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上宮支部舊址

中共上宮支部舊址

中共上宮支部舊址位於莆田市仙遊縣游洋鎮東北部興山村馨山書院。馨山書院始建於宋代,歷經多次重修得以一直保存下來,成為古時莆、仙、永三縣山區士子負笈求學的學府。清光緒6年(1880年)重修,1889年戊戌變法後改為馨山國小堂,五四運動後改稱興山國小。興山村與莆田常太接壤,交通閉塞,山高林深,是當時開展隱蔽鬥爭的理想場所。

基本介紹

舊址介紹,舊址規模,歷史沿革,文化價值,地圖信息,

舊址介紹

中共上宮支部舊址位於福建省仙遊縣游洋鎮興山村。民國16年(1927年)4月中旬,中共莆田特區委書記陳國柱(廖華),在興太上宮馨山書院建立仙遊縣第一個黨支部——中共上宮支部。該書院系清代建築物,土木結構,位於馨山山頂。1989年11月,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上宮支部舊址
位於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游洋鎮的興山村有一座古香古色的書院——馨山書院。馨山書院始建於明初,是為了紀念南宋文天祥和岳飛而建。歷史悠久,是興化地區興學的搖籃,它是莆田市北部山區創辦最早的一所書院,也是莆田市四大書院之一。它又是閩中著名的革命的聖地。馨山書院屢經劫難數次遭到破壞,經後人數次重修現仍處於興角山下,並保有良好面貌。當地政府、黨委對其實施各種重點保護,並被命為愛國教育基地。
中共仙遊縣第一黨支部於1927年4月在馨山書院內成立“中共上宮支部”。
1990年被仙遊縣人民政府授予“近代革命文物保護單位①”。
2006年被仙遊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仙遊縣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②”。
2006年被仙遊縣委、縣人民政府命名為“仙遊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②。
2007年建立中共上宮支部革命鬥爭紀念館是仙遊縣級近代革命文物保護單位①。
2010年9月18日,中共上宮支部舊址被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授為“第二批省級黨史教育基地” ②。

舊址規模

馨山書院占地約三畝六分③,依山而建,分下、中、上三層成梯進式建築。其前門、中殿以中軸線為主,圍繞中央正殿禮堂為中心,從正門進入屋舍進深互變。四周由二十間教室、宿舍和邊門、角門、等建築把整座書院包圍得嚴嚴實實,就像一個大大的“回”字,如此布局是福建客家特有的,令許多外鄉遊客都能感受難道濃烈的客家土樓氣息。
隨著筆者從書院前方廣場拾五級石階而上,即為書院正門的走廊。正門口為16根圓木一字排開地支撐著正門護厝的屋面。正門口牆面為統一的牆面,但屋檐是以中央大門為中心,兩邊以5個單體屋面構成6個歇山角,單檐宮殿頂,舉架平緩而出檐深遠,左右對稱,檐角遙相呼應,氣勢磅礴,極其對稱和諧。正門牆洞開著三個木質大門,三個大門兩旁分別相嵌兩個圓形視窗,像虎的眼睛一般,怒目圓瞪,威懾旁人(圖片A)。
書院正門的屋架結構頗有特色。在這16根柱子下各安有一個小石凳。其上橫空挑出的斗拱環環架住柏枋。斗拱上的斗枋像蓮花一樣累疊向上,牢牢支撐著屋架。斗拱、梁、檁條等構件清晰。補間鋪作的柏枋上,有序的雕有鳥獸,形象生動,呼之欲出,組成一個牢固優美的整體,極富裝飾美感。
從正門進入書院,踏著中央一條青石鋪就的小路穿過一片芬芳的小花園,行人裹著花園中濃烈的桂花香迎面走上五個台階,面前就是一個一丈見方的平台,凸顯而出,環顧四周,是古代私塾教師教訓生教學之地。由平台再上一個台階便是書院的正殿——大禮堂。著名的中共仙遊縣第一個支部即於1927年4月成立於此。殿前懸掛“中共上宮黨支部紀念館”匾額。 站在平台環顧整座書院建築,書院依山勢分三級而築。雖有地域限制,但由於建設者的巧妙設計與精緻施工,使整個建築群在形體組合中亦富有變化。書院正殿以下建築群簇擁著中央正殿的殿閣,在整體總平面上又由沿中軸線排列上升,周圍建築眾星拱月般烘托出正殿。形成統一的布局,有條不紊設計,給人以清晰感。
圖片B.正殿正面取景
書院正殿的屋頂為兩層,且都用重檐生角,其單檐頂,曲線優美,宋瓦剪邊。正殿檐下置碩大斗拱,安裝木板門三扇,板門上以圓形窗欞嵌入作為裝飾,前檐立6木柱,柱上有宋時朱熹在這裡講學時親手撰寫的楹聯“數哲理學融寰宇,幾筆翰墨拯乾坤”以及手書的“養我浩氣”之匾,可惜在文革中被毀。正殿風格與正門無異,相互呼應。正殿的牆體基礎徹上條石,上面夯上沙、土、石灰(三合土)為牆體材料。這些材料經過夯實,傳統築成傳統的客家土樓。
正殿正後方原置佛龕兩座,昔日分別供奉著文天祥和岳飛像(文革中被毀)。大殿正上方懸掛著明初留下“文武聖神”匾額。
圖片C.正殿不同方位景象
從正殿沿兩邊青石踏道繞到兩邊護房走廊,再往上方越五個台階,就到了書院第三級建築物——牌樓,是書院最高建築物。原是4個教室(昔日為私塾學室)。在以往一位愛鄉僑胞的資助下建設成4層的現代樓房。書院兩邊護房由於歷經數百年的延用和改造,鐘樓、鼓樓、角門、教室、廂房等,歷史風貌也早已今非昔比。為了保護歷史文物,中共仙遊縣委於2008年、2009年度按原有的風貌的基礎上重新建設了8間平房,建築風格依舊為歇山角,單檐筒瓦、宮殿頂。

歷史沿革

1919年,北京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隨著愛國運動的發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馬克思主義進步思想傳入中國。一批閩中先進的知識分子把革命刊物帶回故鄉。在故鄉開展愛國救亡運動。組辦社團,出版刊物,宣傳革命思想。
1926年7月,暑假期間,在莆田哲理中學入黨的中央黨員邱光兆、林錦如回上宮組織農會。9月,在哲理中學任教的中央莆田支部書記陳國柱帶10多名學生遊仙游時,吸收了林錦棠、林蘭士、林步庭、林玉贊為預備黨員。1927年4月國民黨右派發動反革命政變後,福建全省的革命形勢從高潮急劇轉入低潮,中共莆田特區委機關也遭到嚴重破壞。莆田特區委書記陳國柱由吳夢澤陪同從莆田轉移到仙遊上宮繼續開展革命活動,籌建黨組織。陳柱介紹林錦棠等8人秘密集會,於1927年4月在馨山書院成立中共上宮支部,隸屬中共莆田特區委,成為仙遊第一個中共黨支部,書記林錦棠。隨後,陳國柱輾轉仙遊各地,又發展了城區、東鄉和南區等3個支部,共有黨員30名,並在12月成立了仙遊縣委。在此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領導農民進行抗捐等鬥爭,並成立了工農紅軍第一○八團。
中共上宮支部舊址
自興山星火燃起後,仙遊黨組織在曲折中不斷發展壯大積極開展革命鬥爭活動,組織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活動;成立農民協會,發動農民開展減租減息鬥爭,直至上世紀30年代初得到中共福建省委特派員鄧子恢南下興太里指示,開始以武裝鬥爭促進土地革命高潮的到來,推動閩中游擊區的初步形成。中共上宮支部的成立是簡歷中共仙遊縣委的基礎。繼中共上宮制止不之後,1921年11月,陳國柱在縣立中學以教學為辯護,又秘密建立了中共東鄉、城區、南區支部,於年底成立了中共仙遊縣委,下轄4個支部、30多名黨員,1929年支部發展至17個,黨員185名。1943年至1944年,中共福建省委和閩中特委縣工委成立,縣工委不斷發展,至1949年各區黨員共有200多人。至2007年全縣有33個黨委,812個黨支部,黨員30470人④……
那段熱烈的運動時期已經結束,先烈們也靜靜地留在了各種歷史文獻上。我也執筆用文字記錄下了這段歷史。在書院中逗留很久,我不捨的離開了它。與它告別前我駐足回望,書院正門屋檐下,矗立著“仙遊縣近代革命文物保護單位”的碑石,這是百年老書院引燃仙遊熊熊革命烈火的發祥地的明證……
山旮旯的仙遊縣上宮支部舊址成為我市新的紅色旅遊景點。據了解,自啟用以來,共已累計接待了百餘家單位組織的新老黨員、團員宣誓活動和革命傳統教育,承辦了縣級黨建會、學習實踐活動座談會等10多次,接待學生夏令營1000多人次、部隊官兵1000多人次,以及自發前來參觀的遊客。如今的上宮第一支部舊址己成為開展黨建活動的品牌基地和弘揚主流文化的“紅色場所”。
中共上宮支部舊址位於仙遊縣游洋鎮興山村境內的原興山書院,始建於宋代,既有客家土樓式的古堡建築,又保留宮廷式的皇家建築風貌,且總體設計成“回”字形結構,使書院更具建築藝術特色。歷經多次重修得以一直保存下來,成為古時莆、仙、永三縣山區士子負笈求學的學府。1927年4月,經閩中特委一年多的考察而在這裡秘密成立了中共仙遊縣第一個黨支部,點燃了仙遊革命火種,使該縣革命活動取得一個又一個的輝煌成就。
但進入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由於年久失修,書院部分房舍被風吹雨曬成危房,揪住各級黨委的心,在市里極力支持下,仙遊縣積極推進上宮第一支部舊址建設。仙遊縣採取部門出一點、上級支持一點、黨員捐款一點和在外鄉親、企業家慷慨捐助等方式,先後籌資130多萬元完成一、二期修復,修繕後重現古色古香特質的支部遺址,布置有革命鬥爭活動圖片長廊、革命先輩題匾、革命圖書室、幹部教育培訓基地、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夏令營場所等,每年接待瞻仰緬懷的遊客上萬人。如今,修繕後的中共上宮支部舊址,面貌煥然一新,先後被確定為 “仙遊縣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仙遊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莆田市黨史教育基地”和“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眼下,總造價355萬元的第三期紅色旅遊區及學生夏令營場所工程正在組織實施中,預計將於2013年底完成。

文化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共上宮支部舊址的恢復重建中,堅持修舊如舊、簡約節省、生態環保、革命傳統等“四個原則”,努力還原其歷史面貌,並從民間收集革命歷史的實物素材,充實到第一支部紀念館,使其不斷完善,逐步打造成為綜合性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不斷拓展教育內容,完善教育功能,仙遊縣注重發揮中共上宮支部舊址弘揚時代旋律的獨特作用,修繕一新後的紀念館設上宮支部發展史展廳、中國革命發展史展廳、革命詩畫展廳、革命實物展廳、電教室等,藉助聲、光、電等現代化手段,通過實景和模擬進行逼真展現,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現了閩中革命戰爭的艱苦卓絕和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輝煌成績,讓每一位慕名而來的參觀者都得到零距離的革命傳統教育。此外,仙遊縣委依託上宮第一支部舊址基地,堅持突出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團委、婦聯、教育等縣直有關部門和18個鄉鎮及學校等企事業單位廣泛進山開展多樣化主題活動,如縣委組織部每年組織新黨員到上宮第一支部參觀、入黨宣誓、為黨再創佳績活動;每逢“五一”、“五四”、“十一”等節日,各中國小、機關單位前往舉辦“學雷鋒”、“祭先烈”、“黨在我心中”和義務植樹等活動,增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情感。

地圖信息

地址:常青西路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