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定遠縣委黨校成立於1958年,其前身為定遠縣委黨訓班,1966年開始,縣委黨校改為“毛澤東思想學習班”。1978年中共縣委恢復中共定遠縣委黨校名稱。黨校位於定城西大街129號,占地25畝,校舍建築面積7080平方米,其中教學用房1400平方米,辦公用房1500平方米,綠化面積10餘畝,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被縣政府授予“花園式學校”稱號。校園布局合理,現有教學辦公樓、學員宿舍樓、階梯教室、報告廳、食堂餐廳各一棟,教職工宿舍樓兩棟,圖書館藏書達三萬餘冊。1985年縣委黨校開辦首屆中青年脫產幹部班,1992年承辦中央黨校函授總院和安徽分院函授大專班。2000年承辦本科函授。2001年建成中央黨校遠程教育C級站。2003年縣委黨校升格為中專體制。2004年根據滁州市編字〔2004〕22號檔案精神,縣委黨校為縣委直屬事業單位,核定事業編制40名,副縣級建制,黨校校長由縣委副書記兼任,設常務副校長1名,副校長2名,校委會在校長或常務副校長主持下開展工作,下設辦公室、教研室、組教科、函授教育辦公室四個機構。縣委黨校主要職能是負責全縣副科級以下黨員幹部的培訓、輪訓工作。2009年縣委黨校申請建成清華大學教育扶貧安徽定遠教學站。2010年定遠縣委黨校現有在職教職工18人,其中副教授5人,講師6人,學歷、學科、年齡結構合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定遠縣委黨校
- 創辦時間:1958年
- 地址:定城西大街129號
- 面積:25 畝
幹部培訓,教學改革,教研成果,
幹部培訓
定遠縣委黨校實行主體班次為主、清華遠程教育與函授教育雙翼齊飛的辦學思路,廣開培訓渠道,拓寬辦學路子。1991年至2010年,縣委黨校緊緊圍繞縣委在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理論聯繫實際,充分發揮陣地和熔爐作用,輪訓和培訓全縣副科級黨員幹部、基層黨支部書記、青年後備幹部、大學生村官等。學員培訓期間主要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重要思想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法律法規等。短期班一個星期、長期班一個月,由黨校骨幹教師和縣直有關部門負責人講課。根據每期培訓班的需要,邀請省、市委黨校領導和有關教授、省外高等院校專家前來授課。至2010年末,縣委黨校共開展160餘期培訓班,共輪訓、培訓黨員幹部14200餘人次。
函授教育是整個黨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的開班為我縣一大批工作在身難以脫產培訓的幹部提供了在職學習的好途徑,為我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農村鄉鎮村培養了一批忠於黨和人民、德才兼備,具有相應專業知識和管理能力的基層領導幹部和管理人才,滿足了我縣實現社會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需要。1993年——2008年定遠縣委黨校承辦中央黨校函授總院和安徽分院函授大專班,學制3年,累計招收經濟管理專業17屆,共5246人,畢業5196人。2000年——2008年,承辦8屆本科函授,學制2年半,共招收經濟管理、法律專業學員1526人,畢業1519人。2008年定遠縣委黨校完成了縣級黨校函授教育的歷史使命。多年的函授教育使六千多人提升學歷,增強了他們實際工作能力。
定遠縣委黨校
教學改革
從1991年開始縣委黨校教學按照“理論武裝、黨性修養、戰略思維、世界眼光”的總體格局,著力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改革創新方面邁出了新步伐。科學制定教學計畫和設定主體班課程,把培訓內容與黨的事業需求、定遠發展需求、學員個人合理需求緊密結合起來,突出實踐能力和執政能力教學,著力提高黨員幹部解決定遠經濟社會發展中所遇到的現實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課,黨中央的大政方針為中心,著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特別是科學發展觀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重點強調針對定遠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問題開題設課,增強學員實現定遠跨越式發展,打造“三色定遠”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教學方式方法不斷創新,案例式、問題式、互動式、現場式、多媒體課件演示等新型教學形式得到全面套用。同時根據主體班的需要,積極外請省、市黨校教授、知名專家前來授課。在功能延伸上,實行送課進機關、進企業、下基層,積極主動走出去開展專題理論輔導。每年縣委黨校送課達20餘場次,授課人數達2000餘人次。縣委黨校集中精力辦好主體班,抓好函授教育的同時充分利用清華大學遠程教育資源,通過清華大學教授現場教學網路視頻向定遠縣的公安、教育、衛生、政法等系統提供高質量的專業培訓,從2009年開始,每年舉辦2—4期高級研修班,到2010年末培訓人數達400人左右。
教研成果
定遠縣委黨校配備了兩名副校長分別分管教學和科研工作,建設了一支以教師為主體的兼職科研隊伍。教學工作成績疊出:1996年因辦學成果顯著,受到中央黨校函授學院的表彰,被授予國家級“先進輔導站”稱號。1998年,受到安徽省委黨校函授分院表彰,被授予省級“先進輔導站”稱號。教師先後有10人被評為高級教師,2人被評為省級先進教師。教學與科研,兩朵紅花並蒂開。1991年——2010年,全校共發表或獲獎論文100餘篇,其中國家級刊物20餘篇,市級刊物50餘篇,其中較有影響的作品有:《對農業大包乾歷史功績的思考》;參與編寫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問答》等書籍;《以三個代表思想為準繩,再塑農村基層幹部新形象》;《對新形勢下農村增收的理性思考》;《構建和諧社會大參考》;《黨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繼承與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實現共同富裕》等。與此同時,黨校經常組織教師深入農村、工礦及相關單位進行調查研究,了解民情,總結經驗,提出對策,為教學工作提供了第一手的資料,為黨和政府的決策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從2000年以來,被縣委縣政府採用的調查報告和政策建議2篇,參加市有關部門理論研討會有20餘篇次。鑒於縣委黨校合格的硬體、軟體設施,紮實的工作與豐碩的成果,2003年10月,通過了省組織部等五部門評審驗收,成為全市首批通過中專體制驗收的縣級黨校,並成為副縣級建制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