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習水土,讀音bù xí shuǐ tǔ,漢語成語,意思是指不能適應某個地方的氣候、飲食等,有時會產生諸如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的症狀。也稱水土不服。出自《三國志·吳志·周瑜傳》。
基本介紹
解釋,出處,詞語辨析,用法,
解釋
指不能適應某個地方的氣候、飲食等,有時會產生諸如嘔吐、腹瀉、頭暈、乏力的症狀。也稱水土不服。
出處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周瑜傳》:“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通俗編·地理引南史·王融傳》:“上以魏所送馬不稱,使融問之,宋弁答曰:當是不習水土。”
詞語辨析
成語舉例:他來到南方,有些不習水土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產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義詞
成語結構:動賓式
產生年代:古代
用法
作謂語;同“不服水土”