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和農業領域土地及水資源狀況:系統瀕臨極限

2021年12月9日,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發布旗艦報告《世界糧食和農業領域土地及水資源狀況:系統瀕臨極限》(下稱“2021年版《土地及水資源狀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糧食和農業領域土地及水資源狀況:系統瀕臨極限
  • 發布時間:2021年
內容解讀
該報告指出,地球土壤、土地和水資源狀況持續惡化,均已“瀕臨極限”,到2050年時難以滿足將近100億全球人口的糧食需求。若沿著當前發展軌跡,為了實現糧食增產50%的目標,農業取水量可能將增加約35%。這可能引發環境災害,加劇資源競爭,造成社會挑戰,加劇衝突。
報告數據顯示,人為土壤退化波及34%的農地(16.6億公頃);城市擴張正在侵蝕良田;全世界生產的糧食中超過95%源自土地,但可供進一步開發的高產土地少之又少;2000年至2017年,人均用地面積減少了20%;水資源短缺正在危害全球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危及農業地區32億人的生計。
“土壤、土地及水資源生態系統正面臨巨大壓力,許多已被推向極限,”FAO總幹事屈冬玉在報告前言中寫道,“在此背景下,我們未來的糧食安全顯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土地、土壤及水資源的保護。”
土壤、土地、水資源這三項基本要素是農業糧食體系的基石,為人類提供超過95%的食物,2011年的《土地及水資源狀況》報告首次對此進行了全面評估。2021年版《土地及水資源狀況》採用“驅動因素-壓力-狀況-影響-回響評價方法(DPSIR)”。這是分析和報告可持續農業生產、社會和環境之間重要的相互關係時可採用的成熟框架。
報告認為,從國際社會的最新評估、預測、模擬情景看,地球上各種自然資源的現狀“令人震驚”,突出表現為過度利用、濫用、退化、污染和日益稀缺。不斷增長的食物、能源需求以及工業、城市、農業各領域對資源利用的競爭、保護和加強地球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及其所提供的各項服務的必要性,都使得情況變得極為錯綜複雜,各種相互關聯和相互依賴關係層出不窮。
報告認為,當前的農業集約化生產方式不可持續。
報告說,人類在農業領域對土地及水資源的利用尚未達到峰值,但證據表明農業生產率增速正在放慢,生產能力正在快速耗竭,對環境的破壞也在加快。農業用地面積自2000年以來總體變化幅度較小,用於耕作作物的永久性灌溉農地已經有所增加,而永久性草地及牧場用地則在大幅減少。城市的快速擴張已經擠占了所有類型的農業用地。
與此同時,人為土壤退化波及34%的農地(16.6億公頃);全世界生產的糧食中超過95%源自土地,但可供進一步開發的高產土地少之又少;城市地區占地球陸地表面積不足0.5%,但城市的迅速擴張已嚴重影響土地和水資源,污染並侵蝕良田這一農業生產和糧食安全的根基;2000年到2017年間,人均用地面積減少了20%。
而就水資源而言,報告稱,全球水資源平衡正面臨壓力,水資源短缺危害了全球糧食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危及農業地區32億人生計。根據2018年報告的國家層面匯總數據,估計全球用於灌溉農業的地下水抽取總量為820立方千米/年,與2010年的688立方千米估計值相比增加了19%。用於灌溉農業的地下水抽取量在農用淡水取用量中占比超過30%,並繼續以約2.2%/年的速度增長。
在灌溉區累計整散量(消耗量)中,地下水占比約43%,地下水利用已經面臨局限。各大洲主要含水層以及高產的沿海平原(鹽分侵入一直是嚴重威脅)的地下水已大多遭到重度開採。地下水開採被認為導致含水層儲水量以250立方千米/年的速度減少,隨著地下水位下降,它還導致含水層對農民而言失去功能和用途,在回補不足或得不到回補的含水層地區,對生產及生計的局部影響可能十分嚴重。地下水耗竭將繼續給東亞、中東及西亞、北美和南亞帶來巨大壓力。
此外,氣候變化也帶來一系列影響。報告稱,與土地利用方式相關的農業氣候條件正在快速變化。農業企業正在不斷適應新的熱狀況,它可能會干擾作物的生長階段以及支撐作物生長的土壤生態,對作物病蟲害傳播造成特定影響。水循環也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尤其是降雨和乾旱期的變化,都迫使人們調整雨養生產和灌溉生產。在氣候變化背景下,與當前的參考長度相比,北方和北極地區的作物生長期可能會變長,而受長期乾旱影響的地區的生長期則可能變短。
報告預計,氣候變化對水循環的影響將對農業產出、生產性土地及水資源系統的環境績效產生巨大影響。據氣候模型預測,可再生水資源在一些地區(中緯度和乾旱的亞熱帶地區)會減少,而在其他地區(主要是高緯度和濕潤的中緯度地區)則會增加。即便在預測可能增加的地區,也可能因降雨波動性加大致使江河流量出現變化,導致出現短時間缺水。
據氣候模型預測,隨著全球氣候不斷變化,強降雨的頻率、強度和雨量都會增加。強降雨正使得發生土石流、嚴重侵蝕和突發洪水的風險加大。報告稱,對未來氣候變化情景的預測告訴我們,有必要改變目前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措施,以適應作物/土地適宜性方面的變化。
報告認為,未來的挑戰在於農業生產將取決於對土地及水資源相關風險的管理。土地、土壤及水資源管理應尋求加強協同合作,保證系統正常運轉。必須在不進一步破壞環境服務的前提下維持必要的農業增長率。土地及水資源需要得到保護。
從政策實施情況來看,報告指出,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各國部門之間和各國之間的政策脫節。各國的土地和水資源政策法規往往脫節或落地不實。由於制度和技術層麵條塊分割,往往導致成效不足。此外,相連水系的邊界往往與政治或行政邊界不相對應,導致出現轄域劃分不清。
面對資源退化,報告建議加大投資力度,推進土地、土壤和水資源可持續管理,恢復退化生態系統。傳統供資模式注重提高農業效率和利用競爭優勢,高價值作物出口自然優先於糧食自給自足和營養。報告指出,負責任投資不應狹隘地僅以基建解決方案提高產量。相反,國際供資和公共及私營部門投資應設法探索新的辦法,促進對健康且具有環境可持續性的土地、土壤和水資源投資。此外,要視農民為主要投資者,而不僅僅是公共補貼和關稅保護的受益者。
報告也指出,目前仍有希望扭轉資源退化和枯竭的趨勢,但不應低估此項任務的複雜性和艱巨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