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望謨縣委黨校

中共望謨縣委黨校

中共望謨縣黨校(望謨縣行政學校),是望謨縣委的重要工作部門,是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幹部的主渠道,是開展理論宣傳和理論研究的重要陣地。負責培輪訓全縣黨員領導幹部、公務員和理論幹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望謨縣委黨校
  • 別名:望謨縣行政學校
  • 機構性質:參公事業單位
  • 主管部門:中共望謨縣委組織部
  • 單位地址貴州望謨縣王母街道敢賴村
  • 郵編:552300
歷史沿革,建設情況,教學工作,科研工作,師資隊伍建設,體制升格工作,編制及職數,歷任領導名錄,內設機構,

歷史沿革

1958年,紫(雲)望(謨)並縣,縣委黨校創建於紫松公社(原紫雲縣城)。
1958年10月,紫望分縣,望謨縣委黨校建於平繞公社村,後遷復興鎮上院,在次遷平郎新校址。
1961年11月,縣辦白糖廠,占用黨校校舍,黨校停辦。
1963年2月,糖廠下馬,復建黨校。
1966年,黨校改稱幹校,後又改稱“五七”幹校。再次廢“五七”幹校,恢復黨校。
1975年4月14日,望組發(1975)27號檔案《關於恢復中共望謨縣委黨校》的通知和《關於恢復中共望謨自治縣委黨校的通知》,縣委黨校恢復,並啟用“中國共產黨望謨布依族苗族自治縣委黨校”印章一枚。
1982年,糖廠上馬,占用黨校校舍(平郎),望府(1982)79號、《關於劃撥縣國營農場旱地給黨校作校址》的通知。
1983年4月10月,黨校遷校址(朝陽路460號)。
1992年6月15日,望黨發(1992)6號檔案,中共望謨縣委常委擴大會議紀要,把現在的黨校、電大站、中函站和今後建立的農民技術培訓中心合為一體,實行一套人馬四塊牌子。一九九三年三月,黨校又分出來。
2009年1月4日,中共貴州省委組織部、貴州省人事廳黔組通[2009]13號,關於興義市委黨校等18個縣級六類機關所屬單位列入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範圍的通知,其中包括望謨縣委黨校。
2012年5月 日,望謨縣委、縣人民政府常務會議研究決定,黨校搬遷到工業和特色局辦公地點(原糧食局辦公樓)辦公。把縣刑偵大隊後面至黨校校址的土地用作望謨縣避難中心。
2012年12月27日,根據中共望謨縣委第十一屆〔2013〕1號常委會議紀要,確定敢賴山莊作為縣委黨校擴建選址地點,並安排500萬元作為購買敢賴山莊及其徵購附屬擴建用地。
2013年3月28日,縣委黨校搬入敢賴山莊並正式掛牌
2013年11月8日,中共望謨縣委黨校新建工程全面啟動

建設情況

望謨縣委、縣政府歷來非常重視縣委黨校的發展,大力支持學校建設工作。2010年8月,縣委、縣政府投入55.4萬元,改造原縣委黨校的教學樓、食堂、公廁所,新建浴室。2012年12月,為拓展學校建設發展空間,完成體制升格評審工作,縣委、縣政府決定徵購王母街道辦敢賴民族莊園作為學校新校址,先後投入700多萬元,用於徵收土地和房屋。新校址位於縣城南面,距離縣城5公里,占地面積56.9畝。目前,學校綜合教學樓是一幢布依民族特色風格的建築,一樓有2間餐廳,二樓有1間教室和1間集體辦公室,7個閣樓作為學員宿舍。學校環境優美,小河穿境而過,小水壩鑲嵌其間,經果林環繞周圍,是黨員領導幹部學習的好地方。
學校新建工程項目已通過州發改委立項批覆(州發改發〔2013〕294號),資金來源為地方自籌。11月8日,新建工程項目作為縣重大項目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3602.26萬元,包括教學綜合樓、宿舍樓、食堂和學術報告廳以及相關附屬設施,總建築面積10604.81㎡。新建工程中,教學綜合樓3283.42㎡,包括圖書館、辦公室、普通教室、電教室等,宿舍樓5331.24㎡,有120個普通標間,可容納240名學員住宿、食堂1087.46㎡,可容納200人同時就餐、學術報告廳881.66㎡,可容納300名學員。
目前,學校圍牆、場平、擋土牆、地勘、地質災害評估等前期工程和工作已全面完成,食堂、學員宿舍全面進入施工狀態。資金方面,學員宿舍項目由省住建廳申報教師公共租賃房屋予以解決,其它建設項目正在通過多種渠道籌集建設資金。

教學工作

(一)學歷教育
2006年以來,舉辦省委黨校函授學歷教育,招收學員161人;舉辦省委黨校“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黨政管理班,招收學員40人;舉辦電大“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大專班,招收學員268人。所有學員按教學計畫學完全部課程,並取得畢業證書,為黨員領導幹部學歷提升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目前,學校培養畢業的“一村一”大專生,通過考試被錄用為公務員、事業人員128名。
(二)幹部培訓
2008年以來,結合實際,舉辦村(社區)支書(主任)培訓班,新提拔副科級領導幹部培訓班,組工幹部培訓班,少數民族幹部、黨外幹部、婦女幹部培訓班,中青年領導幹部培訓班,農業產業培訓班,移民後期扶持種養業培訓班等各種班次,平均培訓天數5至12天,到2012年底,共培訓學員2629人。2013年,學校已經舉辦5期主體班313人,教師暑期培訓、計生專乾培訓等6個短期培訓班共培訓教師、村乾2800人。為我縣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科研工作

我校現有教職工9人,真正能開展教學科研工作的很少,科研力量非常薄弱。受到學校改造工程的影響,2010年有一篇論文《望謨縣發展工業經濟面臨的問題及對策》,2011年完成三大調研課題《望謨縣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與重大意義研究》和《淺談縣級黨校教學改革與管理》,較上年度有了一定的進步,但總體水平不高。2012年,由縣委組織部聘請縣一中、二中和職中總計10位骨幹教師參與黨校的科研教學工作,增強了學校的科研力量,已完成的課題有5篇,即《論“三化”同步發展在落後地區的實踐》、《望謨縣新農村建設模式》、《論加強黨性修養與黨性鍛鍊》、《領導藝術及領導幹部心理調適》和《引導返鄉農民工在家鄉創業》。
原縣委黨校外觀圖原縣委黨校外觀圖

師資隊伍建設

在縣委、縣政府的關心下,學校教職工隊伍逐步壯大。2007年,我校僅有4名編制,2013年5月增加至11個,目前縣編委又調劑20個事業編制到我校,總編制增加至31名。同時重視師資培訓工作,2007年以來,選派教師參加省委黨校、州委黨校及其他機構舉辦的各種師資培訓班20餘人次。

體制升格工作

省《關於印發〈貴州省縣(市、區)委黨校體制升格評審實施辦法〉的通知》(省評審會〔2013〕1號)檔案下發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成立了中專體制評審工作領導小組,同時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明確有關單位的職責和任務,有序推進中專體制評審工作。爭取在2014年6月前完成基礎設施建設任務,相關軟體建設工作同步推進,力爭全面通過中專體制評審。

編制及職數

望組字【1984】9號,關於縣直部辦委設立科室的通知,黨校內設機構為:辦公室、教務室。
望機編字【1994】13號,關於核定部分事業單位設定等問題的通知,黨校為事業單位機構,機構級別:正科;人員編制:8人;領導職數:1正。
望機編字【1997】01號,關於調整、規範縣級行政機關、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後機構設定及人員編制的通知。人員編制:8人;領導職數:1正、1副。
根據望辦發【2002】34號檔案,中共望謨縣委辦公室關於印發《中共望謨縣委黨校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方案》的審定的通知。內設機構:教務室。職責是負責編制教學計畫、管理、協調教學活動、管理學籍,反映教學情況,承擔教材管理工作;研究並提出教學工作改進方案;負責函授的招生工作。
望機編字【2012】26號,望謨縣機構編制委員會關於印發《中共望謨縣委黨校宗旨和業務範圍、機構規格、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規定》的通知。核定望謨縣委黨校內設機構;1、辦公室。2、教務室。機構規格:中共望謨縣委黨校機構為正科級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隸屬中共望謨縣委管理。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中共望謨縣委黨校核定事業參公編制8名、工勤編制1名,列入縣級財政全額預算;領導職數:校長1名(兼職)、副校長2名、股級職數2名。
中共望謨縣委黨校現狀中共望謨縣委黨校現狀
望機編辦字【2013】23號,望謨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調劑增加中共望謨縣委黨校參公事業編制的通知,調劑後中共望謨縣委黨校參公事業編制10名、工勤編制1名。
望機編辦字【2013】48號,望謨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於調劑望謨縣教育系統部分事業編制到中共望謨縣委黨校的通知,調劑後中共望謨縣委黨校參公事業編制10名,事業編制20名,工勤編制1名,總編制達到31人。

歷任領導名錄

姓名 職務 任職時間
蔡德全 負責人 1958年 月至 年 月
趙中華 負責人 1958年 月至 年 月
饒華餾 校長 1963年 月至1966年 月
鄭克成 負責人 1966年 月至 年 月
楊興福 負責人 1966年 月至 年 月
陳正南 負責人
張廣銀 負責人
鐘健 負責人
黃昌忠 兼任校長 1975年4月至 年 月
楊興福 副校長 1975年4月至 年 月
趙中華 副校長 1978年12月至 年 月
趙中華 副校長 1980年12月至 年 月
王茂章 副校長 1984年1月30日至1988年6月11日
陳宗壽 校長 1987年11月12日至1991年2月5日
王封會 副校長 1987年11月12日至1992年6月15日
羅錦鋒 兼第一校長 1992年6月至 年 月
王建琪 校長 1992年6月15日至1995年12月18日
黃興國 兼副校長 1992年6月至 年 月
甘安吉 兼副校長 1992年6月至 年 月
韋和祥 兼第一校長 1993年5月至 年 月
伍通洲 兼第一校長 1996年 月至 年 月
王封會 校長 1996年4月至2001年12月
付遠俊 校長 2004年5月至2006年元月
錢正浩 校長 2006年元月至2009年12月
黃德華 常務副校長 2001年12月至2007年3月
羅朝勇 副校長(主持工作) 2007年3月至今
王天洋 負責人
曾勛華 校長
杜福華 副校長 2010年10月12日至今
魏平勝 校長 2012年11月至今
萬紀耀 副校長(掛職) 2014年5月至今
羅朝金 常務副校長 2014年5月至今

內設機構

領導班子:
魏平勝 校長 (縣委副書記兼任) 負責學校全面工作
羅朝金 常務副校長 協助魏平勝校長抓好學校日常事務工作,重點抓好學校體制升格評審工作
羅朝勇 副校長 協助魏平勝校長分管辦公室及教學科研等部門工作
杜福華 副校長 協助魏平勝校長分管黨建扶貧工作
萬紀耀 副校長(掛職) 協助魏平勝校長分管學校體制升格評審工作;協助羅朝勇副校長分管教學科研工作
辦公室:
負責人:田海
成員:王凱(學校信息、校志、公文撰寫)、余正剛(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
曾忠華、毛庭貴、胡真偉、韋本珊、楊喬妹、謝莉婭妮
工 會:
主 席:盧惠英
財務室:
負責人:王封昌(兼會計)
成 員:王富桃(出納)
教務室:
負責人:羅珍琳
成 員:楊興輝、劉文琴
法學社會學教研室:
負責人:紀承滸(兼學校建設工程甲方代表)
成 員:韋進水
信息技術室:
負責人:吳雲松
成 員:王封亮
政史教研室:
負責人:吳 婷
成 員:劉 鵬
經管教研室:
負責人:何鴻忠
成 員:李鳳祥
圖書館:
負責人:羅儒紅
成 員:黃福政、駱臣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