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菽園

丘菽園 (1873~1941)福建海澄縣(今廈門海滄新垵村惠佐)人。自號星洲寓公,名煒萲,光緒舉人。富僑、詩宗、愛國者。1895年到新加坡繼承遺產,為華僑巨商,創辦《天南新報》,自任總理(即社長)兼總主筆,宣傳維新救國思想,1905年後潛心研究清末新小說,曾任《星洲日報》副刊主任,著有《嘯虹生詩鈔》、《新小說百品》等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丘菽園
  • 別名:自號星洲寓公,名煒萲
  • 國籍:新加坡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海澄縣(今廈門海滄新垵村惠佐)
  • 出生日期:1873
  • 逝世日期:1941
  • 職業:富僑、詩宗、愛國者
  • 主要成就:是新加坡早期華僑政治運動和文化事業的重要領袖及著名詩人
資料,內容,

資料

丘菽園(1873—1941)出生於福建海澄,八歲隨父來新加坡。以父經商致富,得承鉅大家業,遂在當地定居,二十一歲參加鄉試中舉。是二十世紀前期新加坡的著名報人和詩人,有“南洋才子”和“南國詩宗”之譽。他以“能將文化開南島”自許,以在新加坡傳播中華文化為己任, 同林文慶等人一起提出在新加坡建孔廟、設學堂、復興儒學。在1896年和1897年“連歲創立麗澤、樂群兩社,慨輸巨金,月課時務策論,宏獎及於辭賦”,推動了新加坡華文教育的發展和漢學的普及,產生了“群島風動,雅俗丕變”的效應。中日甲午戰後,康、梁倡導維新,他曾深表欽佩,於1898年創辦《天南新報》,自任總理(即社長)兼總主筆,鼓吹改革,並大量刊登了在新加坡復興儒學的言論和宣傳儒家思想的文章。1897年前後,丘菽園與台灣詩人及抗日誌士丘逢甲開始詩文論交,成為至好。《天南新報》創辦半個月後,丘逢甲的詩文就開始在《天南新報》陸續刊登,其《星洲宜建孔子廟及大學堂》,以及廣東學者王曉滄的《勸星洲粵鄉人合建孔子廟及大學堂》兩文,一時“造成了頗大的震撼”, 在殖民統治下的東南亞掀起一股 “儒學熱”,激起了復興中華之學、尋找文化之根的熱潮。丘菽園漢學著述非常豐富,已刻著作包括《菽園贅談》,《五百石洞天揮塵》,《贅談拾遺》等等,總共二十二卷;已刻詩集包括《嘯虹生詩鈔》等,總共二十七卷;並曾編訂西詩中譯《海叟韻辭》一冊。如此著述成績,在戰前當地學人中實屬罕見。
丘菽園是新加坡早期華僑政治運動和文化事業的重要領袖及著名詩人。人稱“南洋才子”、“南國詩宗”。在一生六十八年跌盪起落、豐富多彩的生涯中,他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政治、文化業績,更為我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文學遺產。他的主要著作有兩部詩集:《丘菽園居士詩集》、《嘯虹生詩鈔》;兩部筆記:《菽園贅談》、《五百石洞天揮麈》。此外,還有《新出千字文》、《讀〈黃帝本紀〉》及大量詩文散稿。其中最能代表他的文學成就的,是他的詩。

內容

《丘菽園居士詩集》收詩1045首,《嘯虹生詩鈔》及《庚寅偶存》收詩約340餘首,合計約為1400餘首。其餘散見於報刊者仍復不少,尚不在此列。即以這1400餘首詩來說,不論從其數量觀,抑或從其質量觀,在新加坡確屬是獨一無二的了,故人稱其為“南洋才子”、“南國詩宗”,並不過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