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一般指本詞條

中發200316號2003-12-26為實現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現就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作出如下決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
  • 主管機關 :中共中央國務院
  • 中發:200316號
  • 時間:2003-12-26
基本信息,其他信息,

基本信息

一、實施人才強國戰略是黨和國家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1.人才問題是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關鍵問題。 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曲折發展,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人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越來越具有決定性意義。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小康大業,人才為本。適應國內外形勢的發展變化,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牢牢掌握加快發展的主動權,關鍵在人才。必須把人才工作納入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大力開發人才資源,走人才強國之路。
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人才工作,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培養造就了各個領域的大批優秀人才,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入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認真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人才強國戰略,確立了新的歷史條件下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巨觀布局,人才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人才的總量、結構和素質還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現代化建設急需的高層次、高技能和複合型人才短缺;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不夠,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消除,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有待完善。我國人才工作正處於需要進一步整合力量、全面推進的重要階段。必須深刻認識人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切實加強和改進黨對人才工作的領導,緊緊抓住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努力使人才工作邁上新的台階。
2.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務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 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要把人才作為推進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努力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建設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開創人才輩出、人盡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國由人口大國轉化為人才資源強國,大力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和綜合國力,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其他信息

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根據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科學判斷,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充分開發國內國際兩種人才資源,緊緊抓住培養、吸引、用好人才三個環節,大力加強以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為主體的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把各類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中來,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基本要求是: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人才工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推進新世紀新階段人才工作的根本指針。按照發展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和實現最廣大人民民眾根本利益的要求,堅決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穿於人才工作的全過程,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
━━把促進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發展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人才工作的目標任務要圍繞發展來確立,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要根據發展來制定,人才工作的成效要用發展來檢驗。
━━樹立科學的人才觀。人才存在於人民民眾之中。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識或技能,能夠進行創造性勞動,為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作出積極貢獻,都是黨和國家需要的人才。要堅持德才兼備原則,把品德、知識、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人才的主要標準,不唯學歷、不唯職稱、不唯資歷、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選人才。鼓勵人人都作貢獻,人人都能成才。
━━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堅持把能力建設作為人才資源開發的主題。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優先發展科學教育事業,努力把人口壓力轉變為人力資源優勢,為各類人才不斷湧現和充分發揮作用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三支人才隊伍建設一起抓。黨政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主體,必須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著重培養造就大批適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帶動整個人才隊伍建設。
━━推進人才結構調整。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統籌區域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要求,加快人才結構調整,最佳化人才資源配置,促進人才合理分布,發揮人才隊伍的整體功能。
━━創新人才工作機制和最佳化環境。人才的活力取決於機制和環境。遵循人才資源開發規律,堅持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改革取向,加強和改善巨觀調控,建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才工作機制。著力營造有利於優秀人才大量湧現、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形成鼓勵人才幹事業、支持人才幹成事業、幫助人才幹好事業的社會環境。
二、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大力加強人才培養工作
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是人才培養的核心
樹立大教育、大培訓觀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的基礎上,重點培養人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著力提高人的創新能力。圍繞創新能力建設,根據各類人才的特點,研究制定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標準。改革教育培訓的機制、內容和方法,加大教育培訓力度。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培養與使用相結合,促進人才在實踐中不斷增長知識,提升能力。加強愛國主義、團隊精神、社會主義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發揚拼搏奉獻精神、艱苦創業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誠實守信精神,促進各類人才的全面發展。
4.加快構建現代國民教育體系,更好地為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培養人才。 教育是培養人才的基礎。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教育創新,提高教育質量和管理水平。統籌城鄉教育,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積極發展高中階段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著眼國家發展和戰略需要,深化高等教育體制改革,加強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的緊密結合,調整學科和專業結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教育培養與人才需求結構相適應的有效機制。加快建設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學、一批高水平大學與重點學科。加強高校領導班子和師資隊伍建設,充分發揮高校的人才培養重要基地作用。適應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最佳化產業結構的要求,大力推進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
5.加快構建終身教育體系,促進學習型社會的形成。 在全社會進一步樹立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理念,鼓勵人們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參與終身學習,積極推動學習型組織和學習型社區建設。加強終身教育的規劃和協調,最佳化整合各種教育培訓資源,綜合運用社會的學習資源、文化資源和教育資源,完善廣覆蓋、多層次的教育培訓網路,構建中國特色的終身教育體系。進一步改革和發展成人教育。加強各類人才的培訓和繼續教育工作。繼續做好選派各類人才出國(境)培訓工作。強化用人單位在人才培訓中的主體地位,鼓勵在職自學,完善帶薪學習制度。制定科學規範的質量評估和監督辦法,提高教育培訓成效。
三、堅持改革創新,努力形成科學的人才評價和使用機制6.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 堅持走民眾路線,注重通過實踐檢驗人才。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克服人才評價中重學歷、資歷,輕能力、業績的傾向。根據德才兼備的要求,從規範職位分類與職業標準入手,建立以業績為依據,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各類人才評價指標體系。改革各類人才評價方式,積極探索主體明確、各具特色的評價方法。完善人才評價手段,大力開發套用現代人才測評技術,努力提高人才評價的科學水平。
黨政人才的評價重在民眾認可。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堅持民眾公認、注重實績的原則。進一步完善民主推薦、民主測評、民主評議制度,把民眾的意見作為考核評價黨政人才的重要尺度。制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黨政人才的崗位職責規範,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幹部政績考核體系和考核評價標準。完善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制度,改進考核方法。建立健全考核工作責任制。
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評價重在市場和出資人認可。發展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機構,探索社會化的職業經理人資質評價制度。完善反映經營業績的財務指標和反映綜合管理能力等非財務指標相結合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體系,積極開發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考核測評技術。改進國有資產出資人對國有企業經營管理者考核評價工作,圍繞任期制和任期目標責任制,突出對經營業績和綜合素質的考核。
專業技術人才的評價重在社會和業內認可。以打破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為重點,研究制定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全面推行專業技術職業資格制度,加快執業資格制度建設。積極探索資格考試、考核和同行評議相結合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方法。發展和規範人才評價中介組織,在政府巨觀指導下,開展以崗位要求為基礎、社會化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工作。積極推進專業技術人才執業資格國際互認。
7.建立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選人用人機制 
以擴大民主、加強監督為重點,進一步深化黨政幹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不斷提高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完善選任制,改進委任制,規範考任制,推行聘任制。改進公開選拔、競爭上崗的辦法。加大選拔任用優秀年輕幹部的力度,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快車道”。逐步推行黨政領導幹部職務任期制,建立和完善幹部正常退出機制,實行優勝劣汰,增強幹部隊伍活力。
以推進企業經營管理者市場化、職業化為重點,堅持市場配置、組織選拔和依法管理相結合,改革和完善國有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選拔任用方式。對國有資產出資人代表依法實行派出制或選舉制。對經理人推行聘任制,實行契約化管理。按照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取向,拓寬選人視野,吸引國際國內一流人才到企業任職。大力扶持能夠整合生產要素、利用社會資源和聚集各類人才積極創業的經營管理人才。
以推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為重點,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職責分開、單位自主用人、個人自主擇業、政府依法監管的要求,建立符合各類事業單位特點的用人制度。推行聘用制和崗位管理制度,促進由固定用人向契約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研究制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規範按需設崗、競聘上崗、以崗定酬、契約管理等管理環節,逐步做到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
四、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
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全面推進機制健全、運行規範、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市場在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機制。遵循市場規律,進一步發揮用人單位和人才的市場主體作用,促進企事業單位通過市場自主擇人和人才進入市場自主擇業。針對人才資源的特殊性,按照人才的市場供求關係,通過實現人才自身價值與滿足社會需求相結合,有效解決人才供求矛盾。推進政府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的體制改革,實現管辦分離、政事分開。引導國有企事業單位轉換用人機制,積極參與市場競爭。努力形成政府部門巨觀調控、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行業協會嚴格自律、中介組織提供服務的運行格局。消除人才市場發展的體制性障礙,使現有各類人才和勞動力市場實現聯網貫通,加快建設統一的人才市場。健全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的人才市場服務體系。
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進一步消除人才流動中的城鄉、區域、部門、行業、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三支隊伍之間、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組織之間、不同地區之間的人才流動渠道。發展人事代理業務,改革戶籍、人事檔案管理制度,放寬戶籍準入政策,推廣以引進人才為主導的工作居住證制度,探索建立社會化的人才檔案公共管理服務系統。鼓勵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兼職、定期服務、技術開發、項目引進、科技諮詢等方式進行流動。加強對人才流動的巨觀調控,採取有效措施,引導人才向西部地區、基層和艱苦地區等社會最需要的地方流動,鼓勵人才安心基層工作。制定人才流動和人才市場管理的法律法規,完善人事爭議仲裁制度。加強人才流動中國家秘密和商業秘密的保護,依法維護用人單位和各類人才的合法權益,保證人才流動的開放性和有序性。
五、以鼓勵勞動和創造為根本目的,加大對人才的有效激勵和保障
完善分配激勵機制
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各種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針對各類人才的特點,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與工作業績緊密聯繫、鼓勵人才創新創造的分配製度和激勵機制。加強對收入分配的巨觀管理,整頓和規範分配秩序。
結合完善國家公務員制度,逐步建立綜合體現工作職責、能力、業績、年功等因素,職務與職級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適當拉開不同職務和職級之間的收入差距,增強職級的激勵功能。建立公務員工資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與企業相當人員平均工資大體持平的工資水平決定機制。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制度,實施中央政府統一調控下分級管理的地區附加津貼制度。對國家機關特殊專門人才,實行特殊的工資、津貼政策。
結合事業單位體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符合各種類型事業單位特點、體現崗位績效和分級分類管理的事業單位薪酬制度。收入分配政策向關鍵崗位和優秀人才傾斜。指導事業單位積極探索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實現形式和辦法。加大對基礎教育、基礎研究、戰略高技術研究、重要公益研究等事業單位的分配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完善專業技術人員兼職兼薪的管理辦法。
結合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逐步建立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政府監控指導的企業薪酬制度。堅持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短期激勵與中長期激勵相結合、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原則,將經營者薪酬與其責任、風險和經營業績直接掛鈎。不斷改善收入結構,逐步建立與市場價格接軌、合理有效的激勵機制。在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
建立健全現代產權制度,探索產權激勵機制。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作出突出貢獻的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實行期權、股權激勵。依法保護智慧財產權。探索建立人才資本及科研成果有償轉移制度。
建立規範有效的人才獎勵制度
堅持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相結合的原則,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導向、用人單位和社會力量獎勵為主體的人才獎勵體系,充分發揮經濟利益和社會榮譽雙重激勵作用。建立國家功勳獎勵制度,對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傑出貢獻的各類人才給予崇高榮譽並實行重獎。進一步規範各類人才獎項。堅持獎勵與懲戒相結合,做到獎懲分明,實現有效激勵。
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
積極探索機關和事業單位社會保障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企業社會保障制度,為推進人才工作深入發展提供保障。根據各類人才的特點和需要,採用多種形式,逐步建立重要人才國家投保制度。完善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人才流動中的社會保險銜接辦法。加快福利制度改革,逐步實現福利貨幣化,不斷改善各類人才的生活待遇。
突出重點,切實加強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
把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中高級領導幹部、優秀企業家和各領域高級專家等高層次人才,是人才隊伍建設的重點。實施國家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制定符合我國國情和國際化要求的培養規劃,針對不同特點,實行分類培養。不斷推進制度創新,形成有利於高層次人才成長的機制和環境。
以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和執政能力建設為核心,培養造就一批忠誠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善於治黨治國治軍的政治家。強化理論武裝和實踐鍛鍊,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著力解決領導幹部理想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紀律、宗旨觀念等根本問題。大力提高中高級領導幹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
以提高戰略開拓能力和現代化經營管理水平為核心,加快培養造就一批熟悉國際國內市場、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秀企業家。遵循企業家成長規律,培養企業家職業精神,提高企業家職業化水平。建立完善企業家激勵約束機制,調動和保護企業家勇於競爭和持續創業的熱情。實施“走出去”戰略,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公司、大企業集團,鼓勵企業家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經濟技術合作和競爭。加快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為企業家的成長和創業提供廣闊的空間和舞台。
以提高創新能力和弘揚科學精神為核心,加快培養造就一批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高級專家。堅持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並重,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並重,依託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等國家重大人才培養計畫、重大科研和建設項目、重點學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項目,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加大學科帶頭人的培養力度。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科學研究機制,進一步破除科學研究中的論資排輩和急功近利現象,抓緊培養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級專家。堅持“雙百”方針,形成鼓勵創新、鼓勵探索的良好氛圍。努力改善工作條件,大力營造激發創新活力的工作環境。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科學道德水平,激勵各領域專家奮力攻關,勇攀事業高峰。重視加強國防科技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注意發揮老專家、老教授的作用。改進和完善院士制度、政府特殊津貼制度、博士後制度以及其他高層次人才培養制度,進一步形成培養選拔高級專家的制度體系。
中央和省部兩級要著眼於黨和國家各項事業長遠發展的需要,建設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省部級和地廳級後備幹部隊伍。同時,建立高層次人才庫,直接聯繫一批優秀企業家和各類高級專家。設立和調整高層次人才專項資金,鼓勵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在工作上、生活上為高層次人才提供保障,激發他們的貢獻熱情和創造潛能,充分發揮他們在人才隊伍建設中的示範帶動作用。
14.加大吸引留學和海外高層次人才工作力度。 繼續貫徹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鼓勵留學人員以不同方式為祖國服務。按照拓寬留學渠道、吸引人才回國、支持創新創業、鼓勵為國服務的要求,制定和實施留學人才回歸計畫,重點吸引高層次人才和緊缺人才。採取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高新技術項目開發引進等方式,建立符合留學人員特點的引才機制。建立全國統一的留學人才信息系統和留學人才庫,完善留學人才的評價認定製度,提高吸引高層次留學人才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大對高層次留學人才的回國資助力度,切實解決留學回國人員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制定鼓勵和支持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政策,大力加強留學人員創業基地建設。健全留學人才為國服務的政策措施,鼓勵他們以多種形式為國家建設作貢獻。
堅持以我為主、按需引進、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方針,積極引進海外人才和智力。制定和實施國家引進海外人才規劃,建立海外人才評價和準入制度。重點引進高新技術、金融、法律、貿易、管理等方面的高級人才以及基礎研究方面的緊缺人才。按照國際慣例和市場規則,抓緊制定投資移民法、技術移民法和海外高級人才聘用管理辦法。研究制定聘用海外高級人才從事公務工作的辦法。對引進的海外高級人才實行在華長期居留或永久居留制度。鼓勵和吸引海外華人華僑專家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服務。建立和完善國際人才市場,發展和規範引進海外人才中介組織,保護應聘海外人才和聘用單位的合法權益。
加強和改進國家重要人才安全工作
高度重視和充分信任國家重要人才。通過立法維護國家重要人才安全,有效防止重要人才流失。制定政策法規,提高重要人才待遇,保障重要人才權益,規範重要人才流動。建立國家重要人才的信息檔案,實施動態管理。
七、推進人才資源整體開發,實現人才工作協調發展16.堅持人才資源開發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把人才工作作為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重要內容,建立健全人才資源開發巨觀調控體系。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總量、結構和素質的需求,有效盤活人才存量,大幅度提高人才增量,不斷提升人才素質,調整和最佳化人才結構。緊密配合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實施,開發和配置人才資源。採取有力措施,促進人才在城鄉、區域、產業、行業和不同所有制之間的合理分布。推進人才資源整體開發,抓緊培養各類緊缺人才。重視培養婦女人才、少數民族人才和黨外人才。注意發揮離退休人才的作用。積極做好在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中的人才工作。不斷擴大人才工作覆蓋面,實現各類人才隊伍建設的協調發展。
進一步做好西部和民族地區人才工作
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建設,人才是關鍵。要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念,制定靈活的用人政策,創造良好的用人機制和環境,穩定和用好現有人才,重視開發少數民族人才,積極引進急需人才。大力發展西部教育事業,強化職業教育,加大培養和培訓工作力度,壯大人才隊伍。逐步提高西部地區各類人才的收入水平,制定鼓勵人才到西部地區工作特別是長期工作的優惠政策。堅持產業聚才,項目引才,積極構建吸引各類人才到西部建功立業的事業平台。採取靈活多樣的人才柔性流動政策,支持大中城市專業技術人員到西部地區基層提供服務,把引進人才與引進智力結合起來。進一步加強對西部和民族地區人才工作的支持,完善中央國家機關、東中部地區與西部和民族地區幹部交流機制,加大縣處級以上黨政主要領導幹部的交流力度。繼續做好對口支援西藏、新疆以及其他地區的工作。加強貧困地區人才隊伍建設。
18.重視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工作。 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中匯集著越來越多的人才,是我國人才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把新的社會階層中的各類人才納入黨和政府的工作範圍,努力形成與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相適應的人才思想觀念和人才創業機制。要消除體制和政策障礙,在政治上對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人才一視同仁,在政府獎勵、職稱評定等人才政策上統一安排,在面向社會的資助、基金、培訓項目、人才信息庫等公共資源運用上平等開放,在改善創業環境和工作生活條件上積極提供服務。
19.加強高技能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工人隊伍中的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實施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工程和技能振興行動,通過學校教育培養、企業崗位培訓、個人自學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充分發揮高等職業院校和高級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的培訓基地作用,擴大培訓規模,提高培訓質量。充分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強化崗位培訓,組織技術革新和攻關,改進技能傳授方式,促進崗位成才。完善技能人才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進技師考評制度改革,實行培訓、考核、使用和待遇相結合,逐步建立統一標準、自主申報、社會考核、企業聘用的高技能人才成長機制。進一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最佳化高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
根據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城鄉協調發展的需要,大力加強農村科技、教育、文化、衛生和經營管理等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繼續實施縣鄉村實用人才工程和農民教育培訓工程。充分發揮農村職業學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網路和各種農業技術推廣培訓機構的作用,加快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農科教相結合,努力提高廣大農村勞動者的素質,激勵農村實用人才快速成長。高度重視農村富餘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工作。加強人才和智力扶貧。建立健全農村人才服務體系。
大力抓好青年人才隊伍建設
培養造就一大批素質優良、勇於創新的青年人才,是實現人才工作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各類青年人才工作制度,支持優秀青年人才脫穎而出。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引導青年人才把個人成長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緊密結合起來,鼓勵他們在艱苦複雜的環境和豐富的社會實踐中鍛鍊成長。在重大科研和工程項目實施中要把培養青年人才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青年人才的重要來源。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堅持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機制,切實使用好這一寶貴資源。
八、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努力開創人才工作新局面21.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必須堅持黨管人才原則。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是我們黨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任務,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要求,根據黨所處歷史方位的新變化,著眼於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提高黨的執政能力作出的重大決策,是人才工作沿著正確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作為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切實抓緊抓好。堅持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原則,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繫民眾的優勢,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要把人才工作納入各級黨政領導班子工作目標責任制,定期進行考核。各級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對於做好人才工作負有重要責任,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善於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集聚人才、服務人才,做到知人善任、唯才是舉、廣納群賢。
做好人才工作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各級黨組織要加強對黨員的教育培養,努力使廣大黨員成為學習的模範、勞動的模範、創新的模範、貢獻的模範,在成才的道路上發揮帶頭作用。要注重從各類優秀人才中發展黨員和培養黨的各級幹部,把更多的優秀人才集聚到黨的各級組織中來。
22.黨管人才主要是管巨觀,管政策,管協調,管服務。 各級黨委要按照管好用活的要求,搞好統籌規劃,制定人才工作重大方針政策,明確發展目標,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協調發展;堅持分類指導,針對各類人才的不同特點和成長規律,創新人才工作理論、體制和方法,使人才各得其所、各盡其能;注重整合力量,建立統分結合、協調高效的工作機制,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積極提供服務,通過政策支持、精神激勵和環境保障,不斷改善各類人才的工作與生活條件,以感情和人格的力量,提高對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實行依法管理,加快推進人才工作法制化建設,增強工作的規範性和有效性。要用事業造就人才,用環境凝聚人才,用機制激勵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把全社會人才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努力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知識優勢、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使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3.全面貫徹黨管人才原則,必須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加大投入,完善法制,最佳化環境。 牢固樹立人才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的觀念,不斷加大對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健全政府、社會、用人單位和個人多元人才投入機制。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要根據人才工作實際需要,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必要的資金,用於高層次人才培養、緊缺人才引進、西部人才開發、公派留學生等工作。在重大建設和科研項目經費中,要劃出一定份額用於人才開發。加強對人才投入資金使用的監督管理,切實提高人才投入效益。加大人才工作立法力度,圍繞人才培養、吸引、使用等基本環節,建立健全中國特色人才工作法律法規體系。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加強人才信息網路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強輿論宣傳,為人人競相成才和充分施展才能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時代呼喚人才,人才推進事業。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全面貫徹十六大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關心人才工作,研究人才工作,宣傳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