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短篇諷刺小說集,書中收入了他的代表作,如《百萬英鎊》、《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三萬元的遺產》等。,馬克?吐溫的作品表達了對普通人、小人物的一種愛。即便是嘲笑揶揄,也常常是善意的,富於同情的。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文學文庫020:百萬英鎊
- 作者:馬克•吐溫 (Twain M.)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244頁
- 開本:32
- 外文名:The 1,000,000 Bank-note
- 譯者:董衡巽
- 出版日期:2013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25094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被閱讀最多的經典小說
新課標推薦必讀名著
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馬克·吐溫,一百年還忘不掉的幽默與諷刺,他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新課標推薦必讀名著
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馬克·吐溫,一百年還忘不掉的幽默與諷刺,他被譽為“美國文學中的林肯”
作者簡介
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赫恩·克列門斯。馬克·吐溫於1835年11月30日出生在美國密蘇里州佛羅里達的鄉村的貧窮律師家庭。其父親是當地的律師,收入菲薄,家境拮据。兒時生活的貧窮和長期的勞動生涯,為他以後的文學創作累積了素材。雖然其家財不多,卻無損其幽默、機智與名氣,堪稱美國最知名人士之一。他曾被譽為:文學史上的林肯,是美國的幽默大師、小說家、作家,亦是著名演說家。
媒體推薦
馬克吐溫著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是一部很好的作品。文章對“金錢就是一切”“金錢是萬能的”的想法進行了諷刺,揭穿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醜惡面容和黑暗的統治。
——媒體評論
《百萬英鎊》是馬克·吐溫著名的諷刺小說代表作。小說通過小辦事員的種種“歷險”嘲弄了金錢在資產階級社會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作用。作者用漫畫筆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萬英鎊”面前的種種醜態,幽默滑稽,趣味橫生,就如同一幅世態諷刺畫,令人忍俊不禁。
——網友評論
——媒體評論
《百萬英鎊》是馬克·吐溫著名的諷刺小說代表作。小說通過小辦事員的種種“歷險”嘲弄了金錢在資產階級社會叱吒風雲、呼風喚雨的作用。作者用漫畫筆法勾勒了不同人物在“百萬英鎊”面前的種種醜態,幽默滑稽,趣味橫生,就如同一幅世態諷刺畫,令人忍俊不禁。
——網友評論
圖書目錄
譯序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
壞孩子的故事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
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過
田納西的新聞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樣編輯農業報
大宗牛肉契約的事件始末
競選州長
我給參議員當秘書的經歷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訪問
一個真實的故事
法國人大決鬥
稀奇的經驗
加利福尼亞人的故事
他是否還在人間?
和移風易俗者一起上路
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狗的自述
三萬元的遺產
卡拉維拉斯縣馳名的跳蛙
壞孩子的故事
火車上的嗜人事件
我最近辭職的事實經過
田納西的新聞界
好孩子的故事
我怎樣編輯農業報
大宗牛肉契約的事件始末
競選州長
我給參議員當秘書的經歷
哥爾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神秘的訪問
一個真實的故事
法國人大決鬥
稀奇的經驗
加利福尼亞人的故事
他是否還在人間?
和移風易俗者一起上路
敗壞了赫德萊堡的人
狗的自述
三萬元的遺產
序言
譯序(節選)
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萊門斯,一八三五年生於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村,小的時候隨家遷居到密西西比河邊的小鎮漢尼伯爾。馬克·吐溫的父親收入不多,且命運不濟,買了田地未見收益,開店又賠本,“逼得他子女長期為生活而在世上掙扎”。馬克·吐溫在這樣的家境裡沒有受多少正規的教育,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去印刷所當學徒,生活清苦。大約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有機會在密西西比河航行的輪船上幹活,因此他學會了領港的本事。這一段生活是他最難忘的。他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從船長、水手到南方各州的紳士、移民、人販子,等等,為他今後的創作積累了許多素材。但好景不長,南北戰爭爆發(1861年)後,密西西比河航運業停止,他只得去西部發展。他先
去淘金,後去報館當記者,這是他寫作生涯的起點。他寫幽默滑稽小品,故事出了名以後便去了東部。不幾年他發表了《傻子國外旅行記》(1869年)和《過苦日子》(1872年)兩部作品,前者是他為報館所寫的旅歐報導,所謂“傻子”,是指天真無知的美國人。他們到了歐洲,嘲弄歐洲的文化古蹟,而自己又土頭土腦,舉止粗俗。這些報導寫得滑稽、有趣,很受讀者歡迎。《過苦日子》是回憶他在西部的生活,從隨他哥哥到內華達寫到他開始做幽默演講為止。
從八十年代末開始,馬克·吐溫的創作進入後期,幽默、滑稽的笑聲少了,諷刺、批判的成分多了,主題也趨向嚴肅的社會問題。《亞瑟王朝上的康乃狄克美國人》(1889年)被譽為當代“黑色幽默”的先驅。這部小說把一個十九世紀的美國人打發到六世紀的英國去,用一種特有的幽默風格揭露專制獨裁的社會體制。《傻瓜威爾遜》(1893年)通過兩個嬰兒調包的故事批判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冉·達克》(1896年)歌頌法國民族英雄,浪漫氣氛濃重。
總的來說,馬克·吐溫的“笑”是對普通人、小人物的一種愛。即便是嘲笑揶揄,也常常是善意的,富於同情的。他說:“我從來沒想過要去教化那些有教養的階級,我無論從天性上還是從訓練上都不具備那種本領。而且我也從來沒有產生過那種野心。我總是想獵取更大的獵物——民眾。”為了便於讀者更好地了解馬克·吐溫創作思想的發展,除首篇《百萬英鎊》外,本書各篇小說大致按發表的時間順序排列,時間的跨度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紀初。董衡巽
馬克·吐溫原名塞繆爾·朗荷恩·克萊門斯,一八三五年生於密蘇里州的佛羅里達村,小的時候隨家遷居到密西西比河邊的小鎮漢尼伯爾。馬克·吐溫的父親收入不多,且命運不濟,買了田地未見收益,開店又賠本,“逼得他子女長期為生活而在世上掙扎”。馬克·吐溫在這樣的家境裡沒有受多少正規的教育,十二歲時父親去世,他只好去印刷所當學徒,生活清苦。大約在他二十一歲的時候,他的生活發生了變化:有機會在密西西比河航行的輪船上幹活,因此他學會了領港的本事。這一段生活是他最難忘的。他接觸到各種各樣的人,從船長、水手到南方各州的紳士、移民、人販子,等等,為他今後的創作積累了許多素材。但好景不長,南北戰爭爆發(1861年)後,密西西比河航運業停止,他只得去西部發展。他先
去淘金,後去報館當記者,這是他寫作生涯的起點。他寫幽默滑稽小品,故事出了名以後便去了東部。不幾年他發表了《傻子國外旅行記》(1869年)和《過苦日子》(1872年)兩部作品,前者是他為報館所寫的旅歐報導,所謂“傻子”,是指天真無知的美國人。他們到了歐洲,嘲弄歐洲的文化古蹟,而自己又土頭土腦,舉止粗俗。這些報導寫得滑稽、有趣,很受讀者歡迎。《過苦日子》是回憶他在西部的生活,從隨他哥哥到內華達寫到他開始做幽默演講為止。
從八十年代末開始,馬克·吐溫的創作進入後期,幽默、滑稽的笑聲少了,諷刺、批判的成分多了,主題也趨向嚴肅的社會問題。《亞瑟王朝上的康乃狄克美國人》(1889年)被譽為當代“黑色幽默”的先驅。這部小說把一個十九世紀的美國人打發到六世紀的英國去,用一種特有的幽默風格揭露專制獨裁的社會體制。《傻瓜威爾遜》(1893年)通過兩個嬰兒調包的故事批判美國社會的種族歧視。《冉·達克》(1896年)歌頌法國民族英雄,浪漫氣氛濃重。
總的來說,馬克·吐溫的“笑”是對普通人、小人物的一種愛。即便是嘲笑揶揄,也常常是善意的,富於同情的。他說:“我從來沒想過要去教化那些有教養的階級,我無論從天性上還是從訓練上都不具備那種本領。而且我也從來沒有產生過那種野心。我總是想獵取更大的獵物——民眾。”為了便於讀者更好地了解馬克·吐溫創作思想的發展,除首篇《百萬英鎊》外,本書各篇小說大致按發表的時間順序排列,時間的跨度從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到二十世紀初。董衡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