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應楠

丘應楠(1933.11.25-2009.07.18)英文名Ying-Nan Chiu,籍貫廣東蕉嶺縣。國際著名物理化學家。出生於1933年11月25日,美國BEREA COLLEGE學士,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博士後。歷任美國天主教大學助理教授、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等,1986年被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丘應楠
  • 外文名:Ying-Nan Chi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廣州
  • 出生日期:1933.11.25
  • 逝世日期:2009.07.18
  • 職業:物理化學家
  • 畢業院校美國耶魯大學
  • 籍貫:廣東省梅州市蕉嶺縣 
人物簡介,研究領域,

人物簡介

1933年11月25日生於廣州,原籍廣東省蕉嶺縣文福鎮白泥湖逢甲村。系民族英雄、愛國詩人丘逢甲之孫,丘念台之子。屬古梅州石窟都丘氏始祖二十三世。其上祖至其子的世系是:“一世:名諱字號謚均未傳於現存最早的老譜——丘濱丘鈇丘裕1590年編撰的《鎮邑丘氏族譜》,是為古梅州石窟都大坑頭丘氏始祖~二世:文興~三世:應隆~四世:宗仁~五世:均慶~六世:希進~七世:傑~八世:惟秀~九世:玼~十世:孔會~十一世:巡~十二世:汝升~十三世:純義~十四世:及近~十五世:永梁~十六世:德鳳~十七世:友萬~十八世:仕俊~十九世:學祥~二十世:龍章~ 二十一世:逢甲~二十二世:念台~二十三世:應楠~二十四世:康世、函世……”。
丘應楠
丘應楠歷獲美國BEREA COLLEGE學士,美國耶魯大學碩士、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芝加哥大學博士後。歷任美國天主教大學助理教授、化學系教授、系主任等,1986年被聘為中央研究院第16屆院士,現職 美國天主教大學化學系教授。幼年,曾就讀於其祖父逢甲公創辦的以其可知之祖的諡號命名“創兆”學校。其主要經歷有: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後(1960-1962)。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後(1962-1964);美國天主教大學助教授(1964-1966);美國天主教大學副教授 (1966-1970);美國天主教大學化學系教授(1970-2001);美國天主教大學化學系主任(1972-1981);美國天主教大學EMERITUS PROFESSOR (2001-) 。曾獲得之學術榮譽 Hillenbrand Prize, Chemical Society of Washington(1984) ;Fellow, American Physical Society, U. S. A.(1986);Academician, Academia Sinica, R. O. C.(1986);Patrick O’Brien Scholar (2000-2001)。
1945年抗戰勝利,台灣光復,丘念台帶領其全家回到台灣,那時丘應楠才十三、四歲,入師大附中就讀,畢業後進入台灣大學,正就讀大學的丘應楠兄因成績優異,於1953年獲台灣國際基金會資助,赴美國肯塔基州就讀貝利亞大學化學系,1960年獲耶魯大學化學博士學位

研究領域

丘應楠在物理化學研究領域,特別是在化學鍵本質、拉曼散射、反應動力學、激發態結構和多光子效應等方面,取得了國外化學界矚目的成就。早在30多年前,他所創始的既約束量方法研究者多分子科學理論:如分子與光的相互作用,分子結構性能、碰撞反應、分子高元放射耀遷強度,分子間高元電磁作用、旋光度等等,早已被國際化學界肯定,因為他的理論構思往往領先化學試驗室10餘年後,才被化學實驗家證實並套用。當今被許多專家譽為用此深入方法研究分子的國際領袖,因而榮獲美國化學界最高榮譽之希爾布蘭獎,這個獎猶如化學界的諾貝爾獎。1993年10月28日,被授於南京大學名譽教授職銜。
丘應楠知識淵博,先後被聘任台灣中研院特約講座教授、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訪問教授、歐伯安講座教授,曾任美國天主教大學化學系教授兼系主任。2009年7月18日去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