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瀘州市第八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7月31日在南苑會議中心舉行。審議通過了《中共瀘州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瀘州市委八屆九次全會
- 會議結果:通過《中共瀘州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 舉行地點:南苑會議中心
- 舉行時間:2020年7月31日
會議背景,決定內容,總體要求,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建設區域醫藥健康中心,建設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保障措施,
會議背景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碑紙幾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決策部署,搶抓戰略機遇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共瀘州市委八屆九次全體會議進行了深入研究,作出《中共瀘州市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
決定內容
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貫徹黨中央和省委關於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策部署,深化思想認識、把握方向定位、找準著力重點,確保國家戰略在瀘州落地落實。
(一)堅定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著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墊龍灶充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深刻闡明了殼凶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大意義、總體思路、基本要求和重點任務,為新時代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擘畫了美好藍圖、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市上下必須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強化貫徹落實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要深入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意義的重要論述,搶抓國家重大戰略機遇,主動服務國家戰略全局,高起點謀劃推動瀘州經濟社會發展。要深入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體思路的重要論述,緊緊圍繞“一極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著力做大經濟總量,做優質量效益,做強發展支撐,做足發展後勁。要深入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基本要求的重要論述,牢固樹立“一體化”理念,強化“一盤棋”思維,加強與成渝地區融合協作,推進各領域全方位合作交流。要深入領會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任務的重要論述,加強統籌謀劃、系統推進,加快把國家戰略勢能轉化為高質量發展實效。
(二)認真貫徹落實省委決策部署。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專陵刪刪題研究部署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審議通過的《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決定》,科學回答了四川“怎么看”“怎么乾”等重大問題,是我省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行動綱領。全市上下乃跨櫃必須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全面對標落實省委決策部署。要聚焦重點區域協同發展,按照省委關於“做強成都極核和主幹功能,培育壯舉精朽擊大區域中心城市,強化毗鄰協作和功能協作”的部署要求,打造“一乾多支”戰略實施的重要支撐。要聚焦重點領域精準發力,按照省委關於“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推進體制創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強化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的部署要求,結合瀘州實際細化落實,加快實施一系列重大項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改革。要聚焦組織保障凝聚合力,按照省委關於“強化組織領導保障,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調動各方積極參與”的部署要求,健全工作機制,提升工作水平,持續用力抓好落實。要聚焦瀘州重點任務,按照省委關於“支持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支持瀘州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和區域醫藥健康中心”等部署要求,強化重點突破,奮力開創瀘州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三)牢牢把握瀘州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著力方向和目標定位。堅持把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深入貫徹省委“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詢棗協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深入實施“六大攻堅行動”,發揮比較優勢,彰顯瀘州特色,著力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區域醫藥健康中心、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內陸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拓展發展新空間、借用發展新力量、增創發展新優勢、取得發展新成效,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打造“一極兩中心兩地”重要支點。
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強化瀘州港樞紐功能,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構建“水公鐵空”立體綜合交通網路,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現代物流,加快形成航運貿易新格局。
(四)建設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推進長江幹線瀘渝段航道擴能提升,啟動沱江航道升級工程,打造長江上游乾支銜接綠色航道網。高標準打造瀘州港系列作業區,加快龍馬潭龍溪口、納溪石龍巖、江陽大腳石、瀘縣神仙橋等碼頭建設,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構建鐵路網,加快建設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段、渝昆高鐵川渝段,著力推進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敘永至畢節段建設,打通成都至北部灣最快捷的出海貨運大通道,積極爭取瀘州至遵義高鐵、古藺(大村)至遵義鐵路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協同規劃建設重慶至瀘州沿江鐵路、瀘州經大足至漢中鐵路等,加強重大鐵路項目儲備。積極謀劃川南渝西城際環線。織密公路網,加快推進敘永至威信、瀘州至永川、古藺至金沙、重慶至瀘州至宜賓擴容、重慶經敘永至筠連、古藺至仁懷、瀘州至古藺等高速公路項目,積極推進過江通道建設。建設現代化區域航空樞紐,規劃實施雲龍機場擴建工程,穩步拓展國內航線,爭取開通國際航線。
(五)打造多式聯運重要樞紐。積極拓展內陸“無水港”,建設多式聯運物流信息綜合服務平台,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推進多式聯運服務標準化。常態開行“蓉歐+瀘州港”鐵水聯運班列和瀘州港至北部灣鐵海聯運班列,穩定開行瀘州至武漢、上海等貨櫃班輪航線和瀘漢台、瀘寧韓等近洋航線,探索開行瀘州至中亞、瀘州至泛亞鐵路班列等,打通瀘州連線東協、銜接日韓、覆蓋中亞的陸海聯運大通道。鞏固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和青白江—瀘州港鐵公水聯運示範工程項目創建成果,大力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
(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為龍頭,推進瀘州高鐵樞紐站、隆黃鐵路雙加貨運樞紐站、敘永北站等場站,石龍巖商貿物流園、高鐵快運物流園、空港物流園、西南商貿物流園等物流基地建設。做強川南港務運營中心,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培育形成航運服務集聚區。推動物流產業提檔升級,構建智慧、綠色、暢聯物流生態圈。探索瀘州港與重慶港、宜賓港、樂山港聯動發展機制,強化港口分工協作。
(七)拓展國際國內貿易。著眼打造長江上游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培育壯大外貿市場主體,發揮進境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作用,爭創國家開放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等,打造一批特色產品進出口基地。著眼打造長江上游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設林竹、建材、鋼材、糧食、肉類、紡織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著眼打造長江上游進出口加工貿易中心,大力招引大型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加工貿易、中轉分撥、保稅物流等業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支持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建設中醫藥服務貿易出口基地。
建設區域醫藥健康中心
推進醫藥、醫療、醫教、醫養融合發展,增強區域醫藥健康服務輻射能力,著力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八)建設現代醫藥研發基地。依託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大力推進醫藥產品研發,利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西南醫科大學成果轉化基地、川渝醫藥行業協同創新戰略聯盟等,開展補鏈招商和科研成果孵化。建立政產學研用一體的醫藥協同創新體系,支持龍頭企業組建特色化醫藥創新聯盟。加快建設瀘州醫藥轉化中心、瀘州新藥評價研究中心和中試孵化園,打造四川省成果轉化示範區。
(九)打造醫藥製造產業集群。培育壯大中藥、化學藥、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等產業。以金釵石斛、趕黃草、佛手等道地藥材為重點,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中藥飲片精深加工、中藥製劑研發生產,打造中藥道地區域品牌和地理標誌品牌。依託精細化工產業和醫藥產業園基礎,布局化學製劑原料保障基地和藥物製劑合成中心,構建“基地+中心”化學藥產業發展格局。依託步長生物製藥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推動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基因重組蛋白等生物藥研發和產業化。大力發展數位化、攜帶型診療設備、智慧型可穿戴健康管理設備和特色醫療器械產業。到2025年,形成百億級醫藥製造產業集群,打造國家級醫藥產業基地。
(十)健全完善醫藥流通體系。依託一批醫藥流通龍頭企業,促進醫藥行業上下游聯動發展。加快發展藥品冷鏈運輸,搭建覆蓋全國的藥品流通配送網路。構建綜合性醫藥流通平台,積極參與國際醫藥供應鏈合作,建設國際藥品流通採購分撥中心和醫藥物流港,打造川渝滇黔醫藥流通基地。
(十一)加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預防保健服務,最佳化人群分級分類健康服務措施,完善服務體系和保障推進機制,實現全民預防保健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深入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十大工程”,爭創全國健康城市示範市,建設川渝兩地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示範區。突出疾病預防控制、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回響、重大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等重點領域,加快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促進區域聯防聯控,建設省級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加快推進疾控中心、應急救治中心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十二)建設成渝地區醫療救治第三極。加快建設川南公共衛生及臨床醫療中心。支持西南醫科大學建成博士授權單位點,大力培養醫學人才,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支持現有“三甲”醫院提升醫療水平、擴大服務半徑,支持縣級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加強核醫學、兒科、心內科、腫瘤科等優勢專科交流合作,組建腦卒中、眼病、口腔、胸痛中心、創傷中心等跨區域醫聯體。開展醫療衛生信息化合作,建設區域醫療大數據中心,推進公共衛生、專家人才、便民服務、綜合衛生監管等數據互聯共享。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國家級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參與川渝地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實現醫保跨省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開放共建川渝醫療衛生專家庫,建設跨區域專家服務平台。建立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實用型、創新型和複合型人才培養。健全精神疾病救治體系,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精神衛生康復理療中心。
(十三)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康養服務。深化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標準。全面推進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改革試點,支持建設一批中高端養老機構和大型養老健康綜合體。大力發展特色康養服務,圍繞醫療保健、康復護理、體育健身、文化旅遊等多元化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健康養老、養生服務特色示範點和示範區。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醫,大力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專業護理醫院等緊缺型醫療服務機構。
建設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
以深化毗鄰地區合作為突破,主動接受成渝雙核輻射帶動,加強跨區域協作,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助推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十四)深化毗鄰地區合作。高水平規劃建設瀘東新城,推進與永川區融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引領、產業發展為支撐、自然生態為本底,突出高端裝備、智慧型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衛生、職業教育等產業功能,推動形成跨行政區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推進與江津區融合發展,突出進出口商品加工、航運貿易、口岸物流、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聯動協作,攜手打造沿江協同開放新高地、國際旅遊度假區。推進與榮昌區融合發展,加強高端裝備製造、生豬、陶瓷等產業合作,攜手打造產業互補新增長點。支持合江縣開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協同推進川南經濟區“六個一體化”。
(十五)深度融入成渝雙核。加強與成都和重慶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連結,加強與成都乾支聯動、與重慶沿江協作,積極承接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推進“總部+基地”“研發+轉化”“頭部+配套”產業協作,共建成渝地區物流樞紐集群,共建產業生態圈和全球供應鏈體系,協同發展臨港經濟、樞紐經濟,高質量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國際物流通道體系、國際物流樞紐體系、開放口岸體系,打造協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軸帶支撐。
(十六)加強跨區域功能協作。積極拓展與川渝其他地區的功能協作。對接重慶市江北區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探索建立聯合授信機制及一體化、市場化徵信體系,加強跨區域金融風險聯防聯控和協同處置,共同爭取金融政策創新和試點示範。依託沿江特色工業園區,聯動發展裝備製造、能源化工、食品飲料等臨港製造業。
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提速增量、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現代產業體系。
(十七)做強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發揮濃香型和醬香型唯一疊合區產區優勢,搶抓白酒產業政策調整機遇,協同宜賓建設世界級優質濃香白酒產業集群,協同遵義建設世界級優質醬香白酒產業集群,聯合成都探索“總部—製造基地”模式,聯合重慶拓展白酒國際市場,加快建成全國領先的白酒生產基地,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品種調整、品質提升、品牌培育“三品戰略”,加快酒類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純糧固態釀造,加強智慧型化改造和科技創新,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強做精全產業鏈,提升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等專業園區白酒釀造和包裝材料兩大產業鏈規模效益,支持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爭創國家經開區。強力推進企業集群發展,推動瀘州老窖跨越發展,支持郎酒上市發展,支持川酒集團整合資源、集聚發展,支持“川酒小金花”“小巨人”企業加快發展,形成龍頭企業、骨幹企業、中小企業梯次發展的瀘酒企業組織結構。創新酒業融合發展模式,建設世界著名白酒文化展示體驗、白酒文化旅遊目的地。
(十八)集聚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加快推動以智慧型終端為主導的電子信息全產業鏈貫通、開放式互聯,深度融入成渝雙城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高效益建設運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瀘州)產業園,重點發展智慧型製造、物聯網、信息安全工程等產業。支持智慧型終端重點企業做強做大,著力引進和培育上下游配套企業,打造集研發設計、零部件製造、整機組裝、供應鏈管理的完整產業鏈。發揮華為(四川)大數據中心作用,加快四川省大數據融合發展創新區建設,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和全國特色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積極發展通信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推進5G網路、IPv6規模部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建成西南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製造基地和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
(十九)轉型發展能源化工產業。發揮全國優質頁岩氣資源富集地優勢,加快頁岩氣勘探開發和綜合利用,實施西南油氣田瀘縣頁岩氣勘探開發、浙江油田古敘頁岩氣勘探開發項目,完善頁岩氣開發利益共享機制,助力全省打造中國“氣大慶”。以天然氣制合成氨為龍頭,打造高效複合肥產業鏈,實現傳統單質氮肥向現代農用化學品轉型發展。以天然氣制烯烴、乙二醇為龍頭,融合石油煉化資源,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鏈。推進化工企業退城入園,最佳化化工產業布局。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化工產業基地。
(二十)培育壯大紡織產業。加快建設恆力智慧型化新材料項目,形成年產120萬噸紡絲和10億米織布的生產能力。依託恆力項目布局紡織新材料產業鏈,在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設立輕紡科技產業園,積極引進新材料、高端紡織、服裝加工、裝飾製品等上下游企業,建設西南紡織製造中心。
(二十一)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服務業發展分工協作,重點發展商業貿易等5大支柱型服務業、教育和人力資源服務等5大成長型服務業、文化創意等2大創新型服務業。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培育一批年銷售額(主營收入)50億元、30億元、10億元的服務業龍頭企業。強化重大項目牽引,加快建設羅漢林鄉村振興產業扶貧特色小鎮、中國酒城·長江生態旅遊帶等投資100億元以上的重大服務業項目。強化品牌提升,大力實施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做響服務業品牌。強化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升白塔商圈、城西商圈、城北商圈、城南商圈等,打造一批承載新業態的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力創建品牌景區、完善基礎配套、創新行銷推介、加強行業治理,建設文化旅遊強市。加強毗鄰地區商貿物流合作、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發展康養度假產業、深化金融服務協作、搭建會展交流平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消費中心。
(二十二)建成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緊扣全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精品果業、高效林竹、綠色蔬菜、特色經作、優質糧食、現代養殖、休閒農業、加工物流等“農業八大特色產業”。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協同毗鄰地區共建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進釀酒專用紅高粱、“合江荔枝”“合江真龍柚”“江之陽蔬菜”“赤水河甜橙”“瀘州桂圓”“納溪特早茶”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擴規增效,推進農產品加工和貿易發展,建設成渝地區優質農產品供給基地和加工物流基地。推進糧油高產穩產功能區建設,建設國家糧食生產基地和優質商品豬保障基地,確保糧食安全。到2025年,建成糧油、生豬、肉牛、茶葉、林竹等5個百億級產業。
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
建好用好國家級開放平台,一體推進開放功能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營商環境最佳化,打造成渝地區對外開放第三極。
(二十三)建設高能級開放平台。深入推進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建設發展,加強首創性制度創新,協同爭取試行自由貿易港政策,積極參與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高標準建設瀘州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建設加工製造中心、物流分撥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研發設計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高標準建設中國(瀘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引進跨境電商供應鏈綜合服務企業,培育最佳化電商倉儲、配送服務等服務業態。爭創航空、水運國家開放口岸。推動全市開放平台聯動發展、融合發展,服務區域協同開放。
(二十四)發展高質量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建設國家級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聚焦發展重點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突出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區域,大招商、招大商,著力招引行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探索建立跨區域聯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協調機制,完善信息對接、權益分享等政策體系,聯動建設產業合作園區。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參與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設,提升外資外貿合作水平。高效能舉辦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中國(瀘州)西南商品博覽會、中國(瀘州)農產品交易博覽會,持續擴大影響、提升效益。
(二十五)營造高水平營商環境。圍繞市場準入、要素保障、生產經營、政務服務、法治保障、社會建設六個方面,著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鞏固提升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等示範創建成果,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0證明城市”創建,打造最佳政務服務示範城市。與重慶毗鄰地區建立“市場準入異地同標”便利化準入機制,試行“同一標準辦一件事”。建立智慧財產權重點保護名錄,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區域協作。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深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等貿易便利化改革。推動金融服務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堅持城鄉融合協調發展,最佳化國土空間布局,構築人城境業、山水共融的美麗瀘州。
(二十六)做優山水美麗城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經營,最佳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突出兩江新城建設、瀘東新城開發、老舊小區更新、特色功能區提升,著力構建結構科學、定位明晰的市域城鎮空間體系。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構建內通外聯、運行高效、全域一體發展的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強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安全城市工作。培育和集聚企業總部,促進城市發展能級整體提升。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加快“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建設,著力構建“兩江四岸”百里綠色長廊、濱江公園體系。發揮建築業總部基地作用,大力招引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全產業鏈集群,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建築業強市。到2025年,初步建成公園城市示範體系,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樣板。
(二十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鞏固脫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一體化推進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路水電氣訊防“六網”。加強農村經濟培育,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森林康養、運動健康、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美麗業態。
(二十八)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體系,統籌提升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服務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提升,推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規劃建設職業教育集中發展區,打造川渝滇黔結合部職業教育高地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示範區。促進成渝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有效銜接,逐步實行“全放開、零門檻”戶籍遷移政策、居住證互通互認、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推動養老、失業、醫療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和社會保險協同互認。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紮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和村級建制改革“後半篇”文章,穩步推進城鄉社區和村民小組調整最佳化改革。
(二十九)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建立跨區域生態修復、生態補償、生態保護機制。嚴格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規定。協同毗鄰地區建設長江、沱江、赤水河綠色生態廊道,強化自然保護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態空間保護。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健全跨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推進瀨溪河等跨界河流協同治理,保持長江、沱江、赤水河瀘州段水質穩定達標。打好淨土保衛戰,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提升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確保土壤環境總體穩定。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深化區域、流域聯動執法,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保障措施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深化改革創新,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各方參與的良好局面。
(三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職能職責,研究重大政策、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強化領導小組各推進小組組織協調、牽頭落實職能,推動重點任務項目化清單化落實。鮮明重實幹重實績導向,強化目標管理和考核激勵,營造擔當作為的幹事創業環境。協同完善區域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協調會商機制,加強與成都、川南、渝西等地戰略協同、規劃銜接、政策溝通和工作聯絡,推動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有序銜接、高效運轉。
(三十一)強化改革創新。用好瀘州列入國家、省上各項改革試點機遇,推動各類改革試點舉措集中落實、重點突破、系統集成和推廣運用,統籌深化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改革等,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加強科技創新,支持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台,推進市、校、院、企協同創新,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加強與成渝地區協同創新對接,共建高新區聯盟、創新創業聯盟。完善科技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強化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健全完善人才引進、使用、服務、管理機制,加大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力度,築牢人才支撐。
(三十二)激發市場活力。堅持“非禁即入”,擴大民營資本參與領域和範圍。構建民營企業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長效服務機制。完善並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政策措施。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一批符合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優秀企業家。聯合毗鄰區域設立投資發展基金,爭取國省專項資金、政府債券支持,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引導眾創空間專業化發展、企業孵化載體提檔升級,建設一批雙創示範基地,探索異地孵化、飛地經濟、夥伴園區等多種合作機制。
(三十三)統籌各方力量。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著力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激勵廣大黨員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強化人大地方立法、專項執法檢查、依法監督等職能。發揮政協專題協商、民主監督作用,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積極獻計出力。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樑作用。支持產業聯盟、創新聯盟、行業組織、商(協)會等開展跨區域多領域合作。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最大限度激發公眾和社會各界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熱情,廣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奮力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做出瀘州積極貢獻!
(三)牢牢把握瀘州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著力方向和目標定位。堅持把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發展使命,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深入貫徹省委“一乾多支、五區協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戰略部署,深入實施“六大攻堅行動”,發揮比較優勢,彰顯瀘州特色,著力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區域醫藥健康中心、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內陸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拓展發展新空間、借用發展新力量、增創發展新優勢、取得發展新成效,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南翼跨越,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打造“一極兩中心兩地”重要支點。
建設長江上游航運貿易中心
依託長江黃金水道,強化瀘州港樞紐功能,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構建“水公鐵空”立體綜合交通網路,大力發展多式聯運和現代物流,加快形成航運貿易新格局。
(四)建設沿江綜合立體交通走廊。推進長江幹線瀘渝段航道擴能提升,啟動沱江航道升級工程,打造長江上游乾支銜接綠色航道網。高標準打造瀘州港系列作業區,加快龍馬潭龍溪口、納溪石龍巖、江陽大腳石、瀘縣神仙橋等碼頭建設,健全港口集疏運體系。構建鐵路網,加快建設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段、渝昆高鐵川渝段,著力推進隆黃鐵路隆敘段擴能改造、敘永至畢節段建設,打通成都至北部灣最快捷的出海貨運大通道,積極爭取瀘州至遵義高鐵、古藺(大村)至遵義鐵路納入國家“十四五”鐵路發展規劃。協同規劃建設重慶至瀘州沿江鐵路、瀘州經大足至漢中鐵路等,加強重大鐵路項目儲備。積極謀劃川南渝西城際環線。織密公路網,加快推進敘永至威信、瀘州至永川、古藺至金沙、重慶至瀘州至宜賓擴容、重慶經敘永至筠連、古藺至仁懷、瀘州至古藺等高速公路項目,積極推進過江通道建設。建設現代化區域航空樞紐,規劃實施雲龍機場擴建工程,穩步拓展國內航線,爭取開通國際航線。
(五)打造多式聯運重要樞紐。積極拓展內陸“無水港”,建設多式聯運物流信息綜合服務平台,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推進多式聯運服務標準化。常態開行“蓉歐+瀘州港”鐵水聯運班列和瀘州港至北部灣鐵海聯運班列,穩定開行瀘州至武漢、上海等貨櫃班輪航線和瀘漢台、瀘寧韓等近洋航線,探索開行瀘州至中亞、瀘州至泛亞鐵路班列等,打通瀘州連線東協、銜接日韓、覆蓋中亞的陸海聯運大通道。鞏固全國綜合運輸服務示範城市和青白江—瀘州港鐵公水聯運示範工程項目創建成果,大力創建國家公交都市、全國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工程。
(六)構建現代物流體系。以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為龍頭,推進瀘州高鐵樞紐站、隆黃鐵路雙加貨運樞紐站、敘永北站等場站,石龍巖商貿物流園、高鐵快運物流園、空港物流園、西南商貿物流園等物流基地建設。做強川南港務運營中心,大力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培育形成航運服務集聚區。推動物流產業提檔升級,構建智慧、綠色、暢聯物流生態圈。探索瀘州港與重慶港、宜賓港、樂山港聯動發展機制,強化港口分工協作。
(七)拓展國際國內貿易。著眼打造長江上游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培育壯大外貿市場主體,發揮進境糧食指定口岸、進口肉類指定監管場地作用,爭創國家開放口岸、汽車整車進口口岸等,打造一批特色產品進出口基地。著眼打造長江上游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加快建設林竹、建材、鋼材、糧食、肉類、紡織等大宗商品交易市場。著眼打造長江上游進出口加工貿易中心,大力招引大型外向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加工貿易、中轉分撥、保稅物流等業態。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支持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院建設中醫藥服務貿易出口基地。
建設區域醫藥健康中心
推進醫藥、醫療、醫教、醫養融合發展,增強區域醫藥健康服務輻射能力,著力為人民民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務。
(八)建設現代醫藥研發基地。依託瀘州國家高新區醫藥產業園,大力推進醫藥產品研發,利用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西南醫科大學成果轉化基地、川渝醫藥行業協同創新戰略聯盟等,開展補鏈招商和科研成果孵化。建立政產學研用一體的醫藥協同創新體系,支持龍頭企業組建特色化醫藥創新聯盟。加快建設瀘州醫藥轉化中心、瀘州新藥評價研究中心和中試孵化園,打造四川省成果轉化示範區。
(九)打造醫藥製造產業集群。培育壯大中藥、化學藥、生物製藥、醫療器械等產業。以金釵石斛、趕黃草、佛手等道地藥材為重點,推進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中藥飲片精深加工、中藥製劑研發生產,打造中藥道地區域品牌和地理標誌品牌。依託精細化工產業和醫藥產業園基礎,布局化學製劑原料保障基地和藥物製劑合成中心,構建“基地+中心”化學藥產業發展格局。依託步長生物製藥積極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推動新型抗體、蛋白及多肽、基因重組蛋白等生物藥研發和產業化。大力發展數位化、攜帶型診療設備、智慧型可穿戴健康管理設備和特色醫療器械產業。到2025年,形成百億級醫藥製造產業集群,打造國家級醫藥產業基地。
(十)健全完善醫藥流通體系。依託一批醫藥流通龍頭企業,促進醫藥行業上下游聯動發展。加快發展藥品冷鏈運輸,搭建覆蓋全國的藥品流通配送網路。構建綜合性醫藥流通平台,積極參與國際醫藥供應鏈合作,建設國際藥品流通採購分撥中心和醫藥物流港,打造川渝滇黔醫藥流通基地。
(十一)加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深化全民預防保健服務,最佳化人群分級分類健康服務措施,完善服務體系和保障推進機制,實現全民預防保健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深入推進健康城市建設“十大工程”,爭創全國健康城市示範市,建設川渝兩地健康城市健康村鎮示範區。突出疾病預防控制、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回響、重大疫情防控、應急物資保障等重點領域,加快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促進區域聯防聯控,建設省級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基地,加快推進疾控中心、應急救治中心建設。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生活方式,從源頭上防控重大公共衛生風險。
(十二)建設成渝地區醫療救治第三極。加快建設川南公共衛生及臨床醫療中心。支持西南醫科大學建成博士授權單位點,大力培養醫學人才,建設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支持現有“三甲”醫院提升醫療水平、擴大服務半徑,支持縣級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提檔升級。加強核醫學、兒科、心內科、腫瘤科等優勢專科交流合作,組建腦卒中、眼病、口腔、胸痛中心、創傷中心等跨區域醫聯體。開展醫療衛生信息化合作,建設區域醫療大數據中心,推進公共衛生、專家人才、便民服務、綜合衛生監管等數據互聯共享。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開展國家級醫保基金監管方式創新試點,參與川渝地區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示範區建設,實現醫保跨省異地就醫聯網即時結算。開放共建川渝醫療衛生專家庫,建設跨區域專家服務平台。建立醫療衛生人才培養合作機制,共同推進實用型、創新型和複合型人才培養。健全精神疾病救治體系,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精神衛生康復理療中心。
(十三)提供多元化多層次康養服務。深化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探索建立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管理服務標準。全面推進國家居家和社區養老改革試點,支持建設一批中高端養老機構和大型養老健康綜合體。大力發展特色康養服務,圍繞醫療保健、康復護理、體育健身、文化旅遊等多元化需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健康養老、養生服務特色示範點和示範區。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醫,大力發展康復醫院、老年病醫院、專業護理醫院等緊缺型醫療服務機構。
建設跨行政區組團發展模式的融合發展示範區
以深化毗鄰地區合作為突破,主動接受成渝雙核輻射帶動,加強跨區域協作,探索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助推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
(十四)深化毗鄰地區合作。高水平規劃建設瀘東新城,推進與永川區融合發展,以軌道交通為引領、產業發展為支撐、自然生態為本底,突出高端裝備、智慧型製造、新能源新材料、醫療衛生、職業教育等產業功能,推動形成跨行政區區域一體化發展新格局。推進與江津區融合發展,突出進出口商品加工、航運貿易、口岸物流、文化旅遊等重點領域聯動協作,攜手打造沿江協同開放新高地、國際旅遊度假區。推進與榮昌區融合發展,加強高端裝備製造、生豬、陶瓷等產業合作,攜手打造產業互補新增長點。支持合江縣開展縣域集成改革試點。協同推進川南經濟區“六個一體化”。
(十五)深度融入成渝雙核。加強與成都和重慶規劃對接、政策銜接、功能連結,加強與成都乾支聯動、與重慶沿江協作,積極承接功能疏解和產業外溢,推進“總部+基地”“研發+轉化”“頭部+配套”產業協作,共建成渝地區物流樞紐集群,共建產業生態圈和全球供應鏈體系,協同發展臨港經濟、樞紐經濟,高質量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形成國際物流通道體系、國際物流樞紐體系、開放口岸體系,打造協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軸帶支撐。
(十六)加強跨區域功能協作。積極拓展與川渝其他地區的功能協作。對接重慶市江北區內陸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探索建立聯合授信機制及一體化、市場化徵信體系,加強跨區域金融風險聯防聯控和協同處置,共同爭取金融政策創新和試點示範。依託沿江特色工業園區,聯動發展裝備製造、能源化工、食品飲料等臨港製造業。
建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發展區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提速增量、提質增效、提檔升級,加快構建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現代產業體系。
(十七)做強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發揮濃香型和醬香型唯一疊合區產區優勢,搶抓白酒產業政策調整機遇,協同宜賓建設世界級優質濃香白酒產業集群,協同遵義建設世界級優質醬香白酒產業集群,聯合成都探索“總部—製造基地”模式,聯合重慶拓展白酒國際市場,加快建成全國領先的白酒生產基地,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大力實施品種調整、品質提升、品牌培育“三品戰略”,加快酒類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純糧固態釀造,加強智慧型化改造和科技創新,推動白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強做精全產業鏈,提升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等專業園區白酒釀造和包裝材料兩大產業鏈規模效益,支持瀘州白酒產業園區爭創國家經開區。強力推進企業集群發展,推動瀘州老窖跨越發展,支持郎酒上市發展,支持川酒集團整合資源、集聚發展,支持“川酒小金花”“小巨人”企業加快發展,形成龍頭企業、骨幹企業、中小企業梯次發展的瀘酒企業組織結構。創新酒業融合發展模式,建設世界著名白酒文化展示體驗、白酒文化旅遊目的地。
(十八)集聚發展電子信息產業。加快推動以智慧型終端為主導的電子信息全產業鏈貫通、開放式互聯,深度融入成渝雙城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高效益建設運營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瀘州)產業園,重點發展智慧型製造、物聯網、信息安全工程等產業。支持智慧型終端重點企業做強做大,著力引進和培育上下游配套企業,打造集研發設計、零部件製造、整機組裝、供應鏈管理的完整產業鏈。發揮華為(四川)大數據中心作用,加快四川省大數據融合發展創新區建設,爭創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大數據)和全國特色型信息消費示範城市。積極發展通信及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推進5G網路、IPv6規模部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信息化數位化智慧型化賦能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到2025年,建成西南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製造基地和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
(十九)轉型發展能源化工產業。發揮全國優質頁岩氣資源富集地優勢,加快頁岩氣勘探開發和綜合利用,實施西南油氣田瀘縣頁岩氣勘探開發、浙江油田古敘頁岩氣勘探開發項目,完善頁岩氣開發利益共享機制,助力全省打造中國“氣大慶”。以天然氣制合成氨為龍頭,打造高效複合肥產業鏈,實現傳統單質氮肥向現代農用化學品轉型發展。以天然氣制烯烴、乙二醇為龍頭,融合石油煉化資源,打造化工新材料產業鏈。推進化工企業退城入園,最佳化化工產業布局。到2025年,建成全國重要的能源化工產業基地。
(二十)培育壯大紡織產業。加快建設恆力智慧型化新材料項目,形成年產120萬噸紡絲和10億米織布的生產能力。依託恆力項目布局紡織新材料產業鏈,在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設立輕紡科技產業園,積極引進新材料、高端紡織、服裝加工、裝飾製品等上下游企業,建設西南紡織製造中心。
(二十一)高質量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現代服務業發展分工協作,重點發展商業貿易等5大支柱型服務業、教育和人力資源服務等5大成長型服務業、文化創意等2大創新型服務業。強化市場主體培育,培育一批年銷售額(主營收入)50億元、30億元、10億元的服務業龍頭企業。強化重大項目牽引,加快建設羅漢林鄉村振興產業扶貧特色小鎮、中國酒城·長江生態旅遊帶等投資100億元以上的重大服務業項目。強化品牌提升,大力實施品牌價值提升行動,做響服務業品牌。強化服務業集聚區建設,提升白塔商圈、城西商圈、城北商圈、城南商圈等,打造一批承載新業態的生活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推動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大力創建品牌景區、完善基礎配套、創新行銷推介、加強行業治理,建設文化旅遊強市。加強毗鄰地區商貿物流合作、共建巴蜀文化旅遊走廊、發展康養度假產業、深化金融服務協作、搭建會展交流平台,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區域消費中心。
(二十二)建成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緊扣全省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精品果業、高效林竹、綠色蔬菜、特色經作、優質糧食、現代養殖、休閒農業、加工物流等“農業八大特色產業”。加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協同毗鄰地區共建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推進釀酒專用紅高粱、“合江荔枝”“合江真龍柚”“江之陽蔬菜”“赤水河甜橙”“瀘州桂圓”“納溪特早茶”等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擴規增效,推進農產品加工和貿易發展,建設成渝地區優質農產品供給基地和加工物流基地。推進糧油高產穩產功能區建設,建設國家糧食生產基地和優質商品豬保障基地,確保糧食安全。到2025年,建成糧油、生豬、肉牛、茶葉、林竹等5個百億級產業。
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
建好用好國家級開放平台,一體推進開放功能提升、開放型經濟發展、營商環境最佳化,打造成渝地區對外開放第三極。
(二十三)建設高能級開放平台。深入推進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建設發展,加強首創性制度創新,協同爭取試行自由貿易港政策,積極參與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範區建設。高標準建設瀘州綜合保稅區,大力發展保稅加工、保稅物流、保稅服務,建設加工製造中心、物流分撥中心、銷售服務中心、研發設計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高標準建設中國(瀘州)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積極引進跨境電商供應鏈綜合服務企業,培育最佳化電商倉儲、配送服務等服務業態。爭創航空、水運國家開放口岸。推動全市開放平台聯動發展、融合發展,服務區域協同開放。
(二十四)發展高質量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建設國家級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創新發展示範區,聚焦發展重點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突出京津冀、粵港澳、長三角等區域,大招商、招大商,著力招引行業龍頭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和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探索建立跨區域聯合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協調機制,完善信息對接、權益分享等政策體系,聯動建設產業合作園區。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參與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一帶一路”進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建設,提升外資外貿合作水平。高效能舉辦中國國際酒業博覽會、中國(瀘州)西南商品博覽會、中國(瀘州)農產品交易博覽會,持續擴大影響、提升效益。
(二十五)營造高水平營商環境。圍繞市場準入、要素保障、生產經營、政務服務、法治保障、社會建設六個方面,著力構建法治化、國際化、市場化、便利化營商環境。鞏固提升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範城市、全國質量強市示範城市等示範創建成果,深入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0證明城市”創建,打造最佳政務服務示範城市。與重慶毗鄰地區建立“市場準入異地同標”便利化準入機制,試行“同一標準辦一件事”。建立智慧財產權重點保護名錄,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區域協作。創新通關監管服務模式,深化“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等貿易便利化改革。推動金融服務
建設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堅持城鄉融合協調發展,最佳化國土空間布局,構築人城境業、山水共融的美麗瀘州。
(二十六)做優山水美麗城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經營,最佳化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突出兩江新城建設、瀘東新城開發、老舊小區更新、特色功能區提升,著力構建結構科學、定位明晰的市域城鎮空間體系。規劃建設城市軌道交通,構建內通外聯、運行高效、全域一體發展的基礎設施,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強海綿城市、智慧城市、安全城市工作。培育和集聚企業總部,促進城市發展能級整體提升。推進公園城市建設,加快“全域公園體系+三級綠道+公園社區”建設,著力構建“兩江四岸”百里綠色長廊、濱江公園體系。發揮建築業總部基地作用,大力招引行業龍頭企業,打造全產業鏈集群,推動建築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建築業強市。到2025年,初步建成公園城市示範體系,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樣板。
(二十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鞏固脫貧成果,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機銜接。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深入實施村容村貌“六化”工程,一體化推進污水、垃圾、廁所“三大革命”。加強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深入推進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路水電氣訊防“六網”。加強農村經濟培育,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森林康養、運動健康、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美麗業態。
(二十八)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公共服務多元供給體系,統籌提升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文化體育等服務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加大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力度,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提升,推動職業教育加快發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規劃建設職業教育集中發展區,打造川渝滇黔結合部職業教育高地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職業教育協同發展示範區。促進成渝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質量水平有效銜接,逐步實行“全放開、零門檻”戶籍遷移政策、居住證互通互認、住房公積金互認互貸,推動養老、失業、醫療保險關係無障礙轉移接續和社會保險協同互認。加強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積極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紮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和村級建制改革“後半篇”文章,穩步推進城鄉社區和村民小組調整最佳化改革。
(二十九)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嚴格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要求,建立跨區域生態修復、生態補償、生態保護機制。嚴格落實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全面禁捕規定。協同毗鄰地區建設長江、沱江、赤水河綠色生態廊道,強化自然保護地、重要水源地等生態空間保護。打好藍天保衛戰,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污染源綜合治理,健全跨區域重污染天氣預警會商和應急聯動機制。打好碧水保衛戰,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加快雨污分流改造,推進瀨溪河等跨界河流協同治理,保持長江、沱江、赤水河瀘州段水質穩定達標。打好淨土保衛戰,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提升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確保土壤環境總體穩定。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健全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聯動機制,深化區域、流域聯動執法,堅決守住生態環境安全底線。
保障措施
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深化改革創新,形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各方參與的良好局面。
(三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職能職責,研究重大政策、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強化領導小組各推進小組組織協調、牽頭落實職能,推動重點任務項目化清單化落實。鮮明重實幹重實績導向,強化目標管理和考核激勵,營造擔當作為的幹事創業環境。協同完善區域合作聯席會議制度和協調會商機制,加強與成都、川南、渝西等地戰略協同、規劃銜接、政策溝通和工作聯絡,推動決策層、協調層、執行層三級有序銜接、高效運轉。
(三十一)強化改革創新。用好瀘州列入國家、省上各項改革試點機遇,推動各類改革試點舉措集中落實、重點突破、系統集成和推廣運用,統籌深化財政預算制度改革、國資經營評價制度改革、土地資源配置制度改革、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改革等,激發高質量發展動力活力。加強科技創新,支持建設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平台,推進市、校、院、企協同創新,推動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產教深度融合發展。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加強與成渝地區協同創新對接,共建高新區聯盟、創新創業聯盟。完善科技創新財政金融支持體系,強化市場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健全完善人才引進、使用、服務、管理機制,加大政策引導、資金支持力度,築牢人才支撐。
(三十二)激發市場活力。堅持“非禁即入”,擴大民營資本參與領域和範圍。構建民營企業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和長效服務機制。完善並落實好紓困惠企政策,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完善構建親清政商關係的政策措施。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培育一批符合新時代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優秀企業家。聯合毗鄰區域設立投資發展基金,爭取國省專項資金、政府債券支持,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引導眾創空間專業化發展、企業孵化載體提檔升級,建設一批雙創示範基地,探索異地孵化、飛地經濟、夥伴園區等多種合作機制。
(三十三)統籌各方力量。縱深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政治生態,著力鍛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激勵廣大黨員幹部擔當作為、幹事創業。強化人大地方立法、專項執法檢查、依法監督等職能。發揮政協專題協商、民主監督作用,發揮統一戰線優勢,支持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積極獻計出力。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橋樑作用。支持產業聯盟、創新聯盟、行業組織、商(協)會等開展跨區域多領域合作。加強宣傳引導和政策解讀,最大限度激發公眾和社會各界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熱情,廣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全市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決策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全面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奮力爭創全省和成渝地區經濟副中心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做出瀘州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