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通過《內蒙古自治區黨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關於制定內蒙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 審議機構:中共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委員會
- 審議時間:2015年11月20日
- 發布時間:2015年11月27日
背景,正文,
背景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九屆委員會第十四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全面分析發展面臨的形勢和任務,認為“十三五”時期是內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十三五”規劃必須緊緊圍繞實現這個奮鬥目標來制定。會議深入研究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正文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指導思想
(一)“十二五”時期的發展成就“。十二五”時期,面對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奮鬥,全面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開創了各項事業發展新局面。
我們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同步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台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美元。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五大基地”建設紮實推進,特色優勢產業加快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9.5%,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公共服務體系基本建立,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深入實施,貧困人口大幅減少,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穩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區開啟新征程,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新進展。“十二五”期間面對的風險和挑戰很不尋常,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很不平凡,內蒙古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
尤為重要的是,我們堅定自覺地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創造性地抓好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大力實施、不斷完善“8337”發展思路,進一步明確了自治區的發展理念、發展定位、發展目標、發展路徑、發展舉措,始終保持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統一了各族幹部民眾的思想和行動,引領了全區的改革發展。這是我們過去發展最根本的經驗,也是我們未來發展最根本的保證。
(二)“十三五”時期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徵。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世界經濟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甦,全球科技和產業變革孕育新突破,能源結構和供求關係深刻變化,新技術、新材料、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湧現,國際貿易和投資規則深度博弈,產業分工和利益格局將深度調整。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成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發展方式由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由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並舉,發展動力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區域經濟在新一輪競爭與合作中加快調整。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給我區發展帶來新的重要機遇。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帶動下,我國產業結構加速向中高端邁進,《中國製造二○二五》、“網際網路+”行動計畫深入實施,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深入推進,產業、要素和市場分工體系加速重構,內蒙古面臨著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的重大契機;我國仍處於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階段,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快速升級,全社會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將持續增加,對能源原材料的絕對需求仍然較大,內蒙古面臨著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再造地區經濟發展新優勢的重大契機;國家深入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戰略,大力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投資、貿易、生產要素西移北上趨勢日益明顯,互利共贏、內外聯動的開放格局加速形成,內蒙古面臨著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深度融入國內外產業鏈價值鏈的重大契機;中央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實施差別化區域經濟政策,加大對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和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的支持力度,挖掘中西部地區迴旋餘地,釋放欠發達地區內需潛力,我國區域經濟格局將深刻調整,內蒙古面臨著打造經濟成長新引擎、縮小同全國發展差距的重大契機。
同時也要看到,我區未來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內蒙古是欠發達邊疆民族地區,綜合經濟實力還不夠強,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比較滯後,城鄉居民收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區產業結構比較單一,重型化特徵明顯,煤炭等資源型產業比重高,非資源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不足,推進傳統產業新型化、新興產業規模化、支柱產業多元化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區經濟成長動力不夠協調,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給不足並存,科技發展總體水平不高,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不夠完善,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培育新的增長動力、實現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區生態環境還比較脆弱,正處在“進則全勝、不進則退”的歷史關頭,推進經濟綠色轉型、實現發展與保護雙贏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區經濟外向度較低,運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不強,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外向型經濟的任務艱巨繁重;我區經濟運行積累的潛在風險較多,部分行業產能過剩,不少企業經營困難,一些地方政府債務負擔較重,新常態下的新矛盾新問題逐步顯現,加強經濟運行調控和治理、有效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任務艱巨繁重。
綜合判斷,我區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同時也面臨諸多矛盾交織疊加的嚴峻挑戰。我們要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奮發有為地做好工作,不斷開創發展新局面。
(三)“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堅持穩中求進,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貫徹上述指導思想,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牢記人民是推動發展的根本力量,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調動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發展人民民主,維護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堅持科學發展。牢記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從欠發達的基本區情實際和發展不足的主要矛盾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特徵,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牢記改革是發展的強大動力,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破除一切不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堅持依法治區。牢記法治是發展的可靠保障,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設法治經濟和法治社會,把經濟社會發展納入法治軌道。
——堅持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中謀劃和推動發展。牢記開放是發展的必然要求,堅持登高望遠,以寬廣的世界眼光和大局意識規劃事業、謀求發展,既面向國內加強區域合作,又面向世界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互利共贏,實現共同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牢記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不斷增強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為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根本政治保證。
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理念
(一)主要目標。到二○二○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確定的“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殷切希望我們守望相助,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確定自治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目標,必須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按照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的戰略部署,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
——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投資規模擴大、結構最佳化、效率提高,消費對經濟成長貢獻顯著提高,出口對經濟成長的促進作用增強。供給規模擴大、質量改善。基礎設施體系更加完善。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地區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企業利潤率穩步提高,就業比較充分,物價水平保持在合理區間,主要經濟指標平衡協調。
——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產業發展向中高端邁進,農牧業現代化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取得新突破,服務業比重明顯上升,一產就業人員比重持續下降,多元發展多極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五大基地”建設深入推進,資源綜合利用率和產業精深加工度提高,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要素結構最佳化,科技對經濟成長貢獻率提高,創新驅動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鎮化內涵發展、質量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提高,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成效顯著,城鄉協調發展格局基本形成。生產力布局進一步最佳化,呼包鄂協同發展戰略深入實施,東部地區加快發展,縣域經濟實力持續壯大,區域發展協調性不斷增強。
——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收入差距縮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穩步提高。教育現代化取得重要進展,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國家現行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旗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思想廣泛弘揚,向上向善、誠信互助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全社會法治意識不斷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綠色、低碳水平上升。草原植被蓋度和森林覆蓋率持續提高,主要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主體功能區布局和生態安全螢幕障基本形成,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局的貢獻更加突出。
——各方面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完善。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進一步理順,市場化程度提高,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鼓勵創新的體制機制逐步完善,產權得到有效保護,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增強。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對內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明顯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民族團結、社會穩定、邊疆安寧的政治局面進一步鞏固。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二)基本理念。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必須全面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主動順應形勢任務發展變化,把握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新情況新特點,牢固樹立、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必須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改善要素稟賦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格局。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髮展中的重大關係,著力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牧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地區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把生態文明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發展綠色經濟,推進綠色轉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建設美麗內蒙古。
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深入貫徹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戰略,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引資和引技引智並舉,全方位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堅持共同富裕,注重發展包容性,增強發展動力,鞏固民族團結,促進社會和諧,使各族人民廣泛參與發展過程、充分分享發展成果,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集合體,集中體現了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發展經驗,集中體現了“十三五”乃至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全區廣大黨員幹部要充分認識這場變革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用新的發展理念規劃發展、引領發展、推動發展。
三.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壯大地區綜合經濟實力
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擴大有效需求,提高供給質量和水平,加強薄弱環節,壯大市場主體,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一)釋放有效需求。立足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推動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發揮投資對增長的關鍵作用。把握國家投資政策導向,挖掘新常態下新的投資領域和投資需求,擴大政府投資,調動企業投資積極性,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確保投資規模穩定增長。最佳化投資結構,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產業發展、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投資力度,推進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建設,發揮投資在最佳化資源配置方面的牽引作用。增加有效投資,著力補短板、強基礎、調結構、增後勁,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創新融資方式,發揮財政資金撬動功能,帶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投資。
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適應消費趨勢變化,提升居民消費能力,穩定消費預期,建立擴大消費需求長效機制。完善促進消費政策,釋放住房、汽車等剛性消費需求,擴大教育、文化、旅遊、體育等服務消費,培育信息、養老、物業等新的消費增長點,帶動消費結構升級。創新消費方式,發展新型消費業態,引導消費朝著智慧型、綠色、健康、安全方向轉變。最佳化消費環境,規範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權益。促進流通信息化、標準化、集約化。
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擴大農畜產品、紡織服裝、機電冶金等優勢產品出口,開拓能源、化工、汽車、電子產品等新的出口市場,促進文化藝術、民族教育、蒙中醫藥等服務出口。實施優進優出戰略,提升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產品附加值,培育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新優勢。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建立境外資源開發加工基地,帶動設備、材料、產品和服務出口。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按照適度超前、合理布局、完善網路、提升質量的要求,建設適應發展需要的現代基礎設施網路。
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加快高等級公路建設,盟市、重點樞紐口岸、重要出區通道實現高速公路連通,旗縣、工業園區實現一級公路連通,完善農村牧區路網和旅遊路網,形成連線內外、覆蓋城鄉的公路交通運輸網路。加快高速鐵路建設,爭取盟市所在地全部進入國家高速鐵路網,建設貫通自治區東西部的快速鐵路大通道,打造蒙西、蒙東區域城際鐵路網。完善航空運輸網路,增加支線和通用機場布點。發展城市軌道交通。加快城市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滿足客貨“零換乘”“無縫隙”運輸要求。
推進能源通道建設。加快特高壓輸電和油氣外送通道建設,構建立體、高效、安全、便捷的能源輸送通道。推動區內骨幹電網智慧型化升級改造,開展區域微型電網試點。實施“氣化內蒙古”工程,天然氣管網基本覆蓋旗縣中心城鎮。
加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國家和自治區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發揮重大水利工程供水、防洪、灌溉、生態等綜合效益。實施江河湖泊治理工程,提高防洪排澇綜合減災能力。實施水資源調配工程,推進黃河流域盟市間水權轉換,促進水資源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加強農田草牧場水利設施建設。
推動信息通信網路建設升級。建設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推動寬頻網路提速降費和無線區域網路全覆蓋。推進“三網融合”,打造數字城市。加快雲平台建設,擴大雲計算服務與套用。
(三)推進農牧業現代化。農牧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必須加快轉變農牧業發展方式,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牧業現代化道路。
堅持和完善農村牧區基本經營制度,加快構建現代農牧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提高農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土地草牧場確權登記,完善土地草牧場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依法推進經營權有序流轉。堅持農牧民家庭經營主體地位,培育農牧業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家庭農牧場、農牧民合作社等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完善農村牧區集體產權權能。培養新型職業農牧民。
最佳化農牧業區域布局,打造優勢農牧業產業帶。加快農牧業結構調整,最佳化種植業結構,推動糧經飼統籌、農林牧結合、種養加一體、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施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全面劃定永久基本農田,推進農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糧食等大宗農產品主產區建設。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促進農業資源休養生息。發展設施農業、節水農業。大力發展草產業,發展生態畜牧業,建設國家級肉牛肉羊優良畜種繁育示範基地,推進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養殖,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發展農畜產品加工業,推進產業鏈和價值鏈建設,開發農牧業多種功能,提高農牧業綜合效益。支持乳肉絨龍頭企業走向世界。
推進農牧業標準化和信息化。健全從農田牧場到餐桌的農畜產品質量安全全過程監管體系、現代農牧業科技創新推廣體系、農牧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綠色農畜產品行銷體系。加強農畜產品地理標誌智慧財產權保護,打造優質綠色農畜產品品牌。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牧業機械化水平。加強農畜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
(四)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工業是強區之基、興區之本。必須堅持新型工業化道路,延長資源型產業鏈條,發展非資源型產業,構建現代工業新體系。提高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精深加工水平。運用市場化機制推動煤炭行業橫向整合兼併、縱向聯合重組,提高行業集中度,促進煤電用一體化。順應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趨勢,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大力開發風能、太陽能發電,有序開發利用油氣資源,鼓勵可再生能源分散式利用。推動現代煤化工規模化、集約化、高端化發展,沿油、氣、烴、醇、苯方向延伸產業鏈條,提高行業核心競爭力。支持發展精細化工。推進冶金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換代,搞好粉煤灰綜合利用,促進鋼鐵、有色金屬生產精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
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貫徹落實《中國製造二○二五》,發展大型煤炭機械設備、智慧型輸變電設備、煤化工成套設備、節能環保設備、信息通訊設備製造業,推進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牧業機械設備製造業改造升級,促進裝備製造業向中高端邁進。壯大汽車製造業,引導配套零部件產業集群化發展,發揮規模經濟效益。發展壯大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陶瓷等產業。開展質量品牌提升行動,支持企業瞄準國際同行業標桿推進技術改造,全面提高產品技術、工藝裝備、能效環保等水平。
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支持節能環保、生物技術、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雲計算等新興產業發展。以領軍企業為主體,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技術和人才為支撐,推進新興產業規模化發展。最佳化產業發展政策環境,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技術、人才等要素投向新興產業。
(五)發展現代服務業。服務業繁榮發展是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必須把發展服務業作為擴大內需、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戰略重點,推動服務業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現代化融合發展。
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圍繞全產業鏈整合最佳化,發展研發設計、融資租賃、節能環保、電子商務、服務外包、會展行銷、廣告創意和品牌策劃等生產性服務業,提升主導產業整體素質和產品附加值。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依託鐵路、公路和節點城市,打造一批現代物流基地和區域性商貿物流中心,完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促進快遞業健康發展。
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把握消費個性化、多樣化特徵,鞏固傳統服務業態,拓展新型服務領域,發展遠程教育、遠程診療、數字休閒、智慧社區等新型服務模式,促進生活性服務業轉型升級。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市場行銷和品牌建設,提高旅遊業附加值,促進旅遊與文化深度融合。發展體育產業。
推動製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順應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趨勢,引導企業廣泛運用網際網路、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信息技術,開展產品設計、客戶定製、集成製造、市場行銷、供應鏈管理、流程最佳化等服務活動,促進企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
開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培育一批規模化、品牌化的服務型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服務業集聚發展區,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完善支持服務業發展的政策體系,放寬市場準入,為服務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六)培育壯大市場主體。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增強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支持各類市場主體發展壯大。圍繞培育壯大大型骨幹企業,支持企業實施戰略合作和兼併重組,形成若干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推動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協作配套,走“專、精、特、新”道路,培育形成一批有活力、能創新、善協作、帶動就業強的中小企業集群,形成大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發展格局。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強化創業政策扶持,打造創業創新平台,釋放全社會創業創新紅利。強化創業孵化服務,推廣新型孵化模式,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發揮財政資金槓桿作用,發展天使、創業、產業投資,形成多渠道、多元化資金投入方式。重視企業家隊伍建設,培養創新型企業家。
因詞條內容字數限制 ,餘下內容見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