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歷史的真實寫照·說明清小說

世俗歷史的真實寫照·說明清小說

《世俗歷史的真實寫照·說明清小說》是2010年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強、范新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俗歷史的真實寫照•說明清小說
  • 作者:張強 范新陽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0年10月1日
  • 出版社: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 頁數:138 頁
  • ISBN:9787500084341 
  • 開本:16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古典文學大眾叢書”是按照歷史發展線索,系統介紹中國古代文學基本知識的大眾普及讀物。豐要內容包括中國古代文學體裁、重要的文學活動和文學流派、文學史上比較有影響的作家和作品等,基本涵蓋了中國古代文學中最精彩、最具吸引力而又最為人們喜聞樂見的內容。
《世俗歷史的真實寫照·說明清小說》:中國古典文學大眾叢書。

圖書目錄

總序/1
一 明清小說與世俗社會/1
1.政治環境與通俗小說/1
2.通俗小說商品化的進程/5
3.世俗歷史的真實寫照/9
二 話本與“說話”及“擬話本”/13
1.唐代話本源流考述/13
2.話本與“說話”及書會/19
3.“說話四家”與面向現實/24
4.馮夢龍與“擬話本”/28
三 從講史到世情:明“四大奇書”略論/35
1.《三國演義》的文化意義/36
2.《水滸傳》的忠義精神/42
3.《西遊記》的人生追求/47
4.《金瓶梅》暴露現實的精神/58
5.“四大奇書”的運動軌跡/69
四 從才子佳人到《紅樓夢》:小說流變略論/73
1.才子佳人小說興盛的內在機制/74
2.才子佳人小說與雜糅小說/80
3.才子佳人小說的藝術成就/83
4.《紅樓夢》對才子佳人小說的超越/87
5.《紅樓夢》的主題思想及研究/96
五 從諷刺到暴露:《儒林外史》與晚清小說/102
1.《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102
2.李寶嘉與《官場現形記》/109
3.吳趼人與晚清社會及小說創作/116
4.劉鶚與《老殘遊記》/128
後記/137

作者簡介

張強,文學博士,教授,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淮陰師範學院副校長。長期從事先秦兩漢文史研究,兼治明清小說。先後在《文學遺產》、《文藝研究》、《北京大學學報》、《南京大學學報》、《社會科學戰線》等刊物發表論文一百七十餘篇;出版專著近二十部,主要有《司馬遷與宗教神話》、《再現人生的巨人》、《司馬遷學術思想探源》、《桑文化原論》、《僧肇大師傳》、《宇宙的寂寞》、《人與自然的對話》、《李賀集》、《李商隱集》等。

後記

一年周始,春生、夏繁、秋成、冬藏,生生不息的大自然永遠把起點當作終點,又永遠把終點當作起點。如果我們任意擇取一個點,沿著既定的曲線作圓周運動,都可以悄然地回到原點。
大自然真奇妙!
當時間匆匆過去時,我相信:主體世界中的個體都希望能像自然運動那樣,周而復始地獲得新生,並且用無比珍惜的心情去彌補過去的缺陷或失誤。可是,人類無法選擇大自然的生存方式,因此,只會在“逝者如斯”的情景中面對奔騰遠去的江河,在時間的流逝中反省和嘆息,並在愧悔中盼望有打頭重來的機會。
一切都是徒勞的。
大自然留給個體的思考是:珍惜時間就是珍惜生命,珍惜生命才能在有限的時間裡實現有意義的活動,才能為他人做更多的事,才能在有限的時空中實現個體的價值。
那是深秋的季節,在北京大學參加“中國經典文獻詮釋藝術學術研討會”,會上遇到老友陳虎兄。虎兄正主持一項研究計畫,希望我能參加,考慮到正忙於點校王錫祺的《山陽詩征續編》和寫作《運河城市研究》等,雖有心參與但只能婉言謝絕。第二年的夏天,到長春開會,又與虎兄不期而遇。虎兄再次提起舊事。我為朋友間的信任和真摯所感動,於是,自不量力地答應了。於是,有了這本《世俗歷史的真實寫照——說明清小說》。

序言

漢語是世界歷史上最古老、最悠久的一種語言文字,也是世界文明園地中表現力最豐富的一種交流工具。用這種最富表現力的工具作為載體的中國古代文學,也就必然具有與世界其他文學樣式所不同的思想、藝術特徵。由於中國社會是帶著強烈的人文、理性色彩進入階級社會的,所以在此土壤中生長出來的各種文化因素都無一例外地帶有其鮮明的本質特徵。中國的古代文學也不例外,她作為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學樣式之一,帶著鮮明的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經歷了3000多年的持續發展歷程,以其輝煌的成就,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一支散發著奇異馨香的奇葩,成為全人類文化遺產中的藝術瑰寶。
產生於濃厚人文、理性色彩這一肥沃土壤中的中國古代文學,極為重視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強調文以載道的教化作用,所以在內容上偏重於政治和倫理道德主題。將文學視為政治的附庸和說教,一直被當做一種無可非議的價值傾向。所以,君臣的遇合、民生的苦樂、宦海的浮沉、戰爭的勝敗、國家的興亡、人生的聚散、綱常的序亂、倫理的向背等,一直是中國古代文學的主旋律,無論是詩歌、散文、小說還是戲曲,大都如此。這一方面使得中國古代文學蘊涵著濃郁的政治熱情、進取精神和社會使命感,另一方面又強烈地抑制了古代文人自我情慾的釋放、自由個性的進發以及自我意識的開掘,尤其是“存天理、滅人慾”的社會觀念的束縛,使中國古代文學完全被籠罩在了理性主義的煙靄之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