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類資料庫

世界魚類資料庫(FishBase),又名魚庫,是一個為蒐集魚類數據而創立的全球物種資料庫,是所有生物多樣性物種的資料庫中最具規模、推動最廣的漁業專業性資料庫,幾乎涵蓋了每個種類的生物學、生態學、分類學、種群動態、遺傳、生理等特徵及其經濟價值等信息,極具科學價值和實用價值。 該資料庫由包括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在內的9個研究機構、組織進行監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魚類資料庫
  • 外文名:FishBase
  • 創始人:丹尼爾·波利和溫妮·佛羅伊斯
  • 研究機構:萊普茲尼海洋科學研究所
簡介,合作者,監管機構,發展史,

簡介

世界魚類資料庫提供綜合性的魚類數據,包括分類信息、地理分布、壽命及形態特徵、物種數量等,它也會運用營養塔、檢索表和生態地理學模型,並提供向其他資料庫如仔魚資料庫、基因銀行和IUCN紅色名錄的連線。
該庫除了收集全球各地重要的魚類書籍與研究報告外,還收集了世界各地2104名魚類科學工作者為該資料庫無償提供的各國本土研究成果,且所有資料完全免費向世界共享,是全球公認的最大的公益性資料庫,備受全世界魚類科研工作者及水產從業者的青睞。
截至2014年4月,世界魚類資料庫收錄有32,800個種及亞種的信息,近300種語言的303,100個魚類常用名, 53900張魚類照片、50,200個參考文獻。支持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英語,法語,荷蘭語,義大利語,德語,阿拉伯語,俄語,瑞典語等多種語言。

合作者

截至2014年4月,世界魚類資料庫共有合作者2104個。
中國由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參與合作,並提供專項基金進行資助: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項目“FishBase資料庫資源開發和漢化套用研究”(2009C008) ;農業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國際魚類資料庫合作”(2130114-01002)。

監管機構

2003年,世界魚類資料庫由包括聯合國糧農組織在內的7個成員單位成立聯合會,並由萊普茲尼海洋科學研究所統一協調。中國於2007年成為聯合會監管機構的第9個成員。
世界魚類資料庫聯合會監管機構:
塞薩洛尼基亞里士多德大學,塞薩洛尼基,希臘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北京,中國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漁業中心,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羅馬,義大利
中非皇家博物館,特爾菲倫,比利時
瑞典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斯德哥爾摩,瑞典
WorldFish,檳城,馬來西亞

發展史

世界魚類資料庫的歷史可追溯到1970年代,當時魚類學家丹尼爾·波利正在研究魚類的增長是否與其魚鰓的形狀有關係。他的假設只有在能夠用大量數據測試時才能驗證。但當時的數據都散布于海量的文獻之中,要想得到極其困難。波利便想將所有數據集合在一起建立一個資料庫,令科學家可以方便地探求。
波利僱傭了溫妮·佛羅伊斯,在1988年將他們想要的資料庫軟體編碼成功。該資料庫最初只收集熱帶魚類數據。隨後擴大到所有的有鰭魚,1996年8月登入全球資訊網。現在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魚類資料庫。1995年,其第一張CD-ROM以“FishBase 100”為名發布,隨後每年都有發布CD。該軟體只能在微軟Windows平台的Microsoft Access上運行。
魚類資料庫只收集成年魚類信息,並不包括幼年及將近成年的魚類。1999年仔魚資料庫成立, 其蒐集範圍包括魚類微生物、魚卵和幼魚,彌補了世界魚類資料庫的不足。受魚類資料庫激勵,其他的非魚類資料庫也開始成立,包括2006年成立的SeaLifeBas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