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棉紡織技藝(黛眉手織布工藝),中國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傳統技藝,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中原棉紡織技藝(黛眉手織布工藝)
- 主題詞:傳統技術,黛眉手織布工藝,新安縣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黛眉手織布一直是新安縣農村重要的家庭副業,當地女人幾乎沒有不會製作的。手織布既形成於黃河文化帶這一特定地域,也形成於當地人敦厚樸實、爽朗正直的性格氣質。黛眉手織布天然的韻味、粗朴的質地、鮮亮的用色,契合了豫西人民敦厚實在、熱情率真的品格,體現著人們樸素的審美直覺和約定俗成的價值判斷,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黛眉手織布把古樸典雅的天然本色,無一掩飾地展現,個性獨特而不炫耀,為繁華的現代都市注入一股清泉。
歷史淵源
關於黛眉手織布工藝的最早記錄,出自《戰國策·秦策·秦武陽謂甘茂章》,新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部門的工作人員查閱史料時,發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新安縣一帶的紡織技術就已經趨於成熟,不過這時候民間紡織的還是麻布或絲綢。20世紀70年代,黛眉手織布技術在新安農村普遍存在。“家家聞機杼,戶戶紡織忙”。當地婦女幾乎都會織布,產品也多為自給自足。鼎盛時期,平均每三四戶人家就有一台織布機。其傳承技藝採用的是家庭傳承模式,家中的女性長輩會手把手地把紡織技藝傳承給下一代,很多人家能獨立進行不同工藝。
基本內容
黛眉手織布織造工藝複雜,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主要經過紡線、染線、經線、刷線、織布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這種布採用純天然彩棉為原料,按照我國古老的傳統工藝,用腳踏木板機精心織出,又經過手工的勾織、刺繡、插花等工藝,賦予各種精美的圖案花紋,經過數十道手工工藝,別出心裁的裁剪、加工、縫紉而成的現代家庭享用藝術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