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輕世重,漢語成語,拼音是shì qīng shì zhòng,意思是刑罰要根據當時社會情況確定輕重嚴寬。出自《尚書·呂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輕世重
- 拼音:shì qīng shì zhòng
- 出處:《尚書·呂刑》
- 釋義:刑罰要根據社會情況確定輕重
世輕世重,漢語成語,拼音是shì qīng shì zhòng,意思是刑罰要根據當時社會情況確定輕重嚴寬。出自《尚書·呂刑》。
刑罰是漢語詞語。拼音是xíng fá,意思是刑指肉刑、死刑;罰指以金錢贖罪。出自《書·呂刑》。釋義 刑指肉刑、死刑;罰指以金錢贖罪。後泛指依照法律對違法者實行的強制處分。出處 《書·呂刑》:“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
維齊非齊是戰國後期荀子認為財富的分配應有等差的觀點。語出《尚書· 呂刑》:“輕重諸罰有權,刑罰世輕世重,維齊非齊”。意即刑罰應有等差,才能治理國家。荀子借用這一意思來反對財富的平均分配,肯定貧富貴賤差異的合理性。其理由是: ...
在形式上,結構更為合理,文字更為簡明;在內容上,經濟、軍事、行政、訴訟方面的立法更為充實;在定罪判刑上,體現了“世輕世重”“輕其輕罪,重其重罪”的原則,事關典禮及風俗教化等事,定罪較輕;賊盜及有關帑項錢糧等事,定罪...
倫要,漢語詞語,拼音是lún yào,意思是根據倫理所規定的準則。解釋 根據倫理所規定的準則。出處 《書·呂刑》:“刑罰世輕世重,惟齊非齊,有倫有要。”孫星衍疏:“倫者,鄭注《學記》云:‘理也。’要者,鄭司農注《周禮》...
昔者三代之刑,世輕世重,聖人豈樂是紛更哉盡?以法不從權,則無以宜民;政不宜民,則無以保世。因時損益而適之中,此聖人所以治天下也。當今之政,鹹正無缺,子孫世守,足以為治矣。然其聞豈無不宜於今而必革者乎,則損...
但是“約法省刑”之國策並非徹底游離於重典論設定的框架之外獨立生存。於此相反,由於中央國家的形成從始便依靠著集權化的政府萬能主義,決定了盛世亦當在此框架項下適度發揮而變形、衍化——其始終不能也不願擺脫“刑罰世輕世重,惟...
在西周時期所形成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法制指導思想、老幼犯罪減免刑罰、區分故意和過失等法律原則,以及“刑罰世輕世重”的刑事政策,都是具有當時世界最高水平的法律制度,對中國後世的法制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春秋戰國 春...
元璋諭太孫說:“吾治亂世,刑不得不重;你治平世,刑自當輕,所謂‘刑罰世輕世重’,即為此理。”沔縣(今陝西勉縣)白蓮教徒起義,田九成稱漢明皇帝,年號龍鳳;高福興稱彌勒佛,何妙順等稱天王。耿炳文率軍鎮壓,殺田九成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