
(二)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三化”協調
發展的狀態
(三)新型城鎮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三化”協調發展
的狀態
(四)新型工業化、新型農業現代化、信息化“三化”協調的狀態
(五)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協調發展的狀態
四、中原經濟區“五化”整體的協調發展狀態
(一)評價理念與方法
(二)狀態評價
五、小結
第五章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耦合狀態
一、“五化”耦合的內涵與主要內容
(一)“五化”耦合的內涵
(二)“五化”耦合的主要內容
二、城鎮與城鎮的耦合狀態
(一)城鎮體系等級層次結構的狀態
(二)城鎮體系規模序列結構的狀態
(三)城鎮體系職能類型結構的狀態
(四)城鎮體系空間布局結構的狀態
三、城鎮與產業的耦合狀態
(一)基本發展狀況
(二)耦合狀態分析
四、城鎮與區域的耦合狀態
(一)評價方法
(二)結果分析
五、城鎮與鄉村的耦合狀態
(一)基本發展狀況
(二)基於單指標的城鄉統籌發展狀態
(三)基於綜合指標的城鄉統籌發展狀態
六、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耦合狀態
(一)基本理念
(二)評價模型
(三)結果分析
七、小結
第六章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最佳化組織
一、中原經濟區“五化”協調發展的控制論證
二、基於“五化”基本狀態的最佳化組織
(一)“五化”協調發展的時序定位和整合
(二)“五化”協調發展的空間定位與整合
三、基於“五化”耦合狀態的最佳化組織
(一)總體最佳化組織理念
(二)最佳化城鎮體系的功能組織
(三)推動城鎮與產業的融合發展
(四)增強城鎮帶動區域發展的能力
(五)推動城鄉經濟社會的一體化發展
(六)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第七章結語
一、主要結論
(一)“五化”在城市—區域系統中的運行機理
(二)“五化”協調發展的基本狀態
(三)“五化”協調發展的耦合狀態
(四)“五化”在城市—區域系統中的最佳化組織
二、研究特色與創新之處
三、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索引
致謝
作者簡介
丁志偉(1983—),男,漢族,河南滎陽人,人文地理學博士,河南大學環境與規劃學院講師(校聘副教授),教育部黃河中下游數字地理重點實驗室——城市與區域研究室主要成員。主要從事城市規劃與設計、城市-區域綜合發展研究。近年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主編、參編學術著作4部;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省部級科研項目及套用型課題20餘項;獲得中國地理學會優秀論文獎、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特等獎、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開封市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一等獎等多項科研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