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民族:文明與文化(第4卷)》是2013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時遠、朱倫、王建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民族:文明與文化(第4卷)
- 作者:郝時遠、朱倫、王建娥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 頁數:366 頁
- 定價:69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16120637
- 版次:1
《世界民族:文明與文化(第4卷)》是2013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時遠、朱倫、王建娥。
《世界民族:文明與文化(第4卷)》是2013年3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時遠、朱倫、王建娥。內容簡介 呈現在廣大讀者面前的這部多卷本《世界民族:文明與文化(第4卷)》,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
《中華文明史(第4卷)》是200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樓宇烈。 內容介紹 本書是北京大學國學研究院組織撰寫的一部多學科融合的學術著作。實現文明既是人類的創造史、也是人類的演進史這一觀點,將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分別對應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類社會的組織方式以及人的心靈世界,展示其錯綜...
民族,指在文化、語言、歷史或宗教與其他人群在客觀上有所區分的一群人。世界民族(world nationalities);即:世界各國民族的總稱。民族簡介 全世界共有70.57億居民,分屬2000多個民族。這些民族的社會、經濟、 文化分別處於各個不同的發展階段上。其中,有人口一億以上的民族,也有不足千人的民族。中國漢族是世界...
《世界文明通論:中華文明·中國少數民族文明》是2010年海峽出版發行集團,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汝信、何星亮。內容簡介 《世界文明通論:中華文明·中國少數民族文明(套裝上下冊)》內容簡介:以歷史學和人類學相結合的方法,綜合歸納了歷史上中國少數民族的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制度文明和生態文明等等。從空間...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是2010年7月1日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銘銘。內容簡介 《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世紀前期的中國敘述》內容簡介:從晚清西學傳入到20世紀50年代之間的這一歷史時期,中國出現了大量有獨到見地的學術論著,其所涉及的領域及所抵達的境界,足以使我們震撼。《民族、文明與新世界:20...
凱爾特是歐洲古代文明之一,是與古希臘羅馬文明圈相對應和並存的。在羅馬帝國時代,北方的日耳曼人和凱爾特人被並稱為蠻族,他們之間頻繁的衝突與碰撞。可以說,現代歐洲的各民族在很大程度上源自於他們,當然還包括斯拉夫人和維京人。起源 法國東部塞納河、羅亞爾河上游、德國西南部萊茵河、多瑙河上游地區是凱爾特人的...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美洲的印第安人留下了相當高的古代文明。以玉米為代表的多種農作物的種植和栽培,使其成為世界農業文明的搖籃之一;以太陽神金字塔為代表的建築藝術,讓人瞠目結舌,是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的一朵奇葩;以鷹羽冠為代表的民族服飾,色彩鮮艷、做工精巧,為世界民族文化增添了亮麗的色彩;納斯卡荒原巨畫...
商業關係的擴大,文化交流和社會交 往,諸王國和帝國的發展。本卷首先論述阿爾莫哈德王朝。依次分章論述西部非洲各種文明:馬 里、桑海、尼日河灣、沃爾特盆地、查德、豪薩、從卡薩芒斯河到近代喀麥 隆沿海地區的各族人民。從第15章開 始論述東北部非洲和東部非洲,首先 是埃及,然後是努比亞、衣索比亞 和非洲之角...
民族民俗:講述世界各民族的悠久文化歷史,反映各民族、各地區獨特的民俗民風。科技探索:用豐富的圖片和通俗易懂的文字為讀者講述尖端科技的套用,揭開科技套用之迷。異域人文:介紹世界不同文明形態下的獨特生活景觀,展示不同文化的差異。文明紀實:用圖片講故事,關注當代都市人生存狀態的改變。文明之旅:從獨特視角...
象雄文化是中國西藏的本土文化,它包括了醫學、建築學、聲明學、因明學、佛學、以及天文學、哲學等浩如煙海的文化體系。是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族先祖文明智慧的結晶。打開古象的歷史巨卷,象雄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經過了數千年的沉澱積累,承載著藏民族不朽的精神,代表著西藏悠久歷史文化的“根”與“魂”。是...
以致日後印度文獻對它一筆帶過。哈拉巴文化衰落之謎,仍有待後人去破解。哈拉巴文化衰落後,從印度西北方入侵的遊牧民族雅利安人創立了更為持久的文明。雅利安人於公元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並逐步向南擴張。經過長時期的兼併戰爭,公元前4世紀,雅利安人在南部的恆河流域建立了以摩揭陀為中心的統一國家。
民族是指經長期歷史發展而形成的穩定共同體,一群基於歷史、文化、語言與其他人群有所區別的群體,是伴隨著社會進步,經濟發展以及文化、語言和文明的進步,居住在同一地區的相關部落逐漸融合併形成起來。我們說的“中華民族”,具有國族的性質,是對當代中國境內56個民族的一個共同稱呼。世界上很少有單一民族的國家。
《世界文化博覽3》目錄:第一章 歐洲文明的誕生/1 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1 工業革命前的世界/7 北美獨立戰爭/18 法國大革命/24 拿破崙帝國/30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36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的意義/41 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45 歐洲革命/51 確立資本主義/57 國際共產主義的開展/66 帝國主義時代誕生/71 亞非拉民族/81 第...
日本人在二戰中的行為固然遠遠低於“恥感文化”所蘊涵的道德水準,不過並未脫離“恥感文化論”所指斥的終極思想本質——不存在恆定的德行標準,即毫無道義可言。其實,自人類學會用樹葉來遮蓋恥部開始,恥感就已存在於人類的心靈,並作為人類區別於野獸的特質,在漫長的人類社會歷史中發展出更高級的文化,而在人類文明...
在數千年的古代歷史上,中華民族以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勇於探索的精神和卓越的聰明才智,譜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創造了同期世界歷史上極其燦爛的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萬里長城、大運河、明清故宮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種出土文物,無不反映出大膽、高超的生產技術;同時在思想文化、科學技術領域產生了無數傑出的人物,創造...
主編《中印文化交流叢書》《世界民族-亞洲卷》等。部分著作獲“中印友誼獎”等優秀成果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目錄 緒論 印度文化的基本類型和特點 第一章 印度史前時期的文化和印度河流域文明 一、印度史前文化 二、印度河流域文明 第二章 吠陀時代 一、雅利安人及其社會 二、種姓制度的形成與發展 三、婆羅門...
在此整個期間,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地區,而且文化也最為先進(大體說來只有埃及可以與其相媲美)。但是居魯士的生涯──恰巧在有史記錄的中間點上──把那一章世界史揭了過去。自那時以後,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文化上都不是文明世界的中心了。進一步說來,閃米特各民族人(包括阿拉伯人...
炎帝農耕文化 炎帝和他所統領的原始先民部落,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創造了人類賴以生存、繁衍、發展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為華夏文明的發軔和整箇中華民族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物質、文化基礎。炎帝文化中“始作耒耜,教民耕種”的原始農耕文化是炎帝神農文化的核心。炎帝神農氏開創農耕文化的過程就是原始民族先民...
儺文化,其中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儺文化是一種遠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傳統的華夏文明中,“儺”是歷史久遠並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具有強烈宗教和藝術色彩的社會文化現象,它起源於漢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圖騰崇拜和巫術意識。遠古...
中國“文化多元一體”道路與西方“文化多元主義”道路不同。中華文化的哲學基礎總能使多元與一體的事物辯證統一。中華文明雖擁有多元的地理人文樣態,但有一體的國家建構,一體的中華民族,一體的政治文化認同。交替演進 從有夏到後來的華夏,有一個擴大的過程。最初有夏表示的是西土之人。這是以地域為指向的,而不...
阿拉伯伊斯蘭文化不僅限於阿拉伯民族而且是信仰伊斯蘭教的全世界穆斯林的文化成就。其實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是水乳交融的一體。阿拉伯伊斯蘭文化歷史悠久,內容博大精深,既堅守純潔的理念,追求崇高的理想,同時又充滿包容,體現出開放的胸懷。當代的極端伊斯蘭教派絕不代表阿拉伯伊斯蘭文明。阿拉伯文化特別是在世界中古時期取得了令...
古希臘文化最主要的包括了古希臘戰爭,古希臘藝術和古希臘神話。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占有極其重要地位。許多文明正淘汰於歷史長河之中,而古希臘文化精神卻未被湮沒。起源 古希臘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時期的現實生活,特別體現了古代世界的人們對戰爭與和平、人與自然之間的...
而黃河那奔流不息的江流給予我們民族胝勵卻是我們該永久張揚的奮鬥不息的精神之旗。沿著黃河走,在文明初始期的華夏大地上,有星羅棋布般的各具地域特色的多個文化中心。多中心不平衡的發展,是這個時期的特點。那時的文化中心,大致可分為北方文化,南方文化,長城沿線文化,西北文化,東北文化等五部分。南北文化的...
他們似乎屬於前印歐民族(pre-Indo-European);他們的語言米諾斯語(Eteocretan)可能使用仍未被解讀的線性文字A書寫;他們主要是海上的商人。雖然他們勢微的原因不詳,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最終為希臘大陸的邁錫尼人所入侵和統治。希臘克里特島的中、晚期文化。又稱克里特文化或克里特文明。約始自公元前2850年,至公元前...
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各諸侯國出現過百家爭鳴的生動活潑的局面,各種思想學術流派的成就,與大體同時的古希臘文明東西輝映。至漢武帝時推行“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的政策,於是以孔子、孟子代表的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統治漢族古代思想與文化近2000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響著其他少數民族,甚至影響到中國相鄰的國家。
公元375—568年,被成為歐洲歷史上的民族大遷徙時代。在此期間,眾多以日耳曼人為主的蠻族部落入侵羅馬帝國,並將其摧毀。在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先後建立起了數十個日耳曼人的“民族國家”,給歐洲未來的政治版圖打下了基礎。這段歷史上乘羅馬帝國,下啟中世紀,因而具有極其獨特的重要性。但由於文化落後,各日耳曼民族...
正是中華音樂文明幾千年的深厚積澱,賦予新疆維吾爾木卡姆無與倫比的歷史文化價值。建立於十五——十六世紀的葉爾羌汗國,是維吾爾族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創建者賽義德汗在推廣統一的維吾爾文化和文學方面發揮過及其重要的作用。阿布都熱西提汗繼承王位後,更是熱衷於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和完善,其本人也是一個通曉...
華夏、華夏族、華夏文明應起源於此。這些專家學者的研究都得出同一結論,從華胥到華夏,從華夏到中華,形成了一脈相承的中華民族文化。由於秦始皇的收繳焚毀列國史籍,使華夏文化在長達550年的戰亂後再遭浩劫,而存於鹹陽宮最後記錄上古歷史的孤本也因為項羽火燒鹹陽而灰飛煙滅,因此注重史料的司馬遷在《史記》中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