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臣人竟,聞楚之俗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誠有之乎?”【語譯】 不要掩蓋別人的優點,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
- 語譯:不要掩蓋別人的優點
-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
- 說明:《戰國策》是輯錄戰國的著作
基本信息,背景,
基本信息
【語譯】 不要掩蓋別人的優點,不要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
【出處】 《戰國策·楚策一》:“臣人竟,聞楚之俗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惡,誠有之乎?”
【說明】 《戰國策》是輯錄戰國時期謀臣策士謀劃或辭說的著作。或稱《國策》、《國事》、《短長》、《事語》、《長書》及《修書》等,西漢劉向編纂。
《戰國策》是以國分類,各自成策。計分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策,每策若干篇,每篇若干章,共486章。記春秋末至秦,凡245年史事。從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滅智氏開始,到秦二世繼位為止,各國的政治、軍事、處交情況都得到反映,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資料。
背景
所節之句的背景是:江乙為魏國出使楚國,他對楚宣王說:“我這次來楚國,聽說楚國的民俗是不遮掩別人的優點,不宣揚別人的鐠誤,真有這樣的民俗嗎?”楚宣王回答:“真有。”江乙就說:“這樣的話,白公的叛亂(白公為楚平王后裔,前479年,白公叛亂,殺令尹子西,劫惠王,史稱“白公之亂”)不是就可以成功了嗎?如果真是這樣,大臣們就沒有什麼罪過了。”楚宣王問:“什麼意思?”江乙說:“州侯(楚襄王時有佞臣“州侯”)為楚相國,十分尊貴,而且還專斷國事,可大臣們都說‘沒有這種事’,就像是一個人嘴裡說出的一樣。”由此可見,江乙認為,這種民俗容易隱藏壞事,作為執政者應聽取各種不同意見。
所節之句,後人取義為個人的品德修養,不嫉妒掩蓋別人的優點,不隨便議論別人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