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蘇區的蘇維埃劇團和高爾基戲劇學校,為無產階級的戲劇運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現代文學史上有著一定的地位。關於成立和活動情況,近年來在中央蘇區所在的省縣檔案館、革命歷史展覽館收集到一些資料,現加以介紹,供現代文學研究和教學參考。中央蘇區的戲劇運動是從部隊開始的。那時紅軍除打仗外,還要宣傳民眾、組織民眾、建立工農政權,因此各部隊非常重視宣傳工作。
基本介紹
- 公司名稱:中共蘇維埃劇團
- 總部地點:中央蘇區
- 成立時間:1932年
- 經營範圍:激發民眾革命熱情參加革命戰爭
- 公司性質:以提高工農勞苦民眾政治文化水平
- 公司口號:主題鮮明,表演活潑
- 員工數:達六七百人
- 宗旨:弘揚無產階級藝術
劇團簡介,畢業典禮,劇團發展,學校開學,西江演出,
劇團簡介
1932 年,在紅軍學校政治部的領導下,成立了中央蘇區的第一個專業話劇團——八一劇團。 劇團先後在瑞金、興國、寧都、汀州等地進行演出, 影響不斷擴大。 其後在中央政府教育部副部長沙可夫的主持下, 八一劇團改組擴編為 二農劇社,各地分社會員多達六七百人。 工農劇社以提高工農勞苦民眾政治文化水平,激發民眾革命熱情, 參加革命戰爭,弘揚無產階級藝術為宗旨,其創作題材廣泛,主題鮮明,表演活潑,受到廣大民眾的熱烈歡迎。
畢業典禮
1933年9月14日,工農劇社藍衫團舉行畢業典禮。到會的各機關代表及來賓共四百餘人。典禮會上首先由工農劇社社長報告藍衫團過去的工作及學習成績,繼由各機關代表訓詞,對畢業學生寄以極深切的勖勉,每個學生都非常誠懇地接受了這些寶貴的禮物準備以更大的努力開展蘇維埃戲劇運動,報答各代表及民眾的期望。
晚上舉行晚會,對藍衫團學生作了一次總的檢閱。每一個節目中都表示出藍衫團學生有了新的成就,特別是舞蹈《國際歌》,顯示出團隊精神有了更進一步的開展;話劇《勝利》及啞劇《武裝保衛秋收》,表演技術也相當純熱。在這個晚會上臨時加入的沙可夫同志的俄國歌曲獨唱及藍衫團學生的革命山歌,蠃得不少掌聲。
劇團發展
1934 年2 月, 根據教育部長瞿秋白的建議,工農劇社改名為高爾基戲劇學校, 由李伯釗擔任校長。 瞿秋白對學校工作十分重視,在他的具體指導下, 制定出《高爾基戲劇 學校簡章》與《蘇維埃劇團組織法》, 對教學原則、教學內容以及課程進度都 作出了詳細、切實的規定。 蘇區戲劇運動波瀾壯闊,戲劇藝術逐漸成熟,推動 著中央蘇區文化運動不斷深入發展。 其次.世界文化與蘇區民間藝術的互動。
中央蘇區的戲劇運動根植於革命鬥爭火熱的現實土壤中, 在廣泛採用民間 藝術的同時,還注重對區域民間藝術的開發、創新, 把革命內容同民眾喜聞樂 見的藝術形式完美地結合起來, 形成了具有中國風格和中圈氣派的、民族的、 大眾的革命文化。 同時它又是一個開放的體系。 一方面,它有各階層民眾的廣泛參與,並同國統區的左翼戲劇運動保持著緊密的聯繫, 而國統區的左翼戲劇 運動本身就是在世界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的大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另一方面它 “同一切別的民族的社會主義文化和新民主主義文化相聯合,建立互相吸收和 互相發展的關係,共同形成世界的新文化。”蘇區戲劇運動曾得到國際左翼作家史沫特萊、斯諾以及尾崎秀實的大力支持, 戲劇主要承襲了蘇聯無 產階級戲劇的風格,形成了區域民間藝術與世界革命文化契合、多元互補的新 格局。蘇區戲劇運動對外國文化藝術是一種積極的借鑑,它克服了五四時期只 注重吸取西方外來文化形式的不足.達到了自覺從蘇區革命鬥爭的實際生活中 探求戲劇的新形式,並以此擺脫了國統區左翼戲劇所存在的脫離民眾的歐化傾 向。 毛澤東曾經指出,新民主主義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這些源於中華蘇維埃運動時期的先進文化的本質特徵以一種新的、變化了的形 態經抗日文化、延安文化延續至今,蘊涵於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之中。 加強當今先進文化的建設,對鞏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基業和執政基礎具有重大意義。
學校開學
1934年1月,高爾基戲劇學校於瑞金葉坪開學,年輕的女紅軍李伯釗任該校校長。學校的教育方針是:培養戲劇運動與俱樂部、劇社、劇團的幹部,發展蘇維埃的文藝事業,給學生以戲劇運動及革命文藝運動的基本常識教育。學校招收16至27歲之間的青年。學期4個月。學習課目有唱歌、舞蹈、文字課、俱樂部問題、政治常識、戲劇理論等。每天早晚練習跳舞、唱歌,進行軍事操練及音樂詩歌朗誦等。學生還要參加地方民眾工作及各種突擊運動。
西江演出
1934年5月,蘇維埃劇團在西江受到歡迎。他們自從"三八"節出發,首先到梅坑表演。後到達西江縣,劇團在西江5天,一共組織了4個晚會,在晚會上戲劇表演的收穫比梅坑更好。特別是春耕歌運動的表演,獲得了大多數工農民眾的歡迎與好評,他們老的少的都喜歡聽和學劇團的春耕歌,說是"很有味道"。縣一級機關同志也說:"這次劇團的表演,對我們工作進行上,也有很大的幫助"。婦女說:"春耕運動婦女要積極參加,兒子可以交給託兒所,應該去反對懶惰的婦女!個個都像作戲般去春耕才好呢"。西江民眾受到劇團的影響,馬上要求該縣政府成立劇團。同時又募蕃薯十幾擔給他們吃,他們也對劇團的缺點進行了批評,說劇團表演煽動性不強,不夠熱鬧,尤其是對戲劇內容解說不夠,有部分民眾看不懂..........劇團接受他們的意見,採取當地民眾生活中新鮮的材料來編劇本排演,積極改良與轉變戲劇內容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