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是一則國家政府部門的相關機關下發的通知,針對通知中的主要矛盾給出了解決辦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
- 目的:通知中主要矛盾給出了解決辦法
- 通知者:國家政府部門的相關機
- 任務:擴大開放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
- 發布時間:1994年8月31日
為適應當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和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新形勢的要求,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見。
(1)以鄧小平同志1992年年初重要談話和黨的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為標誌,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教育和培養好他們,是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奠基工程,也是廣大人民民眾的期望與心愿。現在和今後一二十年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他們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如何,直接關係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關係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戰略目標能否實現,關係到能否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15年,隨著改革開放事業的不斷深化,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一派生機勃勃。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在世界風雲變幻的嚴峻考驗下,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為廣大青少年的成才和發展展現了廣闊的舞台和美好的前景。近年來,在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學校德育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前進,在全面貫徹教育方針,提高學生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合格人才,促進學校改革、發展和維護學校、社會穩定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顯著成績。廣大青少年學生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注改革開放的進程,希望祖國早日強盛,願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貢獻力量。成才的願望和學習的自覺性增強,努力適應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人才素質的新要求。這些都是我們因勢利導,進一步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礎和有利條件。
(3)新形勢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經濟體制發生重大變化,以公有制和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多種經濟成分和分配方式並存的條件下,如何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青少年;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的條件下,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確認識我國國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傳統,樹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還存在各種矛盾,社會生活中還有需要克服的消極現象的情況下,如何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在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改善和提高的情況下,如何培養學生具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和堅強的意志品質;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的情況下,如何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儘快適應新的要求。這些都是學校德育工作需要研究和解決的新課題。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以及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迫切地要求德育工作更好地發揮對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對學校工作的導向、動力、保證作用。
(4)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學校德育工作還很不適應。必須解放思想,事實求是,有緊迫感。要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加大改進工作的力度,完善德育體系,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克服“一手硬,一手軟”和忽視德育工作的傾向,努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獻身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5)整體規劃學校的德育體系要遵循青少年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規律和社會發展的要求,根據德育工作的總目標,科學地規劃各教育階段的具體內容、實施途徑和方法。學生的“五愛”(愛祖國、愛人民、 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情感,文明的行為習慣,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遵紀守法意識,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是一個通過教育逐步形成的過程。各種教育內容的深淺和側重點,要針對不同年齡及學習階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有所不同,逐步提高。各教育階段的德育課程、教學大綱、教材、讀物,教育和管理方法,學生思想品德表現的評定標準及方式等要據此加強整體銜接,防止評定標準及方式等都要據此加強整體銜接,防止簡單重複或脫節。
(6)以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為學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中心內容。這是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和根本措施。學術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是系統地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環節,要重點進行教學內容和方法的改革。要向青年學生簡明扼要地講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觀點,學習毛主席的重要哲學著作,特別是學習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要從學生思想實際出發,緊密結合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回答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指導學生逐步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現象,評價各種社會思潮,確立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奮鬥的政治方向。根據當代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的基本特點和發展變化以及學生的特點,不斷改進和完善教學內容體系,編寫出相對穩定、具有規範性的教材。要改進考試方法,注重考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程度和實際接受情況。
(7)深入持久地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要以中國近、現代史和國情教育為依託,形成貫穿小、中、大學各教育階段,由淺入深的穩定的教育序列。高等學校和高中階段要開設時事政策課或講座,以國內外及黨和國家重大方針政策為主要內容,對學生進行生動、現實的國情教育。中國小都要有自己特色的進行愛家鄉、愛祖國教育的基地和鄉土教材。要建立和健全升降國旗、重要集會唱國歌等制度,積極組織緬懷英烈、學習傑出歷史人物、參觀文化古蹟、革命遺址、祖國山川以及新中國建設成就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要充分運用各種大眾傳播媒介,形成愛國主義教育的整體氣氛。要把增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列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
要對學生進行以團隊精神為核心的價值觀教育。要教育學生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仍需要倡導團隊精神,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國家之間的利益關係,發揚對國家和人民的奉獻精神。要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消極現象,培養辯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要引導他們接觸人民民眾,學習人民民眾,組織他們參與校內外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要對學生進行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教育。青少年成長發展與國家的前途命運息息相關,因而,什麼是社會主義,為什麼要堅持社會主義,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始終是他們關心和思考的深層次問題。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深入進行堅持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黨的基本路線的教育。逐步確立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自覺維護學校和社會的穩定。
(8)開展中華民族優良道德傳統的教育。要認真研究和繼承那些在我國歷史發展中長期形成的優良道德思想和行為準則,賦予新的時代內容,並編撰成系統的叢書。要把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和在人民革命及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新道德典範結合起來,並吸收世界上其他國家的先進文明成果,提出有中華民族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價值標準和道德規範,編寫適合不同年齡層次學生的教材、讀物、拍制影視片,廣泛宣傳,反覆教育,長期薰陶。
(9)增強適應時代發展、社會進步,以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和迫切需要的素質教育。要重視培養學生開拓進取、自強自立、艱苦創業的精神;大力加強法制教育特別是憲法的教育;要有計畫地進行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要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中進一步落實音、體、美課程,並積極在普通高校和高中階段開設藝術選修課,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和欣賞水平;要積極開展青春期衛生教育,通過多種方式對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
(10)德育工作要與關心指導學生的學習、生活相結合與加強管理相結合。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學生中去,通過談心、諮詢等活動,指導他們處理好在學習、成才、擇業、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問題要加強管理,認真貫徹實施《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和《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嚴格校規校紀,加強良好校風、學風建設。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能力。
(11)進一步發揮全體教職工的育人作用。教師最關鍵,要認真履行《教師法》規定的教書育人任務,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引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加強教師思想政治工作,制定和完善有關制度、政策,採取切實措施調動全體教師的積極性與責任感,鼓勵教師擔任班主任,落實教書育人工作。學校各項管理工作、服務工作也要明確育人職責,管理育人,服務育人。
(12)按照不同學科特點,促進各類學科與課程同德育的有機結合。借鑑國外包括已開發國家在這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在教育改革中積極探索,總結經驗,並及時加以規範,形成穩定的機制。高校應積極開設人文、社會科學類選修課程,與馬克思主義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統籌規劃,分工合作。各門課程的建設應體現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全面發展的辦學指導思想,教學大綱和教學評估標準要有正確的思想導向。教學主管部門和教研人員要深入教學領域與學生實際,有針對性地發揮教學、科研的德育功能。
(13)重視校園文化建設。要大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科技、體育、藝術和娛樂活動,建設以社會主義文化和優秀的民族文化為主體、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要努力淨化校園環境,抵制消極、腐朽思想的滲透和影響,抑制低俗文化趣味和非理性文化傾向,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向健康高雅方向發展。在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學校應成為最好的小環境之一,並對大環境的最佳化作出積極貢獻。
(14)加強實踐環節。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堅持社會主義教育方向的一項基本措施。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組織學生適當參加一定的物質生產勞動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畫,統籌安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行具體督促檢查。實驗、實習課程也要進一步加強,在時間、內容、組織、條件上予以落實和保證。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思想品德課、勞動課要有公益勞動、遠足鍛鍊以及參加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內容。高中和高等學校要把社會實踐納入教學、教育計畫,組織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生產勞動、科技文化服務、軍政訓練、勤工儉學等活動。要加強對社會實踐活動的管理和指導,明確教育目的,提高教育實效。對不利於學生身心健康、妨礙學習和校園生活秩序的活動要予以勸阻並制止。
(15)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會教育緊密配合。學校要主動同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密切合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為補充、形成合力。要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接待日等形式同學生家長建立經常聯繫,大力普及親職教育知識,吸收家長參加德育過程。建立校外教育網點,使學校德育向校外延伸。要依靠關心下一代協會、社區教育委員會、校外德育輔導員等各種社會性的青少年教育組織和其他社會團體,動員、組織、協調社會各方面力量支持學校做好德育工作。
(16)完善德育工作管理體制。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都要加強對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不管學校實行何種領導體制。校長都要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負責;在黨委(總支、支部)的統一部署下,學校都要建立和完善校長及行政系統為主實施的德育管理體制。要把德育貫穿在教育的全過程,落實在教學、管理、後勤服務的各個環節上。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機構改革,應注意對德育機構作出合理安排,有所加強。要建立德育工作的評估制度,並把德育工作作為評價一個地區、一所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內容。高等學校德育工作應列入“211工程”評估標準。
(17)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學科建設。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門科學,有其自身的規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文社會科學的重點學科加強建設,把德育重大問題研究項目列入國家教育科學研究規劃和國家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要培養和造就一批德育專家、教授、特級教師和理論家。
(18)加強德育隊伍建設。要最佳化隊伍結構,建設一支專兼結合、功能互補、信念堅定、業務精湛的德育隊伍。各級黨委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都要採取措施,穩定德育骨幹隊伍,不斷補充新生力量。要積極開展各種培訓工作,提高隊伍素質。要創造條件組織政治理論課教員和德育工作者參加社會實踐,接觸實際,了解國情,研究改革開放前沿的新情況、新問題。要建立表彰制度,增強德育隊伍的事業心和使命感,並使他們的工作得到社會的高度尊重。要完善德育隊伍的職務系列,為他們解決好專業職務、待遇等方面的問題。要制定政策,保證德育工作骨幹能夠不斷地得到進修提高。積極支持和發展“雙肩挑”的制度。
(19)保證經費投入,改善物質條件。德育是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合理確定德育方面的經費投入科目,列入預算,切實保證。學校要為德育工作提供必要的場所與設備,不斷改善條件,最佳化手段。
(20)充分發揮學校黨組織和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等組織的作用。黨組織應加強自身的組織建設,思想建設以及對德育工作的領導,要求黨員教師在教書育人中起模範作用。通過基層黨組織以及工會、共青團組織,發動廣大教職工做好學校德育工作,特別是教師要發揮以身作則、為人師表的作用。共青團、少先隊、學生會應根據各自的特點和任務,開展健康有益的教育活動。把廣大學生吸引到自已周圍,成為黨聯繫、團結、教育青少年一代的重要紐帶。黨、團組織應根據青年學生的思想特點和要求,舉辦業餘黨校、團校,推動學生的馬列主義學習小組的活動,積極發展符合條件的優秀學生骨幹入黨、入團。
(21)德育工作是一項社會性的系統工程。宣傳、理論、文藝、影視廣播、出版、新聞界必須以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為主旋律,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引導青少年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倡導正確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一切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部門和作家、藝術家,都要滿腔熱情地為青少年提供有益的精神食糧。政府有關部門要制定必要的政策措施,對非營利性的高雅的嚴肅的文藝事業予以重點扶植。中宣部、國家教委、文化部、廣播電影電視部要定期獎勵優秀的青少年教育影視片、讀物和歌曲,表彰從事青少年藝術教育作出重要貢獻的藝術家。要運用行政的、法律的、經濟的以及民眾監督等手段加強對文化市場和娛樂場所的管理,制止只顧謀利、無視社會效益的行為。要制定法規,地方的公安、工商和文化管理等部門要依法對學校周邊的文化、娛樂、商業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嚴格管理。
(22)運用法律武器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各級政府要廣泛宣傳,認真貫徹《未成年人保護法》。公安、司法、檢察、工商管理、海關、郵政等有關部門要採取嚴厲措施,查禁淫穢書刊、音像製品,打擊教唆青少年犯罪的活動。教育部門要協助政府做好未成年人保護和防治青少年犯罪的綜合治理的協調工作。貫徹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情況應作為考評各地政府工作政績的一項重要內容。
(23)地方各級政府要把最佳化社區育人環境列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計畫。每年要為青少年教育辦幾件實事。在城鎮建設中,要注意興建科學館、藝術館、博物館、圖書館、體育館和青少年之家等設施,對已有而被擠占的設施,要做清理。農村要結合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對中小學生進行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的教育。歷史、文化、革命傳統、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的場館、景點,是對青少年進行德育的重要課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都要因地制宜確定並重點建設一批德育基地,對學校有組織的參觀教育活動免予收費。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領導,把學生參加生產勞動、社會實踐納入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整體工程中加以實施。
(24)學校德育工作要有法制保障。學校德育的地位、任務和主要方針、原則要有權威性和穩定性,必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以保證教育者、受教育者及社會有關方面共同遵循。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和教育的改革、發展使這種法制建設更為必要和迫切,要把這個問題進一步納入到整個法制建設中加以解決。
(25)加強各地黨委、政府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主要領導要抓德育,要定期研究並檢查學校德育工作。要進一步發揮地方黨委、教育工作部門的作用。各級政府要為學校德育工作在人、財、物等方面創造必要的條件,切實解決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把學校德育工作作為主要業務之一。要完善地方黨委、政府和中央國家機關有關部委的領導同志聯繫學校的制度,定期到學校做形勢報告、講學、與師生座談、交朋友。各級黨委、政府要正確認識和處理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係,把維護學校穩定,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任務來抓。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陸續下發了《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學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通知》、《中共中央關於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決定》、《中共中央關於改革和加強中國小德育工作的通知》,這些檔案的基本精神仍要繼續認真貫徹執行,情況變化了的,以本檔案為準。各級黨委、政府和教育部門要檢查、總結貫徹落實情況,研究存在的問題,結合本地區、本部門的實際,提出貫徹落實本檔案的具體實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