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

世太史第,又名趙朴初故居,位於安慶市迎江區天台里街,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因趙氏族中自趙文楷始,趙田勻、趙繼元、趙曾重四代翰林,故舊稱“世太史第”、“四代翰林宅”。

世太史第風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細膩、精緻於一體,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七進五院一園一場,布局規整,結構合理,氣勢恢宏。世太史第古建築群風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獷及徽州古建的細膩、精緻於一體,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亦是安徽省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一組明清古建築群。

2006年,世太史第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世太史第
  • 地理位置: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天台里街9號
  • 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
  • 所處時代:清代
  • 保護級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批准單位:國務院
  • 編號:577-Ⅲ-280
  • 批號:國發【2006】19號
歷史沿革,建築特點,文物遺存,研究價值,保護措施,歷史文化,旅遊信息,

歷史沿革

明朝萬曆年,世太史第始建,初為明刑部給事中劉尚志私宅。
世太史第世太史第
清朝續修續建。清同治三年(1864年),曾任翰林院主修的趙畇購得,始為趙氏府第。
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趙畇曾孫、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誕生於此。
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6年,世太史第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特點

建築特色
世太史第風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獷及南方徽州古建的細膩、精緻於一體,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七進五院一園一場,布局規整,結構合理,氣勢恢宏。整體布局為深宅大院,綜合性功能齊全。在功能區域處理上,利用東三、東四、西三隔斷牆封閉大門,又靈活地使各進自成獨立庭院。建築結構上,七進主體建築有三進採用瞭望板直接鋪在桁條上,取代原有椽子中間環節,合理地減少了製作安裝工序和結構銜接點,形成皖西南地域古建築的一大特色。
世太史第
建築布局
世太史第建築坐北朝南,磚木結構,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約40米,南北寬約100米,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731平方米。

文物遺存

南側
世太史第南面建有642平方米的花崗石鋪地廣場。該建築分東路四進,西路三進,共七進。除西三為三開間外,各進均為五開間,面闊約20米,沿南北走向兩條中軸線規整排列,每進兩側由廂房或迴廊貫通。該宅西北部建有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後花園,配以小橋、瀑布、六角亭、古樹、荷花池。園內西側建有31.9米長碑廊,鑲嵌11塊趙朴初先生書法作品碑刻。
世太史第世太史第
東側
世太史第東一進為門廳,外牆磨磚對縫,嵌大型“五蝠捧壽”圖案磚雕。門楣上鑲陽刻楷書橫匾“世太史第”,兩側楹聯“江山如畫”、“物我同春”。東二進與東一進以東西側迴廊相連線。前檐柱上方置鳳形斜撐。東三進,兩層,上為閣樓,下層兩側建有廂房,配以雕花格扇門窗。穿過最後一道隔斷清水山牆進門即進入東四進。該進為上下兩層,兩側邊樓與前進隔斷相銜接,牆內為一坡水迴廊。東西側與主樓相連為騎樓。主樓明間下層為平棊頂,地面鋪青灰色磨麵方磚,此進樑柱用材粗大,格扇門窗亦造型別致。西一進與東一進、西二進與東三進建成時間、建築面積、結構布局、工藝製作、使用功能基本相似。西三進建成時間明顯比東四進晚。

研究價值

世太史第古建築群風格融北方古建的恢宏、粗獷及徽州古建的細膩、精緻於一體,有著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歷史、科學、藝術價值,亦是安徽省保存較好、面積較大的一組明清古建築群。
世太史第(趙朴初故居)作為趙氏家族文化的孕育地和聚集地,是趙氏家族文物資料的研究中心、保管中心和展示中心,是紀念和緬懷趙朴初先生的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保護措施

保護方案
2001年初,安徽省在省、市“兩會”上再次提出關於修復趙朴初故居的建議,7月,成立了以市政協主席張世云為組長的修建趙朴初故居協調領導小組。
世太史第世太史第
2002年1月6日,故居內103戶居民全部順利搬遷完畢,2002年6月9日,趙朴初故居修繕開工、捐贈儀式在安慶賓館舉行,共收捐款293.6萬元。安慶民進市委會等還為故居修復捐款11餘萬元。修繕工程遵循“修舊如舊”的原則,恢復了故居的明清歷史風貌。
2017年1月6日,安慶市文廣新局組織舉行的《安慶市世太史第文物保護規劃》徵求意見會。安徽省文物保護中心編制《世太史第文物保護規劃》文本,修改完善規劃文本,上報省、國家相關部門審批。
文物修復
世太史第(趙朴初故居)後花園是查閱有關文獻資料,實地考古勘探,走訪有關老人後,按照“修舊如舊”的理念,採用明清時期江南私家園林的造景手法修復的。
1、園林建築:園內點綴的六角亭、碑廊等園林建築的構造、舉折、裝修,均按明清時期江南私家園林建築的手法。各種構件的尺寸,依照《營造法源》的規定設計。碑廊外為半廊,內為船篷軒結構,舉架為五算、六五算。六角亭舉架為六算、對算。材面飾退光廣漆,屋面鋪與故居風貌一致的小青瓦。
2、堆山理水:園中央開掘出一泓池水,借用一座小石板橋將水面分成兩塊。以小襯大,突出主水面。水體向西與碑廊相接,端頭設一小跌水,形成水之“源頭”。湖岸大多青石飾面,局部地段採用太湖石疊成假石山。園北部圍牆牆基與路面高差1米左右,與路面距離寬窄不一,寬度較大處土方自然由路面緩坡而下,窄處坡度較陡。採用傳統園林中土包石的手法,將大塊黃石疊砌於坡腳,高低錯落,首尾呼應,渾然天成,再配以梧桐、叢竹等,更顯幽靜、自然,富有野趣。
3、植物配置:運用植物的造景功能,充分挖掘植物的豐富內涵,突出傳統園林的意境之美。
(1)隱蔽圍牆、拓展空間:自古無竹不成園,以粉牆為底,竹石為繪,構成竹石小景,阻擋了園外不良景觀。
(2)籠罩景象、成蔭投影:池旁亭畔點綴古樹,使園景添加了幾許古意。石磯邊三、兩株梅花體現“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之意境。
(3)表現風雨、借天無籟:牆角植芭蕉,水中植睡蓮,營造“雨打芭蕉”、“留得殘荷聽雨聲”之氛圍,意境深遠。
(4)根葉花果、四時清供:園中配置梅花、梔子、天竺,皆為古人清供之佳品。尤其梔子潔白素淨,香馨襲人,古稱“禪友”,最受佛門喜愛,點綴園中表明趙老佛學大師之聲份。
4、鋪裝及其它:園中步道寬度1.2米,雙色卵石輔面。水池北側小廣場鋪設淺灰色花崗岩石。

歷史文化

趙朴初(1907-2000年),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人,東吳大學畢業。中國社會活動家、宗教領袖、詩人、書法家、佛教居士。抗戰時期,任上海慈聯會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常委兼難民收容股主任、上海淨業教養院院長。長期從事佛學研究,擅長詩詞、書法,著有《滴水集》、《片石集》、《佛教常識問答》等。趙朴初先生靈塔位於杭州北高峰北麓法華寺。他少小離家,驅馳四方,矢志不移,為造福社會、振興中華和維護世界和平做出了貢獻。為紀念趙朴初先生,經中央有關部門批准,趙朴初先生靈骨於2014年10月5日回故鄉太湖縣樹葬。趙朴初的靈骨葬在太湖縣寺前鎮萬年沖的趙朴初公園相鄰的銀杏樹下。
趙朴初的雕像趙朴初的雕像

旅遊信息

地址:安徽省安慶市迎江區天台里9號
世太史第
開放時間:09:00-17:00
交通:乘公車到第一醫院站下車後步行前往,附近安慶公交11路、12路、13路、15路快、15路、8路、9路、3路、10路、18路、21路、4路、5路、19路、1路、7路、14路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