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和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清江鎮區劃的民眾自治組織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丫和村村民委員會
- 羅馬字母拼寫:Yāhé Cūn Cūnmínwěiyuánhuì
- 國家:中國
- 性質:歷史地名
丫和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清江鎮區劃的民眾自治組織機構。
丫和村村民委員會,該地名來源於清江鎮區劃的民眾自治組織機構。地名含義因該村的兩條溪水交匯呈丫形,且有一個天然石洞位於和卓洞組,故而得名丫和村。村委員會駐地設立在原丫和村,故而得名丫和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1949年屬資興...
裕和村民委員會隸屬於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地處鎮政府西面,屬於壩區。距離鎮4.00公里, 國土面積14.25平方公里,海拔1320.00米,年平均氣溫19.00℃,年降水量1483.0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紅薯等農作物。有耕地1065.89...
村民委員會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基層民眾性自治組織,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村民委員會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調解民間糾紛,協助維護社會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見、要求和提出建議。村民...
丫角村村民委員會 丫角村村民委員會,因境內有丫角山而得名。地名含義 含義指以山名丫角命名的行政村。歷史沿革 1961年整社建隊時設定丫角大隊。1984年社隊體制變更時,改為丫角村。2016年,丫角村與羊耳山村合併為羊耳山村。
羊河村村民委員會是四川省的地名,根據什府通〔1981〕1號檔案命名。地名含義 因境內有羊叉河,故名。歷史沿革 1949年為回瀾鄉第5保;1950年為回瀾鄉農協會第5分會;1952年土改建政時,為回瀾鄉第5村;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為回瀾...
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63戶,有鄉村人口233人,其中農業人口229人,勞動力14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71人。2013年全村經濟總收入68.3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業為主。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
丫口村隸屬於新平縣平甸鄉者甸村民委員會,距離村委會7.00公里,距離鎮40.00公里, 國土面積2.35平方公里,海拔1600.00米,年平均氣溫16.00℃,年降水量0.00毫米,適宜種植烤菸等農作物。簡介 丫口村,屬於半山區。距離村委會7.00...
集和村村民委員會,2005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其為村委會駐地,且以原集合、和平兩小社首字得名,故得名集和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8年公社化時屬紅旗人民公社錢橋管理區;1961年集和大隊屬錢橋人民公社;1984年體制改革,集...
守和村村民委員會,1964上成立守和大隊,1983年改為守和村;2008年合併為陳橋村後守和村廢止。歷史沿革 1964上成立守和大隊,1983年改為守和村;2008年合併為陳橋村後守和村廢止。地名含義 1964年洪家大隊、陳橋大隊合併取名守和大隊...
河村村民委員會,2003年廢止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村委會駐地河村,負責轄區內的經濟、民生、治安、社會而得名。可實現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民眾性自治組織。2003與原河村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河東村,辦公地址搬至原河村村...
民國時期,為義和莊村公所。建國初期,分別為義和莊行政村,義和莊村初級農業合作社,義和莊高級農業合作社。1958年,為義和莊生產大隊管理委員會。文革時期,為義和莊生產大隊革命委員會。1984年4月設為義和莊村村民委員 會。
人和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以境內人和寨得名。地名含義 此寨為清嘉慶四年艾、文、劉三姓合建,故名人和寨。村沿用其名。為處理本村民眾自治事務,故設立人和村村民委員會。歷史沿革 1950年為中興鄉第二村。1958年為人和管區。
該村現有農戶12戶,共鄉村人口56人,其中男性33人,女性23人。其中農業人口54人,勞動力32人。 到2013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0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鄉(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00公里,距離...
全村轄0個村民小組,有農戶22戶,有鄉村人口87人,其中農業人口87人,勞動力5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44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37.00元。 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鄉村概況 丫口村,屬於山區。距離...
水和村村民委員會 水和村村民委員會是重慶市的地名,根據周邊環境命名。地名含義 當地民眾約定俗成,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歷史地名,已消失。
聯和村村民委員會,以其合併兩圩而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 因所轄陳村圩、金城圩合為一村,且又毗連聯豐,遂用村名“聯和”,其為村委會駐地,故得名。歷史沿革 1952年屬鐘鳴區;1958年屬鐘鳴公社,建聯和大隊;1983年改社為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