並行通信系統的示例
IBM System / 360直接控制功能(1964)。第18頁標準系統/ 360有一個8位寬的連線埠。過程控制變數Model 44具有32位寬度。
計算機外圍設備匯流排:ISA,ATA,SCSI,PCI和前端匯流排,以及曾經無處不在的IEEE-1284 / Centronics“印表機連線埠”。
實驗室儀表匯流排IEEE-488。
與串列連結比較
在開發高速串列技術之前,通過串列鏈路選擇並行鏈路是由以下因素驅動的:
速度:表面上,並行數據鏈路的速度等於每次傳送的比特數乘以每個單獨路徑的比特率;將一次傳送的位數加倍,使數據速率加倍。實際上,時鐘偏差會將每個鏈路的速度降低到所有鏈路中最慢的速度。
電纜長度:串擾會在平行線之間產生干擾,並且效果會隨著通信鏈路的長度而惡化。這對並行數據連線的長度設定了上限,該連線通常比串列連線短。
複雜性:並行數據連結很容易在硬體中實現,這使它們成為一個合理的選擇。在計算機系統中創建並行連線埠相對簡單,只需要一個鎖存器就可以將數據複製到數據匯流排上。相反,大多數串列通信必須首先通過通用異步接收器/傳送器(UART)轉換回並行形式,然後才能直接連線到數據匯流排。
積體電路的成本降低和性能提高導致串列鏈路被用於支持並行鏈路;例如,IEEE 1284印表機連線埠與USB,並行ATA與串列ATA,以及FireWire或Thunderbolt現在是最常見的連線器,用於從AV(視聽)設備(如數位相機或專業級掃瞄器)傳輸數據幾年前購買SCSI HBA。
在串列電纜中具有較少的電線/引腳的一個巨大優點是尺寸的顯著減小,連線器的複雜性以及相關的成本。智慧型手機等設備的設計人員可以從小型,耐用且仍能提供足夠性能的連線器/連線埠的開發中受益。
另一方面,RF通信中的並行數據鏈路重新出現。諸如PSM,PAM和多輸入多輸出通信之類的眾所周知的技術並行地傳送幾個比特,而不是一次傳送一個比特(如在摩爾斯電碼和BPSK中)。 (每個這樣的比特組稱為“符號”)。這些技術可以擴展為一次傳送整個位元組(256-Q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