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溫州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2004年1月14日,中共溫州市委以溫委發〔2004〕1號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該《決定》分我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進一步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完善基本經濟制度;消除城鄉體制隔閡,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加大開放力度,建立與國際經濟規則相適應的開放型經濟體制;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新;推進科教文衛體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事業新發展8部分30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溫州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 印發機關:中共溫州市委
  • 文號:溫委發〔2004〕1號
  • 印發時間:2004年1月14日
基本信息,決定,

基本信息

2004年1月14日,中共溫州市委印發《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決定

中共溫州市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
溫委發〔2004〕1號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實施“一港三城”發展戰略,建設富裕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作出如下決定。
一、我市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任務
(1)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市第九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注重製度建設和體制創新。堅持尊重民眾的首創精神,充分發揮廣大民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改革。堅持統籌兼顧,協調好改革進程中的各種利益關係,維護和實現好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堅持擴大開放,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
(2)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和任務。按照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的要求,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更大程度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增強企業活力和競爭力,完善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為提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完善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城市化進程,消除城鄉體制隔閡,推進城鄉協調發展;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商品和多種要素自由流動和充分競爭;建立有利於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涉外體制,促進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的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完善投融資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保障制度;形成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機制和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二、進一步推進所有制結構調整,完善基本經濟制度
(3)加快推進非公有制企業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積極引導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鼓勵企業引進獨立董事制度,改善董事會結構,完善企業的決策機制,實行職業經理資格制度。促進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鼓勵股份合作制企業向公司制企業轉化。支持企業加快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科技含量,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鼓勵打造行業品牌,提升產業水平。進一步完善社會服務體系,建立健全人才信息、信用擔保、行業自律等服務支撐體系。進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加快清理限制非公經濟發展的政策規定,清除體制性障礙。放寬市場準入,允許非公資本進入法律法規未禁入的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及其他行業和領域。支持非公企業積極參與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鼓勵私營企業與外資企業實現多種形式的合作,推動更多企業通過跨地區、跨國經營做大做強。
(4)加快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按照國有資產“統一所有、分級管理、授權經營、分工監督”的總體要求,遵循政資分開、政企分開、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原則,探索建立權責明確、保值增值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營運機制。市一級建立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形成由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與監督,資產營運公司負責運營,國有企業自主經營、以國有產權為紐帶的國有資產管理和經營體制。要探索縣一級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建設。探索組建多種形式的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正確履行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職責和資本營運職能。建立國有資產經營責任制,對國有資產營運機構要建立科學的考核和獎懲制度,落實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的責任。
(5)深化國有和集體企業改革。進一步完善國有和集體企業股權結構、組織結構和內部管理體制,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支持國有和集體控股及獨資企業通過規範上市、嫁接外資和社會參股等途徑加快發展。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規範公司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營管理者的權責,探索現代企業制度下職工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徑。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國有企業領導人選拔任用和激勵機制,深化企業勞動用工制度和分配製度改革,推進企業建立新型勞動關係。
(6)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按照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的要求,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根據誰投資、誰所有的原則,依法依規、合情合理地界定非公企業因歷史或政策原因造成的模糊產權,理清產權歸屬。積極引導非公企業規範股東出資行為,完善股權結構,健全股權管理制度。規範與發展產權交易市場,建立非公企業產權流轉體系,促進各類資本重組,增強企業和公眾創業創新的能力。
三、消除城鄉體制隔閡,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
(7)培育人口向城市集聚的新機制。進一步改革戶籍制度,完善城鄉統一的戶籍管理體系。建立農村人口向城鎮集聚的激勵機制。穩定和完善農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探索和完善農民進城後的宅基地置換辦法,採取多種途徑,降低農民進城成本。逐步建立市場化的農村承包地使用權流轉制度,鼓勵和引導進城鎮落戶農民有償轉包土地。加快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將村級集體資產折價量化,變村民為股東,促使離農人口“離鄉”又“離土”。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撤村建居”工作。
(8)培育非農產業向中心城鎮集聚的新機制。鼓勵和支持各類企業特別是大公司、大企業總部、技術開發中心、行銷機構遷移落戶中心城市,在用地、購房、工商登記、勞動人事、外事、社會保障以及員工戶籍登記、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優惠。積極衝破體制束縛,鼓勵和支持國內外優秀人才和留學人員到中心城市落戶,創辦實業。大力發展商貿、旅遊、金融、教育、信息及各類社會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大幅度提高第三產業在城市經濟中的比重。運用市場機制推動農村工業向城鎮集聚。以縣(市)駐地鎮、中心鎮為重點,整合好特色工業園區,形成節約土地、促進環保、設施共享的農村工業集聚發展格局。鼓勵和支持農村企業經批准易地置換到工業園區,合理農村工業布點。
(9)形成多元化的城鎮建設投融資機制。加強財政對城鎮重點基礎、公用設施建設投入的引導。積極支持城鎮重大建設項目運用股票、債券等方式直接融資。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建立城鎮建設投資開發公司,多渠道籌集城鎮建設資金,綜合開發,滾動增值。大力推行城鎮建設投資主體多元化、項目運營企業化、設施享用商品化。
(10)拓展中心城市發展空間、大力發展中心鎮。按照建設“大溫州”的思路,適時進行行政區域調整,擴大城市市區的行政區劃範圍,拓展中心城市的發展空間。縣(市)政府駐地鎮、中心鎮,根據經濟發展需要,可將周邊鄉鎮併入。縣(市)政府駐地鎮根據城市管理需要,撤鎮設立街道辦事處。在加快城市化進程中,也要注意避免不切實際地求大、求快的傾向。大力培育發展中心鎮。圍繞培育中心鎮的發展目標,積極深化小城鎮綜合改革,在行政管理、財政管理、戶籍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要取得實質性進展,並形成制度。同時,要按照扶持政策不變、扶持力度不減的原則,積極穩妥地推進欠發達鄉鎮村的撤併工作,切實改變欠發達地區鄉鎮規模小、數量多、集聚能力弱的狀況。
四、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
(11)消除條塊分割的體制障礙,發展現代流通業。重點培育幾家在全國有影響的大型流通企業,依託這些企業,在連鎖經營、代理配送、倉儲式銷售、實物租賃等業態創新方面有新的突破。支持專業市場的體制創新和轉型改造,採用現代行銷理念和技術手段,聯合兼併,強化產業依託,增強輻射能力,逐步發展成為大型商品行銷企業。結合供銷社體制改革和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創建,探索建立為農村產業化服務的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態,大力推進電子商務;發展現代物流業,轉變傳統倉儲、運輸企業的經營方式;積極利用現代網路技術,逐步發展網上批發、交易;鼓勵發展倉儲式超市和購物中心。建立相應的貨幣結算體系。
(12)規範和發展要素市場。規範發展產權交易,發揮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建立。加快培育和適當擴充市、縣的產權交易機構,積極參與省產權交易網路。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逐步形成全市產權交易統一市場。進一步完善產權交易市場功能,擴大企業重組、股權登記、託管、質押、轉讓業務,探索開展風險投資退出、銀行不良資產和村集體資產變現、基金保全,國家礦山、水資源招投標等服務新產品,拓寬直接融資渠道。健全產權交易規則,推動各類產權有序流轉,規範公有產權交易監管,防範公有資產流失。大力培育地方資本市場,注重培育各類風險投資機構和證券中介機構。充分利用國內外證券市場,多渠道推薦我市各類優質企業上市。充分利用上市公司優勢,推動產業升級。組建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證券投資基金,培育風險投資機制。充分發揮溫州作為全國金融改革試點城市的優勢,深化地方金融改革,積極推進資本市場的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完善資本市場結構,豐富資本市場產品。發展中小金融機構,搞好民營金融機構試點,積極培育發展股份制商業銀行,吸引境外商業銀行和保險公司進入溫州。積極發展財產、人身保險和再保險市場。加快整合和發展人才市場,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13)強化市場管理,規範市場秩序。進一步健全市場規則,規範交易行為。合理劃分職權,重組監管體系,加強市場監管。消除市場流通障礙,打破地區封鎖和部門壟斷,形成公平合理的市場環境。嚴格結算紀律,依法嚴厲懲處制售假冒偽劣商品等各種商業欺詐行為,大力提高誠信水平。
(14)建立全社會信用體系。形成以道德為支撐、產權為基礎、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增強全社會的信用意識,政府、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都要把誠實守信作為基本行為準則。按照完善法規、特許經營、商業運作、專業服務的方向,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服務體系。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五、加大開放力度,建立與國際經濟規則相適應的開放型經濟體制
(15)加快外經貿企業的制度創新步伐。加大國有外經貿公司的改革力度,整體推進全市外經貿企業改革,實現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建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提高國際競爭力。以優勢企業為龍頭,全市組建若干個集貿、工、科於一體的跨國經營的大企業,加快國有資產向優勢企業集中。對面廣量大的國有中小型外經貿企業,採取更加靈活的改革形式,加快制度創新和機制轉換,推進外貿主體多元化。鼓勵外經貿企業與工業企業、科研院所、流通企業進行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聯合。
(16)深化外經貿管理體制改革。鼓勵我市更多的中小企業特別是集體和私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加強對世貿組織有關規則的研究,形成符合國際規則和適合我市市情的外經貿體制,進一步轉變外貿管理部門的行政職能,減少審批事項,切實加強管理,形成穩定透明的對外貿易管理格局。
(17)擴大利用外資規模,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調整和完善利用外資、引進技術、人才等要素的相關政策,最佳化投資環境。注重引進資金與引進技術、人才、管理相結合。適應跨國公司投資發展趨勢,積極探索採用收購、兼併、投資基金和證券等新的方式擴大利用外資。進一步拓展對外招商渠道,推動以企業為主體的商業化招商,發展招商中介組織。進一步拓展外商投資的領域,有步驟地推進貿易、旅遊、金融等服務領域和教育、醫療、文化等社會事業的對外開放。
(18)積極實施“走出去”開放戰略。積極鼓勵和支持市內優勢企業、商品交易市場等向境外拓展,建立海外行銷網路、商品市場、技術開發中心、生產加工基地和資源開發基地,鼓勵企業創立國際品牌。積極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提高對外承包工程能力,提高勞務輸出素質,促進技術、設備、勞務出口。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展跨國經營,加快發展我市境外投資。簡化手續,在銀行信貸、外匯管理、政策性保險、出口退稅、外事管理等方面,為“走出去”的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保障。
六、推進就業制度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9)完善勞動就業體制。把擴大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堅持勞動者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和政府促進就業的方針,完善市場導向就業機制。加強就業培訓,改變市民的就業觀念,完善就業服務體系,構建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就業培訓體系,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提高勞動者的就業能力。加強職業教育培訓,培養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技術工人隊伍。加快實施農民素質工程,提高農民就業技能。完善和落實就業和再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幫助特殊困難群體就業。
(20)深化和完善社會保障體制改革。加快建立與溫州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城鄉統籌、多層次、全覆蓋的社會保障體系。完善城鄉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堅持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並做實個人賬戶。加快推進養老保險全覆蓋。積極擴大失業、醫療保險覆蓋面,繼續推行職工工傷和生育保險。積極推進機關和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實現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社會保障制度及標準的並軌。加快建立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進一步健全城鄉低保制度,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補盡補。強化基金征繳,多渠道籌資,切實提高基金支付能力。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補充保險,積極發展養老、醫療的商業保險。加快推進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對象的集中供養,保證基本生活。改革社會救助管理體制,完善救助政策,整合救助資源,健全救助體系,提高救助水平。
七、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方式創新
(21)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規範行政許可事項,依法削減審批項目,簡化審批程式,下放審批許可權,擴大縣(市、區)經濟管理和社會管理許可權。大力推進審批制度和審批方式創新,實施民間投資項目登記備案制和企業登記前置審批告知承諾制,加快建設全市網上審批系統。加強規範和監管,實行審批項目、條件和程式向社會公開,多渠道拓展公眾監督,健全監督機制。
(22)創新公共行政管理體制。進一步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完善政府的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職能,加快形成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把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轉到主要為市場主體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上。加強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和重大戰略的研究制定,運用規劃、產業指導目錄、信息發布等手段,完善市級政府經濟社會調節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科學化、民主化、規範化的決策程式,建立重大事項的社會公示和社會聽證制度,增強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完善專家諮詢論證制度,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完善統計體制,健全經濟運行監測體系。改進管理方式,發展電子政務,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務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突發事件和風險的能力。
(23)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實行“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確立企業在投資活動中的自主決策權。全面開放社會事業等方面的投資領域。合理界定政府投資職能,改革政府投資運行機制,拓寬融資渠道,規範融資方式。培育投資中介服務機構,強化行業自律和法律責任。加強投融資政策和信息引導,規範政府對投融資活動的監管,逐步形成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中介服務規範、政府調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24)全面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制訂事業單位改革意見及實施辦法。按照“分類、脫鉤、放權、搞活”的改革思路,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市屬生產經營類事業單位改制工作。實行產權多元化,用工市場化,並與政府部門脫鉤,使其成為依法自主經營的企業實體。堅持社會事業社會化的發展方向,逐步實現事業單位興辦主體、投資主體和所有制結構的多元化。探索鄉鎮機構設定模式,推進鄉鎮機構事業單位改革。深化事業單位產權制度改革,促進可市場化非經營性資產轉化為經營性資產,提高資產的運行效率,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事業單位運行機制。
八、推進科教文衛體體制改革,實現社會事業新發展
(25)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加快實施人才強市戰略,全面推進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和人才隊伍建設。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創新人才工作機制,消除人才流動的各種政策、體制障礙,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為主體,構建人才匯集機制,加大人才培養、吸引和使用力度,建設一支具有一定規模、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人才評價機制。加快建立人才公共服務體系,強化人才公共服務。加快建設人才信息網路,有形人才市場和無形人才市場並重、域外人才市場為補充的溫州人才市場體系。
(26)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依託,科技中介服務為紐帶,產學研相結合的比較完善的技術創新體系。深化科研院所改革,引導技術開發類院所發展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簡化手續,加強扶持,促進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加大科技合作交流力度,積極培育和繁榮技術市場,著力解決科技與經濟脫節的問題,建立有利於促進成果所有者、投資者和經營管理者有機結合的體制和機制,加快科技創新步伐,努力形成和掌握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
(27)加快教育體制改革。深化辦學體制改革,積極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採取多種形式辦學,基本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辦學格局,積極發展教育產業。大力發展適合我市產業結構特點的高等職業教育。加強民間參與辦學的管理,提高民間辦學水平。逐步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與財政對教育投入政策和教育成本分擔制度相適應的教育收費形成機制。
(28)推進文化、體育體制改革。圍繞建設文化大市,抓好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按照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建立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加快實施體育產業化。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畫,努力構建多元化的全民健身體系。
(29)加快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加強醫療服務管理,保證廣大城鄉居民享有價格合理、質量優良的醫療服務。建立健全對醫療機構的合理補償機制。推行醫藥分開核算、分別管理,形成醫療服務和藥品流通的競爭機制。
九、加強黨的領導,保證經濟體制改革目標順利實現
(30)提高黨委駕馭改革和發展全局的能力。各級黨委要充分認識肩負的歷史責任,統一認識,總攬全局,抓好進一步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各項任務。堅持謀全局、把方向、管大事,集中力量解決全局性、戰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問題。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及時化解各種矛盾,妥善處理不同群體之間及群體內部的利益關係和各種突發事件,確保社會穩定和工作有序進行。各級黨委政府要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的組織領導、政策指導和監督檢查,統籌推進各項改革,努力實現巨觀經濟改革和微觀經濟改革相協調,經濟領域改革和社會領域改革相協調,城市改革和農村改革相協調。各部門要深刻領會決定精神,制訂相應的實施意見,共同把全市的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推向深入。
中共溫州市委
2004年1月14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