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遺產視野中的浙江省礦業遺產資源

《世界遺產視野中的浙江省礦業遺產資源》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闕維民擔任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遺產視野中的浙江省礦業遺產資源
  • 項目負責人:闕維民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依託單位:北京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工業遺產是世界文化遺產的特殊類型,工業遺產資源研究,在歐美國家始於20世紀中期,在中國則始於上世紀末。而以四大發明為代表的農耕文明時期的中國傳統工業遺產資源,為我國乃至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了特殊的歷史貢獻,是中國工業遺產研究的特色之一。 . 礦業遺產資源是農耕文明時期傳統工業遺產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內外工業遺產研究中均具有突出地位。隨著我國新農村建設與環境生態文明建設步伐的加快,針對礦業遺產資源的治理、保護與利用的研究,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現實意義。..本項目以地理學作為學科基礎,選擇種類多樣、治理領先、典籍豐富的浙江省礦業遺產資源為研究對象,力圖從世界遺產視野,為中國礦業遺產資源的傳承利用,向世界推出一份中國的研究案例。在學科理論方面,希望通過本項目的具體研究實踐,證明地理學科是世界遺產研究領域的主導學科。

結題摘要

1. 以世界遺產的價值標準為研究視角。探討了中國礦業遺產的的研究意義與保護展望。 2. 以地理學科的理論方法為學術基礎。礦業遺產兼具自然和文化遺產性質,因此,兼具自然與人文科學性質的地理學科,在礦業遺產研究領域,具有明顯的學科優勢。時間、空間和人地關係是地理學的理論核心,也是本項目探討礦業遺產的基本理論。根據地理學科的區位論,本項目將浙江省礦業遺產資源,劃分為城鎮型、近郊型和遠郊型(據其與所屬城鎮的空間位置);散點型、集聚型、據點型和條帶型(據其遺存實體的空間布局特徵);地面型、地下型和綜合型(據其遺存實體的垂直空間位置)。 3. 以傳統工業的礦業遺產為重點內容。傳統礦業遺產,較之於工業革命以後的近現代工業遺產,是更具中國特色的工業遺產資源,本項目在重點探討浙江省的特色礦業遺產:陶瓷業、採石業、礬礦業與金礦業的基礎上,擴展探討了四川省自貢市鹽業遺產、湖北省黃石市大冶銅礦業遺產等中國傳統礦業遺產。 4. 以浙江省域的礦業遺產為研究案例。在分析自然與人文地理環境因素對浙江礦業遺產時空分布和屬性特徵之影響的基礎上,據礦產類型、遺產體系、城鎮關係、布局特徵、分布均衡性等因素,從歷史變遷、地理環境、遺產組成、類項遺產和遺產價值等方面,選取遂昌金礦、龍游石窟、上林湖越窯和礬山礬礦四個礦業遺產地進行了案例研究,並提出了浙江礦業遺產保護利用的管理策略:確立“兩線三區五中心”的保護規劃空間格局;建立“散點型、集聚型、據點型和條帶型”的因地制宜管理模式;強調“維護山水格局、恢復生態環境與延續傳統文化”的綜合保護意識;實施“提升保護等級、擴大影響範圍與調整管理機制”的遺產品位方針: 5. 以學術交流與人才培養為推動機制. 本項目研究保持與國際工業遺產保護協會(TICCIH)礦業遺產專業委員會的溝通,與國內外學術界進行了交流。共發10篇以上學術論文。共培養畢業博士生1名、畢業碩士生3名、本科畢業生2名。 6. 以創新研究與推動申遺獲社會影響。以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古代採石遺存為案例,提出了國內世界遺產地遺產資源再發掘與保護的學術新理念;成功推動了中國黃石市礦冶工業遺產與中國溫州礬礦礦業遺產申報世界遺產的前期調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