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跨越: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工業化

世紀跨越: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工業化

《世紀跨越: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工業化》是2015年7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根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紀跨越: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工業化
  • 作者:郭根山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546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以“理論創新推動改革開放”為主題,以“改革開放推動中國工業化”為主線,從理論創新、體制改革、產業結構調整、主體參與模式改革、區域發展戰略改革等不同角度對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探索工業化道路的歷史進程進行了全面、系統的描述和回顧,總結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工業化歷程所取得的主要成就,深入探討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工業化運動的歷史經驗,並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歷史必然性、發展路徑和發展方向進行了理論探索,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圖書目錄

自序
引論 中國社會主義工業化道路的開創
第一章 理論創新推動中國工業化實踐新探索
第一節 理論創新的邏輯起點
一、時代主題轉換
二、時代主題轉換的科學判斷逐步形成
三、時代主題轉換是理論創新的邏輯起點
第二節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賦予中國工業化新特色
一、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發展階段的認識
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提出與形成
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工業化的中國特色
第三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開闢中國工業化新途徑
一、原生態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歐美工業化
二、計畫經濟條件下的蘇聯工業化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工業化
第四節 社會主義本質理論激發中國工業化新動力
一、社會主義實踐中的認識偏差
二、社會主義本質論堅定中國工業化正確方向
三、社會主義本質論賦予中國工業化直接動力
第二章 產業結構調整推動中國工業化邁向新階段
第一節 1979-1996年的產業結構調整
一、1979-1984年的產業結構調整
二、1985-1992年的產業結構調整
三、1993-1996年的產業結構調整
四、簡要評價
第二節 1997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一、1997-2002年的產業結構調整
二、2003-2008年的產業結構調整
三、2009年以來的產業結構調整
第三節 改革開放時期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與問題
一、成就重大
二、任重道遠
第三章 主體參與模式變革開闢中國工業化的新道路
第一節 改革開放前的社隊企業
一、農業合作化時期起步
二、人民公社化運動中迅速壯大
三、治理整頓時期遭遇政策困境
四、“文化大革命”期間擇機發展
第二節 改革開放之初的社隊企業
一、黨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二、曲折發展
三、地位與作用
第三節 1984年以來的鄉鎮企業
一、“異軍突起”階段(1984-1988)
二、整頓提高階段(1989-1991)
三、超常發展階段(1992-1996)
四、分化重組、調整創新階段(1997-2002)
五、轉型發展階段(2003-2013)
第四節 鄉鎮企業在工業化進程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帶動經濟成長,成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
二、改善產業結構,推進農村工業化
三、改善就業結構,提高農村居民經濟收入
四、促進城鎮化,支持農業現代化
五、鄉鎮企業開闢了中國工業化新道路
第五節 鄉鎮企業發展現狀與展望
一、鄉鎮企業發展現狀
二、鄉鎮企業繼續發展的動力
第四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化的新成就
第一節 工業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一、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基礎增強
二、工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效果顯著
三、工業綜合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提升
第二節 工業化水平明顯提高
第三節 工業化促進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與社會變遷
一、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
二、中國社會開始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
第五章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工業化的新經驗
第一節 中國工業化進程必須正確處理政治變革與經濟變革的關係
一、經濟變革與政治變革:中國工業化進程中兩個基本方面
二、近代,不能正確處理二者關係延緩工業化的啟動
三、現當代,不能正確處理二者關係降低工業化的績效
四、當前,正確處理二者關係事關工業化持續健康發展
五、結語
第二節 中國工業化必須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一、領導地位根源於黨的先進性
二、領導地位形成於追求獨立與富強的歷史進程
三、領導地位認同於探索工業化道路的歷史地位
四、領導地位鞏固於改革開放時期的歷史貢獻
五、結語
第三節 中國工業化必須重視科學技術創新
一、科學技術是人類歷史進步的重要動力
二、科技進步推動世界工業化進程
三、科技落伍是近代中國工業落後的重要原因
四、不搞科學技術,生產力無法提高
五、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六、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七、建設創新型國家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