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是200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辛。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
- 作者:張辛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年7月1日
- 定價:45 元
- ISBN:10位[7030102479] 13位[9787030102478]
《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是200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辛。
《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是200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辛。2內容簡介本書以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中最主要的隨葬品-陶器的類型學研究為基礎,依據陶器的類、型、式及其組合方式的異同,綜合考察墓葬的形制、葬具、葬...
只有渭河流域的秦墓是例外,墓中的陶器是鬲、盒、罐、瓮等日用品,而不是禮器,這可能是由於秦受禮制的影響少,有它自己的葬俗。 在關中和中原地區的戰國晚期小型墓中,出現了橫穴式的土洞墓室,也有用一種體積龐大的空心磚築槨室以代替木槨的。這種橫穴式墓和空心磚墓在當時還很不普遍,但它們的出現意味著...
洛陽中州路東周墓為東周時代周人墓葬。位於橫貫河南省洛陽新舊市區的中州路一帶。年代約當公元前8世紀至前3世紀。1954年發現,隨後由蘇秉琦主持,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發掘。1959年出版有考古學專刊《洛陽中州路(西工段)》。根據這批墓葬的隨葬品提出的7期劃分,成為中原地區東周墓分期斷代的標尺。墓葬形制 已...
主要從事商周考古、古代物質文化史、古代文物、中國書畫藝術史和國學等研究與教學。屢獲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曾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出版專著《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中國古代禮器研究》,參與編寫考古報告《天馬—曲村(1980-1989)》,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種,主編《國學啟蒙金典》《中國楹聯大典》等。圖書目錄...
⑤、龍山文化陶寺類型,以新發現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為代表,主要分布在晉西南地區。放射性碳素斷代並經校正,約前2500~前1900年。這些文化暫多冠省名加以區別,今後通過深入對比研究,有條件的當以代表性的遺址地名單獨定名。至於30年代所稱的杭州灣區龍山文化,已經另行命名為良渚文化。中原地區早期龍山文化的陶器以...
第四節 東周時期墓地類型的探討與傳統“公墓”制度的瓦解 一、 春秋時期的墓地類型 二、 戰國時期傳統“公墓”制度的瓦解 第三章 墓向與葬式 第一節 《禮記》等文獻中關於墓向之記載及考古所見東周以前的墓向 第二節 東周時期中原地區的墓向 第三節 東周以前的墓式 一、 我國史前時代的流行葬式及其各自的...
理由是:春秋戰國秦墓與西周墓或中原地區東周墓在葬俗上差異很大。秦墓中流行蜷曲特甚的西首葬俗,西周墓中流行直肢北首葬俗,中原地區東周墓中葬俗比較複雜,春秋時代直肢葬較多,屈肢葬較少,戰國時則屈肢葬數量上有所增加,但像關中秦墓中蜷曲特甚的則很少。這種意見對於理解秦文化是有幫助的,然而,遺憾的...
由於地區和部族的不同,各地墓中隨葬品的種類和數量頗有差異。但是,在同一墓地中,各墓隨葬品的多寡、厚薄往往差別不大,可見在原始社會中氏族成員的經濟地位是平等的。但到了後期,出現了窮富分化的現象,例如,大汶口文化後期的少數大墓,隨葬的陶器有多至100餘件,豬頭多達十餘個的,說明墓主人擁有遠比一般人...
1957年,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在漢屯路(紗廠路至解放路段)鑽探出四座呈“甲”字形的東周墓,即洛陽西郊M1、M2、M3、M4。並發掘了M1。1958年,經過數年的考古調查與發掘,在洛河以北的澗河兩岸找到洛陽東周王城城址。此後又經過洛陽的考古工作者50多年的考古發掘,對洛陽東周王城的城市布局已有了一個...
第一節 東周中原地區隨葬青銅禮樂器墓葬資料分析 第二節 東周時期墓葬隨葬青銅禮樂器之型式分析 第三節 東周墓葬隨葬青銅禮樂器制度組合形態特徵及變化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東周墓葬隨葬青銅禮樂器組合與墓主等級身份 第一節 食器、酒器、水器、樂器在隨葬組合中的地位及變化 第二節 各種青銅禮樂器表現等級作用的...
河南滎陽娘娘寨城址西周墓葬發掘簡報 鄭州市中原區白莊東周墓發掘簡報 河南新鄭市華陽城遺址東周遺存的調查與發掘 新鄭市趙莊東周墓葬發掘簡報 鄭州四方匯澤清華·紫光園小區東周墓發掘簡報 新鄭鐵嶺墓地M429發掘簡報 河南新鄭市鐵嶺墓地M458發掘簡報 河南新鄭鐵嶺墓地春秋晚期仿銅陶器墓發掘簡報 新鄭鐵嶺墓地M550發掘簡報 新...
其中對東周墓葬的分期研究,為建立中原地區東周墓葬的斷代標尺奠定了基礎。1957至1960年,先後主持了河北省邯鄲市澗溝和龜台龍山-商周遺址、陝西華縣泉護村遺址和元君廟墓地以及洛陽王灣遺址的發掘,這些工作對揭示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面貌及其類型劃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考古類型學理論 ①建國之前 ...
專著、編著10餘部,重要的如《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和大型考古報告《天馬曲村》等。學術論文50餘篇,重要的有《禮與禮器》(7萬字)、《由大一、混沌說禮》、《玉器禮義論要》、《青銅器禮義論要》、《幣帛禮義論要》、《長江流域早期青銅文化的形上觀察》、《器與尊彝名義說》、《說六尊六彝》、《...
《國學啟蒙金典系列》是2011年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辛。作者簡介 張辛,字此夫,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物鑑定專家,書法家,兼任多所高校國學班主講。曾被評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著有《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等,在《北京大學學報》發表《由大一、混沌說禮——兼淪中國文明...
王灣遺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西工區紅山鄉王灣村北。遺址在澗河右岸第一台地上,占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它的西北與有仰韶、周代文化遺存的史家灣村隔河相望。王灣遺址文化層厚3米左右,內含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向龍山文化過渡時期和龍山文化三期。發現有新石器時代的房基、灰坑和墓葬,以及西周、東周、晉、北朝時期的灰坑...
張辛,字此夫,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捌受、博士生導師,文物鑑定專家,書法家,兼任多所高校國學班主講。曾被評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著有《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等,在《北京大學學報》發表《由大一、混沌說禮——兼論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等論文數十篇。圖書目錄 論語 孟子 大學 中庸 春秋 ...
《國學啟蒙金典:唐詩三百首》是2011年1月1日青島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張辛。作者簡介 張辛,字此夫,現為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捌受、博士生導師,文物鑑定專家,書法家,兼任多所高校國學班主講。曾被評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著有《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等,在《北京大學學報》發表《由大一、混沌...
其中對東周墓葬的分期研究,為建立中原地區東周墓葬的斷代標尺奠定了基礎。1957~1960年間,他先後主持了河北省邯鄲市澗溝和龜台龍山—商周遺址、陝西華縣泉護村遺址和元君廟墓地以及洛陽王灣遺址的發掘,這些工作對揭示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面貌及其類型劃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他發表的《關於仰韶...
山抹微雲)滿庭芳(曉色雲開)……作者簡介 張辛,字此夫,現為北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文物鑑定專家,書法家,兼任多所高校國學班主講,曾被評為“北京大學十佳教師”,著有《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等,在《北京大學學報》發表《由大一、混沌說禮——兼論中國文明的起源問題》等論文數十篇。
主要從事商周考古、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古代文物、中國書畫和國學的教學和研究。數獲北大優秀教學獎,早年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專著、編著、主編作品十餘部,重要的如《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中國古代禮器研究》和大型考古報告《天馬曲村》以及《中國楹聯大典》《國學啟蒙金典》《中華經典誦讀》等。學術論文...
鐵丘遺址,位於河南省濮陽市高新區王助鎮鐵丘村東,遺址高1米,南北長95米,東西寬60米,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1976年前後在文物普查中發現。鐵丘遺址以龍山文化遺物最多,陶器的形制、陶質、紋飾等與附近的戚城、馬莊龍山文化遺物基本相同,都具有中原地區龍山晚期文化的一般特徵。1986年11月,鐵丘遺址被公布為河南...
主要從事商周考古、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古代文物、中國書畫和國學的教學和研究。數獲北大優秀教學獎,早年被評為“北大十佳教師”。專著、編著、主編作品十餘部,重要的如《中原地區東周陶器墓葬研究》《中國古代禮器研究》和大型考古報告《天馬曲村》以及《中國楹聯大典》《國學啟蒙金典》《中華經典誦讀》等。學術論文...
五家子遺址,位於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山河街道五家子村附近,總面積約38萬平方米,是一處青銅時代的多遺址複合型的遺址群,所處年代為中原王朝的東周時期,距今約3000年左右。五家子遺址由北山、於家街、狐仙堂、西山、羊圈頂子等九處組成。遺蹟有石棺墓葬、房址、灰坑、灰溝,出土了豐富的陶器殘片及石器,屬西團...
沙井文化是中國青銅時代末期的一種文化,最初發現於甘肅民勤沙井,故名。時代大體相當於中原地區東周時期。沙井文化內涵豐富,是甘肅年代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也是我國最晚的含有彩陶的古文化。發現分布 1923年,安特生的助手在騰格里沙漠邊緣地帶的民勤縣徵集到了一批彩陶和銅器,並在沙井東墓地發掘到陶器和銅器。19...
東西向墓葬15座,葬式均為仰身直肢,隨葬器物放置墓室底部身體一側或側邊壁龕,其中2座隨葬有羊頭。隨葬陶器以陶單耳罐、繩紋罐、盆組合為主,也有陶鼎豆壺組合,部分墓葬隨葬有銅鼎、敦、矛、鏃、帶鉤、石器等。文物價值 徐陽墓地是研究春秋戰國時期民族遷徙與融合、文化交流與互動的重要資料,對探索中華文明形成...
其中對東周墓葬的分期研究,為建立中原地區東周墓葬的斷代標尺奠定了基礎。1957~1960年間,先後主持了河北省邯鄲市澗溝和龜台龍山-商周遺址、陝西華縣泉護村遺址和元君廟墓地以及洛陽王灣遺址的發掘,這些工作對揭示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面貌及其類型劃分,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他發表的《關於仰韶文化的...
研究領域 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中原地區三代喪葬禮儀制度。研究成果 《獅跑泉錢幣窖藏的發現及其重要意義》,《黃河文化》 2000年4、5合期。《商周婦女稱謂及婚姻制度淺探》,《殷都學刊》2002年期。《東周鄭韓墓葬研究》,2003年5月,鄭州大學碩士學位畢業論文。《鶴壁錢幣發現與研究 · 先秦貨幣》,中華書局,...
主要是陶器,還有骨、角、蚌、石器等。陶器,器表多磨光或素麵,紋飾有籃紋、方格紋、繩紋等。器形有鼎、罐、澄濾器、碗、缽、盤、瓮、盆等,石器有錛、打制的細小石片等。骨器有匕、簪、鑿、錐等。蚌器有錐、鐮等。重要意義 站馬屯遺址的發現,對研究中原地區古代人類活動提供了珍貴資料。命名相關 站馬屯...
戚城遺址上分布有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存,其中東周、漢代遺存較為豐富。遺址的發現、發掘與研究再次表明以濮陽為代表的豫東北地區也是探索中原地區文明起源與發展的重要區域之一,具有重要的意義。1996年12月19日,戚城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沿革 1963年4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