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世紀文庫:神話研究

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世紀文庫:神話研究

《神話研究(下)》是20世紀德國思想家、隱喻學創始人漢斯·布魯門伯格的經典代表作。探究現代世界的哲學根基是布魯門伯格思想的一貫主題,在《神話研究》中,他試圖通過全面考量荷馬以來直到20世紀神話創作和研究的傳統來解答這個問題。《神話研究》共分五部,中文版上冊包括第一、二部,已於2012年出版;下冊三部中,布魯門伯格追述了整個“普羅米修斯神話”的歷史,自赫西俄德、埃斯庫羅斯,到紀德、卡夫卡,等等。其中主要對文豪歌德的一生與普羅米修斯神話的衝突展開了細緻分析,堪稱一項綜合心理傳記學與觀念史學的獨特研究。布魯門伯格嘗試超越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的對立,來解答古老的普羅米修斯神話是如何緩解歷代思想家關於生存的基本焦慮這一問題,從而挖掘在祛魅的現代,神話的創作和研究如何延續不朽的活力。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紀人文系列叢書·世紀文庫:神話研究
  • 又名:Arbeit Am Mythos
  • 作者:漢斯·布魯門伯格 (Hans Blumenberg)
  • 譯者:胡繼華
  • ISBN:7208117748
  • 類別:人文社科
  • 頁數:377頁
  •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6月1日
  • 開本:16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古老的普羅米修斯神話如何緩解歷代思想者生存的基本焦慮?
《神話研究(下)》試圖回答這一問題,堪稱20世紀德國思想巨匠布魯門伯格開創隱喻學的經典之作。布魯門伯格試圖超越啟蒙運動與浪漫主義的對立,探究祛魅時代神話創作與研究的不朽生機。

作者簡介

漢斯·布魯門伯格(Hans Blumenberg,1920—1996)
·20世紀德國思想巨匠,隱喻學創始人
·現代正當性之奠基者,基本焦慮之安慰者
布魯門伯格1920年7月13日出生於呂貝克,1996年3月28日逝世於阿爾滕貝爾格,是20世紀後期最重要的德國哲學家之一,與哈貝馬斯齊名。布魯門伯格在1937—1947年間學過哲學、日耳曼學和古典學(因“二戰”中斷過))。身為天主教徒的布魯門伯格因為有“半猶太”血統,被所有德國正規教育機構拒之門外。1939—1941年,他只好在帕德伯恩和法蘭克福的神學大學裡學習哲學,但在此學習階段末尾也被迫離開。後在德爾格公司工作。1944年,他一度被羈於集中營,在海因里希·德爾格出面後獲釋。1945年後,布魯門伯格在漢堡大學繼續哲學、日耳曼學和古典文獻學的研習,1947年以“中世紀本體論的起源”為博士論文畢業於基爾大學。1950年以“本體論的距離”——探討胡塞爾現象學的危機——獲得博士後資質。布魯門伯格為德國研究基金會的評議會委員,一生曾在德國多所大學任教授,還是“詩學與解釋學”研究小組的聯合創始人之一。
布魯門伯格開創了隱喻學(Metaphorology),認為那些潛藏於隱喻和習語之下的東西才最接近真實而遠離意識形態。通過深入挖掘西方思想史與文學史上看似無意義的趣聞軼事,為那些通常被認為更重要的論域勾畫出一個關於表達、例證和姿態的思想地圖。他的詮釋總是令人無法預測,且相當私人化,充滿徵兆、象徵和暗示,時而帶著諷刺,總之是在警示啟示真理的強制力量與一個淆亂世界的美妙。
布魯門伯格從古典學入手,通過解讀神話、《聖經》、文學文本以重構西方思想史,試圖為現代奠定正當性基礎。其著作思想精深,氣魄宏大,主要包括《現代正當性》(1966)、《哥白尼世界的起源》(1975)、《神話研究》(1979)、《馬太受難曲》(1990)等。

譯者:
胡繼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比較文學與跨文化研究所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博士後,研究領域為比較文學、當代西方美學,著有《文化幽懷與審美象徵》《後現代語境下的倫理轉向:論列維納斯、德希達和南希》,譯著包括霍耐特《為承認而鬥爭》、德希達《友愛的政治學及其他》、布魯門伯格《神話研究(上)》等,且在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50餘篇。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這部《神話研究》用七百頁的篇幅描繪出了一種關於神話的、自成一體的哲學,書中更有一半內容是在闡述歌德研究。作者這樣做,仿佛是為了印證“只能用一個神來對抗另一個神”這個說法——在闡述歌德同時亦講述了拿破崙時期。
漢斯·布魯門伯格是能夠相看思維的面孔的相面師——不是它晦暗的一面,而是光明的一面。他讓我們想起,“啟蒙”即是“啟明”。與這些年紛紛強調意義的作品不同,布魯門伯格的這部文學性的巨著被懷疑主義哲學認為是一個“為別的旅行準備的行李包”。讀者閱讀這本書,不應當追問本書整體的目的何在,而應當思考,他自己的旅行還需要些什麼。
——Henning Ritter,法蘭克福匯報

“神話研究”是一本書的名字,出版於1979年;這個短語當然也有可能是這本書的作者進行更多研究和創作的座右銘——對他來說,古老的神話正不斷成為對我們存在的比喻。
——Elisabeth Endres, 南德意志報

當我們認識這個世界時,我們的所想是什麼?是什麼使我們感動?我們如何感知時間的存在——是當作一個歷史單位,還是當作一個存在單位?神話本身有什麼意義?如何理解神話?最後的問題是:圖像與比喻、技術與策略——因為這些,生命才變得可以忍受——是如何形成的?
布魯門伯格在本書中闡釋了以上問題的價值——依然是在功能主義的視角下。在神秘的故事和寓言中,人性能夠像被奉之掌心一樣保留完好。在神話的轉變中,陌生可怖的部分與有失體統的部分變調至可以接受。不過,哲學家布魯門伯格這篇作品誕生的最初基調是,他欲將此作品打造為自己的成就中自成特色的一篇。因此,他在撰寫本書時運用了哲學家的準確與天才釋經者的高超才能,在研究歌德“普羅米修斯神話”的作品中,這部作品的水平是無可超越的。
——Martin Meyer,新蘇黎世報

名人推薦

尼采百年之後,真正能懂尼采問題,而且沿著其思路向前行的德語大思想家,海德格爾之後,並不多見。布魯門伯格以《現代的正當性》和《神話研究》兩部巨著聞名於世,思想相當精深,在神學方面的造詣,也非當今好多神學大師可以相提並論。
——劉小楓(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布魯門伯格,在尼采、海德格爾之後,應該說是和哈貝馬斯齊名的哲學家,與哈貝馬斯過多地關心政治、法律和倫理不一樣,布魯門伯格更多地從古典學入手通過解讀神話、《聖經》、文學文本以重構西方思想史,而且更加重視文學感悟與生命籌劃的關係,更為關注思想歷史的隱喻、象徵、修辭等語言維度。
布魯門伯格告訴我們一個致命的真實:如果把神話當作柏拉圖的幽暗洞穴及其幻影體系,人類注定就是那些永遠無法走出洞穴的可悲囚徒。一句話,神話不是一件可以隨意脫下的古舊氅袍,而是一泓滋潤生命而直達永遠的泉源。神話之所以為神話,就因為其所蘊涵的神性永不磨滅。既然神性永不磨滅,就有了神話研究的必要。在比喻意義上,神話研究就是詩人里爾克所歌詠的——“用顫慄的手托起飄零的枯葉”。
——胡繼華(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教授)

圖書目錄

第三部 盜火者不復褻瀆神聖
第一章 本源的流布與流布的本源
第二章 智術師和佯狂者:普羅米修斯的對立面
第三章 從存在的深淵返回
第四章 審美的澄明
第四部 惟有神自己才能反對神
第一章 “引發一場爆炸的火藥”
第二章 諸神之爭
第三章 角色互換:在普羅米修斯與拿破崙之間
第四章 “奇談怪論”疏解種種
第五部 泰坦英雄的百年歷史
第一章 穿越歷史哲學
第二章 重訪沉默荒涼的岩石
第三章 一則神話甚至所有神話的終結
人名譯名對照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