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文庫:茶館寶船

世界文學文庫:茶館寶船

《茶館》,代表著老舍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劇本借裕泰茶館的興衰與茶館老闆王利發和茶客秦仲義、常四爺等人的視角,將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清朝末年、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國民黨統治崩潰前夕這三個時期的歷史風貌與時代變遷,像一幅長卷一樣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劇中沒有總貫全篇的矛盾衝突,沒有統領始終的情節鏈條,依靠小人物的遭遇、故事,四下鋪展,彼此連綴,匯集出一幅足以反映三個歷史時代的世情畫卷。劇中人物眾多,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富於時代色彩,突出展現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作者將主要人物刻畫得形象鮮明而又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變化與命運的走向成為全劇的焦點。 《寶船》寫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於1963年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出。《寶船》講述了貧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寶船、救助弱者,被奸險小人騙走寶船,又在朋友的幫助下重奪寶船的神話故事,頌揚了勞動者勤勞善良、助人為樂、頑強勇敢、團結互助的美好心靈。曲折生動的故事、富於神幻色彩的情節、天真童稚的語言,使得該作自誕生以來一直深得年輕讀者的喜愛。 《青蛙騎手》則是老舍根據藏族民間故事改編的。劇中融入了反抗壓迫、民族團結的主題思想,劇情精彩,唱詞優美,格調激昂,呈現出有別於他的經典劇作的另外一種風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文學文庫:茶館 寶船
  • 類型:藝術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0230739
  • 作者:老舍
  • 出版社:北京燕山出版社
  • 頁數:198 頁
  • 開本:32 開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名人推薦,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最具京味的話劇,一個時代的註腳。   ★“人藝”60年經典保留劇目   ★“《茶館》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曹禺)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1913年初,老舍國小畢業,考入京師公立第三中學。半年後,因交不起學費,轉而考進免費供給膳宿的北京師範學校。幼年性格抑鬱寡歡的老舍,在北京師範學校讀書期間,以口才出眾與寫詩作文而引人矚目。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次年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   1924年老舍赴英國,擔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他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文學創作。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1930年老舍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半期,老舍發表了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和《牛天賜傳》等。1936年夏他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在青島工作和生活的這段時期,是他一生中創作的旺盛期之一。先後出版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作了《選民》(後改題為《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長篇傑作《駱駝祥子》。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老舍別離妻小,只身前往武漢,後輾轉到重慶,投入到文藝界的抗日洪流之中。抗戰期間,老舍運用小說、新詩、話劇、曲藝等多種文體來表現抗戰題材,如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話劇《張自忠》,長詩《劍北篇》等;與此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總務部主任,實際負責全面工作,為抗戰文藝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6年,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繼續創作與翻譯,完成了長篇小說《鼓書藝人》與《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   1949年底,老舍回國。1950年創作話劇《龍鬚溝》,引起熱烈反響,1951年12月2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上,榮獲“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1957年7月,堪稱二十世紀中國話劇經典的三幕話劇《茶館》發表於《收穫》創刊號上。此後,隨著政治運動的愈演愈烈,老舍的藝術創造幾乎完全被壓制了。   1966年“文革”開始,老舍和文藝界其他人士受到迫害。同年8月23日,老舍受到一幫暴徒和無知少年的百般侮辱與輪番毒打。直到凌晨兩點多鐘,才被允許讓家人接回。8月24日清晨,老舍拄著手杖,離開家門。第二天晚上,人們在德勝門外的太平湖西側發現了老舍的遺體。   老舍一生除了在小說創作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外——留下十五部長篇小說、三部未完長篇小說、九部中短篇小說集(收六十餘篇中短篇小說),在戲劇創作方面也成就巨大:創作了三十餘部話劇、曲劇、歌劇,如《忠烈圖》、《殘霧》、《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寫)、《張自忠》、《面子問題》、《誰先到了重慶》、《方珍珠》、《紅大院》、《女店員》、《全家福》、《青年突擊隊》等。

圖書目錄

序言   茶館   寶船   青蛙騎手

序言

序 言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出生於北京西城小羊圈胡同一個貧民家庭。1900年,做皇城護軍的父親在抵抗八國聯軍的戰鬥中殉國。日子更加窘迫,僅靠母親給人縫洗、做雜工維持生計。1905年,老舍在樂善好施的劉大叔(即老舍散文《宗月大師》中的宗月大師)的熱心資助下,進入私塾讀書。1913年初,老舍國小畢業,考入京師公立第三中學。半年後,因交不起學費,轉而考進免費供給膳宿的北京師範學校。幼年性格抑鬱寡歡的老舍,在北京師範學校讀書期間,以口才出眾與寫詩作文而引人矚目。1922年任南開中學國文教員。次年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短篇小說《小鈴兒》。   1924年老舍赴英國,擔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教學之餘,他讀了大量外國文學作品,並正式開始文學創作。陸續發表《老張的哲學》、《趙子曰》和《二馬》三部描寫市民生活的諷刺長篇小說。1930年老舍回到祖國,任濟南齊魯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並編輯《齊魯月刊》。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前半期,老舍發表了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和《牛天賜傳》等。1936年夏他辭去教職,專事文學創作。在青島工作和生活的這段時期,是他一生中創作的旺盛期之一。先後出版了兩個短篇集《櫻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說17篇。創作了《選民》(後改題為《文博士》)《我這一輩子》《老牛破車》和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長篇傑作《駱駝祥子》。   1937年,“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老舍別離妻小,只身前往武漢,後輾轉到重慶,投入到文藝界的抗日洪流之中。抗戰期間,老舍運用小說、新詩、話劇、曲藝等多種文體來表現抗戰題材,如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話劇《張自忠》,長詩《劍北篇》等;與此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總務部主任,實際負責全面工作,為抗戰文藝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6年,老舍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期滿後留美繼續創作與翻譯,完成了長篇小說《鼓書藝人》與《四世同堂》第三部《饑荒》。   1949年底,老舍回國。1950年創作話劇《龍鬚溝》,引起熱烈反響,1951年12月21日,在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員會和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的聯席會議上,榮獲“人民藝術家”的榮譽稱號。1957年7月,堪稱二十世紀中國話劇經典的三幕話劇《茶館》發表於《收穫》創刊號上。此後,隨著政治運動的愈演愈烈,老舍的藝術創造幾乎完全被壓制了。   1966年“文革”開始,老舍和文藝界其他人士受到迫害。同年8月23日,老舍受到一幫暴徒和無知少年的百般侮辱與輪番毒打。直到凌晨兩點多鐘,才被允許讓家人接回。8月24日清晨,老舍拄著手杖,離開家門。第二天晚上,人們在德勝門外的太平湖西側發現了老舍的遺體。   老舍一生除了在小說創作方面取得的驕人成績外——留下十五部長篇小說、三部未完長篇小說、九部中短篇小說集(收六十餘篇中短篇小說),在戲劇創作方面也成就巨大:創作了三十餘部話劇、曲劇、歌劇,如《忠烈圖》、《殘霧》、《國家至上》(與宋之的合寫)、《張自忠》、《面子問題》、《誰先到了重慶》、《方珍珠》、《紅大院》、《女店員》、《全家福》、《青年突擊隊》等。   《茶館》,代表著老舍話劇創作的最高成就。劇本借裕泰茶館的興衰與茶館老闆王利發和茶客秦仲義、常四爺等人的視角,將戊戌變法失敗後的清朝末年、軍閥混戰的民國初年、國民黨統治崩潰前夕這三個時期的歷史風貌與時代變遷,像一幅長卷一樣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劇中沒有總貫全篇的矛盾衝突,沒有統領始終的情節鏈條,依靠小人物的遭遇、故事,四下鋪展,彼此連綴,匯集出一幅足以反映三個歷史時代的世情畫卷。劇中人物眾多,人物關係錯綜複雜,富於時代色彩,突出展現了中國社會各階層、幾種勢力的尖銳對立和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的歷史命運。作者將主要人物刻畫得形象鮮明而又栩栩如生,人物的性格變化與命運的走向成為全劇的焦點。   《茶館》的台詞雅俗共賞,不但充滿古都北京街巷語言的"精氣神兒",具備市井口語的靈動和脆生勁兒,也帶有古今詩歌作品的含蓄氣質。這齣戲張嘴說話的有幾十人,每個人的談吐都是性格化的,專靠各自的聲口,就可以把不同身份和情感的人物,從人群中間找出來。   《茶館》是老舍最具“京味”的話劇作品。曾多次被成功搬上舞台,受到熱烈歡迎與讚賞;1980年、1983年,曾幾度赴德、法、瑞、日等國演出,引起轟動,獲得高度讚揚,被西方觀眾譽為“東方戲劇的奇蹟”,為中國話劇藝術贏得了國際聲譽。   老舍的戲劇創作,有一類為大多數讀者所陌生和忽視的作品——兒童劇。這類作品具有代表性的是《寶船》和《青蛙騎手》。這兩部兒童劇是老舍根據民間故事改編的,既保留了民間故事所特有的人物質樸、故事曲折的特色,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蓬勃昂揚的時代激情。   《寶船》寫成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於1963年在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出。《寶船》講述了貧家小孩王小二偶得寶船、救助弱者,被奸險小人騙走寶船,又在朋友的幫助下重奪寶船的神話故事,頌揚了勞動者勤勞善良、助人為樂、頑強勇敢、團結互助的美好心靈。曲折生動的故事、富於神幻色彩的情節、天真童稚的語言,使得該作自誕生以來一直深得年輕讀者的喜愛。   《青蛙騎手》則是老舍根據藏族民間故事改編的。劇中融入了反抗壓迫、民族團結的主題思想,劇情精彩,唱詞優美,格調激昂,呈現出有別於他的經典劇作的另外一種風格。   老舍是戲劇大師,還是語言大師。此次我們把他最好的劇作《茶館》,與他的兩部珍貴的兒童劇《寶船》、《青蛙騎手》匯集成冊,奉獻給廣大讀者。相信讀者從中能讀出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精妙之處和大師之所以為大師的完整面貌。   編者

名人推薦

一個大茶館就是一個小社會。   ——老舍  《茶館》是中國戲劇史上空前的範例。   ——曹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