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樂清市委關於補短板的實施意見
(2016年6月8日中國共產黨樂清市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通過)
為認真學習貫徹省委十三屆九次全會和溫州市委十一屆十一次全會精神,根據省委和溫州市委有關部署要求,結合樂清實際,現就補短板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以“乾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新使命,堅持“五市六城”建設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地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拉高標桿,自我加壓,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強化理念創新、工作創新、載體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努力補齊制約發展最關鍵、百姓需求最迫切、今後五年必須突破的短板,著力增強發展的均衡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全面推動經濟轉型、城市轉型、社會轉型,切實當好溫州“打造邁入全面小康社會標桿城市”的排頭兵,建設富裕、文明、美麗、現代的港灣都市區。
二、主要任務
按照“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要求,從全局高度、發展眼光,以更寬視野、更高標準,查補制約樂清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性、引領性、關鍵性短板,抓綱帶目、精準施策、持續發力,重點補齊產業創新、城市建設、綜合交通、旅遊業發展、生態環境五大發展短板,補齊低收入農戶增收、公共服務有效供給兩大民生短板,補齊基層社會治理這一縣域治理短板,補齊改革落地這一制度供給短板,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動力和支撐。
(一)補齊產業創新短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樂清發展需要補齊的“第一短板”。要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全面推進省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試點,更加注重實體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推動樂清從經濟大市向創新大市邁進。
全面提升產業集聚水平。深入實施《樂清灣區統籌發展規劃》,整合提升四大國家級戰略平台、省級甌江口產業集聚區兩個分區、特色小鎮和小微園建設,設立並規劃建設樂清市灣區經濟試驗區,積極培育發展新動能,著力打造“一灣五區”核心區域,加快形成“開放引領、區域聯動、產城融合”的灣區經濟發展新格局。深入實施“三名”工程,建立健全企業分類培育機制,鼓勵龍頭企業利用資本、技術、品牌優勢,以收購、合併、貼牌等形式在產業內部開展橫向、縱向重組,加快低質、無效和落後企業的市場出清,著力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強、發展速度快、質量效益好、帶動作用明顯的領軍企業和成長潛力大、創新能力強、科技含量高、商業模式新、產業特色鮮明的高成長型企業。
著力提高產業競爭力。緊抓新一輪工業革命4.0的重大機遇,積極對接“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戰略,深入推進“一六五”產業發展計畫,統籌發展電氣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服務型製造、綠色製造,深化“四換三名”“三轉一市”工作,加快“兩化”深度融合步伐,促進產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切實推進產業共生、協同創新、品牌升級、質量提升,著力構建支柱產業引領、新興產業驅動、特色產業突出、產業優勢互補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實施樂清“網際網路+”行動計畫,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與傳統產業結合,積極做強做大電商產業,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和創新經濟、創意經濟、創客經濟。
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全力推進創新大平台、大項目、大團隊、大環境建設,努力打造各要素綜合集成、各環節緊密協同的一流創新生態鏈。到2018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達到2.8%。加快市科技創新園、省級工業電氣設計基地等六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畫,全力打造以智慧型電器、物聯網技術、新能源系統技術為重點領域的企業科技創新集群,到2018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0家、科技(創新)型企業300家,新建企業研發機構100家。以溫州“千人計畫”樂清產業園建設為載體,深入實施“人才強市”工程和“雁盪英才計畫”,努力培養造就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支撐發展的創業創新人才隊伍。著力完善全創新鏈服務,全面落實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大力推進科技大市場和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建設,加強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
不斷加大對企業的服務力度。繼續推進簡政放權,完善和推行“五張清單一張網”。最佳化簡化投資項目審批和公共服務流程,全力提升行政審批服務效能。深化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改革,通過競爭方式選擇中介機構,規範中介機構市場行為。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取消、免(停)征、降低部分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規範涉企、社會團體收費,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稅費、財務、用電、用水、用工和保險費繳費比例,實質性減輕企業負擔。組織開展助企服務活動,創新幹部助企服務方式,積極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助推企業發展。
(二)補齊城市建設短板。重點規劃建設面積125平方公里、集聚人口超百萬的“一心兩翼”現代化中心城市,推動城市面向樂清灣、甌江口轉身、轉向、轉型,實現產城深度融合、聯動發展。以空間重塑、形態重整、功能重構、產業重振為著力點,加快提升城市綜合能級、人民生活品質和區域競爭力,著力推進城市轉型與經濟轉型良性互動、融合發展。
強化城市規劃和設計。全面實施“陽光規劃”,充分發揮市域總規在城市發展中的戰略引領和龍頭作用,加強市域總體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環境功能區劃、產業發展規劃的有機銜接,加快形成“一套指標體系、一張空間藍圖、一個信息平台、一套審批流程、一套考核體系、一個協調機制”的“六個一”空間規劃體系,突出規劃執行的嚴肅性和剛性,有效統籌城鄉空間資源配置。按照“適用、經濟、綠色、美觀”的建設方針,根據不同的區位功能,把城市設計工作與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相結合,從整體平面、立體空間和色彩設計上統籌建築布局,協調景觀風貌,實現城市有機更新。
加快核心區建設。要統籌提升核心區規劃布局、產業業態、市政設施、城市管理、服務功能和居住環境,使核心區的集聚輻射力不斷提高,城市能級和品質上新台階。中心城區加快推進三個特色小鎮、兩大慢生活區建設,大力發展總部經濟、商務居住、行政辦公、文化教育、金融服務等產業,加速形成正大新生活城市中心等一批現代都市核心地標,推進特色街區建設,進一步提升輻射帶動能力。南翼柳白新區重點建設中國國際電工電器城會展中心、銷售中心和正泰樂清創新創業園等項目,加快打造成為國際電工電氣產業城和現代商貿集聚區。北翼虹橋港口新城充分利用和發揮虹橋傳統商貿和專業市場優勢,推動港城聯動發展,加快打造成為集商貿和臨港工業於一體的綜合型港城。
構建新型城鎮化體系。以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為契機,進一步最佳化城鎮空間布局和功能等級,加快構築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格局,推進縣域經濟向都市區經濟轉型。深化柳市國家首批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著重推動產城融合機制創新、金融服務機制創新、土地要素流動機制創新、公共服務供給機制創新和城市管理體制創新等五大領域創新改革。大力推進區域型特色中心鎮建設,促進農村人口向中心鎮和新社區集中、農民向市民過渡、農村向社區轉變。
大力推進城中村改造。按照“穩步推進、注重回遷、規範操作、破解難題”的思路,結合重點區域、重要廊道、重點項目建設及“水岸同治”,採取“突出重點、集中發力、整村推進、連片改造”的方式,統籌做好征地拆遷、土地儲備和出讓工作,建立健全明晰的責任體制和聯合協調工作機制,集中力量解決資金籌集、手續報批、安置配套等問題,紮實有序推進市區城中村改造,同步抓好舊住宅區、舊廠區、舊市場搬遷改造提升。著力破解徵收、補償、安置等政策瓶頸,創新城中村改造融資體制機制,助推城中村改造依法推進。到2018年,啟動和推進1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總拆除戶數3655戶,拆除面積38萬平方米,拆遷安置建築面積152萬平方米,安置房工程總投資約60億元。
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按照“不把髒亂差的環境帶入全面小康”的目標要求,以深入開展“治亂”專項行動為重點,實行城鎮環境整治計畫,不斷加大潔化、美化、亮化、綠化工作力度,建立健全“非法小廣告”管理、農貿市場日常管理、“四小車”整治、建築垃圾管理、空中管線整治、流動攤販和夜市排擋管理、城市道路開挖管理、市政道路和綠化養護管理、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小區物業管理等十大城市管理長效機制,探索加強“智慧城管”建設,全力破解“亂停車、亂占道、衛生髒亂、設施破亂、綠地雜亂”等突出問題,實現城市管理方式從傳統城市管理向現代城市治理轉變,從突擊整治向長效管理轉變,從單項整治向綜合治理轉變,推動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顯著變化,城市品牌吸引力、影響力、美譽度有效提升,打造民眾滿意的生活之城、幸福之城。
(三)補齊交通發展短板。圍繞“加密高速公路、發展港口物流、推進輕軌高鐵、建設快速通道、完善交通網路”的總體布局,加快現代交通網路建設,推進交通規劃一張圖、建設一盤棋、管理一體化,力爭“十三五”期間完成500億元交通基礎設施投資任務,加快構建外快內暢、互聯互通、多元立體、安全便捷、綠色智慧型的現代綜合交通體系。
全力推進交通重大項目建設。按照大交通思路,以港口、樞紐互通、站場為著力點,不斷拓展集港口、鐵路、軌道交通、高速公路、等級公路、內河航道為一體的安全、高效、環保的綜合交通網路,切實加強與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台州等重點城市的對外交通聯繫,重點推進輕軌S2線樂清段、228國道、甌江北口大橋工程、甬台溫高速公路複線南塘至黃華段、溫州繞城高速北線二期工程、樂清灣大橋及接線工程(樂清段)、雁楠高速等關鍵項目,以完善的交通圈拓展都市圈、帶動經濟圈、擴大輻射圈。
加快構建綜合集疏運體系。圍繞“公鐵水各種運輸方式齊全、內外銜接高效”的目標,大力發展江海河、公鐵水多式聯運,全力抓好通港大通道路網和港口碼頭工程等功能設施建設,重點推進港區鐵路支線、樂清灣主航道北延工程、港口區間主幹道等項目建設,貫通疏港大道,加快北區3個10萬噸級兼靠15萬噸級碼頭建設,持續增強港區集疏運能力。積極開闢港口營運航線。以“兩園五中心”物流業空間集聚平台建設為抓手,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大力培育物流業經營主體,著力拓展物流增值服務功能,全面構建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務體系。
著力完善市域交通體系。以“八縱、八橫、八口”為著力點,全力最佳化城市路網,不斷改善城鄉道路,建成104國道虹橋至樂成段改建、中心大道北白象段、樂白公路、雁盪山旅遊環線等區間快速通道,加快東山路、五環路、六環路等城區道路建設,全面整治全市27條農村公路,進一步加強西部山區與東部平原地區間的交通聯繫,實現旅遊景區、特色小鎮、科創園區基本通達二級及以上公路,美麗鄉村通達等級公路,全力構築1小時市域交通圈、半小時中心城市交通圈以及串起山海林田湖、連線城鎮鄉村景的現代市域交通網路。深入實施交通擁堵治理工程,著力解決“斷頭路”現象,切實提升道路交通能級和智慧型化管理水平,到2020年城市交通擁堵狀況明顯改觀,人民民眾滿意度明顯提高。
(四)補齊旅遊業發展短板。深入實施“大雁盪、大旅遊、大產業”發展戰略,加快推動雁盪山與中雁盪山、山上雁盪與海上雁盪、雁盪山與楠溪江、雁盪山景區與美麗鄉村聯動發展,努力建設集旅遊休閒、會展演藝、健康養生、人文藝術為一體的優秀旅遊目的地和國際知名旅遊城市。
謀劃建設旅遊重大項目。圍繞旅遊名市建設目標,以雁盪山月光小鎮、雁盪山石斛養生小鎮、西門島海洋度假區和芙蓉池濕地公園為主要平台,深入策劃和對接落地一批產品業態新、投資規模大、成長性好的旅遊重大項目,力爭建成雁盪山大型文化旅遊交通集散中心、東方文化博覽園、雁盪萬和豪生度假精品酒店、雁盪山民宿藝術村、景區酒店改造提升項目等重點旅遊項目,開工建設雁盪山金海灣旅遊開發、雁盪山西門島旅遊度假區、雁盪山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雁盪山海洋生態文化博覽園、黃檀硐古村落開發、梅溪生態度假村等6個重點旅遊項目,帶動旅遊業轉型跨越發展。爭取3年內簽約旅遊項目20個以上,簽約資金80億元以上,確保累計實際到位資金30億元。
全面加強景區環境整治。圍繞景區環境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深入開展景區環境整治攻堅戰,突出抓好環境衛生、違法建築、交通秩序、旅遊市場、景區村莊、旅遊設施等六大整治,建立完善景區環境綜合治理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旅遊外環線二期工程、核心景區通景道路改造等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消除景區內外環境“髒、亂、差”現象,著力營造舒適、美觀、暢通、安全、有序的旅遊環境,有效提升樂清旅遊形象品位。
大力發展民宿經濟。充分發揮樂清旅遊資源優勢,深入挖掘村莊特色,以民宿業為支點,撬動鄉村旅遊、休閒觀光農業、養生度假等產業發展,全面提升民宿經濟發展水平。按照高端、生態、精緻、特色的休閒度假髮展方向,依託旅遊景區、人文資源、民俗文化等旅遊資源分布,加快編制民宿旅遊項目專項規劃,以動車線以北區域作為開發重點,精心打造2條宿游帶和1個聚集區,即沿交通綠道2號線重點打造山老區生態畫廊宿游帶,沿雁楠公路重點打造黃金旅遊線宿游帶,依託雁盪山景區重點打造雁盪山特色民宿聚集區。積極謀劃和引進一批高端精品民宿項目,在土地、古民居、資金、審批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力爭到2018年,全市民宿達到150家以上,床位達到3000個以上,鄉村特色民宿示範鄉鎮、村、點10個以上。
(五)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圍繞建設“美麗樂清”目標,堅定不移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深入實施生態化戰略,切實打好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的持久戰,到2020年全市違法建築、污泥濁水和環境髒亂差得到根本整治。
持續推進城鄉環境綜合治理。深入實施“五水共治”,積極開展“水岸同治”,統籌推進水體治理、底泥清淤和控源截污工作,鞏固提升垃圾河、黑臭河整治成果,深化河網綜合整治,建設生態河道廊道,加強城鄉污水治理,全面消除劣Ⅴ類斷面水體,水環境質量根本改善。大力推進中心鎮、功能區環境整治,以“無違建”創建為重點,堅持“拆、改、用、控”並舉,深化“三改一拆” “四邊三化”“兩路兩側”專項行動,到2018年基本建成“無違建市”。深入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環境噪聲擾民專項整治,加強樂清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加強綠色生態屏障建設,全面推進主城區城市森林建設,建設多元化、多層次的綜合沿海防護林體系,提升濕地生態系統功能質量。
鞏固深化污染整治成效。繼續推進重點行業污染整治,鞏固造紙、電鍍、化工等重污染行業整治成果,堅決關閉能耗高、污染重、治理無望的企業和生產線,逐年淘汰一批污染物排放強度大、產品附加值低的落後產能。嚴格執行空間、總量、項目“三位一體”環境準入制度,推動符合行業準入和環境準入條件的企業入園,工業園區外原則上不再新上該類項目。推進重污染行業企業的改造、置換和兼併重組,引導企業節能減排、循環低碳和清潔生產,提高綠色發展水平。建立健全長效監管機制,加大專項檢查力度,依法查處整改不到位、防治污染設施運行不正常的企業。到2018年,重污染行業整治問題基本得到解決。
著力完善環境基礎設施。加快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和配套管網建設,計畫三年內投資13.6億元,建設各級污水管網約1200公里,全面完成5座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任務,污水收集與處理總量同步達到19萬噸/日,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和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基本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全覆蓋。推廣城鄉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加大垃圾分類設施和裝備投入,逐年提高垃圾分類處理覆蓋面,全面實現城鎮和農村生活垃圾、危險廢物、醫療廢棄物無害化處置。加強防洪排澇減災能力建設,重點推進“中小流域綜合治理”“樂柳虹平原骨幹排澇工程”“水庫山塘除險加固及標準化”和“標準海塘加固提升”等一批事關全局、保障性強的重大防洪排澇項目。到2018年,城區形成高標準防洪閉合圈,城區防洪能力基本達到50年一遇;柳市、虹橋片區防洪能力基本達到20年一遇,城市防洪達標率達到90%以上。
(六)補齊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短板。堅持把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創新方式、整合資源、精準幫扶,確保低收入農戶收入增長快於農民收入平均增幅,確保到2017年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到2020年低收入農戶人均純收入超過1.5萬元。
完善精準幫扶長效機制。加大財政投入,三年落實統籌扶貧資金3.9億元,針對性加大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民生保障、產業發展投資力度。健全低收入農戶資料庫,建立民政低保和扶貧對象資料庫對接機制,實行動態管理。健全社會幫扶機制,切實抓好結對幫扶、“幹部能人幫戶”等幫扶載體,不斷推進社會化幫扶活動。實施健康幫扶,大力提升山老區診療服務能力,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對低收入農戶參保實施特惠政策。實施社救幫扶,提高臨時性救助力度,繼續實施孤兒、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及“五保戶”集中供養等制度,實現應保盡保。建立扶貧責任捆綁機制,明確部門、鄉鎮(街道)、村扶貧工作責任清單。
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實施項目幫扶,整合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扶持,徹底改善扶貧重點村發展環境和人居環境。加強移民幫扶、文化幫扶、教育幫扶,重構下山移民、避險移民新機制,增強山老區公共文化、教育服務能力,實施低收入家庭學費減免、助學金等優惠政策。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安排小額扶貧貸款2.7億元,解決重點幫扶對象經營能力弱、貸款難等問題。推進低收入農戶創業就業,打造一批低收入農戶創業就業平台,支持有能力的低收入農戶參與家庭工業、來料加工業、社區服務業等領域創業就業,完善就業援助制度,推進公益性崗位進村。創新扶貧方式,大力發展電商扶貧,實施光伏扶貧工程,積極推廣合作扶貧,鼓勵低收入農戶以承包土地、集體資產股份參與合作開發經營。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完善項目支持、資金支持、人才支撐等系列政策,加強規範化管理,每年安排專項扶持資金1000萬元、用地指標50畝,切實加大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扶持力度。到2018年,全面消除轉化村級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所有村集體可支配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人口1500人以上村集體年經營性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推進強村惠民行動,通過重點扶持薄弱村、規範提升富裕村、帶動發展一般村,培育一批“發展強、黨建強”的“雙強村”。
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深入開展美麗鄉村建設,鼓勵農民依託自然資源、發揮生態優勢,積極經營山水、經營村莊、經營家園,建設一批具有生產、觀賞、體驗、遊樂功能的休閒觀光農業園區、生態農莊、農家樂園。到2018年,努力培育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60個,其中美麗鄉村示範村20個,建成一批農家樂集中村、示範村、特色村。
(七)補齊公共服務有效供給短板。堅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續方向,增加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推動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事業發展,完善政府購買服務制度,以更高質量、更加均衡的公共服務回應民眾新期待。
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落實學前教育規劃布局,優先考慮安排建設普惠性幼稚園,加強鄉鎮、街道中心幼稚園建設,落實住宅區配套幼稚園政策。到2018年,新增公辦幼稚園12所以上,普惠性幼稚園覆蓋面達到80%,等級幼稚園覆蓋率達到90%以上,全市幼稚園教師持證率達到95%以上。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進一步完善職業教育布局。建成柳市職業技術學校和雁盪山旅遊學校二、三期工程,啟動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二期工程和虹橋職業技術學校建設工程;調整高中段教育結構,確保普職比大體相當;最佳化專業結構布局,提高專業結構與產業結構匹配度,加快現代學徒制試點改革;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拓寬緊缺專業師資聘用渠道,保障經費投入,切實提升中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和整體水平。
提升醫療衛生綜合服務能力。建立“雙下沉、兩提升”長效機制,大力推動市級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精準對接,完善4個醫聯體建設,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全面增強優質醫療資源供給,加快醫院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到2018年,確保千人床位數達到4.0張;切實加強衛技人員招錄培訓工作,規範醫生多點執業。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規範分級診療流程,強化基層首診制度,建立雙向轉診機制,逐步降低未經轉診患者醫保報銷比例。推進衛生信息化建設,重點推進預約轉診服務平台、遠程醫療、區域醫療共享中心、公眾健康信息服務平台等組成的“智慧醫療”體系建設。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醫療機構,支持公立醫院與社會力量合作,不斷提升社會辦醫發展水平,確保全市社會醫療機構床位占比達25%。
完善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全民參保計畫,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推進各類醫療保險制度統籌整合,健全醫療保險穩定可持續籌資和報銷比例調整機制,確保醫療基金安全運行。以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核心,統籌各類社會救助資源,逐年提高人均籌資標準。探索多元化社會福利服務供給模式,發展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和養老產業,以發展居家養老為重點,推進醫養護結合,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到2018年,全市每百名老人擁有養老機構床位數達4.1張。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推進文化惠民工程建設,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好用好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等大型公共文化骨幹設施,以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村(社區)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重點,加快完善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整合文化資源,激活文化潛力,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充分挖掘樂清文化形態及內涵,搭建樂清文化品牌創建、傳播、推廣平台,完善相關機制,加強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活化利用,大力推進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按照“兩區兩帶”發展規劃,重點在中心城區打造以“O2O+文創+孵化器”“創客空間”等為特色的“中心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在柳白片打造以電氣產業上下游產業鏈和工藝美術為特色的“柳白智造創意產業集聚區”;在虹橋、淡溪、白石、石帆等地打造以農博園、民宿等為特色的“環中心都市慢生活休閒產業帶”;依託雁盪山等優質旅遊資源,打造“雁荊文化旅遊產業帶”。
(八)補齊基層社會治理短板。堅持重心下移、關口前移,紮實做好基層社會治理和服務工作,不斷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大力加強基層依法治理工作,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切實維護基層和諧穩定。
加強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建設。推進管理層級、幹部力量、工作職能“三下沉”,構建現代基層治理格線實體化運行新模式,實現“小事不出格線、大事不出鄉鎮(街道)”。構建信息情報“大數據”收集研判管控指揮體系,推廣套用“平安通”“平安28”系統,加強市、鄉鎮(街道)兩級社會治理綜合指揮平台工作機制建設。加強基礎格線員隊伍管理,整合基層格線員、協輔人員管理力量,完善考核機制,夯實平安基礎。
強化重點領域安全整治。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各項管理制度,加大安全生產監督檢查、行政執法和宣傳教育力度,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安全風險,確保樂清平安。加強交通安全整治,開展安全行車整治行動,強化酒駕、醉駕、毒駕、超載等違法行為打擊力度。全面深化消防安全防控體系建設,加強對出租房、建築施工、城鎮燃氣等重點領域的安全隱患大排查、大整治。
健全矛盾糾紛化解機制。提煉推廣“李西琴工作室”“老周工作室”等調解組織工作經驗,2017年逐步在全市建立“第三方”矛盾糾紛調解方式,構建多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體系,完善覆蓋城鄉的調處化解網路。嚴格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完善信訪領導包案制度,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下訪接訪,加大信訪積案化解和非訪防控力度,及時妥善處理重大信訪問題和案件。嚴格落實信訪事項終結制,把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解決非正常訪、“鬧訪”等問題,引導民眾通過法定途徑解決信訪問題。建設政府諮詢投訴舉報平台,進一步暢通信訪渠道。全面促進律師行業發展,到2018年律師“萬人比”達2.5。
(九)補齊改革落地短板。堅持問題導向和效果導向,推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加強制度供給,爭當全面深化改革的排頭兵和模範生。
完善改革責任體系。強化各鄉鎮、街道和部門單位的改革主體責任,健全改革落實全流程、高效率、可檢查責任體系。建立健全改革工作議事制度,強化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及各專項小組的總協調作用,健全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全體會議和專題會議制度,研究解決重大改革方案和配套政策支持,有針對性協調解決一批突出問題。強化市委改革辦運作機制和能力建設,更好發揮統籌、協調、檢查、推動作用。積極發動社會各界參與改革,督促和倒逼改革工作落實。
推進重大改革項目落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統領,全面推進各項改革。深化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改革、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高效審批制度改革、企業聯合重組改革、中介機構改革、商事制度改革。聚焦全局性、基礎性、引領性重大改革,每年列出一批改革項目清單,集中力量進行攻堅突破,推動改革取得實實在在成效。繼續抓好現有國家級、省級改革試點,積極向上爭取各種有含金量的改革新試點,找準結合點和創新點進行大膽嘗試,及時總結試點經驗,打造一批全國、全省有影響的“樂清樣板”。
健全改革工作機制。建立重點改革項目領導領銜制度,加強工作指導。建立重點項目管理制度及督查考核評估制度,對於重點改革項目堅持全程跟進、一抓到底。健全改革創新容錯免責機制,支持保護敢抓敢管、堅持原則的改革者。健全督查考核評估制度,探索開展第三方評估機制,健全改革成效評價體系。強化改革宣傳機制建設,積極宣傳重大改革舉措和成效,增強民眾對改革工作的知曉度和獲得感。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黨委(黨組)要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市委決策部署上來,認真研究部署和積極推動本地區本領域補短板工作。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履行補短板第一責任人的職責。發揮人大、政協一線作用,創新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加大對補短板工作的監督和推動力度。各有關部門要細化目標和責任,加快制定補短板具體方案和行動計畫,進一步明確路線圖、時間表、責任人。建立督查考核機制,制定明確的獎懲辦法,對工作成效顯著的給予表彰,對工作不力的嚴格問責,著力形成齊抓共管、紮實推進的濃厚氛圍。
(二)創新工作載體。按照抓落實、抓推進、抓成效的要求,實行工作主題化、載體化、具體化,全面細化工作責任和工作措施。圍繞市委明確的九個方面短板,按照“抓當年、謀明年、想三年”思路,組織實施系列“三年行動計畫”,並作為補短板促發展的主抓手、主載體來抓,明確目標要求、重點任務、時間進度、責任主體和保障措施,確保補短板工作有突破、有進展、有實效。
(三)增強幹事能力。要轉變理念,開拓視野,克服思想惰性和路徑依賴,以新理念、新思路引領和推動補短板工作。要學習先進,拉高標桿,“不求過得去,但求過得硬”,在補短板中創造新的更大業績。要勇於擔當,克難攻堅,直面問題不退縮,咬定目標不放鬆,堅定不移地打好補短板攻堅戰。要轉變作風,狠抓落實,不折不扣執行市委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打通工作落實“中梗阻”和“最後一納米”。要完善機制,強化舉措,持續抓好正風肅紀,深入治理為官不為,推進幹部能上能下,形成激勵幹部敢幹事、能幹事的工作機制。
(四)營造濃厚氛圍。要加強補短板基本內涵、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工作任務的宣傳,進一步統一全市各級黨員幹部的思想認識,不斷提高補短板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要宣傳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共同參與到補短板工作中來,形成齊抓共促的強大合力和濃厚氛圍。要積極引導全市人民從自身做起,自覺提高文化素養和道德水準,努力補齊個體的短板,做一個高素質的現代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