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通過女主人公安娜的追求愛情悲劇,和列文在農村面臨危機而進行的改革與探索這兩條線索,描繪了俄國從莫斯科到外省鄉村廣闊而豐富多彩的圖景,先後描寫了150多個人物,是一部社會百科全書式的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文學文庫039:安娜·卡列尼娜
- 作者:列夫·托爾斯泰 (Tolstoy L.N.)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752頁
- 開本:32
- 品牌:北京天下智慧
- 外文名:AHHA KapeHHHA
- 譯者:楊楠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0660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俄國文學巨匠列夫·托爾斯泰的最好的作品,俄國文學史上里程碑式的一部傑作。
小說一出版即引起了“一場真正的社會大爆炸”,它的各個章節都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蹺足”注視。
小說一出版即引起了“一場真正的社會大爆炸”,它的各個章節都引起了整個社會的“蹺足”注視。
作者簡介
全名為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俄國作家、思想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偉大的文學家,19世紀中期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是世界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稱頌為具有“最清醒的現實主義”的“天才藝術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也創作了大量的童話。他的作品《七顆鑽石》《跳水》《窮人》等被收入國小語文教材。
媒體推薦
他(托爾斯泰)是一個真正的人,他有權寫作。
——維根斯坦
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
——維根斯坦
這是一部盡善盡美的藝術傑作,現代歐洲文學中沒有一部同類的東西可以和它相比!
——陀思妥耶夫斯基
圖書目錄
譯序
上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下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後記
上
第一部
第二部
第三部
第四部
下
第五部
第六部
第七部
第八部
後記
後記
一九九四年五月,在出版社工作的好友D女士談到他們正組織力量重譯和新譯一批外國文學名著,約我重譯托翁的《安娜·卡列尼娜》。我覺得這是一件有利於加速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大好事,便欣然受命。無奈同年八月中我赴美訪問,只好把剛開了一個頭的翻譯任務帶到美國來完成。雖然其他事情占去了一部分時間,但跟我在國內相比,無瑣事之困擾,少賓客之勞神,加之環境清幽,氣候宜人,時間和精力反而更加集中。全書於一九九五年三月六日譯完,三月十日快郵寄回祖國。從翻譯來講,算是鬆了一口氣,但心裡仍不踏實:新中國成立四十五年來,眾所周知,外國文學作品在我國的出版、傳播可以說是幾起幾落。“文化大革命”十年,外國文學作品更被斥之為“封、資、修”黑貨,斬盡殺絕,自不待言,而最近幾年,似乎又不景氣,在滾滾經濟大潮中,物慾橫流,情趣淪落,淫穢頹廢讀物,趨之若鶩,健康高雅作品,少人問津。此時出版外國文學名著,功德雖然無量,閱讀能有幾人?我離開祖國已有半年多了,也許情況正在改變,但願我的擔心不過是“杞人憂天”罷了。
在美國這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金元王國里,生活節奏十分緊張,價值規律支配一切,社會生活光怪陸離,奇聞逸事時有披露。但總的看來,日常生活運作平穩。靠什麼來維繫?靠的是:依法辦事,公平交易,職業道德,文明精神。毫無疑問,多元文化的薰陶,對美國的社會和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拿俄國作家和作品來說,我原以為美國人可能知之不多,於是我利用坐在圖書館進行翻譯之機,順便做了兩項小調查。
一是問問美國人對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及其《安娜·卡列尼娜》的了解程度。我先後向坐在圖書館看書的二十個美國人提了兩個問題:
問題一:您知道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其人嗎?
回答知道的十八人;不知道的二人。
問題二:您讀過他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嗎?
回答讀完了的六人;沒有讀完的八人;沒讀過的六人。
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我沒有問,估計他們都是普度大學的學生或教師。這個小調查顯示:他們百分之九十的人知道托爾斯泰其人,百分之七十的人讀過《安娜·卡列尼娜》英譯本。
二是通過圖書館的電腦系統查詢了普度大學和西北大學兩校《安娜·卡列尼娜》英譯本的藏書情況。發現兩校圖書館有四種英譯本,出版年代最早的是1899年,以後重版或初版出書的年代分別是1900年,1901年,1917年,1928年,1930年,1931年,1939年,1943年,1947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8年,1980年,1987年,1988年,共21次。
我們雖然不能憑以上兩項小小調查以偏概全,但是可以肯定,即使在知識階層里,他們外國文學的知識水平恐怕高於我國,至於外國文學名著的譯介、出版方面,我們跟人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感到外國文學名著重譯或新譯工作是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事情。任重道遠,事在人為。只要有識之士從各方面加緊工作,情況必會改觀。
最後,我想藉此機會向組織《安娜·卡列尼娜》重譯出版的朋友表示深深的謝意與敬意!
在美國這個“有錢能使鬼推磨”的金元王國里,生活節奏十分緊張,價值規律支配一切,社會生活光怪陸離,奇聞逸事時有披露。但總的看來,日常生活運作平穩。靠什麼來維繫?靠的是:依法辦事,公平交易,職業道德,文明精神。毫無疑問,多元文化的薰陶,對美國的社會和人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拿俄國作家和作品來說,我原以為美國人可能知之不多,於是我利用坐在圖書館進行翻譯之機,順便做了兩項小調查。
一是問問美國人對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及其《安娜·卡列尼娜》的了解程度。我先後向坐在圖書館看書的二十個美國人提了兩個問題:
問題一:您知道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其人嗎?
回答知道的十八人;不知道的二人。
問題二:您讀過他的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嗎?
回答讀完了的六人;沒有讀完的八人;沒讀過的六人。
調查對象的文化程度我沒有問,估計他們都是普度大學的學生或教師。這個小調查顯示:他們百分之九十的人知道托爾斯泰其人,百分之七十的人讀過《安娜·卡列尼娜》英譯本。
二是通過圖書館的電腦系統查詢了普度大學和西北大學兩校《安娜·卡列尼娜》英譯本的藏書情況。發現兩校圖書館有四種英譯本,出版年代最早的是1899年,以後重版或初版出書的年代分別是1900年,1901年,1917年,1928年,1930年,1931年,1939年,1943年,1947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60年,1965年,1970年,1978年,1980年,1987年,1988年,共21次。
我們雖然不能憑以上兩項小小調查以偏概全,但是可以肯定,即使在知識階層里,他們外國文學的知識水平恐怕高於我國,至於外國文學名著的譯介、出版方面,我們跟人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也正因為如此,我才感到外國文學名著重譯或新譯工作是具有良好社會效益的事情。任重道遠,事在人為。只要有識之士從各方面加緊工作,情況必會改觀。
最後,我想藉此機會向組織《安娜·卡列尼娜》重譯出版的朋友表示深深的謝意與敬意!
序言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是十九世紀俄國的偉大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正是他,以自己深邃的智慧、無畏的精神、不倦的探索、豐碩的成果將批判現實主義推向了頂峰,對世界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成為全人類景仰的文學大師。作為他的長篇巨著《安娜·卡列尼娜》中譯本的譯者,我想介紹一下托翁其人其書,也許對我國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不無裨益。
《安娜·卡列尼娜》的色調明顯不同於《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色調明朗、昂揚,充滿了歷史樂觀主義精神;而《安娜·卡列尼娜》的色調比較陰鬱,人物的矛盾鬥爭激烈,心情緊張而惶恐,全書閃現出宿命的預感和死亡的陰影。《安娜·卡列尼娜》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結構嚴謹集中,對人物心理活動過程的描寫十分出色,細節描寫更加引人入勝,敘述風格多彩多姿:有平穩的陳述,也有濃烈的抒情;有尖銳的對比,也有辛辣的諷刺。總之,《安娜·卡列尼娜》無論就內容的廣泛和深刻性,還是藝術技巧的完美性,都不愧是世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寶庫中的瑰寶。
《安娜·卡列尼娜》的色調明顯不同於《戰爭與和平》。《戰爭與和平》色調明朗、昂揚,充滿了歷史樂觀主義精神;而《安娜·卡列尼娜》的色調比較陰鬱,人物的矛盾鬥爭激烈,心情緊張而惶恐,全書閃現出宿命的預感和死亡的陰影。《安娜·卡列尼娜》藝術上的主要特點是:結構嚴謹集中,對人物心理活動過程的描寫十分出色,細節描寫更加引人入勝,敘述風格多彩多姿:有平穩的陳述,也有濃烈的抒情;有尖銳的對比,也有辛辣的諷刺。總之,《安娜·卡列尼娜》無論就內容的廣泛和深刻性,還是藝術技巧的完美性,都不愧是世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寶庫中的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