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文睿人文典藏·觸角文叢:轉身,相遇

世紀文睿人文典藏·觸角文叢:轉身,相遇

《世紀文睿人文典藏·觸角文叢:轉身,相遇》是黃葒有關譯書、讀書、生活的散文隨筆。“相遇,結緣;相交相知,爾後,轉身離去。”不淪陷在某個人的作品裡,期待下一場文字的艷遇。“轉身,相遇”是黃葒對待法國作家及文學的姿態,她用自己的方式,把迷人的法國文學帶到中國讀者面前。她與薩岡、與波伏娃、與克里斯蒂娃、與內米洛夫斯基相遇,更與杜拉斯相遇。透過文學,她和她們相交、相知,和她們同呼吸,共哀樂,走進她們的內心,之後又能自由地跳脫出來,不沉溺在某種情緒里,依舊淡淡地過自己的日子:讀書,教學,翻譯,研究,寫作,種花,養魚,恬淡自在。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紀文睿人文典藏•觸角文叢:轉身,相遇
  • 出版日期:2012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208110255, 9787208110250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頁數:187頁
  • 開本:192
  • 品牌:世紀文睿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紀文睿人文典藏·觸角文叢:轉身,相遇》編輯推薦:黃葒多年從事法國文學的翻譯與研究,“觸角”所及,多是名家、名作,她擅長翻譯,更擅長品讀,喜歡講述,也擅長講述,從從她的文字里,我們往往可以非常盡興地閱盡“他人的人生”。作者雖然學院出身,但是身上沒有一點學究的氣息。她不嚴肅,更不“小資”。她的文字是親切的,快樂的,看得見摸得著,充滿了煙火氣息,讓人安心。法國文學和文化在她灑脫浪漫的筆下,變得可感、可觸。

作者簡介

黃葒,一九七三年生於浙江樂清,法國巴黎三大-新索邦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文學博士,南京大學法語系教授,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級研究院兼職研究員。國際杜拉斯學會會員,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理解與誤讀:‘杜拉斯神話’的窺破”(項目批准號:08CWW001)。著有Duras et l’Asie, l’Asie et Duras - Etudes des représentations de l’Asie dans l’œuvre et de la réception de l’œuvre en Chine(法國,ANRT,2007),《經過》(黃山書社,2009),《閒來翻書》(上海書店,2010),主編《聖艾克絮佩里作品》全集,主要譯作:《夢》、《外面的世界II》、《玫瑰的回憶》、《小王子》、《人類的大地》、《花事》、《然而》、《解讀杜拉斯》、《愛如何降臨》、《愛麗舍宮的陌生人》、《對面的瘋子》、《秋之蠅》、《戰鬥的海狸》、《鱷魚的黃眼睛》、《烏龜的華爾茲》、《薩岡之戀》、《冷水中的一點陽光》、《星期天》、《波伏瓦回憶錄:歲月的力量》等。

圖書目錄

代序(劉葦)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用記憶為墨西哥正名
走進非洲:靜默,或黃金般的喜樂
格勒內勒街7號的連續劇
復仇女神、榿木王、黑貓和毛毛蟲
這個春天雜草從生……
克里斯蒂娃的中國經驗和想像
和內米重逢
周末,主題杜拉斯
法國兵法
席哈克和我的政治味蕾
伽利瑪和半個世紀的法國出版風雲
神說:要有光,於是有了攝影。
做知了,還是螞蟻?
養鳥記

自由的理由,存在的理由
1967年:薩特、波伏娃雙人像
中國文學走向世界的路還很長
須臾,浮生
聖埃克絮佩裡帶給我高空的眩暈
在他人的風景中看自己

序言

黃葒的音符(代序)
劉葦

法國文學是迷人的。其中散發十足魅力的女作家,更是風韻獨特。巴黎廣場上,隨意駐足觀望中回眸一笑的瀟灑的薩岡;或塞納河畔咖啡館明亮的落地玻璃窗折射出的水波倒影里相疊的波伏娃的身影;抑或杜拉斯裹著厚厚的披肩緩步走在黃昏大街上,落日穿過建築高高柱廊投射在她身上低低的斜影。暖風和鴿子在法國梧桐間穿梭。在我的想像中,穿梭其間的還有黃葒。她們的身旁,是落滿一地的雅致的法語。
能夠在如此風景里徜徉的人是令人羨慕的。
黃葒遊歷此中,把那邊的景色捎帶給我們。她的文字,就像色彩飽滿的水彩畫,把法國文學的旖旎景象描摹在紙上。
從這意義上說,黃葒是個信使,一隻漂流瓶,一羽越洋而來的信鴿。
看黃葒談論薩岡、波伏娃、杜拉斯、妙莉葉·芭貝里、朱莉婭·克里斯蒂娃是富有情趣的,當然,她也談論男性作家,但她以女性的細膩和敏感,能對女性作家做出更為深幽的分析。
諸如薩岡,黃葒聰明地將她作品名字串連起來做一番生動的形象描摹的同時,也以她神奇方式將精準的判斷糅進她那特別細微幽致的感性體察中:
當68的五月風暴裹挾著革命、性解放、Rock & roll、大麻和毒品來勢洶洶,薩岡作品中的主人公卻已經厭倦了,在自由中迷失了方向,“什麼也不想要”,不想起床、不想工作、甚至不想做愛,總之:無心應戰。性之於人生的慰藉,只是“冷水中的一點陽光”,一抹淡彩之血,讓人一時間目眩神迷,有一種溫暖的錯覺,爾後是“更深人去寂靜”的幻滅,那種不徹底的絕望,那種鋪天蓋地的憂傷。你不願意就此埋葬青春,而青春和我們的愛情已經入土(為安)。這就是薩岡的遊戲,激情永遠在滿足之前像潮汐般退卻,留下那片金黃色的沙灘,在夕陽下,閃耀著創世之初的平坦和未知的愛情或人生的殘骸。
時間猶如文火煮食,漸漸消磨了自己,侵蝕了曾經深愛過的容顏。薩岡點燃一支香菸,蹺著腿,漫不經心地問:“你喜歡勃拉姆斯嗎……”
薩岡的青春是不羈的,柔發在疾駛的敞篷車裡飛揚,一路伴隨的,還有她爽朗的笑聲,她早早獲得了成功,但之後一直在青春里沉迷不醒,醉夢人生。黃葒潛進她靈魂中,指出她內在的傷痕:
“生活給了我想要的東西,同時又讓我認識到那沒什麼意義。”太早、太快、太容易得到的一切都顯得虛幻和可疑。“一月後,一年後”,或許曾經的“某個微笑”就已經變成了鏡花水月,滲到靈魂里就是莽撞的青春磕著碰著的一塊“淤青”(bleu)。
黃葒是法語界的才女之一,翻譯、研究、寫作、教書,樣樣在行,年輕又出類拔萃。
黃葒目前主要生活在南京,南京大學是她的陣地。南京,一度是我喜歡的城市。我曾迷戀過那裡舊日的小巷,下午低迷的陽光,照射在碎石路面上,一副安靜中藏滿軼事的模樣。拐出小巷,南京大氣的一面迎面而來,寬闊的街,茂盛巍峨的樹,遠處緩坡上淒迷的低草,風一陣陣吹拂,它們散漫地搖曳。南京是隨性的,低緩的,闊綽的,有些頹喪,有些靡費。這是以前風姿綽約的南京。
認識黃葒後去過幾次南京。印象深的是,一次為南京法語聯盟做活動,一次參加南大的波伏娃研討會。那幾次黃葒顯得很匆忙,身影一閃而過,但她的細膩與周到,不會讓你覺得被怠慢了。只是南京,各處在施工建樓,在我眼裡,它像是被抽取了內涵似的。
黃葒是那種第一次見面令你不覺得陌生的人。她坦然微笑,自然親切。正是這份親切感,使我記不清第一次與她相識是在什麼時候和什麼場合,我猜想多半是與其他朋友在一起的時候。其實我每次見黃葒,她的身邊總有一群朋友相伴。她為人熱情大方,做事又有分寸感,知性與陽光相溶,讓人覺得很舒服。她的隨意之中伴隨著特別細心的周全。也許,這正是她有許多朋友的原因所在。學院是她的生活中心,但她身上沒有一絲學究氣。按照司湯達的看法,或者說按照《司湯達》一書作者克魯德·魯瓦的說法,作者的為人行事風格反映了作者的行文風格。
在法國文學的殿堂里,曾匯聚了許多優美的聲音,其中,有些篇章是通過黃葒的吟唱,在此處迴響的。在我的書架上,有不少黃葒翻譯的作品,這些書籍曾伴我度過許多下午與夜晚的靜謐時光。
而黃葒本人也是十分喜歡法語文學的,她痴迷其中,不知疲倦,在兩種文字間穿越,傳遞著兩邊的訊息。她說:“我承認,寫作的故事總是特別能吸引到我,可能是我自己也常常迷失在文字的暗夜裡,逡巡猶疑,找不到夢的出口。”
受到過巴黎之風薰陶的人,筆下總有一種塞納河般搖曳的風姿。
巴黎的某個夜晚或清晨,一定曾迴響起過黃葒流連期間的足音,在某條街或某處長長的台階上。這些足音,如今匯成音符,落葉般地飄落在她的文字中。
打開此書時,會有一陣風掠過樹葉的沙沙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