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柱山風景區位於湖南省桃源縣,觀音寺鎮境內的萬陽山與筆架山為其兄弟山,北接張家界,南臨沅江,是桃源境內的一座歷史名山。桃源縣十大名山之一,桃源縣十大道家仙山之一,常德市自然生態保護區。
丫柱山,名字由來年深歲久,根據唐開韶、胡焯編纂的(1818年,清嘉慶二十三年編著)《桃花源志略》中的《桃源拾遺》篇記載,此地乃是上古元帝途經夜宿之地,記為丫柱山。
崇禎年間(1628年—1644年)丫柱山神廟大修左都御史鄒昆與闕仕奇進士聯袂共贈石匾於丫柱山廟堂,時至2019年依舊保存完整。
基本介紹
地理位置,景區文化,歷史文化,宗教文化,代表景點,木魚灣,三百磴,腳板岩,水桶印,百丈溪,丫柱山神廟,主峰觀景台,地質地貌,自然資源,旅遊信息,開放時間,交通路線,景點路線,
地理位置
丫柱山
景區文化
歷史文化
丫柱山腳下的曾家河,從宋代到清代一直都是京都(北京)通往雲貴一帶的官方驛道的必經之路,這條通道也就是“茶馬古道”,丫柱山寺廟因此香火旺盛。
宗教文化
宗教文化主要依託於桃源地區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道家聖地,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里的“第三十五桃源山洞,周回七十里,名曰白馬玄光天,在玄州武陵縣,屬謝真人治之;”。
代表景點
木魚灣
山下有木魚灣,傳一道士遺失木魚於此,故而得名。
三百磴
山腳景區入口進入200米,三百磴的起點位於此,元朝時期陸續修建,由一米見方的大石塊沿著山脊直線鋪設而成,因石階超過300階,故名三百磴。
腳板岩
丫柱山年代久遠,廟中香火歷經千年不斷,信徒在上山的石階用腳走出來的腳印石槽。
水桶印
相傳歷史上有一段時間常年大旱,寺廟僧人下山取水途徑歇息於此,置水桶於石上,日久所至。
百丈溪
峰下約100米處,峽谷衝出一股水流,奔騰而下,垂直高度約180米,幾十公里外均可見其瀑布景象。近來為攀岩探瀑者譽為“湘西第一瀑”。
丫柱山神廟
位於山腰處,古時候被命名為廟場,解放初期為重振國民教育,拆廟取材建立曾家河村高小,鼎盛時期可容學子近千人。校舍二十餘間。
九零年代初,眾鄉紳曾籌資重建丫柱山古廟,因經費緣由,規模甚小。重修後的丫柱山廟堂時至2019年也因年代廟堂內塌。
主峰觀景台
丫柱山主峰海拔666米,視野開闊,是一處主要的觀景點,峰頂有抗日戰時期遺留下來的航標塔。
地質地貌
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新華夏構造帶之隆起,山原土地地貌發育自北向南分為3支。丫柱山當屬於南支山脈。連片山體形態呈現出頂平,坡陡,谷深的特點,峰頂保持了一定平坦面,北面的武陵山脈呈整體抬升之勢。
自然資源
山竹筍:山竹筍生長在深山比家筍小細長,竹筍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丫柱山主要植被是這種小山竹。
山胡椒:極高的食用以及藥用價值,生於海拔900米左右以下山坡、林緣、路旁,丫柱山中多有分布。
旅遊信息
開放時間
早08:30 - 晚17:00
交通路線
導航至曾家河村橋頭,沿臘洞溪前行,途經慈雲庵 ,在上木橋岔路口往左沿李家溪前行,在王家灣抵達景區入口。
景點路線
景區入口 - 上山步道 - 三百磴 - 仙人腳印岩 - 水桶痕石槽 - 月牙泉 - 僧人墓林 - 土地公公 - 功德碑 - 丫柱山廟場 - 丫柱山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