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學東華(安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3年12月28日,註冊地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望江東路70號,法定代表人為余偉勝。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中化學東華(安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成立時間:2023年12月28日
- 法定代表人:余偉勝
- 總部地點: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望江東路70號
中化學東華(安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3年12月28日,註冊地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望江東路70號,法定代表人為余偉勝。
中化學東華(安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立於2023年12月28日,註冊地位於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區望江東路70號,法定代表人為余偉勝。發展歷程2023年12月28日,中化學東華(安徽)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立。1公司業務建設工程設...
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1年7月18日,法定代表人為李立新,是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的一家工程科技公司。公司簡介 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化學工業部第三設計院,原系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現為中國化學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設計板塊的旗下公司。公司各擁有化工、石油化工、醫藥...
2021年6月20日,中國化學環保研究院暨中化學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合肥研發中心(以下簡稱“環保研究院”)揭牌儀式在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隆重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書宏教授,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賈美平女士,中化學科學技術研究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鄧兆敬先生與東華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領導共同...
一、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的商標以藍色地球為背景,中間方框內的黃色字母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CHINA NATIONAL CHEMIC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英文的首字母。二、以地球為背景象徵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以走向世界,以改革和創新為動力,聚焦主業實業,著力發展建築工程、環境治理和相關工程及工藝技術研發、勘察、設計...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安徽省政府批准,省體改委批覆,由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銅陵通源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銅陵三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銅陵精達銅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華工程公司共同出資發起設立,於2000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2024年9月,六國化工公告,信息披露違規,公司被安徽證監局採取...
安徽六國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經安徽省政府批准,省體改委批覆,由銅陵化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銅陵通源投資服務有限公司、銅陵三佳電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銅陵精達銅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華工程公司共同出資發起設立,於2000年12月28日正式掛牌成立。2.銅陵化工集團新橋礦業有限公司 銅陵化工集團新橋礦業有限公司位於...
孫娟 孫娟,山東東華水泥有限公司熟料事業部質量控制中心化學分析班長。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18日,被山東省婦聯授予“山東省三八紅旗手”稱號。
2022年2月,位於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占地面積33畝,規劃總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的長晟半導體快閃記憶體晶片封測項目落戶南通,總投資10億元,由廣東長興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台灣追日潤半導體投資建設。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南通開發區地處江海平原,平均標高(吳淞高程)4.45米左右,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工程地質:南通開發區工程...
中國化學會第三十屆理事會共179人,平均年齡52.65歲,含45歲以下青年化學工作者19名,女性化學工作者14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40名。中國化學會第一屆監事會9人,選舉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其鳳為第一屆監事會監事長。2022年10月28日,中國化學會高分子材料分析技術與表征方法專業委員會成立。2023年9月3日,...
完成單位:安徽大學 完成人:葉守東,黃蓓,李勇,何侃,班謙 9. 面向生物數據處理的智慧型計算方法 完成單位:安徽大學,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 完成人:鄭春厚,夏俊峰,章軍 10. 合金材料局域塑性失穩的多尺度實驗技術和機理研究 完成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通用機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完成人:張青川...
王軍 王軍,男,漢族,中國國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裝置工程師。人物經歷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裝置工程師。所獲榮譽 2020年12月2日,被授予“2020年廣東省勞動模範”稱號。
陳德華,男,漢族,浙江省人,1933年5月出生,化工部第三設計院高級工程師,浙江省人,195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現從事化學工程專業。1957年部化工院技術員,1965年化三院工藝室主任、主任工程師,1985年任副總工程師,在合成氮、磷復肥、硫酸行業中有很高威望。參加大中型項目30餘項,任工藝負責人、設計總負責人在...
周翔:中國工程院院士,紡織化學與染整工程專家,東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55年畢業於華東紡織工學院染化工程系;先後任中國紡織大學化學工程系副主任、主任,中國紡織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東華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副會長。俞建勇:中國工程院院士...
本書可作為紡織工程、染整、材料類有關專業的基礎課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的師生和工程技術人員參考。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一、有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學 二、有機化合物中的共價鍵 三、有機反應的類型 四、有機化合物的分類 五、有機化學與紡織工業 習題 第二章 飽和脂肪烴 第一節 烷烴 一、烷烴的同系列和...
2.無機化學實驗 榮譽與獎勵 1.2019年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綠色染整科技創新競賽三等獎(指導教師)2.2018年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紡織之光”科學技術三等獎 3.2017年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恆逸基金 優秀學術論文獎 主持與參與項目 1.自修復型羊毛纖維的設計及其調控機理的研究,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自由...
2002年10月起,在日本東北大學學際科學國際高等研究中心擔任客座研究員,承擔了日本厚生省的研究項目《萌芽的先端醫療技術推進研究(納米醫學領域)》,主持套用於藥物傳遞和疾病診斷的發光納米材料的製備和螢光性能研究。2005年應東華大學邀請,回國組建納米生物功能材料研究組。2007年被列入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現為國家...
本教材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化工、環保、輕紡、材料、生物、醫藥衛生等專業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化工類相關專業的技術人員的參考資料。作者簡介 任潔 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輕化工程系,副教授,廣東省高校“千百十工程”校級培養對象,主講無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化妝品原料等課程,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主持/參與省級...
淮南東華歐科礦山支護設備有限責任公司於2013年02月0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金克緒。經營範圍 包括:礦用支護設備及材料、阻燃抗靜電產品、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產品及監控類產品)的生產及銷售,化工原料、建築材料銷售,礦山、油田、化工機械設備的製造,工礦配件加工、銷售及熱處理加工,礦用車輛、井筒裝備、提升運輸裝備...
《紡織有機化學(紡織服裝高等教育十二五部委級規劃教材)》可作為紡織工程、印染、材料類有關專業基礎課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師生及工程技術人員參考。編輯推薦 本書選材和論述充分注意到當今紡織、印染、材料等工科學生的專業要求,強調概念和知識的套用。書中著重闡述有機化學基礎知識及基本原理,突出有機化合物的結構與...
《工業用水與廢水》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美國《化學文摘》、《劍橋科學文摘》及俄羅斯《文摘雜誌》收錄。榮譽表彰 《工業用水與廢水》是《Caj-cd規範》獲獎期刊、安徽省優秀期刊,獲得中國石油和化工優秀期刊二等獎 。文化傳統 《工業用水與廢水》以學術性與技術性...
2012年,八公山區落實科技三項經費289萬元,引進推廣新技術、新產品25個,培育市級科普示範基地2個,安排科技項目5項,申報專利76件。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3億元。2019年末,全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5家,全年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增加值1.1億元,同比增長12.3%。東華歐科、東辰橡塑、巨萬實業、八公山豆製品有限公司等企業...
1992年—1995年,就讀於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控制理論與工程專業,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1992年—1995年,擔任山東科技大學副教授。1995年—1998年,擔任山東科技大學教授。1997年,從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完成博士後工作,之後被聘為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97年—1998...
葉國安,男 ,1964年出生,安徽南陵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核集團首席專家,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核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葉國安於1982年—1986年就讀於四川大學化學系放射化學專業,畢業獲學士學位;1986年進入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工作,歷任錒系元素化學與工藝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放射...
如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核電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中科院瀋陽金屬所、中科院北京自動化所、中科院智慧型機械研究所、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學所、中科院電工所、中科院理化所以及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在聚變相關的材料、低溫、智慧型機械、超導、氚工藝、核技術等多方面開展了研發工作...
2014.07-2015.12: 在安徽振興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掛職(安徽省第三批高校專業技術人才到基層企業掛職鍛鍊,從事太陽能產品開發)2011.10-2015.12: 皖西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副教授 2013.01-2014.04: 香港城市大學博士後 2012.06-2012.1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後 教育經歷 2008.03-2011.08: 東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
尚勇表示,該獎項的評選標準是“德為先、術要精、能力強、基礎厚、貢獻大”,邀請300多位各學科領域的傑出代表、科技管理專家和企業的負責人擔任評審專家,其中包括157名院士,按照科學研究、技術開發、重大裝備和工程攻關、轉化創業、科普及社會服務五個領域下設16個評審組。2017年的首次評獎,經網上預審、初評、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