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湯姆叔叔的小屋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湯姆叔叔的小屋

《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湯姆叔叔的小屋》是2013年8月1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斯托夫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經典文學名著博覽:湯姆叔叔的小屋
  • 出版社: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 頁數:201頁
  • 開本:16
  • 定價:13.80
  • 作者:斯托夫人
  • 出版日期:2013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2272709
  • 品牌:智之虎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湯姆叔叔的小屋》的全書都被同一個主題所主宰:奴隸制度的罪惡與不道德。當斯托夫人在她的文字里寫入次要的主題時——譬如母親的道德權威以及由基督教提供拯救的可能性——她都會強調這些主題與奴隸制的恐怖之間的聯繫。幾乎在小說的每一頁里,斯托夫人都在積極推動著“奴隸制度不道德”這一主題,有些時候她甚至會改變故事敘述的口吻,以向人們“布道”奴隸制的破壞天性(譬如,在載著湯姆前往南方州的輪船上,有一名白人女性這樣說道:“奴隸制的最可怕之處就在於對感情和親情的踐踏——比如拆散人家的骨肉。”)通過對黑奴制度拆散他人家庭的刻畫,斯托夫人用文字展現出了奴隸制度罪惡。 “在自由的土地上,逃亡者們安全了。” 因為斯托夫人認為母性是“所有美國人生活中的道德與倫理模範,”並相信,只有女性才擁有將美國從奴隸制的惡魔手中拯救出來的道德權威;這便是《湯姆叔叔的小屋》中表達出的另一個主題:女性的道德力量與聖潔。在書中,這種角色的例子有伊麗莎——一位帶著小兒子逃亡的黑奴(並最終與其全家團聚),或者小伊娃——她被視為一名“理想的基督徒”;正是通過這樣的角色,斯托夫人表明了這一觀點:女性能夠拯救她們身邊的人,哪怕是最不道義的人。但後來的評論也提到,斯托夫人筆下的女性角色一般都以家庭主婦的老套形象出現,而不是現實中的女性。此外,斯托夫人的小說“重申了女性所發揮的影響的重要性”,並為隨後幾十年里女權主義運動道路的鋪平作出了貢獻。
在我們年少時,總會讀過幾本好書,它們或為我們指引了前進的方向,或幫我們慰藉了失落的心靈,或讓我們對於生活有了更多的感悟。為了將這份感動和領悟傳承下去,本系列巨著本本經典,古今中外大師佳作雲集,為孩子們承托起了一片真善美的天空

作者簡介

斯托夫人(1811—1896)出生於北美一個牧師家庭,曾做過哈特福德女子學院的教師。她目睹黑奴在奴隸主殘酷壓迫下的悲慘命運,心生憐憫之情。在此啟發下,她親自到南方了解真實情況,決定以自己的方式參與解放黑奴的戰鬥中。斯陀夫人因對黑奴命運的關注成為支持廢奴作家中最傑出的一位。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善良的謝爾比先生
第二章 黑奴喬治
第三章 湯姆叔叔小屋裡的一夜
第四章 黑奴易主
第五章 逃亡之路
第六章 好心的參議員
第七章 黑奴離家
第八章 黑奴的妄想
第九章 奴隸交易
第十章 教友村
第十一章 湯姆的新主人
第十二章 湯姆叔叔的新生活
第十三章 自由人的抗爭
第十四章 奧菲利亞小姐的經歷
第十五章 調皮的托普西
第十六章 謝爾比莊園
第十七章 湖邊的小天使
第十八章 小天使走了
第十九章 禍不單行
第二十章 湯姆再次被賣掉了
第二十一章 黑暗之處
第二十二章 湯姆違抗命令
第二十三章 凱茜小姐的身世
第二十四章 紀念物
第二十五章 可貴的自由
第二十六章 計謀
第二十七章 殉難者
第二十八章 鬼故事
第二十九章 大團圓

序言

前言
《湯姆叔叔的小屋》是美國著名作家斯托夫人所著的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斯托夫人出生於北美一個牧師家庭,從小就目睹了黑奴的悲慘命運,長大之後便決定以寫作的方式來支援解放黑奴的戰爭,於是寫下了這部舉世聞名的著作。
這篇故事的主要內容是:奴隸主謝爾比為了還債,賣掉了他的奴隸湯姆以及女奴伊麗莎的兒子哈利。伊麗莎不甘心聽從主人的擺布,她連夜帶著兒子逃到自由州,然後與丈夫喬治會合,歷經艱險,終於成功地抵達加拿大,獲得自由。
湯姆並沒有逃跑,他甘願聽從主人的安排,沒有任何怨言。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中,他救了奴隸主聖克萊爾女兒伊娃的性命,在伊娃的要求下,聖克萊爾將湯姆買過來。後來,湯姆和小女孩伊娃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不久伊娃突然病死,聖克萊爾也在一次意外事故中被人殺死。聖克萊爾的妻子將湯姆送到拍賣市場,湯姆便落到了一個極端兇殘的奴隸主勒格里手中。在勒格里的折磨下,湯姆被打得死去活來,最後悲慘地離開了人世。
在這本書中,作者將湯姆塑造成一個高貴的英雄形象,他不僅忍受著剝削帶來的痛苦,還始終堅持著自己的信仰,最後連他的敵人也對他非常敬重。然而,逆來順受、任勞任怨的湯姆難逃死亡的命運,而敢於反抗的喬治夫婦卻得到了新生。
這部小說深刻地反映了奴隸制度的黑暗和罪惡,為喚醒民眾反對奴隸制度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世界各地被壓迫民族的覺醒也產生過不可估量的影響。
編 者
2011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