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決定
- 發布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
一、進一步明確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1.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突出創新驅動、兩型引領、融合互動、集群集聚,全面提升產業、園區和企業的發展水平,打造多點支撐、多極發展的產業格局,構建具有湖南特色的現代產業新體系,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2.發展目標。力爭到2017年,全部工業增加值超過15000億元。打造1個以上主營業務收入過萬億元的大產業、10個技工貿收入過千億元的大園區、10個銷售收入500億元—1000億元的大企業。全省工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進一步突出多點支撐多極發展
1.鞏固現有支撐點。堅持分類指導,繼續強化裝備、食品、電子信息、汽車、有色、石化、建材、輕工、冶金等千億產業的支撐作用。
裝備產業,通過3-4年努力,儘快邁上萬億元台階,重點是引導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等優勢子產業發展中高端工程機械裝備、先進電力牽引軌道交通裝備,研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提高產品市場占有率和競爭力;培育智慧型電網及輸變電裝備、先進礦山機械、現代農業機械、電磁與熔煉技術裝備等特色子產業;扶持通用航空、3D列印、工業機器人等新興子產業發展。
食品產業,力爭3-4年邁上8000億元台階,重點是加強技術改造和自主創新,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通過兼併重組、整合資源,打造一批食品行業旗艦企業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電子信息產業,以智慧型終端及配套、消費類電子整機、套用電子等為重點,發展壯大積體電路、工業軟體、平台服務、系統集成、數字內容等產業,培育移動網際網路和“雲服務”等新興業態,支持北斗衛星導航套用及產業發展,加快物聯網產業發展及推廣套用,實施“寬頻中國”戰略,全面推進信息消費“十大工程”建設,著力促進信息消費。
汽車產業,重點是實施整車帶動戰略,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汽車品牌;促進汽車零部件產業本土化發展,推動省內各類零部件生產企業進入國內主要汽車企業的協作配套體系,將湖南建成重要的汽車製造基地;重視發展新能源汽車,支持新能源汽車在公共運輸、公務用車、郵政物流、城市環衛等領域進行示範運營。
有色、石化、建材、輕工、冶金等傳統優勢產業,重點是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淘汰落後產能,加快轉型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其中,有色產業加強資源勘探,發展精深加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石化產業加大信息技術和低碳技術的套用,推廣清潔生產,打造生態化工;建材產業推動企業兼併重組,穩固散裝水泥套用,大力發展新型牆體材料,支持新型建築材料等產業發展;輕工產業加強標準化建設,提高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支持特色產業園區發展;冶金產業推進布局調整,加大節能減排,加快深加工產業園區建設。
2.打造新的支撐點。堅持重點突破,提升新材料、醫藥、節能環保、文化創意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支撐能力,以及生產性服務業對工業要素配置、市場開拓、產業升級的支撐能力。
新材料產業,促進先進儲能材料、先進複合材料、先進硬質材料、金屬新材料、化工新材料、稀土材料等產業加快發展,支持重大新材料首批次套用推廣。
醫藥產業,以實施新修訂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為契機,鼓勵優勢企業兼併重組、整合資源,發展大品種,打造大品牌,組建大集團;大力發展現代中藥;積極發展化學藥品、生物製品、醫療器械等優勢行業。
節能環保產業,健全完善政策措施,釋放消費和投資需求,提升技術裝備、產品、服務水平,做大做強節能裝備、環衛機械、資源綜合利用、兩型住宅工業、環境治理等一批優勢子產業,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文化創意產業,突出湖湘特色,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新興媒體、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文化產業,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創新能力,不斷推出具有影響力的文化創意產品新品牌,打造具有集聚效應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生產性服務業,完善鼓勵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建設一批生產性服務業集聚區和功能區,以先進制造業配套服務為方向,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信息服務及外包、電子商務等;完善現代物流基礎設施,加快發展第三方物流,促進現代交通、郵政快遞、物流配送、電子商務體系與現代產業體系的對接、配套和融合。
3.促進多極發展。發揮湖南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加快京港澳高速公路與長張高速公路等交通幹線沿線地區工業發展,形成“一核多極”的發展局面。
打造長株潭工業核心增長極。以工程機械、汽車、醫藥、電子信息、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產業為重點,做優做強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寧鄉經開區、瀏陽經開區、株洲高新區、湘潭高新區、湘潭經開區等國家級產業園區和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發揮輻射引領全省工業經濟發展的核心作用。
打造京港澳高速公路沿線工業經濟帶。主動承接沿海開放經濟帶,以電子信息、電工電器、有色、冶金等產業為重點,加快發展衡陽高新區、郴州出口加工區(郴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等產業園區,形成一批鏈條完整的產業集群。
打造岳益常工業經濟走廊。積極對接長江開放經濟帶,以電子信息、食品、石化、紡織、輕工等產業為重點,引導岳陽經開區、益陽高新區、常德經開區等產業園區和基地專業化發展,提升配套協作能力。
三、進一步加快工業轉型升級
以提高質量效益為中心,以產業園區為載體,推動工業發展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開放融合的基礎上,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1.加快產業園區發展。實施產業園區倍增計畫,力爭到2018年,全省省級以上園區在2012年的基礎上,實現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翻番、上交稅金翻番、單位土地面積規模工業增加值翻番、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翻番、主導產業集聚度翻番。積極探索園區發展新模式、新路徑,著力培育園區龍頭企業,大力提升園區集聚項目、承載項目能力,引導園區主導產業、特色產業加快發展,強化園區作為工業發展主戰場、項目建設主陣地作用。發揮國家級產業園區的引領和輻射作用,推動其先導性、支柱性、特色性產業實現規模擴張;對已獲批的國家級、省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進行提質升級改造;積極組織符合條件的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申報國家級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力爭通過3-5年努力,打造50個有特色、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示範基地。國家級產業園區至少培育1個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主導產業,綜合性園區主導產業產值占園區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50%以上,特色專業性園區達到70%以上。實行省級園區優勝劣汰動態管理。
2.促進產業集群集聚。完善產業集群規劃,推動各類技術、資源、要素向優勢產業集聚,引導同類產業向優勢區域集聚,打造一批產業競爭高地,做大做強一批優勢特色產業。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工程機械、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軌道交通、石油化工、電工電器、食品加工、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醫藥、新型建材、礦產品精深加工、農林產品加工、特色資源利用等產業集群。
3.深化產業開放合作。深化優勢產業間的對接融合,進一步形成密切聯繫、相互合作、協同共進的產業發展局面。繼續加強省部合作,推進與中央企業對接合作。抓住全球產業重新布局機遇,面向世界500強企業和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承接產業轉移力度,吸引更多企業來湘建立集團和區域總部,以及研發、結算、數據、採購中心。支持企業“走出去”,鼓勵省內有條件的企業開展跨國併購,參與海外市場競爭,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消化過剩產能。對企業參加境外展覽、產品國際論證和檢測、境外註冊商標等活動給予支持。推動企業兼併重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增強國際競爭力,提高參與國際國內產業合作能力。
4.促進“四化”融合發展。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推進信息技術和產品在工業領域的套用,發揮信息化在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轉型中的作用,推進企業、園區“兩化”融合發展示範試點,提高製造過程信息化水平。加快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互動,推進制造業服務化,實現製造業與服務業“雙輪驅動”。推動軍民融合,加強需求對接,支持軍民兩用技術套用和軍民融合項目實施,促進軍民融合產業發展。促進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融合互補,發揮我省工程機械等裝備製造產業優勢,以工業技術提升農業機械化和農產品加工水平,以工業化理念和信息化手段推動現代農業發展。推動工業化與城鎮化融合發展,堅持統籌規劃、產城一體,完善產城融合工作協調機制,發揮產業對城鎮的帶動作用和城鎮對資源要素的集聚作用,加快形成工業化與城鎮化良性互動、相互支撐的發展格局。
四、進一步培育市場主體
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清除市場壁壘,確保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統籌協調各類企業發展,加強對各種所有制工業企業的分類指導和培育,支持企業轉型升級,提升企業整體素質。
1.著力培育龍頭企業。引導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和創新驅動,提高大中型企業競爭實力,再培育一批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過1000億元、500億元、100億元和50億元的企業。優選一批行業龍頭企業,繼續加大培育和扶持力度。力爭5年內,我省主營業務收入過100億元的企業達到25家以上。
2.大力發展中小微企業。深入實施中小企業“百千萬”成長工程,以“小巨人”計畫和“創業”計畫為載體,以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為保障,到2017年,力爭每年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4億元的大企業100戶左右,新增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中型企業1000戶左右,新創辦小型微型企業30000戶左右。
3.全面深化企業改革。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支持國有資本、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探索混合所有制企業員工持股的有效途徑,不斷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影響力。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全面貫徹落實國家鼓勵民間投資等政策,推進工商註冊制度便利化改革,實行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放寬非公有制經濟的市場準入條件,支持符合條件的股份公司通過主辦券商申請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開轉讓股份,進行股權融資、債權融資、資產重組等,充分發揮金融、財政和產業政策的引導作用,努力創造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競爭環境,不斷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
五、進一步落實重點發展舉措
1.加大項目建設力度。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以多點支撐重點產業領域為主,完善“四千工程”項目庫,對入庫項目重點支持、重點服務。每年從項目庫中遴選一批重大工業項目,滾動實施,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技術改造資金等專項資金給予重點扶持。以延伸產業鏈為方向,大力承接產業轉移,積極跟蹤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產業消費類整機等領域重大項目,引進落地一批大項目。
2.提升創新發展能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推進企業主導產學研用合作和產業技術創新體制機制建設,發揮大型企業在創新中的骨幹作用,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支持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建設產學研用合作平台和產業技術創新聯盟,設立研發中心、工程中心、技術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協同創新中心等創新機構。支持企業創建國家和省級技術創新示範企業、企業技術中心;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攻關、重點專利技術轉化和產業化;支持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開發推廣套用。組織實施工業企業智慧財產權運用能力培育工程。
3.加強質量品牌建設。實施質量品牌戰略,強化企業的質量主體作用,提升產品質量競爭力和企業品牌創建能力。鞏固發展“湘字”品牌,打造全國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推動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加強質量管理和標準化建設,對認定為國家“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的企業或機構給予補助。對評為“全國工業品牌培育示範企業”“省長質量獎”的企業以及牽頭制定國際標準、國家標準的企業,給予補助。
4.深入開展節能減排。以湘江流域為重點,全面推進工業企業實施清潔生產。鼓勵企業採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管理和生產水平,從源頭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培育和規範契約能源管理服務市場,制定主要工業產品能耗標準,大力推廣低碳技術,破解節能減排技術改造的技術和資金難題。嚴格執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與審查制度。重點推動能耗高、物耗高、水耗高、排放大的行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和梯級利用。加強企業污染排放線上監測,嚴格達標排放。鼓勵工業園區集中供熱供冷,集中治理工業“三廢”,提高能效,減少排放。
5.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嚴格執行節能節地節水、環境、技術、安全等市場準入標準。完善落後產能退出機制,注重運用經濟和法律等手段,發揮差別電價、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等價格機製作用淘汰落後產能。突出抓好重點行業落後產能淘汰工作,與湘江流域綜合治理相結合,依法依規淘汰一批能耗高、污染重、安全隱患多的落後產能。堅定不移化解過剩產能,建立健全防範和化解產能過剩長效機制,遏制低水平重複建設。
6.完善公共服務平台。加強經濟預警預測平台建設,引導企業及時規避化解市場風險。以服務產業園區、產業集群為重點,加強創新、創業、投融資、信息、技術、物流、市場等各類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網路,引進和培育一批優質服務機構,全面提高為中小企業服務水平。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牽頭建立產業聯盟。大力發展面向工業企業的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幫助湖南名企名品拓展網路市場。著力激發商會活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異地商會等社會中介組織作用。
六、進一步強化組織政策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進一步完善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工作機制,加大對全省新型工業化的指導協調力度。完善重點產業、重點項目省領導分工聯繫和聯席會議制度,建立新型工業化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運行協調機制。省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大對新型工業化各項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的督查。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各級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重點產業發展、重點項目建設等工作的交辦、督辦。省直有關部門和各市州要根據職能職責和本地實際,制定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具體工作措施。
2.嚴格考核激勵。調整最佳化新型工業化統計評價指標體系,更加注重質量效益,更加注重最佳化結構,更加注重創新驅動,更加注重“兩型”發展,加大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產能過剩、科技創新、安全生產等指標的權重。強化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將各級黨政領導幹部抓新型工業化的績效納入考察領導幹部個人和班子建設的重要內容,作為幹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在各級各部門的績效評估中增加新型工業化指標的權重。加大工業領域幹部使用力度,注重從大中型企業、省直有關部門、相關高等院校中選拔懂經濟、會管理、愛工業的優秀幹部充實到各級領導崗位。
3.加大投入力度。省新型工業化引導資金、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引導資金、技術改造資金、產學研專項資金等支持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優先支持新型工業化項目,支持重點產業、集群、園區、企業發展。根據財政增長情況適當擴大專項資金規模。完善新型工業化等有關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整合財政專項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大對重點園區、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扶持力度。大力支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
4.保障要素供應。省內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加大對新型工業化的支持力度,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大力發展產業鏈融資、供應鏈融資、商業圈融資和企業群融資,提高工業企業的貸款可得性。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工業企業到新三板、省股權交易所掛牌融資和境內外上市融資。加強融資擔保體系建設,積極發展再擔保業務,建立銀行機構與擔保機構風險共擔機制。加強企業家隊伍和職業經理人隊伍建設,培育產業領軍人物和領軍團隊。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制度,推廣訂單式培養模式。加大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力度,對擁有專利、專有技術、科研成果的留學人員來湖南進行成果轉化、創辦企業,經評審符合條件的給予扶持。年度新增建設用地計畫優先保障“轉方式、調結構”工業項目用地需求,加大閒置用地清理力度,提升工業用地保障能力。進一步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能源通道建設,積極發展新能源,切實增強能源供應和保障能力。
5.最佳化發展環境。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加強市場活動監管。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推進決策公開、管理公開、服務公開、結果公開。加大市場引導力度,出台促進本省重點優勢產品銷售的意見,定期發布湖南省重點優勢產品目錄。開展重大經濟活動智慧財產權審議。鼓勵社會各界監督涉企行政管理、執法及有償服務行為。各級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辦公室要設立和公開企業負擔舉報投訴電話,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宣傳推介全省新型工業化的成果。充分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作用,為進一步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言獻策。進一步營造氛圍,宣傳鼓勵在推進新型工業化過程中湧現出的先進典型和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科技人員、經營團隊以及其他有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