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早熟禾

中亞早熟禾

中亞早熟禾 Poa litwinowiana Ovcz.是被子植物門禾本科早熟禾屬的一個物種,該物種均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於四川、西藏西北部、甘肅、青海、新疆(天山、阿爾泰)。生於山坡草地、礫石地、草甸,海拔4100-4700米。俄羅斯西伯利亞、中亞、帕米爾、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地區均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哈薩克斯坦。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中亞早熟禾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百合綱 Liliopsida
  • 亞綱:鴨跖草亞綱 Commelinidae
  • :莎草目 Cyperales
  • :禾本科 Gramineae
  • 亞科:早熟禾亞科 SubFam. Pooideae
  • 早熟禾屬 Poa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多年生,密叢。稈直立,高10-25厘米,灰綠色,頂節位於稈下部1/6處,花序以下的部分粗糙。葉鞘平滑無毛;葉舌長2.5-3毫米,鈍圓,撕裂;葉片線形,長2-4厘米,寬1-1.5毫米,扁平或內卷,頂端變狹成一鈍頭,質地較硬,帶灰白色,邊緣與兩面微粗糙。圓錐花序緊縮,狹窄,長2-4厘米,寬約8毫米;分枝孿生,長3-10毫米,斜升,粗糙;小穗含2-3小花,長3-4(5)毫米,花期呈楔形,紫色;小穗軸被短毛;兩穎均具3脈,橢圓形,頂端尖,第一穎長2.5-3毫米,第二穎較寬,長3-3.5毫米;外稃橢圓狀長圓形,頂端鈍,具5脈,脊與邊脈下部具纖毛,背部脈間無毛,基盤具稀疏綿毛,第一外稃長3.5-4毫米;內稃短於其外稃,兩脊粗糙;花葯長1.5-2毫米。花果期6-7月。染色體2n=42(Sokolovskaya 1939)。

生長環境

為寒旱生密叢型禾草,喜溫涼、乾旱的生態氣候條件。具有較強的耐寒、抗旱特性,是山地草原和山地草甸草場植物。常見於海拔2800~3000米的山地草甸上緣和亞高山地帶;在崑崙山和帕米爾高原可上升到3200~4000米的亞高山和高山帶。適合生於高平原、山地土質的緩坡、山間盆地和寬谷底部。對土壤要求不嚴格,所處土壤類型主要是亞高山和高山栗鈣土或淡栗鈣土,也常見於東崑崙山高原輕度沙化地和盆地中心的弱鹽漬化草甸土上。在山地草原和山地草甸草場上,常以伴生種或建群種成分出現;在高寒草原上,是常見的伴生種或偶見種;在崑崙山東段的鹽化草甸草原上,常與賴草 (Leymus secalinus)、蘆葦 (Phragmites australis) 等為共建種形成群落;在山地草原中主要與崑崙蒿(Artemisia parvula)、穗狀寒生羊茅(Festuca sphagnicola) 等同為優勢種形成群落。中亞早熟禾所處的生態環境比較惡劣,氣候變化大,但它的抗逆性較強,在草原帶的再生性也強。在嚴重乾旱年份,仍以矮小植株完成生活史。一般年份,4月下旬至5月上旬返青,6月下旬抽穗,7月中旬結實,8月下旬成熟,9月下旬枯黃。

主要價值

中亞早熟禾雖然在草場中參與度不大,但分布較廣泛,有較強的抗逆性和生活力。再生性強,在崑崙山地區草地的產量中占有較大比重,有重要的飼用價值。適口性好,莖葉細嫩,草質優良,抽穗開花結實後莖葉仍保持綠色,在生育期內各類牲畜均喜食,特別是羊最喜食。花序和果穗各類牲畜更喜食,可起到抓膘作用。從返青到6月份可形成較多的產量,因而作為夏季放牧利用最適宜,入冬到來年春季,因株體小,殘存量較少,適口性和營養成分均有下降,這時期利用價值不大。優等牧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