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地區基本農田保護技術研究套用

《中原地區基本農田保護技術研究套用》是由河南省國土資源調查規劃院、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吳榮濤、李保蓮、張合兵、魏丹斌、王兵、朱嘉偉、牛海鵬、田群傑、麻永建、楊戈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地區基本農田保護技術研究套用
  • 主要完成單位:河南省國土資源調查規劃院,河南理工大學,河南農業大學,河南大學,河南省城市規劃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吳榮濤,李保蓮,張合兵,魏丹斌,王兵,朱嘉偉,牛海鵬,田群傑,麻永建,楊戈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30028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3-2-14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堅守18億畝耕地“紅線”,嚴格基本農田保護,“保發展”與“保紅線”,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四化”同步發展的重大戰略。目前,基本農田保護工作中還存在建設無序占用農田、規劃布局不科學、重數量輕質量、管護信息化水平低等問題,基本農田綜合管護技術一直是我國強化基本農田保護的急需技術。本項目以中原地區為研究區,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政策導向,通過布局最佳化控制減緩基本農田占用、整治提升農田質量、信息化監管提高效率等技術突破,形成“數量控制—質量提升—信息化管理”三位一體的基本農田保護技術體系,為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促進新型農業現代化,保障我國糧食安全提供了技術和決策支持。   項目形成研究報告1套、專題報告6項、地方性建議規範12項、軟體系統3套,獲得軟體著作權5項,培養博士生2人、碩士生21人,發表論文58篇,建成10個示範套用基地。   主要創新內容和成果如下:   (1)創新性提出了面向基本農田保護的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指標村級定量分配模型和方法,構建了鎮域、鎮區及村莊多層次村鎮規劃與鄉鎮土地利用規劃(“兩規”) 協調耦合技術,制訂了中原地區不同類型村鎮建設用地集約利用和村鎮基礎服務設施配置標準,形成了規劃與節地技術相協調的控制基本農田減少技術,豐富了土地利用規劃理論與方法。 (2)研發了基於多目標的土地整治項目區逐級優選指標體系與空間識別技術,提出了面向耕地產能提升的村莊整治、沙化農田、水土流失農田、礦糧複合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田區等整治模式,形成了中原地區基本農田質量提升整治技術,解決了項目區遴選、整治技術針對性不強問題。(3)自主研製了基本農田保護規劃管理信息系統、村鎮空間信息快速成圖技術系統等軟體系統,提出了基於均質單元小尺度耕地質量、村莊建設用地適宜性評價指標體系與模型,突破了基本農田精準監測、基於GIS的基本農田智慧型化調整劃定等技術,建立了農田保護多方參與管理新機制,形成了集基本農田監測、質量評價、調控與預警為一體的基本農田信息化管理技術體系,提升了管理效率與監管水平。 (4)統籌基本農田保護與村鎮建設的相互耦合關係,創立了集“數量控制—質量提升—信息化管理”三位一體的基本農田保護技術套用體系,突破了傳統單一、分散、片面的保護技術和模式,實現了基本農田的嚴格保護、高標準整治,高效管理。   套用推廣與效益:   套用本成果完成了河南省18個省轄市158個縣市(區)的基本農田調整劃定、土地利用規劃及土地整治規劃編制,268個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區與634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累計整治總規模123萬公頃,整治村莊1787個,土地整治增加耕地面積2.9萬公頃,糧食增產258.4萬噸,耕地產能提高15-20%,產生間接經濟效益59.4億元,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約15萬人,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成果有效協調了中原地區基本農田保護和城鄉建設的矛盾,並可套用於全國類似地區,具有廣闊的推廣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