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為我國核電建設服務,總院在中心組建了“中冶集團建築研究總院核電安全檢測技術研究所”。為更好地服務於我國道路交通建設,總院在中心組建了“中冶交通工程檢測中心”。近年來,中心作為國家科技部下設的“國家工業建築診斷與改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要組成部分,依託中冶建築研究總院的科技優勢,在所屬領域的技術研究開發、標準編制、開放服務及人才培養、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心是一個具有第三方見證檢驗資質的大型、綜合性檢測單位。中心設有十個專業檢測部,九個專業檢查部,一個研發室,中心現有教授級高級工程師22人、高級工程師37人、一級註冊結構工程師11人,註冊土木工程師(岩土)5人,註冊路橋檢測工程師22人,註冊安全工程師、註冊安全評價人員若干,其他專業技術人員70人;現有試驗室用房5000多平方米;主要檢測儀器設備1200餘台套;通過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認可的檢測能力範圍403類產品(項目)、千餘參數;通過認可的檢查能力範圍27個檢查領域,72個檢查項目;通過認可的校準能力範圍4大類參數、17種測量儀器產品。中心涉及有關技術標準、規程規範千餘種,近年共主編、參編國家及行業標準48項,已獲授權專利12項。
中心在建築工程質量檢驗、土木建築結構可靠性評估、結構加固修復、核電站安全殼結構檢測、混凝土耐久性研究以及高性能纖維複合材料(FRP)等領域的創新研究處於國內領先行列,已累計完成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數百項,其中27項成果榮獲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
在土木建築診治技術方面,中心主編了國內最早有關工程結構可靠性鑑定方面的技術指導性檔案,在核電檢測領域,多年來研究開發了多種先進的測試儀表和新型檢測技術,編制了大量的數據採集處理軟體和計算分析軟體,主持編制了我國核行業標準。完成了第三代安全殼結構模型(1:10)的科學試驗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冶金部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等獎勵。在地基檢測技術方面已取得三項實用新型專利,在樁基承載力檢測領域,2005年創造出單樁最大載入35000kN的中國紀錄。在光纖光柵研究和開發方面,進行了有關光纖光柵感測器製作、監測系統集成、光纖光柵監測實際工程套用和光纖光柵感測監測鑑定標準編制等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成果,完成了北京市科研項目“重大工程結構安全光纖感測材料及監控系統研究”項目。針對大型體育場館和公共建築的現場監測,中心研製開發了先進的數據採集系統和分析處理軟體,多次承擔大型公共建築現場改造監測任務,取得顯著成效。為有效檢測公路橋樑的結構性能,中心研製開發了一整套與先進的橋樑檢測儀器相配套使用的完整的測試系統,先後承擔了廣西、深圳及上海地區百餘座橋樑的靜態和動態測試。作為專業從事工程結構檢測鑑定與評估的單位,中心形成了整套為工業建築及民用建築進行結構檢測鑑定的先進技術和手段,作為國家工業建築診斷與改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依託實驗室,在結構檢測鑑定與評估領域享有極高聲譽。
多年來,中心集科技創新開發,實驗室試驗和現場工程檢測、監測於一體,憑藉雄厚的綜合實力,在建築、交通、冶金、電力、石油、化工、核電等行業及國家重點工程的檢測、建築技術攻關、檢測設備的研發和檢測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先後承擔了寶鋼、首鋼、武鋼、鞍鋼、包鋼等大型鋼鐵行業的工業建(構)築物的檢測鑑定工作;完成了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核電安全殼結構動、靜載模型試驗,並完成巴基斯坦、羅馬尼亞和國核心電站安全殼結構整體性試驗和在役檢查;承擔並完成北京2008奧運大型場館(鳥巢、水立方、國家會議中心等)、首都機場新航站樓、中央電視台新址、北京電視中心、人民大會堂、民族文化宮及北京、天津捷運、城鐵等一大批國家重點大型工程項目檢測鑑定工作;承擔並完成山西平遙古城牆等古建築的鑑定與評估研究,為國內外文物建築領域的安全性評估填補了空白。中心適應市場需求,自主研發出一批國內領先的檢測設備儀器和先進的檢測手段,為國家建設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和鑑定評估報告,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中心已成為目前國內建築工程檢測領域中能夠承擔大型綜合檢測項目的知名檢測單位之一。
中心遵循的宗旨是:公正誠實、科學嚴謹、熱情及時地為客戶提供準確可靠的檢測、檢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