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制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2015年11月24日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屆十二次全體會議通過《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制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江西省委關於制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審議機構: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屆委員會
  • 審議時間:2015年11月24日
  • 發布時間:2015年12月3日
背景介紹,檔案內容,

背景介紹

到2020年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黨中央提出“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十三五”時期作為我省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發展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屆十二次全會結合江西實際,全面分析了國際國內形勢,認為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機遇,又有較大的壓力和挑戰,必須堅定信心、開拓創新、奮發有為。全會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檔案內容

一、適應和引領新常態,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1)“十二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和經濟下行壓力,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省委、省政府團結帶領全省人民,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穩中求進,改革創新,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十二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即將總體實現。全省經濟發展邁上新台階,地區生產總值跨越萬億元台階邁向兩萬億元。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產業集聚化程度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全面躍升。城鄉發展更加協調,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引進來”與“走出去”同步推進,對外開放合作不斷深入。“龍頭昂起、兩翼齊飛、蘇區振興、綠色崛起”的區域發展框架基本形成,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提升。全省全境列入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生態文明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各項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扶貧攻堅成效顯著,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明顯提高,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不斷夯實。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效,法治江西建設全面展開。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豐碩,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進一步形成。展望未來,我們已經站到了新的更高的發展起點上。
尤為重要的是,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以來,我們堅定不移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定不移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始終保持政治定力、戰略定力和實幹定力,立足江西發展實際,拓展提升發展思路,提出並實施了“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的十六字方針,初步探索出了一條加快發展與轉型升級相統一、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相協調的發展新路。實踐證明,十六字方針是貫徹黨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江西行動,完全符合中央精神,順應時代要求;是對江西多年來發展實踐的總結提升,符合發展規律,切合江西實際。“十三五”時期,必須持之以恆、堅持不懈抓下去。
(2)“十三五”時期我省仍然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十三五”時期,和平與發展的時代主題沒有變,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有利於營造較好的外部環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有利於發揮後發優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深化改革和創新驅動發展深入推進,有利於激發發展動力和活力;國家聚焦聚力於推進“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等重大戰略,生產力布局向內陸腹地拓展,有利於開拓發展新空間;國家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到更加重要位置,有利於我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
與此同時,國際國內發展環境錯綜複雜,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國內“三期疊加”特徵仍將持續,我省發展外部環境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發展不足仍然是我省面臨的主要矛盾,同時面臨一系列新的挑戰:有效需求不足,傳統動力減弱,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難度增加;產業層次總體較低,創新能力不強,轉型升級任務艱巨;資源約束進一步增強,生態環境壓力不斷加大;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增多,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扶貧攻堅任務十分繁重;社會文明素質有待提高,法治江西建設任重道遠,黨員幹部作風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總體來看,“十三五”時期我省將進入中高收入發展時期和工業化中後期階段,我省仍然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也面臨諸多矛盾和嚴峻挑戰,經濟社會發展突出表現為“六期融合”的階段性特徵,即:邁向全面小康的決戰期、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區域開放融合的深化期、生態文明建設的提升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期、法治江西建設的推進期。全省上下務必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戰略定力,抓住用好機遇,應對風險挑戰,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3)“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遵循“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和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提前翻番、同步小康”的總目標,以提質、增效、升級為中心,以創新、改革、開放為動力,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和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新型城鎮化、信息化和綠色化水平,奮力開創“發展升級、小康提速、綠色崛起、實幹興贛”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條具有江西特色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如期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必須牢固樹立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的理念,以發展理念的創新來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在發展中始終堅持以下原則:
——必須以人民為中心。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發展的根本目的。要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發展人民民主,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充分調動人民民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必須加快轉型升級。實施創新驅動、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是適應和引領新常態的必然選擇。要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在加快發展中調結構、促轉型,在做大總量中提質量、增效益,推動發展向更多依靠創新驅動轉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必須推進綠色崛起。綠色生態是江西最大的財富、最大的優勢、最大的品牌。要以建設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為抓手,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實施綠色工程,培育綠色文化,打造綠色品牌,健全綠色制度,加快綠色崛起步伐。
——必須深化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強大動力。要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破除一切不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有效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要深化全方位對外開放合作,充分利用好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強化區域合作,拓展發展空間。
——必須建設法治江西。法治是發展的可靠保障。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依法治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把經濟社會納入法治軌道。
——必須加強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要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團結帶領全省人民為江西的美好明天不懈奮鬥。
(4)“十三五”時期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十三五”時期,要緊緊圍繞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保持年均經濟增速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與2010年相比,地區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提前實現翻一番,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轉型升級取得突破性進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比重明顯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明顯進展;投資效率和企業效益不斷提高,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度大幅提高;城鄉區域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明顯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邁向創新型省份行列。
——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基本建成。生態環境質量全面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進一步減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推行,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基本形成,打造生態文明建設“江西樣板”。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城鄉和階層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面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努力成為全國扶貧攻堅的樣板區。
——全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事業繁榮發展,文化產業成為支柱性產業,文化軟實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基本建成文化強省。
——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重大進展。深化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若干領域成為全國改革創新試驗區;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人權得到切實保障,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二、實施產業轉型升級戰略,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
順應全球產業變革和國內外產業分工變動趨勢,大力推進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新型工業化為核心,協同推進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向中高端邁進。
(5)建設現代農業強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著力構建糧經飼統籌、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進一步鞏固全國糧食主產區地位。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大規模推進高標準綠色生態農田建設,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開展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穩步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益。
把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最佳化農業生產區域布局,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深入推進以“百縣百園”為重點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建設,打造全國綠色食品產業基地。深入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發展現代種業,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標準化、信息化。注重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大力發展農業“接二連三”新業態、新模式。建立健全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質量安全體系,打響“生態鄱陽湖、綠色農產品”品牌。持續增加農業投入,完善農業補貼政策。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著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完善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的有效辦法,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加強農業金融保險體系建設,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機制。
(6)構建新型工業體系。深入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以優勢傳統產業為基礎,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更加注重推進制造業智慧型化,更加注重質量品牌建設,推動工業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下大力氣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以石化、鋼鐵、有色、食品、建材、紡織等為重點,實施傳統產業技術裝備改造升級行動,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國內同行業標桿推進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加快兼併重組、延伸鏈條、模式創新,培育一批在全國具有核心競爭力的行業龍頭企業。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化解產能過剩。
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畫。以高端化、集約化、特色化為導向,以掌握核心技術為關鍵,通過實施重大產業項目、引進培育骨幹企業、搭建公共服務平台,進一步培育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新型光電、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和先進裝備製造等新興產業,努力實現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倍增、龍頭企業倍增、示範基地倍增。
堅持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方向。對接“中國製造2025”,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促進生產方式向柔性、智慧型、精細轉變,力爭在工業機器人、高檔數控工具機、3D列印等智慧型裝備和產品上取得新突破。
走產業集聚集群集約發展道路。以龍頭企業為依託,以工業園區為載體,引導關聯產業集中布局,培育一批特色鮮明、輻射力大、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重點建設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和智慧型製造示範區,打造中部地區先進制造業基地。
(7)提升服務業發展水平。堅持生產性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發展、生活性服務業與擴大居民消費相互促進,全面實施服務業升級行動,推動服務業發展明顯提速、比重明顯提高、水平明顯提升。
推進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突出發展金融服務業,重點發展物流、電子商務等行業,積極培育信息、科技、研發設計、商務諮詢、節能環保服務等新興行業。引導生產企業加快服務環節的分離和外包,鼓勵生產性服務企業與製造企業從設計、生產到行銷的全業務流程融合,為企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提供專業服務。
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堅持規範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發展方向,重點發展旅遊、商貿、文化等行業,加快發展養老服務、健康服務、家庭服務等行業,推進房地產業平穩健康發展。深入實施旅遊強省戰略,全面打響“江西風景獨好”旅遊品牌,推動我省旅遊發展水平邁入全國前列,打造全國重要、國際知名的旅遊目的地。充分利用我省生態優勢和產業基礎,努力打造全國大健康產業發展基地。
營造服務業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放開服務業領域市場準入,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的財稅、金融、土地等政策,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等模式,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參與發展服務業。
(8)建設信息江西。網際網路時代為跨越發展帶來歷史性機遇,必須統籌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建設、信息技術創新和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套用,促進網際網路與各領域深度融合發展,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
深入實施“網際網路+”行動計畫。發展物聯網技術和套用,發展分享經濟,重點推進“網際網路+”智慧型製造、現代農業、智慧旅遊、文化創意、普惠金融、惠民服務、高效物流、電子商務、便捷交通和綠色環保等重大工程,支持基於網際網路的各類創新,催生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
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超前布局下一代網際網路,系統推進“寬頻中國”江西工程,全面促進“三網融合”,強化網路與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網路提速降費行動,完善電信普遍服務機制。
做大做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著力發展積體電路、新型顯示、高端伺服器等信息產業,加快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產業發展,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創建國家級大數據產業發展基地。
因詞條內容字數限制 ,餘下內容見參考資料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