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少女楊夏男

世紀少女楊夏男

《世紀少女楊夏男》主要內容:很難用一個明確的詞形容楊夏男:聰穎、勤奮、執著、吃苦耐勞還有善良和美麗。對這樣一位熱愛學習、熱愛舞蹈的學生,人大附中選擇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斷地支持她,盡最大努力為她提供良好的成長和發展環境。為此,人大附中為她從零開始組建舞蹈隊,為她籌劃個人專場演出,為她在海內外尋找舞蹈演出和交流的機會,為她補習演出期間落下的功課——這背後,她的父母也不斷地默默奉獻,他們的身影總是出現在每一場演出的觀眾席上。在不斷受到鼓勵和自我激勵中,楊夏男成長為一位優秀的少女。她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元旦於數萬參選中學生里高票當選為“世紀少女”,代表著中國新一代的形象在“中華世紀壇”參加中華聖火點燃儀式;離開人大附中後,她沒有去北大和清華,而是進入宋氏三姐妹曾經就讀的布瑞摩爾學院深造,那裡的教授和同學親切地稱她為“一個有思想的舞者”。人大附中劉彭芝校長說,“看著她優美的舞姿和可愛的笑臉,我會忘掉所有的煩惱和疲倦,享受成功的喜悅和幸福”——教育的背後是深沉的愛和欣賞。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紀少女楊夏男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頁數:185頁
  • 開本:16
  • 作者:黎兵 劉彭芝
  • 出版日期:2008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040248203
內容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世紀少女楊夏男》中楊夏男的成長几乎是完美的,但這種完美又絕對是一種歷險。在中國,多少藝術天才在應試教育的銅牆鐵壁前碰得頭破血流。可為什麼楊夏男卻是一路凱歌?或許,這就是人大附中的魔力,就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的魔力。
兒童教育的第一難題就是發現二字。因為成年人最容易犯的錯誤是自以為是。較為明智的態度或許是多給孩子嘗試的機會,而不可過早地對孩子作出判斷。
學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現代教育是適合學生的教育,而不是讓學生去適合的教育。人大附中對於楊夏男的教育培養,最成功的經驗莫過於因材施教。

媒體推薦

“超常兒童所表現出來的超常智慧,並不僅僅由先天素質所決定,它更多來自科學合理的教育。”
——人大附中校長 劉彭芝

圖書目錄

引言/1
第一章 舞韻中的童年
一、關注孩子的潛質/6
“超常”並非天生/6
將潛質轉化為特長/8

二、承諾意味著責任/10
節衣縮食買鋼琴/10
說過的話要做到/12
為塑英姿學舞蹈/15

三、德與藝,本一體/17
走出去,見世面/17
白雪公主和五線譜/19
寬容勝於懲罰/21

四、挑戰自我,超越極限/23
嚴格源自鐘愛/23
毛遂自薦跳領舞/26
萬里挑一的招考/28
《紗巾夢》的印痕/30

第二章 一路走來,一路精彩
一、以苦為師立長志/36
進入超常實驗班/36
時光接力賽/38
給你一個自由的選擇/40
毅力來自投入/42

二、白手起家的舞蹈隊/44
大手筆,新天地/44
校長為隊長做助手/46
附中校園第一舞/49

三、邁向世界的腳步/52
責任凝聚勇氣/52
舞壇上的“小講師”/54
港澳歸,《木蘭歸》/58

四、海到盡頭山是岸/60
規矩嚴謹,更見關愛/60
在校長肩頭起舞/64
一生為師,一世為母/67

第三章 詩內詩外皆功夫
一、一枝一葉顯精神/72
有才華,所以更要擔當/72
《成長宣言》/74
以藝術陶冶心智/77
“專場課堂”/79
從感恩中學會奉獻/82

二、OM競賽的啟示/86
頭腦的奧林匹克/86
與西方學生同台競技/90
在思考中感悟差距/92

三、托起跨世紀的羽翼/94
只為新千年的體驗/94
偶然背後是必然/96
集訓場上勤“充電”/98
讓前進的步伐更穩健/100
擷取人類第一把火/102
不熄的傳承/104

第四章 為夢想搭建舞台
一、知遇成就機遇/110
為了實現一個夢想/110
開路的先行官/112

二、薄發前的厚積/114
請來名家做“幕僚”/114
以衝刺的速度長跑/116
群策群力過難關/119

三、自信方能有作為/120
揮之不去的疑慮/120
親情相伴/122
一個擁抱,一股勇氣/124

四、放飛夢想之夜/127
大幕徐徐拉開/127
臨急不亂巧救場/131
放飛心中的《翔之夢》/133

五、走出自己的精彩/136
掌聲響過之後/136
推心置腹的長談/140
每天提高一點/143
花開時節的匯報/146

第五章 夢想在不斷延伸
一、放棄是一種選擇/154
不走已看到終點的路/154
不被理解的“托福”/157
“我是你的鎮山石”/160

二、成功源自堅持/162
“半個人”與“一個班”/162
內外兼顧的高考/164
布瑞摩爾學院的橄欖枝/165

三、大洋彼岸的天空/167
父親的家書/167
走進布瑞摩爾/171
只要優秀,就會延續/174
假期歸來獻愛心/177
一個有思想的舞者/179
跋/184

文摘

◎一生為師,一世為母
劉校長是一位有愛心的校長,她的愛心不是對某一個人的偏愛,而是普及於全體學生的博愛。但是具體落到實處,她又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去呵護每一個學生。對舞蹈隊和楊夏男來說,如果沒有劉校長細緻入微的關懷和愛護,就決不可能在短短數年之內取得如此輝煌的成果。
在旁人心目中,楊夏男是個很受劉校長疼愛的學生,當初上仁華學校超常班時,劉校長就特許她可以自由掌握上課時間;正式進入人大附中之後,由於訓練、演出和社會活動較多,楊夏男又得到了劉校長更多的特許。每次楊夏男出外演出,如果恰巧遇到考試,劉校長會叮囑監考老師為楊夏男預留試卷,等她返回學校後單獨考試。演出期間耽誤的功課,劉校長也積極地聯繫各科任課老師,抓緊時間為她補課。所以,楊夏男從來沒有因為演出耽誤過考試和學習。
隨著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開展,劉校長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一些人想見她一面,必須視事情的輕重緩急,預約面談時間。但只要楊夏男來到辦公室,劉校長都會立刻放下手頭的工作,馬上接待楊夏男。有的老師不理解,不知劉校長為何會為一個學生打亂一整天的工作安排。劉校長總是淡淡地解釋說:“楊夏男和別人不同,她每天實在太忙,時間寶貴啊”。

後記

剛剛為這套叢書寫完序,但總覺得有話沒說完,再信筆寫上幾句。
“人大附中超常兒童培養紀實”叢書記錄了人大附中八名學生成長、成材的故事。
這八個孩子稟賦各異,卻有著共同之處——走了一條不符合常規的教育之路。正因如此,他們才在眾多同齡人中脫穎而出,成為才華橫溢的繪畫才子、舞蹈精靈、少年導演;成為敢於挑戰自我、挑戰極限的賽車手;成為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極強的發明天才。
更可貴的是,他們逐漸成長為一個對世界的美(無論是藝術的還是科學的)有著獨特的領悟力和表現力的人,一個內心和諧、堅毅而進取的人,一個有奇思妙想並特立獨行的人,一個敢於向權威挑戰、敢於說“不”的有個性的人。
這是怎樣的教育之路?與傳統教育區別在哪裡?怎樣培養出像他們一樣優秀的孩子?這八本書給了所有渴望尋求答案的讀者一個最真實、最生動的解答。
它至少告訴了我們:
每一個孩子都是有價值、權利和尊嚴的,作為炎黃子孫的一分子,他們都像旦古奔騰的長江一樣,“從遠古走來”,又“向未來奔去”,他們身後是中華民族繁衍發展的濃縮的歷史,他們面前是徐徐展開的雄心勃勃的21世紀,他們將處於未來所有時間、變化的核心。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尊重他們的差異,尊重他們的選擇,尊重他們的權利,唯有此,才可以稱之為“教育”。
這種尊重決不是口頭承諾,而是有具體的內涵——要創造適合每個孩子發展的個性化、多樣化教育,以滿足具有不同稟賦和潛能的學生的多樣化需要。再具體一些,就是人大附中的辦學宗旨:尊重個性,挖掘潛力,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祖國的騰飛,一切為了人類的進步!人大附中學生培養的目標:全面發展+突出特長+創新精神+高尚品德。正基於此,視數理化為“天書”的王羽熙在人大附中才會照樣快樂地揮動畫筆,自由地揮灑才情,高考數學33分的成績並沒有影響他走進北京電影學院動畫專業的課堂。雷諾車手程叢夫在享受著賽車場風馳電掣的冒險與成功的同時,同樣享受著課堂的寧靜和與同伴嬉戲的開心。這些在傳統教育看來是如此“偏科”、“瘸腿”的孩子,他們上學的日子原來也可以如此輕舞飛揚。
我無意引導孩子們“偏科”、“瘸腿”。我只想通過王羽熙、程叢夫的成長經歷,告訴中國的父母和他們的孩子,告訴中國的老師和他們的學生:“人生天地間。各自有稟賦”,條條大路通羅馬,不顧自身興趣與特長,都去攀登分數的“珠穆朗瑪峰“,不僅是愚蠢的,也是殘酷的。我們的教育要幫助每個學生尋找到自己的個性支點,心裡要孕育著自己的夢想。
任何人都無法預見自己的明天是什麼樣子。因此,人的一生要想夢想成真,就需要有一種積極的進取精神,需要百折不撓的毅力。這種精神與毅力是八個孩子成功的共同特點。喜歡舞蹈,就敢開個人舞蹈專場;喜歡畫畫就敢出版連環畫冊……羨慕這樣的青春,豐富而多彩;讚賞這樣的生活,“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我一直以為,在大多數中國中學生身上,缺乏一種強健和自信。願青少年讀者可以從這八個同齡人身上感受到這些。
出這套書的目的,並非是為了這八個孩子的成功而著書立說。嚴格地講,他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現在就定義成功還為時過早。在人生的馬拉松比賽中,他們僅僅跑完了一兩圈。今後的路途中會遇到什麼,能否順利抵達終點,都還要取決於他們個人的努力和環境機遇。出這套書的目的,是為了給那些千千萬萬剛開始在人生路途中起跑的中學生們提供借鑑:如何確立目標,如何堅韌不拔,是為了給那些身為“教練”的無數個家長與老師提供理念和方法:如何樹立信念,如何信任與鼓勵。是為跋。

序言

這套叢書講述的是人大附中八名學生的成長經歷。我熟悉這八名學生中的每一位。他們都離開中學不久,多數人還在大學讀書。他們的人生剛剛開頭。為一群還充滿未知數的學生寫傳記,出一套叢書,肯定會引起各種討論,肯定是在冒險。我曾是他們的校長,我有責任面對可能出現的各種議論,有責任承擔潛在的風險。所以,這套叢書的主編,也許只有我來當:這套叢書的序言,也許只有我來寫。
我們編寫出版的這一套叢書,主人公雖然是中學期間的學生,但我們預期的首要讀者不是中學生,而是中學生的老師和家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