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風雲人物沉浮錄

中南海風雲人物沉浮錄

《中南海風雲人物沉浮錄》是2011年8月1日貴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顧保孜。該書記述了建國後及“文革”期間政壇上風雲人物的命運,重點刻畫了包括政治鬥爭雙方的三十多人的經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南海風雲人物沉浮錄
  • 作者:顧保孜著
  • ISBN:9787221096036
  • 頁數:372
  • 出版社:貴州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8-1
  • 開本:16開
故事梗概,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故事梗概

《中南海風雲人物沉浮錄》是一部可以被完整地“看”到的歷史現場,100多幅珍貴照片瞬間“說”出的人物生活;披露鮮為人知的文革重大事件始末,揭示政壇風雲人物沉浮的深層內幕。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忘卻的十年。在這十年中,有多少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領導幹部遭受迫害,家破人亡?在這十年中,又有多少政治野心家、陰謀家得逞一時,飛黃騰達?該書記述了建國後及“文革”期間政壇上風雲人物的命運。重點刻畫了包括政治鬥爭雙方的三十多人的經歷。該書除有內容豐富、編排獨到的特點之外,還有擅長將零散材料集中,突出悲劇效果的特色,從而使該書有強烈的心理震撼力,對沒有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人有很好的警示作用。此外,該書是嚴格尊重歷史真實、力求客觀反映人物本來面目的紀實作品。

內容簡介

“文化大革命”十年是中國歷史上不可忘卻的十年,留給我們太多太多的思考。
在這場動亂中,我們黨、國家和人民遭受了重大的挫折和損失。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興風作浪,進行了大量禍國殃民的罪惡活動。許多黨和國家的久經考驗的領導幹部遭受衝擊,被迫害致死;大批的優秀知識分子和各界愛國人士橫遭凌辱,飽受折磨,家破人亡……
但是,歷史是人民書寫的,人民的意志不可抗拒。“文化大革命”在億萬人民的憤怒中被制止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了,文革中的風雲人物終於收到人民的審判,浮上高層又沉入地獄,成為歷史的罪人。
十年生死、十年沉浮,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本書資料豐富、翔實,文字準確、流暢,既是一本政壇風雲人物傳記,又是一部披露鮮為人知的重大事件始末的紀實文集。

作者簡介

顧保孜,女,1957年生,江蘇興化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任第二炮兵政治部正師職創作員,二炮電視藝術中心一級編劇。著有《紅牆裡的瞬間》、《鐵血N4A》、《納粹集中營的中國女孩》、《我的父親朱德》、《紅鏡頭》、《跨出中南海》、《中南海人物春秋》等紀實文學著作;並創作有多部電影、電視劇作品。先後獲得全國優秀暢銷圖書獎、“五個一”圖書工程獎、中國圖書獎、解放軍首屆圖書獎、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編劇獎等全國獎項。
杜修賢,1926年出生,陝西米脂人。1940年參加革命,1944年在延安八路軍電影團學習攝影,從師吳印鹹先生。曾任八路軍關中前線野戰軍政治部攝影員;第一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部攝影組副組長。1954年調新華社北京分社任攝影組組長、新華社攝影部中央新聞攝影記者。1960年任新華社駐中南海攝影組副組長、新華社攝影部中央新聞組組長。1971年任新華社攝影部副主任兼中央新聞組組長、中央外事攝影協作小組組長。被選為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1980年任中國圖片社副總經理、新華社高級記者。1986年離休。

目錄

第一章 李立三在悲劇中閃光
在當年的莫斯科,很多人一聽到李立三這三個字就會警覺起來,離他遠遠的,唯恐被沾上“機會主義”的病毒。但葉莉扎維塔卻認為,不管他是叫李明,還是叫李立三,都不能阻止她對他的友誼。
第二章 “樂天派”廖承志
他在附給女兒的信中這樣寫道:“第一幅畫是爸爸在長征時的大致景象,千萬不要忘記革命是千辛萬苦、無數犧牲才得到的勝利。你爸爸要說訴苦憶甜,自問五穀不分,慚汗無地。但吃苦也在長征時嘗過……”
第三章 伍修權的“三八”傳奇
伍修權是一個不幸而又有些許幸運的人。不幸的是,他沒能躲過“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棍棒,在政治的大劫難中無力擺脫厄運,遭受到了無情而漫長的打擊;而他到底沒有在漩渦中徹底地沉下去……
第四章 陳再道盼來平反的曙光
會議剛開始,謝富治就搶先發言,稱“七二○事件”是陳再道一夥操縱獨立師、公檢法、人武部和“百萬雄師”搞的“反革命暴亂”,矛頭是對準毛主席、林副主席和“中央文革小組”的。
第五章 “鐵骨”立地羅瑞卿
羅瑞卿是四川省南充人,年輕時就參加了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過。他跟隨毛澤東進行了二萬五千里長征。他身材高大魁梧,面孔憨厚和善,抗大的師生都親切地稱他“羅長子”。
第六章 喬冠華的坎坷政治生涯
在新中國第一代領袖時期,外交史上,有三個人的形象在杜修賢的攝影鏡頭裡特別富有個性。一個是周恩來,具有儒雅風度的外交家;一個是陳毅,具有大將風度的外交家;再一個就是喬冠華,具有才子風度的外交家。
第七章 楊勇保衛北京軍區
失去自由的楊勇也曾苦苦反思著自己的過去,究竟做了什麼對不起黨和人民的事情,以求找到被審查的原因。反思的結果,卻是使他從懷疑自己變成了堅信自己,由不安變成了坦然。
第八章 第一個蒙難的張霖之部長
張霖之咬緊牙沉默著,沉默得像一座活火山,在醞釀著噴發,醞釀著怒吼!他在寫交代用的白紙前坐了5個多小時,最後端端正正寫道:“我再次申明,說我在黨的會議上攻擊毛主席的那些話,純屬造謠陷害……”
第九章 海軍參謀長張學思遭誘捕
在相當長的日子裡,張學思受到了殘酷的迫害和折磨。雖然參加革命幾十年,但由於他特殊的身份和長期從事軍事工作,他很少參加黨內的政治運動,很少有黨內鬥爭的經歷和經驗。
第十章 被“漩渦”吞沒的周小舟
毛澤東對周小舟頗為信任,他先派周小舟去新疆盛世才處做工作,以擴大統一戰線並開拓與蘇聯的聯繫通道。他去了以後,做了不少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任務。毛澤東對他評價很高,認為他是一個可堪造就的人才。
第十一章 歷史跟楊榮國開了個玩笑
楊榮國死了。但他終究不明白,研究政治的學術不是政治,就像宗教學不是宗教而是科學一樣。他明白學術的價值在於真,到頭來卻用政治需要去衡量。
第十二章 毛澤東秘書田家英
編輯毛澤東著作,宣傳和普及毛澤東思想,是田家英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從到毛澤東身邊開始,他就一直認真學習和領會毛澤東思想,做了大量的讀書筆記。他曾這樣說過:“毛澤東思想已滲入到我的骨髓里。”
第十三章 陸定一因何被稱為“閻王”
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陸定一以一支犀利的筆,撰寫了大量的文章,為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事業吶喊助威。然而,在當時的形勢下,他的努力能見效嗎?
第十四章 鄧拓栽倒在“三家村”
鄧拓強抑住心頭的隱隱疼痛,委婉地用曲筆進行一些揭露和反擊。他不點名地提到了那個幾十年一貫以整人為業的康生,康生看到這封信後,一直憤憤於懷,曾經恨恨地罵了一句:“鄧拓臨死前還咬了我一口!”
第十五章 廖沫沙控訴“四人幫”
當身心遭到摧殘的時候,有人萬念俱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則信念彌堅,不屈不撓。廖沫沙就屬於後一種人。
在監所中,廖沫沙仍然堅持學習,用書籍來充實自己。讀書的同時,他又慢慢開始學習做詩、改詩。
第十六章 匆匆“謝幕”的王力、關峰、戚本禹
1965年對於王力來講是關鍵性的一年。這年9月,中央決定以林彪名義發表《人民戰爭勝利萬歲》一文。這篇文章的執筆者便是王力。文章受到了重視,王力從此開始平步青雲,躋身上層。
第十七章 “風流倜儻”的總長黃永勝
在開國一代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中,黃永勝稱得上是一員名將。如果不是後來發生的“文化大革命”,黃永勝很可能把他那份輝煌的履歷保持到生命的終點。然而,歷史是不存在“如果”的,歷史無情。
第十八章 吳法憲——從王牌政委到階下囚
公正而言,吳法憲是有過功勞的,但並非功勳卓著;他也是有才能的,但並非出類拔萃。在開國之初人民解放軍的如雲戰將中,他是一個二流人物,但絕非草包。
第十九章 李作鵬的沉浮人生
如果說吳法憲在黃、吳、李、邱四人中是認罪態度最好的,那么李作鵬則是四人中態度最壞的。他起初拒不交代任何罪行,也不承認自己有罪,認為自己是“城樓失火,殃及池魚”。他仍把自己罩在過去功勞的光環里,並且以功臣自居。
第二十章 林家“後勤部長”邱會作
邱會作為人機敏,善於隨機應變,屬於眼靈腦快的那一類人,多年從事軍隊的財經工作,更使他練就了精於盤算的本領。但是,當這些品質與個人野心結合起來的時候,最終卻把邱會作推上了林彪的賊船。
第二十一章 林立果和他的“聯合艦隊”
林立果在“講用報告”中,把毛澤東思想的威力吹噓得法力無邊、神乎其神,說毛澤東思想是萬能的,連精神病患者和瘋子,只要一念毛主席語錄,病人就會熱淚盈眶、霍然痊癒。
第二十二章 炙手可熱的風雲人物毛遠新
江青對毛遠新甚至比對她的親生女兒李訥還要好。李訥有什麼要求,自己又不敢貿然向江青開口,就開口叫毛遠新出面與江青談,這一招往往有效,因為江青對毛遠新向來是有求必應的。
第二十三章 “以工代乾”的副委員長姚連蔚
提起24年前的那段輝煌時刻,姚連蔚感慨地說:“我能一步登天,自己做夢也沒想到。那時選黨的代表、人民代表,上面把階級出身、民族、宗教信仰等這些都確定了,要下面按圖索驥……只有我是正兒八經的陝西西安籍工人——這正是大會主席團要物色的人選。”
第二十四章 馬天水迷途入深淵
30年代初期參加革命,有過一段革命歷史的馬天水,在“文化大革命”中已步入晚年,竟然墮入了深淵,走上一條罪惡的道路,不但坑害了眾多的上海乾部和民眾,而且葬送了自己的前程,以至古稀之年只能發出“無可奈何花落去”的哀嘆,來度過其餘生。
第二十五章 “四人幫”在1976年
杜修賢的鏡頭裡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哪個鏡頭裡有江青的身影哪個鏡頭裡的人物表情就異常嚴肅,雙足立正,兩臂僵直,肌肉緊繃,活像木偶薈萃。如果鏡頭裡沒有江青,人物表情活潑自如,嬉笑輕鬆,其樂融融。
第二十六章 王、張、江、姚落網實錄
79歲高齡的葉劍英元帥,親自來到懷仁堂正廳,指揮這一場決戰。
決戰的指揮所與戰場,同在一間大廳。戰役最高指揮員與第一線戰鬥員,同在一個陣地,相距僅數步之遙。這是古今中外少有的戰法,表現出最高指揮員恢宏的氣魄和膽略。
第二十七章 “四人幫”在上海灘的“小兄妹”
很有些文才的徐景賢,寫起雜文、政論、影評來,頭頭是道,筆鋒甚是厲害。這支筆桿子的頻頻外露,終於被張春橋發現,進入了上海市委寫作班子。這是徐景賢發跡的關鍵一步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