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下青少版)》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一千一百三十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主要記述東漢末年至南朝宋時兩百多年間士族階層的言談風尚和瑣聞軼事。 胡書涯和伍倩倩主編的《世說新語(下青少版)》正是通過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真實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從中可以看到魏晉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情況。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使我們得以在千年之後一窺名士們的風采。 本書在文學藝術上也有突出的成就,作為魏晉志人小說的集大成者,它的內容、體例、藝術風格對後世文學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作品以最清麗、簡約與瀟灑的短文形式作畫龍點睛的描繪,在簡約的文字背後,有著餘味無窮的意蘊。同時,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多種文學表現手法的運用,簡約含蓄、雋永傳神的語言無疑成就了《世說新語》這一部廣為人知的記述魏晉名流遺聞佳話的古代筆記名著,而其中有不少故事,已演變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繼續活躍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如“望梅止渴”“一覽無餘”“管中窺豹”“才高八斗”“難兄難弟”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說新語/國學書院典藏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455211
- 作者:胡書涯 伍倩倩
- 出版社:湖北美術出版社
- 頁數:233 頁
- 開本:32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胡書涯和伍倩倩主編的《世說新語(下青少版)》是南北朝時期一部記述人物軼事的筆記小說。由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編撰,劉義慶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它在文學藝術上也有突出的成就,作為魏晉志人小說的集大成者,它的內容、體例、藝術風格對後世文學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圖書目錄
上 冊
德行第一
言語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學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識鑒第七
賞譽第八
品藻第九
下 冊
規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羨第十六
傷逝第十七
棲逸第十八
賢媛第十九
術解第二十
巧藝第二十一
寵禮第二十二
任誕第二十三
簡傲第二十四
排調第二十五
輕詆第二十六
假譎第二十七
黜免第二十八
儉嗇第二十九
汰侈第三十
忿狷第三十一
讒險第三十二
尤悔第三十三
紕漏第三十四
惑溺第三十五
讎隙第三十六
文摘
豪爽第十三
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舍①名,語音亦楚②。武帝③喚時賢共言伎藝事,人皆多有所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④。自言知打鼓吹,帝令取鼓與之。於坐振袖而起,揚槌奮擊,音節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坐嘆其雄爽。注釋
①田舍:鄉下人,鄉巴佬。②楚:說話帶某地鄉音。③武帝:西晉武帝司馬炎。④惡:不愉快,惱怒。譯文
王敦少年時就有“鄉巴佬”的稱號,說話也是粗俗的鄉音。晉武帝有一次召集各位賢士一起談論技能才藝的事情,別人都多少有些知識,唯獨王敦表現出與己無關並且十分厭惡的表情。他說自己懂得打鼓吹樂中的鼓,於是晉武帝就命人拿鼓給他。王敦將衣袖捋起,揚槌奮擊,音節和諧快捷,神氣豪邁昂揚,旁若無人,滿座的人都讚賞他的豪爽雄健。
王處仲①,世許②高尚之目③,嘗荒恣④於色,體為之弊⑤。左右諫之,處仲日:“吾乃不覺爾,如此者甚易耳!”乃開後閣,驅諸婢妾數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時人嘆焉。注釋
①王處仲:王敦,字處仲。②許:讚許。③目:品評,評價。④荒恣:述亂放縱。⑤弊:疲睏。譯文
王敦是世人矚目的高尚之士。他曾放縱於女色,身體也因此受到損害,左右勸他不要這樣,他說:“我自己竟然沒有覺察到這一點,如果是這樣的話很容易解決!”於是打開後門,放走數十名婢女侍妾,隨便她們到哪裡去,當時的人們都嘆服他的做法。
王大將軍自目①:“高朗疏率,學通《左氏》②。”注釋
①自目:自己品評自己。②《左氏》:《春秋左氏傳》,相傳為左丘明所作。譯文
王敦自我評價:“志向高尚,開朗率直,學問上精通《春秋左氏傳》。”
王處仲每①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②打唾壺③,壺口盡缺。注釋
①每:常常,往往。②如意:器物名。用竹、玉、骨製成,頭作靈芝或雲葉狀,柄微曲,供玩賞用。③唾壺:相當於今天的痰盂。譯文
王敦每次喝完酒後總是吟詠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詩句。一邊吟詠一邊用如意擊打唾壺,壺口被打得都是缺口。
晉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許。帝時為太子,好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①曉便成。今太子西池②是也。注釋
①比:及,等到。②西池:池苑名。
晉明帝想造一個池台,元帝不答應。明帝那時是太子,喜好養一批武士,他讓這些武士用一個晚上修池,等到天亮時就建成了。這就是現在的太子西池。
王大將軍始欲下都處分樹置,先遣參軍告朝廷,諷旨時賢。祖車騎尚未鎮壽春,嗔目厲聲語使人日:“卿語阿黑,何敢不遜!催攝面去,須臾不爾,我將三千兵槊(shu6)腳令上!”王聞之而止。注釋
①參軍:屬官名。②祖車騎:祖逖。③阿黑:王敦,小字阿黑,祖逖稱其小名,有蔑視之意。④攝:快速。⑤槊:長矛。這裡作動詞,戳,刺。譯文
王敦要領兵下京都,對朝政之事做安排處置,他先派參軍告訴朝廷,又向當時的賢士暗示自己的意圖。當時祖逖還在城中,沒有去鎮守壽春,聽到這個訊息就瞪著眼睛厲聲對使者說:“你去告訴王敦,他怎敢如此無禮!趕快收回兵馬離去,如果稍有耽誤不照辦,我將領三千兵馬用長矛戳他的腳後跟,趕他回去!”王敦聽了這話便放棄了東下京都之舉。
……
P24-26
序言
《世說新語》是南北朝時期一部記述人物軼事的筆記小說。由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編撰,劉義慶是南朝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類,每類收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一千一百三十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主要記述東漢末年至南朝宋時兩百多年間士族階層的言談風尚和瑣聞軼事。
士族階層的言談風尚史稱“名士風度”,也稱“魏晉風度”,是魏晉時期名士們言談舉止的一個總稱。當時政權更迭頻繁,社會動亂不安,儒學缺乏政治後盾,文人名士很難從儒學中找到精神支撐,因而他們醉心於玄學,具體表現形式則是清談、飲酒和隱逸。
清談起於漢末,盛行於魏晉,清談的主要內容側重於玄學,即內聖外王、天人之際的玄學哲理,所以清談也稱為談玄,談玄的思想基礎來源於《周易》《老子》《莊子》。清談之外,飲酒也是魏晉名士追求“名士風度”的重要表現手段,如著名的“竹林七賢”就“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又如阮修不慕權貴,常“以百錢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這些都顯示了他們所追求的曠達與不羈。魏晉名士還注重自然,崇尚隱逸,其實他們隱逸是為了逃避現實,明哲保身,《棲逸》中記載了很多這方面的故事。
《世說新語》中所載均屬歷史上真實的人物,如東晉名士王導、謝安。王導是東晉王朝的開國功臣,謝安則是淝水之戰力挽狂瀾的邦國柱石。二人都是高級士族出身,不僅在政治上才能出眾,還多才多藝,素來被人們看做士族名士之冠,得到時人和後人的推崇。
《世說新語》正是通過記述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真實反映了魏晉時期文人的思想言行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從中可以看到魏晉經濟、政治、文化以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情況。它為我們展現了一幅生動的歷史畫卷,使我們得以在千年之後一窺名士們的風采。
《世說新語》在文學藝術上也有突出的成就,作為魏晉志人小說的集大成者,它的內容、體例、藝術風格對後世文學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作品以最清麗、簡約與瀟灑的短文形式作畫龍點睛的描繪,在簡約的文字背後,有著餘味無窮的意蘊。同時,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多種文學表現手法的運用,簡約含蓄、雋永傳神的語言無疑成就了《世說新語》這一部廣為人知的記述魏晉名流遺聞佳話的古代筆記名著,而其中有不少故事,已演變成了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繼續活躍在現代人的生活中,如“望梅止渴”“一覽無餘”“管中窺豹”“才高八斗”“難兄難弟”等。
《世說新語》中的名士雖已隨時間的洪流而逝,然而“是真名士自風流”,他們的風流故事千載流傳,並且為我們學習歷史和研究歷史提供了寶貴資料,這應該是《世說新語》一書的最大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