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起源
《Organ2/ASLSP》原是前衛作曲家凱奇1992年去世前所譜的一首長約20分鐘的鋼琴曲,“ASLSP”就是“愈慢愈好”(Asslowaspossible)。後來一批德國音樂專家和管風琴技師決定按字面意思來“貫徹”凱奇的構想——儘量把它拉長。可是到底該有多慢?演奏一天還是沒完沒了?經過討論,他們選擇了639這個數字,因為準備演奏此曲的風琴的琴齡在2000年剛好是639歲。
不知道是不是德國人太熱愛哲學的關係,這首曲子之所以如此“拖拖拉拉”原來也是為了體現出一種“思想深度”。主辦音樂會的耶里奧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而混亂的時代,639年的‘慢長’演奏,能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也許,這就是所謂“大音希聲”吧。
下一次變奏在2006年3月出現。聽眾們倒不必擔心要直挺挺坐在台下600多年,要聽完整場音樂會可能要請20多代子孫一起幫忙才行。
作曲家介紹
約翰·凱奇(1912-1992)是20世紀頗具爭議的美國先鋒藝術家。他的曲子都很注重“靜”(silence)。他最著名的樂曲是1952年創作的《4分33秒》,這首無聲的“有聲作品”,沒有任何音符。初次演出時,鋼琴家走上舞台,端坐4分33秒後,連琴鍵都沒有碰一下就宣布演出結束,由此引發大規模抗議。即使在半個多世紀之後,此曲仍然在觀眾中頗具爭議。因此,凱奇也被認為是音樂界的行為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