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一路社區居民委員會
- 簡稱:中一路社區
- 主管單位:重慶市南岸區天文街道
- 屬性:基層民眾自治組織
- 社團地址:重慶市南岸區天文街道水雲路15號3幢3單元
- 成立時間:2013年9月
- 又名:中一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
概況,組織架構,典型案例,獲得榮譽,地理位置,
概況
重慶市南岸區天文街道中一路社區成立於2013年9月,地處重慶市南岸區江南新城茶園新區,通江大道左側消防隊旁,管轄城南家園公租房南側6-8組團,面積約100萬平方米,住宅共40幢,規劃承租1.3萬餘戶,人口約3.4萬餘人。
組織架構
社區居委會、便民服務中心於2014年9月正式掛牌辦公,內設立1個民眾接待視窗,2個綜合服務視窗,黨員談心室、調解室、文化活動室等11個功能室。
社區現有工作人員14人,全體工作人員將秉承“為民眾辦好事 讓民眾好辦事”的服務宗旨,廣泛協調社會關係。與轄區成員單位、全體居民共建文明、健康、安全、和諧、環境優美的新社區。
典型案例
2019年以來,中一路社區始始終持黨建 引 領,圍繞基層“黨建+”,整合轄區資源,探索“四微治理”機制,大處著眼,細微著手,微心愿累聚大幸福,全面提升公租房社區民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背景與現狀
城南家園公租房總建築面積約200萬平方米,共88幢、33267套,人口規模8-10萬,是重慶市入住人口最多的公租房。天文街道中一路社區成立於2014年9月1日,轄區為城南家園公租房6、7、8組團,現已入住1.3萬戶,3萬餘人,在冊黨員45名,流動黨員282名。但是由於社區人口多、來源廣、結構多元,法治意識淡薄,社會治理矛盾凸顯,進駐單位各自為戰、條塊分割,社區存在整合資源不足,發揮核心凝聚力不夠,黨群活動陣地缺乏,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不夠,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不力,格線服務滯後,社區力量無法滿足民眾需求等問題。社區以問題為導向,構建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探索公租房社區“四微治理”,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建共駐的社區治理體系和服務民眾的回響機制,最佳化社區服務,努力實現社區治理“共建共治共享”。
二、做法和經過
社區以問題為導向,黨建引 領,整合轄區資源,通過區域共治、多方聯動、多元共治、探索社區“四微治理”機制,構建“微組織”體系,建立“微格線”,打造“微服務”,創建“微文化”,實現“微心愿”,聚民心聚眾智聚正氣,大力提升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向心力,助推“幸福城南、睦鄰家園”的建設,促進社區和諧穩定。
(一)區域共治,構建“微組織”體系。一是推行“1+N”區域化黨建模式,以社區黨支部為核心,駐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及各黨組織共同參與,聚焦社區”主戰場“,形成既分工負責、各司其職,又協調一致、整體聯動的工作格局。二是組建“微組織”,建立黨小組。依託轄區企事業單位為載體,採取單獨組建、片區組建、企業聯建等方式,按照“社區黨支部+黨小組”的架構,分組團建立3個樓宇黨小組,構建扁平化、全覆蓋的組織體系;三是依託社區社工站、睦鄰互助會等社會組織承接認領黨群服務項目,組織有專業特長的黨員民眾成立“微聯盟”志願者團隊,參與便民利民、扶弱幫困、環境保護、康樂興趣等志願服務156餘次,並加強黨員的教育管理,將黨員參加志願服務納入“微積分”,明確黨員服務時長,同時開展愛心銀行積分兌換機制,吸引更多的黨員民眾成為社區服務的中堅力量;四是發揮社區公益站作用,連結社會資金參與社會治理,發動企業、單位、熱心民眾參與幫扶活動,將企業、單位及個人捐贈的物資及資金納入社區“微益”互助基金,為助貧幫困提供資金保障。
(二)多方聯動,建立“微格線”治理機制。一是格線最佳化調整,重新劃分社區“微格線”。按照“地域相鄰、構成相似、規模適度、方便管理、便捷服務”原則,將區域內的人、地、物、事、組織等基本要素納入格線管理和服務,把6、7、8組團劃分為40個格線。二是建立樓棟管家“微隊伍”。由黨小組組長牽頭,將社區格線長、流管員、社區民警、律師、區住房保障中心房管員、物業樓管員、樓棟長(熱心黨員民眾)納入格線隊伍,建立“八位一體”的“樓棟管家”隊伍,製作樓棟格線化服務公示欄,亮出身份、職責、聯繫方式。三是建立格線“微服務”工作機制。建立格線微信群,開展以管家“三活四清”零距離線上線下服務,讓樓棟管家成為本格線的活信息、活檔案、活地圖,讓管家做到格線內“家庭情況清、人員類別清、區域設施清、隱患矛盾清”。並建立樓棟管家“六員”服務工作機制,當好格線的黨建聯絡員、政策宣傳員、人口信息員、治安消防巡邏員、衛生監督員、矛盾糾紛調解員。宣傳黨的政策、收集民情民意、了解家庭信息、排查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社會治安隱患,調解家庭、鄰里矛盾,幫扶困難戶、幫教重點人員等服務374餘次。
(三)多元共治,打造“微服務”品牌。一是區域化“微服務”體系。由社區黨支部牽頭,組織進駐企事業單位、各黨小組、社會組織,並邀請服務民眾工作組區級單位、街道黨工委等相關部門,每季度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共同研究協商社區各項治理工作,解決民眾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並通過開展“社會治安聯防,共建安民環境;矛盾問題共解,共創和諧社區;公益事業聯辦,共興黨群服務;環境衛生聯做,共建美麗社區;文體活動聯創,共倡文明新風”為主要內容的“五聯五共”五星活動,著力打造“黨建統領、聯動共建、資源融合、服務一體”的區域化“微服務”體系,提高社區治理精細化水平。 二是建立格線“微例會”制度。各格線每月召開專題會議,“樓棟管家”共同協商、共同謀劃、共同解決格線內涉及的突出問題、民眾訴求等事務,從原來的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到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演變,做到社區繁雜事務層層分解、層層落實,實現居民惑時有人解、難事有人幫、矛盾有人調。讓矛盾和服務下沉到格線樓棟,形成格線“微治理”,實現了“樓棟管家”幫助你,服務管理零距離,為社區和諧穩定奠定基礎。三是推出黨員民眾“三認一結”“微服務”品牌,在黨員門外貼上“黨員之家”,實施“黨員亮身份”,引導流動黨員主動到格線黨小組報到,設立先鋒崗位,理出社區服務事務,劃分體育場地、綠化帶等公共服務責任田,讓黨員及熱心民眾認領先鋒崗位、認領承諾事項、認領責任區域,對需要幫扶的家庭理出清單,按照民眾點單、社區下單、社會組織及熱心黨員民眾接單的方式,發動12家社會單位組織及40餘名熱心黨員結愛心對子,同時立黨員責任牌,公示黨員的聯繫方式,兌現民眾發布的“微心愿”,為空巢、孤寡、殘疾等家庭提供代賣、送醫、家政、代交水電房租費等服務208餘次,讓黨員生活在民眾中、服務深入到家庭中。
(四)全員參與,創建“微文化”陣地。一是聯合住保中心、物業、幼稚園、商業等單位,投入資金59.1萬元,在6組團打造“睦鄰”文化休閒長廊,修建科普體育公園,曬黨建文化,秀黨群風景,展優秀黨員、最美家庭、身邊好人等事跡,讓民眾在“潤物細無聲”中堅定認知,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二是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公租房·百姓家”文化。在8組團修建城南大舞台,舉辦“愛在公租房”社區鄰里節,每年在春節、端午等傳統節日開展文藝匯演、趣味遊園等民眾性文體活動,組辦夢想學堂、科普大學、老年大學開展各類培訓講座,進一步營造了公租房社區和樂共融、和諧共居的良好風氣。
三、成效與反響
社區“四微治理”項目的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效,提升居民參與治理意識和自治的熱情,真正實現“需求從民眾中來,服務到民眾中去”的宗旨,探索實踐社區治理新機制。此項目,被中國建設報報導推廣。
(一)構建“微組織”,核心“強”起來。一是構建人人參與、人人共建的社區服務治理新格局,吸納企事業單位黨組織7家,黨代表、人大代表及其他黨員、居民民眾2000餘人主動參與社區建設,推動轄區多元主體共下“一盤棋”,實現共建共治。共聯合開展各項文化體育活動200餘場,環境衛生、消防安全等專項整治100餘次;二是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服務社會、管理社會方面的積極作用,建立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公益慈善、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吸引12個社會組織協同參與社區治理,志願者聯盟吸引了1000餘人次參與,大力增強了社區治理能力,真正使社區黨支部成為社會治理的堅強戰鬥堡壘。
(二)打造“微服務”,民心“聚”起來。一是傾聽民眾“微心聲”,搭架黨群連心橋樑。通過座談、入戶走訪、微信、QQ留言等方式廣泛徵求民眾的心聲和需求。對徵集到的複雜糾紛和民眾心聲,交由聯點領導和駐居幹部與社區“兩委”研究解決方案,明確責任人和整改時限,切實保障民眾的訴求都能得到滿意答覆。同時設立問題整改公示欄,接受民眾監督,切實推動整改工作取得實效,共收集問題清單500餘條,並已全部整改化解到位,民眾滿意度達98%以上。二是實現民眾“微心愿”,真心為民解難題。建立動態的“微心愿”清單,通過“線上+線下”發動,收集需求清單800餘條,轄區企業單位黨組織、黨員及熱心民眾通過認領需求清單項目,及時解決民眾需求,改善民生,大力提升黨組織服務民眾水平。在節假日期間,走訪慰問困難家庭戶138餘人次,送上大米、食用油、臘肉、湯圓等生活用品,並提供貼心的上門理髮、生存驗證、義診服務等200餘人次,實現了他們的“微心愿”,讓他們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三是聚焦民眾訴求,打通基層治理“微循環”。民眾訴求能否得到及時有效解決,直接影響社會治理體系的循環暢通。社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快構建格線化、專業化、多元化治理體系,打通民眾訴求解決“微循環”,實現問題在一線排查,矛盾在一線化解,工作在一線落實等“微目標”,努力實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三)建立“微格線”,各方“動”起來。一是健全工作機制,加強民主協商。建立了規範的小區居民自治工作流程,明確了各方職責任務。對有爭議、無法解決的事宜,在協調解決過程中結合格線化管理,由社區、街道、區級部門依次參與解決,實現小事不出片區、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辦的無縫對接工作機制,促進了“四微治理’”項目實施規範化。健全了由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監委會、住房保障中心、物業公司以及居民代表為成員的議事協商機構,明確了協商內容、協商程式等事項,推進民主協商。“四微治理”項目實施中,樓棟議題提出由黨組織審核把關、議事過程由黨組織牽頭組織,協商事項由黨組織牽頭實施,暢通議題收集渠道、規範議事規程,確保依法議事、依法辦事,帶動居民參與小區公共事務,保障人民民眾享有更多更切實的民主權利,召開黨建聯繫會12次,共同協商解決問題400餘條。二是多方聯動,提升服務水平。以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推進社區格線長、流管員、社區民警、律師、區住房保障中心房管員、物業樓管員、樓棟長“八位一體”隊伍,做到黨員隊伍、履行責任、黨建活動、服務民眾“四融合”,形成橫到邊、縱到底、開放式的黨建工作新格局。
(四)創建“微文化”,陣地“活”起來。一是“睦鄰”文化休閒長廊、科普體育公園、夢想學堂、城南大舞台等文化陣地建設,豐富了社區的宣傳陣地,為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場所,滿足居民民眾的不同文化需求,大力提升了民眾的生活品質。二是積極開展各類文體及志願服務活動、培訓講座300餘場,吸引1萬餘人參與,豐富了民眾的精神文化需要,大力提升了民眾參與度和滿意度。三是開展“最美志願者”“最美家庭”、“文明樓棟”、“文明商鋪”等評選表彰活動,截至2021年,先後100多人受到表彰獎勵,匯聚起聽黨話、跟黨走的正能量。
四、探討與評論
一是開展“四微治理”大社區,發揮了城市基層黨建的先進性。社區緊緊抓住黨建這條“紅線”,充分發揮黨的領導在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政治優勢,統籌協調轄區內各領域資源,推動駐社區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的深度融合,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統分結合的工作局面,實現了”小組織“向”大聯盟“的轉變,使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由”社區單幹“變為”聯盟共建”,體現了市域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正確方向。
二是開展“四微治理”大社區,構建起格線精細化治理格局。整合格線的服務力量,建立樓棟管家隊伍,形成了社區服務管理“上面千條線、下面一張網”的格線治理格局。格線服務零距離,面對面為民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對矛盾糾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解決,提前介入及時化解矛盾糾紛訴求,真正做到情況掌握在格線,不斷深化社區“格線精細化服務”,大力促進了社區和諧穩定。
三是開展“四微治理”大社區,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社區以“微”字把脈、從“小”字切入,為居民服務從細微著手打造服務品牌,將黨的工作觸角延伸到社區的每一處“神經末梢”,實現居民“微心愿“,夯實文化陣子建設,培育崇德向善,居民民眾的文明素養、法治意識等逐步提升,讓基層組織更牢固、黨民眾關係更密切、社區的治理能力得到大力提升,不斷提高了民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
獲得榮譽
獲得2023年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命名。
地理位置
中一路社區黨群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