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綠道

美國綠道,英國綠道,德國綠道,法國綠道,日本綠道,新加坡綠道,
世界綠道 是全球 各國 各地區 的 綠道總稱。
(概述+全景圖=世界綠道網 彭勇總編總攝影)
例如:

美國綠道

一、美國,走經濟型景觀之路
綠道起源於美國,公認最早的綠道是1867—1900年規劃先驅奧姆斯特德的作品“翡翠項鍊——波士頓公園綠道系統”,被視為史上第一條真正意義的綠道,激起了美國眾多景觀設計師熱烈追捧。
波士頓公園綠道系統
如今美國已形成全國綜合綠道網,延綿4500多公里的東海岸綠道,從緬因州的加拿大邊境一直延伸到佛羅里達州,途經大西洋沿岸的15個州和27個重要大城市的州府、學園、公園、文化景觀遺蹟。
美國東海岸綠道全長約4500公里,是全美首條集休閒娛樂、戶外活動和文化遺產旅遊於一體的綠道,途經15個州、23個大城市和122個城鎮,連線了重要的州府、大學校園、國家公園、歷史文化遺蹟。該綠道總造價約3億美元,全部建成後可為沿途各州帶來約166億美元的旅遊收入,為超過3800萬居民帶來了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英國綠道

二、英國,綠道是城市開放的核心
20世紀初,綠道理念在歐洲開始盛行。霧都”倫敦依託“城市-鄉村”相結合的花園城市模式,大規模規劃建設環城綠帶及綠色通道網路。現今,在倫敦的周邊已經建設了將近300個綠色項鍊狀的開放空間,面積相當於倫敦市區的7倍,倫敦由重污染城市脫胎換骨為花園城市。
1976年後,倫敦繼續開敞空間規劃,並延伸發展“綠道”理念,形成了包含不同類型綠色通道的“綠鏈”。倫敦將“綠鏈”變成了一條能控制城市無限蔓延的綠色生態長廊,規定城市的發展只能在“綠鏈”中,通過高密度的綠化措施,增加開敞空間的可進入性,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完善倫敦城市的綠地框架和自然保育。

德國綠道

三、德國,工業遺產之旅
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改善舊工業區及舊城區的城市形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質、改善區內空氣品質,把老工業區及其建築改造成服務業中心和旅遊目的地。
德國魯爾區將綠道建設與工業區改造相結合,通過7個綠道計畫將百年來原本髒亂不堪、破敗低效的工業區,變成了一個生態安全、景色優美的宜居城區。魯爾區成功整合區域內17個縣市的綠道,並在2005年對該綠道系統進行了立法,確保了跨區域綠道的建設實施。

法國綠道

四、法國羅亞爾河流域“綠道”
羅亞爾河流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冊的世界自然遺產,位於法國中西部地區,羅亞爾河流域“綠道”全長近800km,橫跨法國羅亞爾大區和中央大區2個行政大區、6個行政省、8個大中城市以及1個地區級自然公園,沿途設有14個腳踏車租賃和維修服務點,150個可接待腳踏車的餐飲住宿點,是法國重要的集休閒娛樂、戶外活動和自然文化遺產旅遊於一體的綠道,同時也是歐盟“綠道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法國綠道總數約150條,總長約6155km,平均寬度3m。2004年,法國把“綠道”寫入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以便進行統一、有效管理。

日本綠道

五、日本,串起名山大川
由於日本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密集、自然資源匱乏,快速密集的工業化,農村人口的大量湧入城市,致使日本面臨了嚴峻的環境問題。在東京等人多地少、寸土寸金的大都市,政府在市中心修建儘可能多的綠道,一方面為身心疲憊的市民提供健身、遊玩、放鬆的平台,另一方面通過綠道串聯起沿線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蹟。密如蛛網的綠道還將大城市和衛星城市串聯起來,使衛星城真正對大城市起到疏導作用。
日本綠道網設計得異常精巧,多沿河修建,道路不寬,也往往沒有明顯的標識,但樹木花叢錯落有致,30年以上的大樹也隨處可見。走在綠道上,仿佛成為“畫中人”。城市綠道還擔負著為定居或路經城市的鳥類等野生動物提供棲息地的重任。
日本對國內的主要河道一一編號,加以保護,通過濱河綠道建設,為植物生長和動物繁衍棲息提供了空間,為城市居民提供了體驗自然、欣賞自然的機會和一片遠離城市喧囂的淨土。

新加坡綠道

六、新加坡,促進社會和諧
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園城市”,其公園綠地系統由區域公園、新鎮公園、鄰里公園、公園串聯網路四級體系組成,其中公園串聯網路相當於“綠道”,在公園綠地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聯通作用。
新加坡於1991年提出,計畫20—30年完成建設一個遍及全國的綠地和水體的串聯網路,將連線自然的開敞空間、主要的公園、體育與休閒用地)、隔離綠帶、局部的綠化通道及其他開敞空間等六類開敞空間,並與濱海地區連線。該系統不僅為居民提供散步、慢跑、騎腳踏車的健身徑,還可以為野生動物提供棲息之所,保持生物多樣性。
2001年,進一步提出了提高綠地空間可達性的目標,要求通過公園串聯繫統將公園、新鎮中心、體育設施和公共鄰里連線起來。
在2002年《公園、水體規劃及個性規劃》中,提出將串聯綠化廊道的總長度從2003年的40公里,增至2015年的120公里的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