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清華人文日新

世紀清華人文日新

《世紀清華人文日新》一書的出版社是高等教育出版社,作者是胡顯章 編,出版時間是2011-4。

基本介紹

  • 作者:胡顯章 編
  • ISBN:9787040318661
  • 頁數:531
  • 定價:62.00元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4
  • 裝幀:假精裝
  • 副標題:清華大學文化研究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從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到努力躋身世界一流大學行列,歷經世紀滄桑的清華大學,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世紀清華·人文日新:清華大學文化研究》在梳理清華百年文化脈絡的基礎上,分別對清華的大學理念、大學精神,學術文化、制度文化和校內生態文化進行了論述,並對新雨年清華文化發展的切入點進行了初步探討,揭示出以“愛國奉獻、科學實幹、追求卓越、育人為本、開放包容”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精神。《世紀清華·人文日新:清華大學文化研究》既是《中國大學文化百年研究系列從書》之一,也被列入“清華大學百年校慶”系列出版物。希冀《世紀清華·人文日新:清華大學文化研究》的出版不僅能引起清華人關於文化百年的思考,也能夠引起大家對於大學文化的廣泛關注。

作者介紹

胡顯章,1957~1963年就讀於清華大學,畢業後留校工作。曾任校黨委副書記、校務委員會副主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兼傳播系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常務副院長等,現任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顧問、中俄文化研究與交流中心主任、亞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新聞與傳播學院顧問委員會委員、教育部高校文化素質教育指導委員會顧問以及大學文化研究與發展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等。九十年代初以後參與了清華大學文科恢復和建設的領導工作。
蔡文鵬,1998年始,先後於河南師範大學、清華大學獲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曾掛職於中央文明辦、教育部、中共北京市門頭溝區委組織部,現就職於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助理研究員。參與國家、省部級課題七項,發表論文十餘篇,參編、合著有《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精神巡禮》等著作。

作品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清華文化世紀回眸—清華文脈的孕育與發展軌跡
第一節 清華文化的孕育與漸成(1911—1949)
一、《辛丑條約》、庚子賠款和庚款興學
二、游美肄業館和清華學堂、清華學校
三、清華向獨立辦完全的大學過渡
四、國立清華大學
五、西南聯合大學
六、“老清華”辦學理念的演進
七、清華大學復員和清華園解放
第二節 清華文化的轉型與波折(1949—1976)
一、大學轉型和院系調整
二、建設多科性工業大學
三、“新清華”辦學理念的發展
四、“文化大革命”中的“重災區”
第三節 清華文化的發展與提升(1976—2010)
一、向新型綜合性大學轉變
二、在提高中發展
三、今日清華的辦學理念
第四節 清華大學的文化精神概括
一、愛國奉獻
二、科學實幹
三、追求卓越
四、育人為本
五、開放包容
第二章 “一個根本,兩個中心,三項職能”—清華辦學理念的剖析
第一節 “一、二、三”辦學理念的涵義
第二節 以人才培養為根本
一、“培植全才,增進國力”
二、“造就中國領袖人才”
三、“通識為本,專識為末”
四、“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五、培養“高素質、高層次、多樣化、創造性的人才”
六、清華育人理念三要素
第三節 以兩個中心為目標
一、清華早期的辦學目標
二、新中國成立初期的辦學目標
三、新時期的辦學目標
第四節 以三項職能謀發展
一、三項職能的關係
二、早期和新中國成立初期清華的社會服務
三、新時期多樣化的社會服務
第三章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承載的清華精神
第一節 文化符號所凝練的清華精神
一、清華校訓
二、清華校風
三、清華學風
四、清華校箴
五、清華老校歌
六、清華的校花、校色、校徽、校標、校旗
第二節 清華精神的特質
一、“明恥圖強”的愛國奉獻精神
二、“嚴謹務實”的科學求真精神
三、“海納百川”的包容會通精神
四、“人文日新”的進取求新精神
第三節 清華精神的功能與發展
一、激勵驅動功能
二、凝聚感召功能
三、導向規範功能
四、輻射引領功能
第四章 服膺守善 追求卓越—清華學人與清華學術文化
第一節 清華學人與清華學術文化特質
一、追隨真理,直道而行
二、以身許國,淡泊明志
三、盎然情趣,中和位育
四、追求卓越,引領學術
五、頂天立地,為國為民
六、國際視野,中西融會
第二節 名師風範與學派傳承
一、杏壇春秋,風範長存
二、規訓既嚴,學風自正
三、立章建制,基業長青
四、學而有派,薪火相傳
第三節 學科文化以及院系文化
一、理科學科文化與學人
二、工科學科文化與學人
三、人文學科文化與學人
四、套用社會科學學科文化與學人
五、核研院學術文化與學人
六、美院學科文化與學人
第五章 民主管理、依法治校與“以人為本”—清華制度文化的特質與演變
第一節 獨具一格的民主治校傳統—“校務會議、教授會、評議會”
一、美國人控制下的教育“衙門”
二、“少壯派”的崛起與民主治校
三、戰時的“民主堡壘”
四、民主精神在鬥爭中傳承、發揚
第二節 辦好社會主義大學的制度探索—堅持黨的領導與發揚民主
一、蔣南翔的“雙重身份”
二、“發動機不能漏氣”
三、從“神仙會”、“兩種人會師”到“團結全體”
四、“基層出政策”
第三節 在繼承和發展中創新—搞好民主集中制與班子建設
一、領導體制的“變”與“不變”
二、民主集中制需要理論自覺與制度保障
三、“不團結就沒法治”
四、實事求是地按制度辦事
第四節 “兩個肩膀挑擔子”: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並重的制度
一、“那個紅是絕對不能丟的”
二、“大有出息的負擔”
三、“雙肩挑”的新生命力
四、“雙肩挑”制度的“雙肩挑”
第五節 集思廣益、依法治校的“代表會”與“討論會”
一、法治的邏輯與科學、民主的管理
二、“工代會”、“教代會”及“校務公開”
三、集思廣益的“討論會”
第六節 特色突出、綜合深入的“育人”生態系統
一、“全面發展”與“綜合培養”
二、教書育人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
三、“第二課堂”和素質教育
第六章 文化生態 學子風采—清華園的人文景觀與學生文化
第一節 人文薈萃、姿容日新的清華園
一、典雅大方、樸實無華的建築風格
二、“永不閉幕的傳統展”
三、“名人故居”
第二節 “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體魄與人格並重
一、從“體育強國”到“爭取至少為祖國健康地工作五十年”
二、從“體育家道德”到“又紅、又專、又健”
三、從“鐵”的規定到“體教結合”的“清華模式”
第三節 “青春的律動”—倡導高雅藝術 弘揚民族文化
一、歷久彌新的學生藝術社團
二、學生藝術團掠影
三、豐富多彩的民眾文藝活動
第四節 “五彩繽紛 百花齊放”的學生社團協會—自我教育助成才
一、老清華的學生社團協會(1911—1948)
二、新清華的學生社團協會(1949—2010)
第七章 “文化自覺”與“人文日新”—清華文化的傳承、創新與展望
第一節 深厚的文化底蘊是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前提與內涵
第二節 呼喚與培育清華人的文化自覺
一、西方現代化的啟迪
二、警惕“失卻靈魂的卓越”
三、清華的傳統要日新
第三節 在綜合與融合中實現文化的創新
一、努力體現文化傳統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的統一
二、努力實現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融合
三、正確處理培養目標和培養模式的“通”與“專”的關係
四、在教育思想上努力實現對“工具化”的突破
五、注重製度文化建設,強化制度創新
六、努力確立“兼和”、“會通”、“日新”的哲學觀和建設性的批判思維
七、時代呼籲教育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