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戰1914-1918:一戰中的關鍵(世界大戰1914-1918)

世界大戰1914-1918:一戰中的關鍵

世界大戰1914-1918一般指本詞條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真正的全球大會戰,人類的歷史進程因此而改變。到大戰結束的時候,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幾個大帝國都分崩離析了,同時在戰爭廢墟中又崛起了新的巨人。世界經濟幾乎停滯了,數百萬人陷入經濟大蕭條中。只有理解了這場大戰,才能真正理解20世紀的歷史和當今世界。在這部宏大的著作中,英國著名歷史學家彼得·哈特把最新的學術研究成果與栩栩如生的老兵回憶結合在一起。通過將領和士兵的回憶,我們能更深刻地理解作戰決策是如何做出的,以及這些決策如何導致可怕的後果。同時,哈特還讓我們看到了戰略和戰術是如何在戰爭中形成和發展的,他還揭示出新軍事技術對戰爭勝負的重大影響。

基本介紹

  • 書名:世界大戰1914-1918:一戰中的關鍵
  • 作者:彼得·哈特 (Peter Hart)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6609552
  • 譯者:何衛寧
  • 出版社新華出版社
  • 頁數:369頁
  • 開本:16
  • 品牌:新華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融合大量栩栩如生的老兵回憶的最新一戰史書,帶您走進更加真實的各大戰場。

作者簡介

彼得·哈特(Peter Hart)是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的口述歷史學家,一直負責訪問現代戰爭中健在的老戰士,了解真實歷史戰況。他寫了多本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書:《索姆河》《血腥的四月》《明星在1918年隕落:英國的最後勝利和加里波利》。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通往大戰之路
第二章西線戰場1914年
第三章東線戰場1914年
第四章海戰1914—1915年
第五章西線戰場1915年
第六章東線戰場1915年
第七章加利波利戰役1915年
第八章薩洛尼卡戰場1915—1918年
第九章西線戰場1916年
第十章東線戰場1916年
第十一章海戰1916年
第十二章美索不達米亞戰場1914—1918年
第十三章東線戰場1917—1918年
第十四章海戰1917—1918年
第十五章西線戰場1917年
第十六章義大利戰場1915—1918年
第十七章巴勒斯坦戰場1915—1918年
第十八章西線戰場1918年
第十九章從此就沒有戰爭了嗎

序言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它至今仍然影響著我們今天的世界。可是許多人卻說這場戰爭毫無意義,是一次沒有道理的錯誤。也許歷史學家、政治家、經濟學家能證明其深遠的重要性,但公眾寧願相信這場戰爭沒有意義。為什麼要打仗呢?難道不是所有人都瘋了才要打仗嗎?之所以爆發大戰是有一定道理的。當時歐洲強國都對未來有自己的看法,由於各國之間有一些重大的問題無法通過和平辦法解決,所以才爆發了正面的武裝衝突。斐迪南大國在1914年6月28日遇刺之後,雖說奧匈帝國和德國採取了好鬥的姿態,但對峙雙方都沒有努力進行任何有意義的折中和談判去化解僵局。一旦大戰爆發,就難以停止,因為所有參戰國都懷有經濟、政治、軍事方面的帝國野心,不願承認失敗。這不是一場終止戰爭的戰爭,而是想在剎那間解決爭執。工業化國家之間用武力解決衝突,將會導致巨大的傷亡和破壞。這些強國家有比較多的人口,為了奪取勝利,只能大規模地去殺人。
那些當年參戰的人可能早就死去了,但他們戰爭行為的後果卻仍然陪伴著我們。這場戰爭徹底摧毀了一些傳統戰爭原則,因為人們此前希望平民不應該被捲入流血衝突中,至少不能全面被捲入其中。當然,這場戰爭並非第一次人類偏離文明的軌跡。然而,這場戰爭確實極大地違背了人類的文明準則。世界各大洲都被牽涉進來。這場戰爭中湧現出許多殘忍的武器和大規模屠殺辦法。最令人感到恐怖的是產生了‘國防’和‘全面戰爭’的概念。歐洲歷史上有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等等,這些戰爭都非常殘酷;但是,這些戰爭與1914年8月至1918年11月之間的這場大戰相比,可謂是小巫見大巫。到這場大戰結束的時候,歐洲用來統治世界的體系被一掃而空。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這幾個曾經強大無比的大帝國都化為灰燼。雖然法國和英國可以喝下聖杯中勝利的毒酒,但國家的實力大不如往昔,國家財富和威望嚴重受損。戰後湧現出新的強國。顯然美國是個勝利者,美國在戰後把自己的軍事潛力轉化為現實,美國的經濟開始統治整個世界。日本人則變得騷動起來。雖然他們一直在外圍打仗,但饒有興致地觀摩著西方強國之間進行的相互羞辱的打鬥。戰後,日本試圖擴大在東亞的地盤,謀求建立一個東方大帝國。這場戰爭還釋放出強大的政治勢力。共產主義在潛伏了一段時間之後,最終由布爾什維克在俄國取得了成功,其幽靈開始四周擴散,無論是虛或是實,其影響力在這個世紀剩下的時間裡向全球蔓延。在大戰的塵埃中還冒出了信奉醜惡信條的法西斯主義:它把多種有害要素進行了大融合,不僅包含了種族主義和右傾思潮,還包含了數百萬人在戰後的困頓生活中謀求快速解脫的欲望。此外,一種被稱為‘西班牙流感’的病毒還找到了自己的繁衍之地,流感在全球大流行,流感殺死的人比戰場上被屠殺的人還要多。
為能再現大戰的實際戰況,本書著眼於大戰中的軍事行動是怎樣展開的,而不想去涉及大戰期間所有的政治運動、社會事件、藝術傾向。從本質看,這是一本特殊的歷史書,仔細分析了戰場指揮官所遇到的眾多問題;驅使他們發動戰役的戰略目標;為打贏戰役他們所設計的戰術。從將領們的談話中,我們能發現他們做每項決定都是有理由的,但從執行命令士兵的嘴裡,我們發現命令在執行中會產生可怕的結果。本書不想把後見之明奉獻給讀者,而是要去反思當時的指揮員知道什麼、不知道什麼。大戰是令人悲哀的,因為兩個對立的大國集團都沒有輕鬆取勝的辦法。如果說這場大戰是愚蠢的話,最初要開戰的決定才是愚蠢的根源,不是戰場指揮員做出的戰術決定。無論這些指揮員如何做,總之會有數百萬人在戰爭中被殺。這就是現代戰爭,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無論誰去指揮,戰士的血肉之軀不得不在攻防中與各種新武器發生碰撞。雖然我們都會對戰士們在4年戰爭中的苦難表示同情,但本書只想解釋為什麼戰爭會使人感到絕望,而不想為那些戰死沙場的人製造一種虛偽的受害者情節。大戰的軍事史經常受到一些來自其他學科的學者的攪和,他們總是輕易地說“此人是屠夫”或說“那個舉動愚蠢”,四處散布毫無意義的未經證實的言論,他們的言論放在自己的專業里都是無法被接受的。
我基本上是以英國人作戰的線索來描繪大戰進程的,但同時也會考慮大戰的全球意義。由於本書的篇幅只有一卷,所以只能挑選那些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戰役進行講述——就是那些在理論上有潛力終止戰爭的戰役。所以,那些針對德國的戰役被優先挑選出來,因為德國是同盟國的核心力量。東線的戰況,我也進行了全面的審視,因為東線具有宏大的影響力:事實上,不理解東線,也就不能理解西線。大戰中有一些比較偏僻的戰役,譬如:青島戰役、俄土高加索戰役、北非穆斯林反抗運動、波羅的海和黑海戰事、德國在北非的頑強抵抗,對這些戰役感興趣的人,會發現本書提供的細節不夠,這是因為本書偏重那些對今天的世界仍然有影響力的關鍵戰役。英國讀者習慣於看到英軍在戰爭中發揮中心作用,如果英軍偶然僅發揮輔助性作用,英國讀者會感到不習慣。然而,在大戰前最初兩年里,英國確實僅能發揮輔助作用,那時打擊德國人的主力是法國人和俄國人,而英國人僅在旁邊提供外圍服務。在1916年的索姆河戰役中,英國人開始發揮比較大的作用。然而,到了1917年,英國人才真正發揮了主要作用。美國人參戰發揮了關鍵作用,雖然美軍參戰的時間比較晚,但一直都在擴大參戰規模,終於在1918年摧毀了德國人的鬥志。美軍對盟國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是公認的事實,要加以頌揚。但是,德國人知道到底是誰打敗了他們。法國人打仗的決心很大,也很頑強,是個異常危險的敵人,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英軍參戰才扭轉了戰局。除了英軍在西線發動的異常有效的攻勢之外,英國海軍對德國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海上封鎖,英國陸軍在1916—1917年間進行了頑強的消耗戰,這些戰役最後都變成留給德國人棺材板上的鐵釘子。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大英帝國僅是個配角。當然,在戰爭的初期,英軍保證了盟軍處於不敗之地。但是,無論怎樣看,打敗德國和日本強大戰爭機器的是美國和蘇聯——這兩個強國在二戰後還發動了一場冷戰,主導了20世紀剩餘的歲月。大英帝國能夠被稱為全球第一流強國時代消失了,而其衰敗的淵源就是形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大約有100萬英國人喪命,這對英國來說是致命的,因為英國人再也不願為戰爭去犧牲了。另一方面,戰爭沉重的財政負擔折磨著英國經濟,英國根本無法回到19世紀的巔峰狀態。此外,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興起,又進一步削弱了大英帝國控制多民族帝國的能力。在大戰結束幾十年之後,大英帝國終於倒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