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文學·60家:鐵凝精選集

《世紀文學·60家:鐵凝精選集》是作者中短篇小說的最新選本,收入了作者小說創作中的佳作12篇,包括《永遠有多遠》《麥秸垛》《喔,香雪》等經典名篇。這些小說融作者的智性思索、敏銳洞察與豐富的想像力於一體;作者善於從人生世相中觸摸到人物的精神深層,刻畫出婉曲而激越的生命歷程,而優雅從容的敘述手法又使深邃的內容淺易而出、清涼感人。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紀文學•60家:鐵凝精選集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430頁
  • 開本:32
  • 定價:32.00
  • 作者:鐵凝
  • 出版日期:2013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30364
  • 品牌:北京天下智慧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世紀文學·60家:鐵凝精選集》作者鐵凝是繼茅盾、巴金之後的第三位中國作協主席,獲魯迅文學獎、老舍文學獎等多項國內外大獎,收入《喔,香雪》、《永遠有多遠》等名篇。

作者簡介

鐵凝(1957~),祖籍河北趙縣,生於北京。當代著名作家,現為中國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要著作有長篇小說《玫瑰門》、《大浴女》、《笨花》等,中、短篇小說《喔,香雪》、《第十二夜》、《沒有鈕扣的紅襯衫》、《對面》、《永遠有多遠》等,以及散文、隨筆等共400餘萬字,結集出版小說、散文集50餘種。作品曾6次獲包括“魯迅文學獎”在內的國家級文學獎;另有小說、散文獲中國各大文學期刊獎30餘項。由鐵凝編劇的電影《峨,香雪》獲第4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大獎,以及中國電影“金雞獎”、“百花獎”。部分作品已譯成英、俄、德、法、日、韓、西班牙、丹麥、挪威、越南等多國文字。

圖書目錄

啟蒙敘事與日常敘事的優美和聲
喔,香雪
沒有紐扣的紅襯衫
麥秸垛
孕婦和牛
對面
棉花垛
午後懸崖
安德烈的晚上
秀色
永遠有多遠
誰能讓我害羞
阿拉伯樹膠
創作要目

序言

啟蒙敘事與日常敘事的優美和聲
賀紹俊
鐵凝現在理所當然是一位著名作家。但對於鐵凝我仍然有種種假設:鐵凝是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聞名於文壇的,假設她晚20年出來,一定會是引人注目的“美女作家”。鐵凝最初以一篇清純的《喔,香雪》獲得全國短篇小說獎,並確立起自己的單純可愛的文學形象,很快就成為中國作協年輕的理事。假設她後來的《玫瑰門》、《大浴女》提前一二十年問世,那她一定會成為一名最有影響的反叛性的作家。這種種假設也許十分可笑,但它至少說明了作為作家的鐵凝所具備的素質是多方面的,她包含了多種的可能性。
鐵凝1957年出生在一個藝術家庭,她的父親鐵揚是一名畫家,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母親是一名音樂教師,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我不知道藝術素質是不是可以遺傳,但這樣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家庭無疑會給鐵凝的成長以良好的藝術薰陶。鐵凝與文字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也對自己的文學天賦充滿了自信。她對文學的自信使她在十七八歲時就選定了作家的路。18歲時,鐵凝高中畢業,第二炮兵文工團決定招她當文藝兵。在那個年代,當一名文藝兵正是年輕女性最羨慕的職業。但這時候她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放棄當文藝兵的機會,到農村去做一名知識青年。因為在她看來,要當作家就必須深入生活,她把當知識青年作為深入生活的最好方式。
1975年至1978年,鐵凝在河北博野縣農村插隊。她的社會身份是知識青年,但她內心認同的身份是作家,可以說她從這裡自覺地開始了文學的生涯。她先後寫出了《不受歡迎的禮物》、《夜路》、《喪事》等短篇小說,發表於《上海文藝》、《河北文藝》等刊物。鐵凝走上文學道路的特別方式應該說基本上決定了她最初的文學基調。儘管我們現在關於知青的印象幾乎都與傷感、艱苦、悲慘相連,但這些顯然都不適合鐵凝。她懷揣著一個美麗的秘密,以昂揚、興奮的情緒面對農村的新鮮場景。加上她自願下鄉的舉動契合了當時的政治話語,她被當成宣傳的典型。儘管這有些陰差陽錯的政治戲謔成分在內,但也使得年輕的鐵凝在處理內心自由與社會公共關係的衝突時儘可能尋求一種兼容和變通的方式,這無形中影響到她日後的文學乃至生活的基本走向。
1979年,鐵凝調到保定地區文聯《花山》編輯部任小說編輯。環境的改變給鐵凝提供了一個積澱農村幾年來的生活體驗的機會,沒有這種積澱,就沒有《喔,香雪》在思想和藝術上的成熟。《喔,香雪》發表於1982年的《青年文學》第9期,並獲得該年度全國短篇小說獎。小說沒有複雜的故事情節和激烈的矛盾衝突:火車開進了深山溝,現代文明的鳴叫喚醒了藏在山村姑娘心中的精神嚮往。小說中17歲的香雪,走了30里的山路,用40個雞蛋換來一個她嚮往已久的泡沫塑膠鉛筆盒。這個主題現在看來好像並不新鮮,但對當時禁錮已久的中國文壇來說具有久違的新意。《喔,香雪》的價值主要在於文學史上的突破意義,正如孫犁所言,是一首純淨的詩,也正因其純淨,就顯得內涵不夠。《喔,香雪》是鐵凝的成名作,它在藝術上為鐵凝以後的創作鋪了一層清麗的底色。
1983年,鐵凝的另一篇獲獎小說《沒有紐扣的紅襯衫》在《十月》雜誌上發表。這篇小說的底色仍然清麗,但場景已經轉換,由淳樸的田園轉到了充滿日常生活氣息的家庭,但作者仍保持著相同的創作心態。第一,她的創作充分體現自己的青春氣息和樂觀向上的情緒。第二,她仍然選擇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來寫。第三,她的創作忠實於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真誠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沒有紐扣的紅襯衫》里出現的都是中學生最平常的生活:逛街、穿紅襯衫、跳繩、學英語、評選三好學生,等等。當時受到社會認同的意識形態化的宏大敘事、政治性義憤、歷史批判,在這裡統統沒有。可以說,這篇小說在當時具有某種“另類”的效果,它為仍然比較狹窄的文學格局打開了一個嶄新的空間。它說明,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樣可以透射出時代的、歷史的主題。
到此時,我們已經看到了鐵凝創作的兩個重要源頭:一個是農村生活的經驗,一個是家庭生活的經驗。她還有一個重要源頭的閘門沒有打開,這就是她幼年時期在北京生活的童年記憶。這雖然是她早期的生活經驗,但由於在她幼小的心靈上刻痕很深,所以對她的創作影響更為久遠。儘管這個源頭一直沒有開閘,但一直在她的內心裡積攢著力量,蓄勢待發。1984年,鐵凝發表了另一篇重要的作品——短篇小說《六月的話題》。小說寫S市文化局發生的故事。報紙上刊登了檢舉揭發局領導不正之風的文章,但人們不知道這位化名“莫雨”的作者是誰。當傳達室收到一張“莫雨”的稿費匯款單時,文化局的各色人等是那樣害怕、緊張,小小傳達室成了世態人心表演的絕妙場所。這篇小說從經驗表達和描寫內容來說,均不同於她以往表達農村生活和家庭生活經驗的小說,這是她的第三個創作源頭在不斷地積蓄下漫溢出來的結果。這篇小說預示著她的另一個創作高峰即將來臨。在這裡,得回述一下她童年的一段生活。鐵凝出生於北京,5歲時隨父母遷到河北省保定市。1966年“文革”開始,父母不得不去“五七幹校”,就將兩個女兒送至北京姥姥家,當時鐵凝才9歲。姥姥的家在北京的一個四合院裡,四合院是一種適宜鄰里交流、感受生活情趣的民居,但在“文化大革命”那樣一個扼殺人性的年代,卻變成了一個展露人性陰暗和殘酷的裸地。童年的這段經歷給年幼的鐵凝很大的刺激。這種強烈的刺激,使她在以後的生活中,不僅看到人性的美好,也探尋人性的醜惡,從而成為她的第三個重要的創作源頭。並且這個創作源頭比她的來自農村生活經驗和家庭生活經驗這兩個源頭可能更為重要。因為缺了這個源頭,就難有她以後越來越厚重和深刻的創作。
1985年,鐵凝當選為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從此有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職務和社會活動。她親近生活的性格使她能夠很完美地適應社會活動;同時,對社會活動的廣泛參與又加強了她的社會責任感。這成為了她創作中的一種自主意識,同時也構成她創作的一個基本特徵。她的內心自由和文學個性表達很自然地融入了她的社會責任意識,因此我們在讀她的作品時,往往能夠感受到兩個鐵凝的重疊:一個是社會化的鐵凝,一個是個性化的鐵凝。鐵凝本人對社會責任有非常精彩的理解,在她看來,社會責任對於作家來說,不是外在的繩索,而是一種強大的創作驅動力。她認為:文學可能並不承擔審判人類的義務,也不具備指點江山的威力,但它始終承載理解世界和人類的責任,對人類精神的深層關懷。它的魅力在於我們必須有能力不斷重新表達對世界的看法和對生命新的追問;必須有勇氣反省內心以獲得靈魂的提升。
1986年發表的中篇小說《麥秸垛》則體現了作者強烈的女性意識。小說通過描寫麥秸垛周圍的幾對男女的性愛故事,揭示出女性不過是傳宗接代和男人洩慾的工具的悲劇主題。這個主題其實從1983年起就開始在她的思想中跳蕩,在此後幾年間相繼發表的《木樨地》、《閏七月》(包括1989年發表的《棉花垛》)等作品中得到了反覆表達。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文壇興起文化熱,繼尋根文學之後,又有文化小說的倡導。不少作家追求文本的文化內涵,淡化政治和意識形態,直接叩問人性層面。鐵凝寫作上的變化不排除受到這種大的創作氛圍的影響,但從本質上說鐵凝不是一個趨趕潮流的作家,她樂於接受別人有用的東西,也始終保持著自己的個性。應該說,揭示人生、人性的複雜層面,正是她第三個創作源頭的基本特徵。但尋根文學和文化小說所營造的文化環境,無疑有助於鐵凝對自己內心的經驗作出方向更為明確的清理。
經歷了四五年的醞釀構思和寫作,鐵凝的第一部長篇小說《玫瑰門》在1988年9月問世。儘管彼時西方女性主義思潮的香風已經拂過了中國文壇,但真正的女性主義文學作品還未成氣候,因此鐵凝的這部通過一家三代女性及其微妙醜陋關係來表現女性世界複雜的生態與心態的長篇小說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在那個時期,作家們特別是女性作家們主要是從女性立場出發,揭示和批判社會對女性的不公,或者是展示女性豐富美麗的情感世界,《玫瑰門》當然也包含了這方面的內容,但它不僅為女性的不公說話,也毫不留情面地審視了女性自身的弱點。小說著重塑造了司猗紋這個主角,從人性深層展示她的複雜性格,對她的見識、作為、心計、手段作了淋漓盡致的描寫。司猗紋曾是一位富家小姐,嚮往浪漫的人生而不甘於平庸,無情的現實卻將她扔進醜惡中蹂躪,這不僅逼得她學會應付醜惡,也使她自己漸漸變得醜惡。她在愛情與性的問題上受到摧殘和壓抑,她就以一種隱晦和變態的方式進行瘋狂的報復。她既是男性權力壓迫的受害者,又是對另一個女人行使男性權力的施虐者。鐵凝自己這樣概括她塑造的這個人物:她無時不在用她獨有的活的方式對她的生存環境進行著貌似恭順的騷擾和褻瀆,而她每一個踐踏環境的勝利本身又是對自己靈魂的踐踏。這種女性角色的塑造體現了一種新的視角。
《玫瑰門》應該說是鐵凝創作生涯的一次集大成,是她的三大寫作資源匯合、交融之作,也是她的思想開始成熟的標誌。這種成熟的標誌或者可以界定為她為自己構築了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個精神世界關注女性的生存方式、生存狀態和生命過程。《玫瑰門》通過三代女人——外婆司猗紋、舅媽竹西和外孫女蘇眉的生存軌跡的描述,展示了女人與女人之間既相依為命又相互傾軋的人性悲劇。在鐵凝的這個以女性組成的精神世界裡,既有愛撫也有占有,既有溫情也有妒恨,既有忍讓也有叛逆,就像波伏娃在《女人是什麼》這本書中所剖析的:女人互相認同,所以她們能互相了解;然而由於同樣的原因,她們又彼此對立。
鐵凝很珍視自己的女性身份,她深愛著女人,正像俗話所說的,愛之深才恨之切。她在審視女性自身時毫不遮掩女性的醜惡,但從小說的表現來看,這種醜惡不是來自女人的天性,而是社會對女人天性的扭曲所造成。在她思索女性生存的寫作階段里,小說中包含著不少女性的隱喻和象徵,如象徵生殖產道的“玫瑰門”,如“宛若一個個堅挺的乳房”的麥秸垛、棉花垛,如不惜用女人貞操來換取生存水源的秀色村的“水井”。這些象徵符號的基本意義大致上都指向女性是天賦的、神聖的。所以她將秀色女人的勾引行為寫得“光明磊落,直白放肆而又純淨無邪”。在鐵凝看來,女人在這個世界上要作出很多的犧牲,問題是,女人的犧牲並不會得到社會或男性的憐憫,鐵凝對社會和女性的批判都集中在這一點。如她揭示女人為生存而造成的人性扭曲,在《玫瑰門》中精心塑造了司猗紋之後,在《大浴女》中又塑造了另一個悲劇性的母親形象章嫵;而《永遠有多遠》中的白大省更具典型意義。作為女人,白大省骨子裡想成為“西單小六”那樣的女人,享受女人的幸福,但白大省想做一個“好人”,於是她一點點地變了,儘管別人都說她善良,可是她再也得不到女人的幸福。鐵凝因此提倡女人的叛逆精神,在批判母親輩的忍受和扭曲的同時,也塑造年輕一代大膽反叛的女性形象,如《大浴女》中的唐菲、尹小帆。但鐵凝並沒有超越古典審美,她從本質上說是屬於傳統的和主流的,她不可能擔當徹底反叛所帶來的巨大衝突,因此她更認同尹小跳,一位游離於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形象。
在鐵凝的這些小說中,看似在批判女性,其實矛頭所指的是社會的不平等,是左右著社會的男權。對於男權批判得最為犀利的要數她寫於1993年的《對面》。對於鐵凝來說,這也許是在結構和技巧上最為精緻的一篇小說。在探討女性生存問題的寫作中,鐵凝基本上是以女性敘述的角度出現的,而在這篇小說中,她改變了敘述角度,從一個男性的眼光去看世界:一位想逃避對女人的責任的青年住進了一個無人過問的倉庫里,因而窺見一位中年婦女的性愛隱私,這個青年最後以一種突然襲擊的方式將婦女的隱私曝光,導致婦女的猝死。小說的形象顯出厚度和含蓄,一方面深刻揭露了男性自私、霸道的陰暗心理;另一方面又將女性面對男權狠毒的窺探而無處遁逃的不幸境遇表現得入木三分。鐵凝在她的散文中表達過她對父親對老者的愛,但她對男人始終保持著足夠的警惕。在鐵凝的作品中,我們幾乎找不到一個理想的男性形象。或許《大浴女》中的陳在、《秀色》中的李技術還可以算上,但這兩個形象明顯讓我們感到空洞和蒼白。即使像陳在這個人物是在尹小跳幾經情感坎坷終於有了自己的主見的情況下出現的,作者也著力刻畫了兩人在一起的理想狀態。但就在他們商定結合的時候,尹小跳突然無端由地退縮了。我以為這不是作品中的人物在退縮,從情理邏輯上說,尹小跳不會放過這次命運的安排;說到底這是作者本人的退縮,鐵凝對女性生存的困惑並沒有徹底釋清,她不願輕易地畫上句號。所以她給這個人物起名為“陳在”,這樣一種理想式的男性既不會存在於現實,也不會存在於未來,頂多存在於歷史之中。
鐵凝不是一名自覺的女性主義者或女權主義者,即使我們在她的作品中讀到與女性主義相吻合的意象,那也只是她對生活經驗的一種觀察。更準確地說,她所關注的是人在社會中的關係,最困惑她的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艱難,一個人在這個社會中難以敞開自己的心懷。近幾年她的創作也許說明了這個問題,她對女性生存的思考似乎暫時告一段落,她的女性身份也隱退到了身後,在觀察社會時更多是以一種非性別的眼光去追問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有客來兮》(2002年),《誰能讓我害羞》(2002年),《逃跑》(2003年)。更為重要的是,鐵凝在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網時始終傾注著強烈的人文關懷。在這些小說中,她痛感惡劣的社會規範對人性的傷害、扭曲,她也為一些人熱衷於關係網的運作變得麻木不仁感到痛心。當然,在這種人文關懷中她越來越體現出鮮明的平民立場。在面對社會的各種矛盾衝突時,她往往會把更多的理解和寬容放在弱者一方,因此,面對鄉村文明和城市文明的對立時,她理直氣壯地為鄉村說話;在普通百姓與知識分子發生衝突時,她寧可讓知識分子多承擔一分責任。至於與權勢者的矛盾,無論是老百姓還是知識分子,她幾乎都是毫不猶豫地站在後者的一邊,毫不留情地批判權勢者。
最後,我的行文應該歸結到鐵凝的創作理念及創作意義上來。
鐵凝不是一名激進主義者,這跟她的處世哲學有關,也與她的善良之心有關。所以她在文學上沒有革命性的舉動。革命有時候也意味著破壞,破壞了舊的,才能建設起新的,這並沒有錯。可是革命之後的建設也許更艱難。中國的當代文學是從現代文學直接延伸過來的,有一種觀點認為,現當代文學沒有截然意義上的區分。那么,我們就把鐵凝經歷的文學時代放在20世紀初開始的新文學運動的大背景下來衡量。在這一大背景下看100年來的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我們會發現,100年來的文學現象實在太豐富了;而從另一角度說,這100年來的革命性的舉動的確太頻繁了。我們在不斷破壞舊的,往往是還來不及收拾殘局,一個新的革命又開始了。這種充滿宏大精神和革命性的啟蒙敘事傳統,幾乎一直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的主潮。而在這主潮之外涌動著的另一股敘事流——日常生活敘事,過去一度被忽略,被宏大的革命浪潮所遮蔽。由此,我們開始觸及了鐵凝的意義。鐵凝的寫作實際上起到了將啟蒙敘事與日常生活敘事這兩種敘事傳統融合為一體的作用。一方面,在她最早接受文學的階段,啟蒙敘事是唯一被賦予合法地位的文學敘事,她是在啟蒙敘事的思想氛圍中開始文學創作的。從鐵凝早期寫作《夜路》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她力圖使自己的創作與這種思想氛圍合拍,她的主題意圖十分明顯,而且這種主題意圖往往與當時的主導的政治話語相一致。另一方面,家庭的薰陶使她對日常生活充滿了興趣,她的和諧的家庭生活又為她的寫作累積起一個重要資源,她在寫作時就有一種向日常生活靠近的內在傾向。
當然,這兩個方面作為鐵凝寫作的條件還只是一種充分的和必要的條件,並不是說有了這兩個條件,鐵凝就必然地會擺脫當時的二元對立的思維定勢,從而將兩種看似水火不相容的文學敘事融合到一起。鐵凝還需要一種黏合劑,她毫不費力地得到了這種粘合劑,這就是孫犁的風格。鐵凝從小就喜愛孫犁的作品。孫犁幫鐵凝打通了兩種文學敘事的聯繫,因為孫犁的寫作本身就包含了融會兩種文學敘事的因素。孫犁的作品在20世紀40年代以來的以革命敘事為至尊的文學舞台上自成一體。但後來他的路子被邊緣化甚至被扭曲和篡改了。20世紀80年代開始寫作的鐵凝從邊緣撿拾起被冷落和曲解的孫犁的風格,大致上確定了自己的創作方向。她一方面心存著對社會意義和精神價值的追尋,一方面又把自己的情愫始終安置在日常生活的情境之中。鐵凝顯然要比孫犁幸運,她所處的文化環境更為解放和寬鬆,因此她也就有可能將啟蒙敘事和日常生活敘事融合得更為周全,能將這一融合的路子拓展得更為廣闊。事實上,她的大量作品就是啟蒙敘事與日常敘事的優美和聲。
00鐵凝將兩種敘事融合起來的特徵大致上可以這樣描述:她是以日常生活敘事為肉,以啟蒙敘事為骨;日常生活敘事是水,啟蒙敘事是糖,她把糖充分溶解在水中。但是,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文學界仍被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主宰著,各種觀念以涇渭分明的姿態在對抗中發展著,越是對抗性強的越是引人注目,而融合的思想往往被視為中庸、和稀泥、兩面討好、缺乏創新,得不到人們的重視。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文化思潮明顯出現一種合作、對話、融合的趨勢,在這樣一個大的背景下,我們重新解讀鐵凝的寫作,自有一番價值和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